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lowfi一名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线材是否是智商税?

[复制链接]
41
发表于 2025-6-11 01:0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辽宁
应该还是有些用的,所有线材不超过系统价格5%即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2
发表于 2025-6-11 02:2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广州
    看盲听,双盲测试能百分百区分出来有正向提升的,就是有作用的线材,面对着没用的,人本来就有安慰剂效应,只要线材品牌和颜值完全符合购买者心水,那么人家听的时候就一定会有安慰剂效应带来的脑内分泌补偿,他的大脑是真的觉得好听很多的,所以只有完全摒弃了视觉效应,采用双盲测试能准确听出区别才是真的有提升,我相信部分好的线材的确能带来正向的提升,但是别太神话,那么多高端hifi器材,几十万一套的,给的也是挺好的机线,按照纯线材党理论,机线完全没法听,那么设计整套器材的设计师都要抓出去枪毙。你都几十万一套在那卖了,结果一根机线让你一套几十万系统的声音变成不如几千+几根好线的系统,你信么?我觉得设计这些器材的厂家也不是傻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3
发表于 2025-6-11 02:4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美国
留香小筑 发表于 2025-6-10 23:31
不知道是不是,就算是吧,花钱的东西总是被看得起

所以这不又成了脑放玄学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4
发表于 2025-6-11 12:2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kenspeed18 发表于 2025-6-11 00:09
听不出没啥奇怪的,听力又不是人人都一样的。说个和色彩相关的事。我公司一个做剪片的,我要求他把某个画面 ...

感觉你说的那位并不是眼睛对颜色的不敏感,而是日常生活中颜色的色彩概念跟你的不同。。就像我这里做印刷行业的认为青色是蓝,而蓝色的认为紫色。青色本来就是单一个C色,而蓝是C+M,这个蓝算是青+红组成的蓝,但C和M两的百为比不同又公真正的变成紫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5
发表于 2025-6-11 12:23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其实就是一种执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6
发表于 2025-6-11 15:4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
鬼狐 发表于 2025-6-10 14:26
信徒不少,反正我不信

我也不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7
发表于 2025-6-11 17:3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
线材的确有提升。换线如换机不为过。不过我是用的音箱,不是耳机,我手上有20多对喇叭线,20多对协信号线,可以说,每个线材都要讲究搭配,以符合自己的听音习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8
发表于 2025-6-12 01:05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电源线要全面提升差不多二手一万档以上的 一两千的不如机线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9
发表于 2025-6-12 10:3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
true-blue 发表于 2025-6-11 12:21
感觉你说的那位并不是眼睛对颜色的不敏感,而是日常生活中颜色的色彩概念跟你的不同。。就像我这里做印刷 ...

您做印刷嘛,CMYK,我们做影视和摄影,后期调色习惯RGB,我说的那位是很标准的色弱,看不出0,0,255和 0,255,255的区别,生活上没什么啦!过来专业公司做后期就有问题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0
发表于 2025-6-12 13:1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
wiljaywoowoo 发表于 2025-6-12 01:05
电源线要全面提升差不多二手一万档以上的 一两千的不如机线了

机线是啥,电饭煲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1
发表于 2025-6-12 14:39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四川成都
wiljaywoowoo 发表于 2025-6-12 01:05
电源线要全面提升差不多二手一万档以上的 一两千的不如机线了

一两千DIY一根northwire之类还是比机线强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2
发表于 2025-6-12 15:03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广州
换线啥的都是换汤不换药的,记住了。音源都没处理好,错误的音源换啥线都是白搭,[吃瓜]我的系统都是鸡线,电源介质方案才是瓶颈。内录外录都有,听听看跟那些厂商云视听的差距,国内外的厂货一概不碰。供电介质方案不改变,跟正确音源一概不沾边。玩电才是提升的捷径,无论贵贱的设备,只要处理好电,都好听。另外就是光纤隔离器,录音棚都在用的隔离手段,录音也一样重要。消费者也得跟上,不然如何还原录音文件,mutek5万块,不包含时钟。国产千元就可以实现结像声场定位,都不去用,换什么设备都没用,音源都没处理正确,再高码率也是白搭,电源干扰,电源介质,数字信号隔离手段就这三种。
最近也验证了线材选用的基准线,就是排除一切所谓镀银线,纯银线,铜银混编线等一切含银的信号线,只使用无氧铜就好,4n就行了排除了含镀银的线导致的高频某频段积聚造成的不自然,刻意的高频线条感,导致整个频段都高一层,低频氛围段落被吊高了一层,沉不下去音源正确,根本不用银来体现线条感,假的滤镜外功练平,内功练衡,要不发冲的三频平衡,多少人都跑偏了一味追求线条感,瘦腿细腰蛇精脸,完全掩盖了低频下盘,全频段拔高了一个音阶,得不偿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3
发表于 2025-6-12 15:06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广州
【圣诞快乐劳伦斯先生 坂本龙一 功放内录-哔哩哔哩】 https://b23.tv/Gu2ZgYn
【DJ Chill 慢摇Purple Velvet - I Never Knew 功放内录-哔哩哔哩】 https://b23.tv/ETHyu7U【John Mayer - Vultures Live 功放内录-哔哩哔哩】 https://b23.tv/6dB65gx
【邓丽君 夜来香 SACD CD版本对比 功放内录-哔哩哔哩】 https://b23.tv/640b1xz
【邓丽君 在水一方 功放内录-哔哩哔哩】 https://b23.tv/3IwNFGu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4
发表于 2025-6-12 16:3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山西运城
当然不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5
发表于 2025-6-12 17:4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四川成都
sumomo 发表于 2025-6-11 02:20
看盲听,双盲测试能百分百区分出来有正向提升的,就是有作用的线材,面对着没用的,人本来就有安慰剂效 ...

你觉得纯线材党?别人没器材?起码大部分烧友都是听了线材才会去买的,信不信其实没关系,个人玩就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6
发表于 2025-6-12 21:0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本帖最后由 true-blue 于 2025-6-12 21:37 编辑

被一只马甲玩耍,大家都散了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7
发表于 2025-6-12 22:0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听不出来区别省事,随便晾衣架也可以的。听得出区别的,就使劲折腾,自己开心,商家也开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8
发表于 2025-6-13 07:2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广州
本帖最后由 sumomo 于 2025-6-13 07:33 编辑
angel5630 发表于 2025-6-12 17:49
你觉得纯线材党?别人没器材?起码大部分烧友都是听了线材才会去买的,信不信其实没关系,个人玩就好。

    我前面说的很清楚了,线材肯定多少有点用处,但是没想象的大,更多的烧友试听后觉得有变化才买那就是正确的啊,只要是经过双盲测试,听出有正面变化那就是适合你系统的好线材搭配,但是看着线,非盲听也觉得好听的线材也可以买,因为无论如何,买家大脑的确是觉得它更好听,换了听不一定是真的有变化,而是因为有视觉介入,人类的大脑安慰剂效应就会启动,本来你愿意去购买,或者去试听某些型号的时候,证明这些线材本身就在买家眼里好感度是比较高的,毕竟都值得一试了,我说的安慰剂效应不是脑放,而是真实存在的人脑科学,他是真的觉得有区别,甚至是一耳朵的,但是一旦进入abx的严格双盲测试,绝大多数人是完全听不出区别的,这就是为什么那么多hifi厂家的器材出厂依旧只给机线的原因,我不否认一定有能人可以一耳朵清楚的在abx双盲测试中听出区别,但是也的确大部分人根本不属于这类人,可以看看我下面发的帖子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0654367/answer/1355575135

这个帖子搜集了相当多的国际音频工程协会和各种烧油abx双盲严格执行下试听的结果,想必他们严格的实验结果能给你一些参考

哈曼国际(AKG, Infinity, JBL)Floyd Toole;音频,一种服务于艺术的科学,1998年。
一篇由Floyd Toole撰写的论文,涉及科学测量和音频的许多主题。转到第10页和第11页,有一个关于盲听测试的段落。它显示了当进行非盲听测试而不是盲听测试时,音箱之间的“差异”是如何更大的。显而易见的结论是,非盲听测试会导致声音以外的其他因素在决定什么声音更好时发挥作用。
    声音科学也有研究论文表明过声音并不是只受到听觉影响,视觉对听觉有支配性影响,非盲听测试中,设备外观、品牌认知会显著改变听感评价,这些都是真实存在的。人类听觉并非独立系统,而是与生理状态、感官交互、心理预期及物理环境深度耦合的复杂感知过程
‌颜色改变响度感知‌(Knöferle等, 2015)
‌物体大小扭曲音高‌(Walker等, 2010)
小提琴演奏实验‌(Tsay, 2013)
脚步声合成实验‌(Foley艺术)
枪声方位误判‌(影院声学测试)
这些是我搜索到的一些视觉影响听觉的科学实验和一些论文

视觉不仅是听觉的“搭档”,更是听觉的“导演”‌。切断视觉后(如盲听测试),人类对声音的判断力会出现显著波动,这正是HiFi领域主观听感争议的核心根源


所以,如果你是严格想要用线材改变全套器材搭配的声音,那你购买线材就需要执行严格的abx双盲测试,能在双盲测试中准确度超过95%指出这个是什么线那个是什么线,那这个线材对你系统的提升就是一定的,或者完全不搞测试,就买自己心水的线材,比如我喜欢xx牌子xx线材很久了,买下来,也不什么双盲测试直接上机,一耳朵舒服,那也可以的,听音乐本来就是这样的,听觉从来就是和视觉深度结合在一起,配合大脑的感知以及买了自己喜欢的线材带来的大脑补正效应,你是一定一耳朵区别的,这会让你觉得很高兴,这完全不是坏事,听觉就是这样一套复杂的人体系统。这完全不是说什么换线听不出区别打脸充胖子,有很多线材无用论的人会这么说,但是实际也不对,听觉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不可能是个烧油买线都听不出区别,哪怕声音没变化,或者变化低于人耳可探知范围,但是只要结合视觉,以及安慰剂效应带来的结合听感上的改变,那就是一耳朵对于用户有提升的,所以也不用纠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9
发表于 2025-6-13 08:3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浙江宁波
阿灰灰 发表于 2025-6-10 13:58
几根铜丝、银丝从几十到几百,那确实可能是工艺差别、企业成本差异。
几千、上万甚至十几万...这不是智商 ...

真正懂行的人,玩的通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0
发表于 2025-6-13 09:2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加拿大
不是也是。线材的花费超过系统的10%就是智商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5-7-19 19:42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