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浮动的声欲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HIFI烧友的成长是从诚实的了解自己的系统开始

[复制链接]
41
发表于 2025-2-22 23:12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
jimmyheiying 发表于 2025-2-22 14:57
我反而有不同的想法。
超过5000元的产品,想挑出一个不好听的才是真的难。都是一个奢侈品,没必要在个人感 ...

比较同意,但我加个门槛——万元单品非系统。单机即系统的蓝牙音箱或耳机也包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2
发表于 2025-2-23 00:0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
最好的数字就是7 发表于 2025-2-22 23:03
非常同意,一定要到音乐厅听大编制,不断训练自己习惯正确的音色,声场,结相,密度等。

附议,不过最好四重奏,协奏,管风琴,铜管乐,独奏也一并加上。非常同意审美是需要训练的,只有不断接触,才能知道声音对不对,正不正确。
我还记得第一次去星海音乐厅听交响乐,才意识到原来铜管的声音是有“光泽”的,小提琴是有“厚度”不单薄,如"丝制"的,管风琴是“沉”且有强大的“气流颤动感”的。。。后面又去了几场,意识到乐器“密度”极大,声音是有“重量感的”。。。。再后面去听布鲁克纳第四交响,有意识到声音是有“生发过程”的,有起音,能感受得到声音传来的“时间感”和尾音消失的过程。。。。。再后面听拉赫钢琴协奏,明显感受得到声音的应和关系,此涨彼消,有推进的主次和承接主体。。。再后面听李斯特钢琴曲独奏场,意识到乐曲的低谷是弱而清晰的,整首曲子动态大,对比剧烈。。。。

任何领域都是需要思考学习的,哪怕是玩也要玩得明白,这样才能更上一层楼。。。认为自己只是个微不足道的爱乐者,为了追求心中的好声音,需要一把尺来丈量。对我而言去音乐厅聆听真实的乐曲演奏,是衡量的重要基准。去音乐厅多了,就会意识到以前自己对声音,对音乐的理解是多么幼稚,然后对乐曲本身,亦或是声音理解又会略有所感,有所精进,不断纠正之前的错误观念。哪怕完美重播这种追求是乌托邦,也需要先知道乌托邦是怎么样的,然后才有追寻成功的可能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3
发表于 2025-2-23 00:0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
参考你平常最熟悉的人声和器乐声音
比什么话筒 曲线都靠谱
因为这个世界不是只有各个频段的响度构成
只是各频段响度正确 不见是声音是正确的 反倒容易掉入频段响度执迷上
正确且顶级的声音肯定是让你听着 有现实中的真实 比如犹如真人在你面前唱歌的形体感
这才是难得的高级声音 人脑其实很敏锐很难欺骗 特别能让人感觉这是立体的空间感和形体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4
发表于 2025-2-23 01:50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山东济南
烧器材挺好的,烧现场有很多意想不到的声音(走路,小孩尖叫,鼓掌,手机掉了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5
发表于 2025-2-23 02:2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加拿大
楼上有人提到用REW,MIC来测量及校正音箱频响容易,但来测试耳机就难了,因为测试装置对于个人很难建立。但是搞一个高精度ADC,用REW软件集成一个测试平台,对自己音响系统的电域性能测试,客观评价自己系统的性能是容易做到的(性能指标要依自己的能力来设定)。这样做可以做到科学发烧,不被商家的宣传带偏方向(花不必要的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6
发表于 2025-2-23 08:31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
本帖最后由 死翘翘 于 2025-2-23 08:33 编辑
axyoung9022 发表于 2025-2-23 02:25
楼上有人提到用REW,MIC来测量及校正音箱频响容易,但来测试耳机就难了,因为测试装置对于个人很难建立。但 ...

测试人工耳不难实现呀。和UMIK测试话筒同一个价位。而且如果不是总是换耳机,可以把你决定长期用的耳机寄到外面测。B&K设备测一次一百块钱。
其实测试最重要的是准确性,很多人用平板和手机测试,误差很大的。自己有测试话筒和专业声卡搭建是可以,但要有配合的声级计。如果想系统精简便携,REW推荐的UMIK话筒内置ADC即插即用,直接调用厂家提供的校准文件,不用其他设备辅助校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7
发表于 2025-2-23 09:12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认知分层次,设备分层次,退烧靠平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8
发表于 2025-2-23 09:53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亚太地区
野有蔓草 发表于 2025-2-23 00:06
参考你平常最熟悉的人声和器乐声音
比什么话筒 曲线都靠谱
因为这个世界不是只有各个频段的响度构成

同意。并且世界上所有的录音工作室都是以还原真实世界中的声音为目的,没有任何一个录音师说自己的作品不像真的。
与此同时主观评价往往是视听作品最终的评判环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9
发表于 2025-2-23 10:11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澳门
留香小筑 发表于 2025-2-22 22:00
可是你从音乐厅听到的乐器和唱片的那些音乐会不是同一场,甚至都不是同一个时代,用的乐器也不一样呀,演 ...

的确,不同古典音乐的现场也很多变量,但这是变量最小的一种现场参考了。对比人山人海靠二次放大的演唱会,对比嘻哈热闹的dj现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0
发表于 2025-2-23 10:16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
现场音乐和录音室音乐完全是两个追求,买的唱片都是录音室出来的,天天去听什么现场。拿现场的声音做标尺选设备是胡闹。现场同期录音天然会录进去混响,录音室唱片更多采用心形或超心形收音,录进去的都是干音,混音师通过干音来完成二次创作。不懂就别总瞎发标感悟了,纯纯的冒傻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1
发表于 2025-2-23 10:17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每次现场听完古典音乐会,都不想去会所听音响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2
发表于 2025-2-23 10:25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亚太地区
shuang0232 发表于 2025-2-23 10:16
现场音乐和录音室音乐完全是两个追求,买的唱片都是录音室出来的,天天去听什么现场。拿现场的声音做标尺选 ...

所以录音棚录出来的小提琴是以不像真实的小提琴为目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3
发表于 2025-2-23 10:3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
2054 发表于 2025-2-23 09:53
同意。并且世界上所有的录音工作室都是以还原真实世界中的声音为目的,没有任何一个录音师说自己的作品不 ...

语言很精炼,看法相同啊,自己没办法很好的表达,只能写一些粗俗的文字。据我所知,哪怕是古典现场live收音也需要混音师,那是因为原始录音文件不经过良好的混音处理,出来的声音效果是跟原始演奏现场的效果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需要混音成应有的录音师理解的效果,才能成为良好的歌曲成品发行。看法相同的是混音师要混出来的效果:都是以还原真实世界中的声音为目的,没有任何一个录音师说自己的作品不像真的。

基于此,所以自己也不信任何云视听。因为没有混音处理的原始录音是与原始演奏是截然不同的,云视听的效果越好,往往实物声音效果越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4
发表于 2025-2-23 10:3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
2054 发表于 2025-2-23 10:25
所以录音棚录出来的小提琴是以不像真实的小提琴为目的?

你知道一把小提琴录音时要采用几个mic? 不同频段的声音辐射方向是不一样的,为了尽可能收进来足够多的音色丰富后期处理,一个小提琴可能至少就要三个mic夹在不同的方向和位置来进行收音。正前方一般聚集最多的频响是1k-1.5khz。越到高频段,指向性越强,有些频段的轴向压根不在前方,你能听到的都是夹杂了反射声的高频段。从这个角度来说,录音室听到的音色有可能是更饱满更丰富的。并且录音室以追求更悦耳更好听为目的。
最后回到你的问题,什么叫真实的小提琴声音,这个根本就不存在标准答案。就算在现场,你在皇帝位和最后一排角落,听到的小提琴音色也不一样,更不用说声音经过耳道反射耦合后,感受到的音色更不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5
发表于 2025-2-23 10:43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亚太地区
shuang0232 发表于 2025-2-23 10:39
你知道一把小提琴录音时要采用几个mic? 不同频段的声音辐射方向是不一样的,为了尽可能收进来足够多的音 ...

当我们说一个唱片的钢琴或者小提琴录音好的时候。我们是说这个乐器真还是不真呢?当阿卡多在艾比路用ATC做监听录了音之后,又受邀有李小沛用全套单拿声学给他录同样的音乐。两者的效果会一样吗?如果不一样,那么用什么标准去评价哪个更好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6
发表于 2025-2-23 10:47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
2054 发表于 2025-2-23 10:25
所以录音棚录出来的小提琴是以不像真实的小提琴为目的?

很多时候不是。通常是奔着更美的角度混音的。
这就和影楼拍照片一样。拍的原图里大肚腩、脸上的痘子、牙齿的缝,嘴唇的颜色体现着真实,但不好看所以影楼会做PS,作品会更容易被接受。
回到混音改变原作品,一个经典的事例就是那个Eagles的加州旅店,现场原曲前面的鼓声没那么重,是后期混音时候加重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7
发表于 2025-2-23 10:50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亚太地区
死翘翘 发表于 2025-2-23 10:47
很多时候不是。通常是奔着更美的角度混音的。
这就和影楼拍照片一样。拍的原图里大肚腩、脸上的痘子、牙 ...

我们在说钢琴和小提琴就继续讨论钢琴和小提琴。
当我们说钢琴或者小提琴录音好的时候,我们是在评价他录的真还是不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8
发表于 2025-2-23 11:03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
2054 发表于 2025-2-23 10:50
我们在说钢琴和小提琴就继续讨论钢琴和小提琴。
当我们说钢琴或者小提琴录音好的时候,我们是在评价他录 ...

发烧友通常会纠结声音真不真。
音乐家和混音师合作,关注声音对不对、美不美。
混音师和工程师合作,按最适曲线或其他标准校准系统,保证信号和声音的一致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9
发表于 2025-2-23 11:0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
2054 发表于 2025-2-23 10:43
当我们说一个唱片的钢琴或者小提琴录音好的时候。我们是说这个乐器真还是不真呢?当阿卡多在艾比路用ATC ...

绝对意义上的好坏只能建立在有可观评判依据的基础上,声音的好坏不存在所谓的好坏,因为太主观。

真不真这问题更不必回答,毕竟不是每个人都追求什么真,有些人追求好听爱听。如果以真为目标,那所有人声都放干音好了。追求保真的话连修音都不要修了。

你自己在脑子里脑补这些东西,做一些没有任何意义的思想实验,还不如自己去b站上看看资料,了解下音乐是怎么从录音到混音制作出来的,然后再来讨论这些问题。一张唱片混音过程中,ADDA那么多次,你来谈真不真,有些太可笑了。现代音乐混音不是追求还原现场,是追求有创造力的声音。这是汉斯季默说的。你还有什么问题,建议也去他官网forum里留言问一下,看看大师怎么回答。

现场音乐不是没价值,因为自然声学条件下的音效,是后期处理无法模拟不出来的,那种气势靠立体声回放也回放不出来。但现场的声音效果细节就是不如录音室唱片多,像三角铁这种乐器的很多细节都被大混响遮盖掉了,但是录音室唱片更有机会跟每个乐器的音色给予充分展现,会预留一部分最能体现某个乐器音色的频段来专门做后期处理,尽可能多保留细节。

不要自以为是以为掌握了什么发烧的真理,自己那点知识储备除了犯傻,说不出来什么有建设性的话。听音乐是一件极其个人主观的事,自己听自己的,每次看到自以为找到了真谛来普度众生的大师,都忍不住来怼几句,对事不对人,单纯是厌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0
发表于 2025-2-23 12:02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亚太地区
所以哪一个优秀的录音是因为乐器不象真的而优秀的?
所以汉斯季默希望他的hm415回放的钢琴声不像斯坦威三角琴而像雅马哈立式琴吗?
配乐是创造,录音是还原。不要偷换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5-2-24 07:44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