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风神越野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耳机历史的里程碑:AKG K1000 深入解析(大家坛首发)

[复制链接]
41
发表于 2025-11-15 13:0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风神越野 发表于 2025-11-15 12:30
我并没有说过KK是天上地下最好。。。大卖特卖?你没注意看文章,里面已经解释过了,一九八几年的AKG做这 ...

一个耳机的核心是喇叭,
喇叭的材料核心是塑料振膜和磁铁,(铍振膜除外)
无论卖得多贵的旗舰耳机,它的塑料振膜和磁铁最多就是十几,说多点几十块钱而已,外壳头梁的成本往往多过核心材料成本。
只要设计开发完成了,要做这些耳机材料成本很低,没什没好神化的!
说因为成本太高,所以不再做了只能骗小孩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2
发表于 2025-11-15 13:07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丰台
挺另类的设计,路没走下去,说明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3
发表于 2025-11-15 14:05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浙江
fliultz 发表于 2025-11-15 12:55
如果HD580/HD600(说旧版,现在新版不是一回事)卖2000元,大奥HE9 ...

神评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4
发表于 2025-11-15 14:35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贵州贵阳
fliultz 发表于 2025-11-15 12:55
如果HD580/HD600(说旧版,现在新版不是一回事)卖2000元,大奥HE9 ...

森海这几个的朦胧感和糊味,的确听老派音乐带高,乐感也好,不过时代要发展,停不下来,别说现代的高清音乐它们回放不好,就是老录音,也有各种新耳机可以回放得更好了。只能说它们的确代表了一种情怀,可以成为经典。但KK也是经典,风格不同,不排除有人喜欢某种风格就排斥另一种风格,但不喜欢森海的也大有人在,把几个老森海贬得一钱不值的也是有的。百花齐放才是春,经典也是可以有很多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5
发表于 2025-11-15 14:35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贵州贵阳
森海这几个的朦胧感和糊味,的确听老派音乐带感,乐感也好,不过时代要发展,停不下来,别说现代的高清音乐它们回放不好,就是老录音,也有各种新耳机可以回放得更好了。只能说它们的确代表了一种情怀,可以成为经典。但KK也是经典,风格不同,不排除有人喜欢某种风格就排斥另一种风格,但不喜欢森海的也大有人在,把几个老森海贬得一钱不值的也是有的。百花齐放才是春,经典也是可以有很多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6
 楼主| 发表于 2025-11-15 15:4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德国
本帖最后由 风神越野 于 2025-11-15 15:48 编辑
fliultz 发表于 2025-11-15 13:06
一个耳机的核心是喇叭,
喇叭的材料核心是塑料振膜和磁铁,(铍振膜除外)
无论卖得多贵的旗舰耳机,它 ...

你把“材料成本”当成“产品成本”了,这个逻辑从一开始就是错的。
耳机行业从来不是“塑料 + 磁铁 = 成本”。

一个耳机的成本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1)驱动单元的成本不是几块钱——真正贵的是「一致性」和「筛选率」
你说的“十几块的喇叭”,那是 手机喇叭、电脑喇叭、玩具喇叭 的成本。
但像 K1000 / HD800 / T1 / Utopia 这种旗舰耳机:
  • 单元需要严格配对,误差要控制到 ±1 dB
  • 出厂前需要逐只测试、校准
  • 不合格的单元要报废(报废率成本极高)
  • 单元材料不是廉价塑料,而是:

    • PEN、PEEK、LCP、Bio-Cellulose、生物振膜
    • BaTiO₃ 陶瓷涂层
    • 复杂悬边结构 + 整流片
    • 精密加工的磁路框架


真正的贵不是材料,是调校 + 精密制造 + 筛选一致性。
就像做一杯咖啡,原料只值 2 元,不代表星巴克就应该卖 5 元。

2)你忽略了开发成本:旗舰耳机是高投入、小规模产品
K1000 开发团队在访谈里说过:
开发新一代 K1000 的预算至少需要 100–150 万欧元。
(MySphere 团队公开讲过)
这包括:
  • 数年研发时间
  • 多轮原型机
  • 声学测量实验室
  • 结构模具费用
  • 工程师薪资

旗舰不是大规模量产的 K240,它几乎是「艺术品」级别的小规模生产。
卖得贵,是因为摊销研发成本。

3)你完全忽略了装配成本:旗舰单元往往是人工制作的
K1000、MySphere、早期 HD600、Sony R10、Audio-Technica L3000 …
这些耳机:
  • 单元是手工组装(甚至手工绕线)
  • 需要精密定位
  • 需要人工调校、人工质检
  • 产量极低(K1000 全世界总产量也就一万多只)

你以为是“几十块钱材料”,
人家是“几十小时工时”。
这是高档机械表的逻辑,而不是智能手表的逻辑。


AKG 内部曾经透露:
每一只耳机需要大量人工工时,成本几乎接近卖价。


4)关键不是做不做得出来,而是卖不卖得出去
K1000 停产的最核心原因是:
  • 用户太少
  • 推力要求太高
  • 外形太特立独行
  • 成本高、销量低
  • 产线利用率太差

即使材料便宜,但:
高工时 + 高研发投入 + 市场小 = 不赚钱 = 停产
这不是“做不出来”,是“做了亏钱”。(音质并不是决定销量的唯一因素。)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
“AirPods Pro 成本 30 元,那为什么能卖 250 欧?
是不是因为材料便宜,所以 Apple 辞掉所有工程师就能做出来?”
材料本来就不是成本的主体。
真正的价值在:
  • 工程
  • 调音
  • 品控
  • 研发
  • 制造工艺
  • 设计

“塑料 + 磁铁 = 几十块钱”的逻辑,只适用于淘宝 9.9 包邮耳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7
 楼主| 发表于 2025-11-15 16:0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德国
fliultz 发表于 2025-11-15 12:55
如果HD580/HD600(说旧版,现在新版不是一回事)卖2000元,大奥HE9 ...

HD600 值 2000,所以 HE90 最多 3000?
那是不是因为米饭 2 块钱一碗,所以北京饭店的满汉全席最多 3 块?
你这是把 材料价格产品价值
旗舰静电耳机看的是:
  • 超薄金属化振膜
  • 手工拉膜
  • 静电电极加工精度
  • 极低产量(HE90 只有几百套)
  • 工匠级组装

你把 HD580 的工业化产线逻辑,用来推断 HE90 的价值,这就像:
用五菱宏光的成本体系去估算劳斯莱斯的定价。
这不是“反商业”,这是“不懂产品”。

你说 K1000 的二手价都是因为“稀缺”。
那麻烦解释一下:
为什么一堆 80、90 年代的冷门耳机更稀缺,结果二手价几十块?
因为很简单:
  • 稀缺 ≠ 贵
  • 必须有价值 + 稀缺 才贵


K1000 在二手市场升值,由以下几点因素构成:
K1000 的产量有限(约 1 万台级别)—— 供应恒定甚至减少
K1000 的“声学地位”被重新评价 —— 大功率耳放+现代功放 很容易把 K1000 推出巅峰状态,认可度反而随之升高。
MySphere 的出现,客观抬高了 K1000 的价值锚点(定价 3000–4000 欧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8
发表于 2025-11-15 17:23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香港
现代加工的精度比1989年提高了几十倍吧,当年的良率差,现代不是随便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9
 楼主| 发表于 2025-11-15 17:46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德国
广州左岸 发表于 2025-11-15 10:46
Kk同r10价格都是被炒作起来的,索尼r10还有一定在稀缺性,同调音!kk除了声场别的都很难同在产旗舰大耳比! ...

传统耳机都存在HRTF variability的问题,但KK几乎没有。烧耳机,不停换耳机,往往是为了找一款和自己头型+耳轮廓+耳道声学结构相匹配的耳机。选KK就没这种烦恼,大家听同一只KK都能听到一致的声音,因为没有HRTF variability带来的影响。这一点我觉得很赞,这意味着用KK更加容易听到扬声器原本表达的声音。。。也更接近听录音的真相。而不是听声音在耳机腔体反射+耳道反射之后产生了听感差异的声音。比如说我的左右耳结构并不完全镜像对称,导致我戴大耳机(比如HD800)听歌,右耳听到的高频更刺一些,左右两边声音感受不对称(哪怕音源本身对称)。这就很难受了。。。但由于KK独特的声学结构,这种差异就明显会弱化。让双耳容易听到趋于一致的声音。这也是KK声场表现好的原因,因为结构优势带来的真实的左右对称声场。高频的表现也能保持很好的线性水平(因为高频不会被耳道共振放大)。所以听传统耳机,首先得看自己耳朵先天结构是否够“Hi-Fi“。对于我这样左右耳结构不平衡的人来说,可能要考虑KK这种耳机多一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0
发表于 2025-11-15 18:0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过来学习,一代经典,虽然没现场听过,但是AKG1000的名字早就如雷贯耳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1
发表于 2025-11-15 18:1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我的文字够多了,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够看的了。什么生物振膜,液晶振膜,镀铍振膜,镀钛,镀金......石墨烯,压电陶瓷.....够不够?
听他吹就问你命够不够长!

动圈耳机的顶峰就在90年代,
比如森海的标志性产品HD580(HD600和HD650是小修小补),之后产品从顶峰徘徊大多数更加不堪,超级烂者如HD820,直到HD490Pro往回调。
拜雅的顶峰标志性产品DT880,T1一代.
AKG的K701,K812,耳挂K1000,都上不了台面,那声音根本卖不动,只好说成本太高生产不了,其实是没人要。没有低频下潜是硬伤,谁买谁知道!

什么叫“没推好”?知乎“鬼斧神工”有答案。随便找个前几年的晶体管耳放,输出功率500MW(300欧算)即是0.5W的耳放足以推好世界上任何动圈耳机,二手耳放价钱不到一千,解码耳放一体不到两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2
 楼主| 发表于 2025-11-15 18:45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德国
poonhk 发表于 2025-11-15 17:23
现代加工的精度比1989年提高了几十倍吧,当年的良率差,现代不是随便做?

现在市面上做出这种声学体系的耳机就三款可选,一款KK,一款Mysphere 3, 还有一款RAAL SR1a。技术上当然实现当年的参数没问题,甚至这两款更新的耳机设计参数上早就超过KK了。但这个用户群体太过于小众了,靠这么小的群体把设计研发成本打下来几乎没有可能。这并不像做传统耳机那样甚至可以直接找代工厂OD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3
 楼主| 发表于 2025-11-15 18:58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德国
fliultz 发表于 2025-11-15 18:16
我的文字够多了,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够看的了。什么生物振膜,液晶振膜,镀铍振膜,镀钛,镀金......石墨烯 ...

从你前面已经当前的发言我可以判断出,你压根没看我文章里写的啥,直接上来一顿喷,纯发泄情绪。推KK需要用功放而不是耳放,KK这种低敏高阻的特性是靠近箱子而不是耳机,你说的多少毫瓦推好耳机那是基于耳机单元的逻辑。你压根牛头不对马嘴嘛。你拿最优秀的耳放也不可能代替垃圾功放去推箱子,因为箱子要求高电压摆幅,而耳机二房的设计是低电压低电流。你说的那些都是耳机。。。唯独KK是“挂在耳朵上的音箱”(官方手册原话)。因此这玩意在耳机历史上才能成为独特的存在。你觉得我在吹KK,实际上你压根没看我文章写了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4
发表于 2025-11-15 19:3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本帖最后由 xiaotan02 于 2025-11-15 19:35 编辑
风神越野 发表于 2025-11-15 08:54
直接用音箱又会面对新的问题,不同空间大小、摆放位置等因素对音箱最终听感的影响很大,像苹果公司的Home ...

所以我说耳机优点是音准啊!箱子有功放、空间等因素,会对声音会额外增加很多音染,要花更多力气去调整。
但单就声场这一点,箱子还是秒很多耳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5
发表于 2025-11-15 19:5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风神越野 发表于 2025-11-15 08:08
并不是自由发挥的,是参考主创工程师在HIFI论坛上分享的内容来写的。

AI就是会二次创作临时现编,通常末尾会有提示,“本回答由AI 生成,内容仅供参考”······,工具是无罪的,当然说这个已经没啥意义了,现在最抽象的是棉被系死忠粉咬过来了,kk奇迹论vs森海六系no.1······要是再有老拜亚加入战局就更六了,晋西北乱成一锅粥,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6
发表于 2025-11-15 19:55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广州
gaocheng1991 发表于 2025-11-15 19:53
AI就是会二次创作临时现编,通常末尾会有提示,“本回答由AI 生成,内容仅供参考”······,工具是 ...

要不怎么叫打架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7
发表于 2025-11-15 20:45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风神越野 发表于 2025-11-15 15:40
你把“材料成本”当成“产品成本”了,这个逻辑从一开始就是错的。耳机行业从来不是“塑料 + 磁铁 = 成本 ...

有些帖子不必回,尤其是那些听歌没脱离味精曲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8
发表于 2025-11-15 21:2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湖南
老团队新推出的这快4000欧的新一代。。。这欧洲状态,,几个买啊。。。8成又黄了。。。靠着材料,工艺进步,搞个有6,7层老K实力,售价2折,市场行情可能好的多。。。典型的工程师团队,思维,干事了。。。现在这价,难,买得起不止这一个耳机,这一个爱好。。。买不起的年轻人往往整个蓝牙耳机完事儿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9
发表于 2025-11-15 23:17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湖北武汉
哇哦。好难得现在还能在大家坛看到这样的文章。哪怕只是老文翻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0
发表于 2025-11-15 23:2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
感谢楼主长文分享,KK是一耳惊艳的耳机,难以复现的经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5-11-16 04:26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