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sumomo 于 2025-6-13 07:33 编辑
我前面说的很清楚了,线材肯定多少有点用处,但是没想象的大,更多的烧友试听后觉得有变化才买那就是正确的啊,只要是经过双盲测试,听出有正面变化那就是适合你系统的好线材搭配,但是看着线,非盲听也觉得好听的线材也可以买,因为无论如何,买家大脑的确是觉得它更好听,换了听不一定是真的有变化,而是因为有视觉介入,人类的大脑安慰剂效应就会启动,本来你愿意去购买,或者去试听某些型号的时候,证明这些线材本身就在买家眼里好感度是比较高的,毕竟都值得一试了,我说的安慰剂效应不是脑放,而是真实存在的人脑科学,他是真的觉得有区别,甚至是一耳朵的,但是一旦进入abx的严格双盲测试,绝大多数人是完全听不出区别的,这就是为什么那么多hifi厂家的器材出厂依旧只给机线的原因,我不否认一定有能人可以一耳朵清楚的在abx双盲测试中听出区别,但是也的确大部分人根本不属于这类人,可以看看我下面发的帖子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0654367/answer/1355575135
这个帖子搜集了相当多的国际音频工程协会和各种烧油abx双盲严格执行下试听的结果,想必他们严格的实验结果能给你一些参考
哈曼国际(AKG, Infinity, JBL)Floyd Toole;音频,一种服务于艺术的科学,1998年。一篇由Floyd Toole撰写的论文,涉及科学测量和音频的许多主题。转到第10页和第11页,有一个关于盲听测试的段落。它显示了当进行非盲听测试而不是盲听测试时,音箱之间的“差异”是如何更大的。显而易见的结论是,非盲听测试会导致声音以外的其他因素在决定什么声音更好时发挥作用。 声音科学也有研究论文表明过声音并不是只受到听觉影响,视觉对听觉有支配性影响,非盲听测试中,设备外观、品牌认知会显著改变听感评价,这些都是真实存在的。人类听觉并非独立系统,而是与生理状态、感官交互、心理预期及物理环境深度耦合的复杂感知过程 颜色改变响度感知(Knöferle等, 2015)
物体大小扭曲音高(Walker等, 2010)
小提琴演奏实验(Tsay, 2013)
脚步声合成实验(Foley艺术)
枪声方位误判(影院声学测试)
这些是我搜索到的一些视觉影响听觉的科学实验和一些论文
视觉不仅是听觉的“搭档”,更是听觉的“导演”。切断视觉后(如盲听测试),人类对声音的判断力会出现显著波动,这正是HiFi领域主观听感争议的核心根源
所以,如果你是严格想要用线材改变全套器材搭配的声音,那你购买线材就需要执行严格的abx双盲测试,能在双盲测试中准确度超过95%指出这个是什么线那个是什么线,那这个线材对你系统的提升就是一定的,或者完全不搞测试,就买自己心水的线材,比如我喜欢xx牌子xx线材很久了,买下来,也不什么双盲测试直接上机,一耳朵舒服,那也可以的,听音乐本来就是这样的,听觉从来就是和视觉深度结合在一起,配合大脑的感知以及买了自己喜欢的线材带来的大脑补正效应,你是一定一耳朵区别的,这会让你觉得很高兴,这完全不是坏事,听觉就是这样一套复杂的人体系统。这完全不是说什么换线听不出区别打脸充胖子,有很多线材无用论的人会这么说,但是实际也不对,听觉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不可能是个烧油买线都听不出区别,哪怕声音没变化,或者变化低于人耳可探知范围,但是只要结合视觉,以及安慰剂效应带来的结合听感上的改变,那就是一耳朵对于用户有提升的,所以也不用纠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