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donthuang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3代T1簡短比較

[复制链接]
41
发表于 2021-3-17 10:2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省
有时候觉得同时拥有T1和800s挺矛盾的,习惯了T1干净的声底就排斥800s混响的声音,其实T1比800s更杂食,800s总体还是个器乐机,听人声有种不食人间烟火的感觉,而T1密度凝聚如同出水芙蓉般的人声,听起来比800s更有味道,女声更加讨好耳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2
 楼主| 发表于 2021-3-17 13:3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台湾省彰化县
mvw 发表于 2021-3-17 06:43
t1这耳机对我来说挺慢热的,十多年后才慢慢觉得做得挺好的。3代帮顶,听不动了,从2014年底全身心投入812, ...


mvw兄好久不見,現在的趨向大概都是往歐美審美方向調音,
逐漸去除所謂的"德味",地域化特色

那身邊也有不少朋友就獨沽一味,死守初代的T1和HD800這樣,我也是多少能理解

但你也看森海都要準備處理消費者部門了,再加上真正工程師效率思維的Apple步步進逼
這個比所謂的哈曼曲線,"科學"音響對傳統hifi的衝擊更大


比起啥空間音訊、無線藍芽、主動降躁這些東西,Apple真正讓我這種老耳機迷感到威脅的是,靠他的H1晶片弄得自適應等化
不同前端、不同頭型耳型、不同配戴方式,耳罩損耗程度不同,都能聽到一個"標準化"的聲音

這想想實在是蠻可怕的 XD 所幸Apple目前還沒有打算對HIFI領域攻城掠地的意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3
 楼主| 发表于 2021-3-17 13:4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台湾省彰化县
alanhell 发表于 2021-3-17 09:52
对于同时有T1和HD800的人,我还是更倾向干净,控制力好的声音,所以是一般是拒绝上胆机“互补”的。
一 ...


兩副耳機都可以有乾淨控制力好的聲音

初代T1會比較活潑明亮快速一點,2nd的話基本上就是調暗調慢,更修飾,或者控制得更緊的方向發展
HD800兩代大概也有類似的差異

那與其說是T1搭配"慢"的前端是互補,我更寧願講是相得益彰,我想這是審美的差異吧

順帶一提,如果要往乾淨快速的方向發展,要注意初代T1和HD800和某些訊源會有犯沖,高音怎樣都收不住的問題

訊源不見得差,也不是耳機的問題,就是相性不好,犯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4
 楼主| 发表于 2021-3-17 13:5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台湾省彰化县
alanhell 发表于 2021-3-17 10:06
我一直觉得推好这个说法挺有争议的,毕竟要是上了胆机的话,那完全就是在玩调音,和推力没太大关系了。
...


管機不是只有調音而已,而是根本控制形式的不同,
前面講的快或慢,其實就是耳擴端應對耳機的兩種態度

一種是一力降十會,這就是快速緊湊強調密度的一邊
一種是他強任他強,我自一口真氣足,這是柔緩鬆散強調音色的一邊,當然不小心就會變成"Hu-Fi"了 XD


這也沒有對錯之分,只是哲學或態度的差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5
 楼主| 发表于 2021-3-17 13:5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台湾省彰化县
本帖最后由 donthuang 于 2021-3-17 13:59 编辑
温柔的风 发表于 2021-3-17 10:29
有时候觉得同时拥有T1和800s挺矛盾的,习惯了T1干净的声底就排斥800s混响的声音,其实T1比800s更杂食,800s ...

HD800系列人聲其實不差啦,水潤水潤的這樣,森海強的是旋律性,流動感那類的品質

問題是前述的 拜亞=森海不相容定理 可能多少會體現出來,我目前認為是耳擴驅動耳機單體,發聲方向不同導致的差異,但還沒辦法很好的去確認這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6
发表于 2021-3-17 15:3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省深圳市
donthuang 发表于 2021-3-17 13:35
mvw兄好久不見,現在的趨向大概都是往歐美審美方向調音,
逐漸去除所謂的"德味",地域化特色

我倒觉得这些基于eq的自适应基本都是工程师自娱自乐的东西,人脑对频响的自适应力本来就很强了,芯片做出人脑做不到的“调整”带来的失真就不会低,用户还未必买帐:至少是没见过自媒体主吹这方面,估计也觉得无从下口,跟读者说我听到这个声音很标准,你来听也一定标准,读者只会一头雾水--从来只说好不好听,哪来标不标准呢。。。该谈感受时讲标准真是典型的死理性派的幻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7
发表于 2021-3-18 06:3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浙江省杭州市
Turii 发表于 2021-3-17 08:20
你的T1 3代配什么线的?

我没听3代呢,我只是形容812的低阻特征,我知道3代逃不开这些特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8
发表于 2021-3-18 07:5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加拿大
本帖最后由 alanhell 于 2021-3-18 07:53 编辑
donthuang 发表于 2021-3-17 13:54
管機不是只有調音而已,而是根本控制形式的不同,
前面講的快或慢,其實就是耳擴端應對耳機的兩種態度 ...

在我的理解里面,快慢也算是调音吧,毕竟速度是会影响到音色的。比起声音的连贯性,我更注重声音的精准性。
我也很赞同,这都算是个人喜好,并没有对错,优劣的说法。
不过我一般比较喜欢弄一套十分直白的前端,然后靠耳机去调音。
比如听人声,我会换HE6,听流行我会换D7200,听金属我会换ESP950。
这样可能会有一堆人说我每个耳机都没推好,但是我觉得有5个能推到90%的耳机,还是比一套推到100%的系统要便宜和实用的多。
毕竟快的系统配慢的耳机不会突兀。但是慢的系统推快的耳机,就会完全改变这个耳机原来的音色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9
 楼主| 发表于 2021-3-18 17:4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台湾省彰化县
過猶不及,猶恐失之,快慢之間有一個最佳的臨界點,不是越快就越自然啊
而且每ˋ副耳機這個快慢之間的最佳臨界點都不太相同


那如果要類比的話,就好像是賽車那樣,是走重視抓地力的路線
還是走重視飄移的路線這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0
 楼主| 发表于 2021-3-18 17:5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台湾省彰化县
cdzsz67 发表于 2021-3-17 15:30
我倒觉得这些基于eq的自适应基本都是工程师自娱自乐的东西,人脑对频响的自适应力本来就很强了,芯片做出 ...


IT產品的迭代邏輯和音響產品不同,apple watch可以五年出六代,
像HD650這種二十年以上的音響產品還是有不少現役用家

Apple大耳也不需要真的把音質做到匹敵HD800或HD650的程度,只要足夠方便、好用好聽
就可以有效截流一大群初燒了....


希望這只是我自己的杞人憂天,但現在的狀況有點像是90年代初期,圓珠筆對鋼筆業造成的衝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1
发表于 2021-3-18 21:5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香港
donthuang 发表于 2021-3-18 17:50
IT產品的迭代邏輯和音響產品不同,apple watch可以五年出六代,
像HD650這種二十年以上的音響產品還是 ...

我不太担心,apple音频的最新动作:停产homepod,只剩没有“科学”功能,无异于普通蓝牙的mini。足可见apple的音频产品,第一购买理由无非还是生态圈,音质其实没人关心,附加的这些科学hifi既远离大众,又远离烧友中沉默的大多数,最终结果仍然是不出专业圈。这些东西如果不跟VR绑定,独自存在基本没有多少意义,总之都是等个十几年之后的事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2
 楼主| 发表于 2021-4-14 01:1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台湾省彰化县
本帖最后由 donthuang 于 2021-4-14 03:07 编辑

持續使用了一個月,基本上原文的大方向沒問題

甚至低頻的制動力比我預期的還要弱一點,真的就是起襯托中頻的作用而已
低頻很有趣,"鼓動"的時候,比HD800緊密,制動力應該比印象中的K812遜色

但接下來的表現形式,與其說是漣漪一樣的擴散感

3rd反而更偏向氣體一樣的發散感,量感雖多,但是是散的,不會直接對耳朵造成太多壓力

這會讓你覺得這代T1真的是開放式耳機,和前兩代半開放的T1有明確的差別

聽習慣前兩代T1的人,可能會覺得3rd的人聲太突出、太大了一點,相當直接
甚至有些音樂會覺得有點頭重腳輕,低頻量感都已經那麼多了,居然還有點撐不住這樣

此外,泛中頻的"骨架"與躍動感似乎也比前兩代凸顯,不確定是不是低阻化的影響

音像輪廓會比前兩代明確深邃不少,不過Beyer那種暫態略為柔化的傳統風格還是沒變
可能也有人會覺得太柔了點,不夠爽快俐落

就算對老beyer迷而言,3rd也是性格很強烈的耳機
不管是驅動特性,還是整個聲音格局的表現形式,跟前兩代都不一樣

大而柔這點讓人想到正常發揮的T90
但T90可沒有那麼深邃的音像輪廓和近乎可怕的環繞感覺......


三代T1的變化,個人認為變化最大的是

從以高頻為主軸來營造空間感 轉向 以中低頻為主軸來營造空間感

我在想這是不是有受到設計耳道式耳機經驗的影響,或者作為動圈老廠,對平板耳機風潮的回應?

基本上Beyer原廠對T1 3rd的幾個宣傳詞是沒問題的

At the heart of the third-generation T1 is a gently intensified bass
to give the very neutral, spatial sound signature even more warmth.

Open-back design for the most natural spatial sound reproduction possible

但是他是直接給了你正確答案,省略了解題的過程......
對只是想試試看Beyer耳機的新玩家,我建議還是先從Amiron或T5 3rd入手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3
发表于 2021-4-14 09:1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省深圳市
声音重心转向低频是几乎所有音频厂家都在做的迎合市场的改变,厂家在这方面是绝对弱势,用户越来越喜欢听电子乐,喜欢低频punch,那就算是苹果他也得这么调。能遗世独立的只有极少量作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4
 楼主| 发表于 2021-4-14 13:2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台湾省彰化县
goudai 发表于 2021-4-14 09:03
3rd的低频确实有空气感,是像四周蔓延开的,听起来非常舒服,仿佛在做耳道按摩一般,并没有人云亦云的哄 ...


前端設置和口味也有差異吧
大概我已經習慣略V型的調音,所以3rd的中頻相對會顯得比較靠前

T5 3rd我個人還沒仔細聽過,不過基本上外網口碑是明顯比大哥T1 3rd好上不少的....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5
 楼主| 发表于 2021-4-14 13:2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台湾省彰化县
cdzsz67 发表于 2021-4-14 09:18
声音重心转向低频是几乎所有音频厂家都在做的迎合市场的改变,厂家在这方面是绝对弱势,用户越来越喜欢听电 ...


迎合市場,去個性化,大概是這種感覺吧

我個人覺得Beyer團隊,在調音上,很ˋ努力地想在老傳統和新風潮之間維持住一個平衡.....
但第一印象壞了,往後就很難期待口碑由黑翻紅了

還是乖乖努力開發T9ie的自家版本比較實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6
发表于 2021-4-14 13:3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省深圳市
donthuang 发表于 2021-4-14 13:26
迎合市場,去個性化,大概是這種感覺吧

我個人覺得Beyer團隊,在調音上,很ˋ努力地想在老傳統和新風 ...

嗯, t9还没听过, 但xelento确实挺不错的, 而且是听过之后被逆转了"艾利和换壳""起个怪名字"的最初不良印象. 要是拜亚大耳哪天也能如此轻松地做到增加低频又保持干净速度, 高频又明亮又密度又顺滑就好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7
 楼主| 发表于 2021-10-7 16:1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台湾省台中市

這篇文還在,直接推上去好了

過了半年,除了中頻甜潤度的部分,整體表現更有餘裕,基本上不用修正太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8
发表于 2021-10-7 16:2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省深圳市
实践证明了,无论T1还是HD800,都还是头版牛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9
发表于 2021-10-7 17:5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省
最近用台式系统试了下推t1三代,rnhp耳放,相比之前展会上听的用随身推声场终于打开了,不那么闷了。
但原装耳罩下低频量还是偏多,低频的能量感有些影响中高频,换了一代耳罩会好一些,改成低阻后,t1三低频控制力要求非常高,驱动特性类似大乌。
t1三优点类似lz说的,空间感和结像形体感提升比较明显,密度也很大,素质上可以听出在三代中最优,但低频目前很难控制住,影响三频和透明度,感觉还是先雪藏一段时间,等找到合适的放再玩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0
 楼主| 发表于 2021-10-9 11:3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台湾省台中市

不要用平衡,換回單端看看低頻會不會比較好控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4-10-13 01:23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