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gameboyyy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cd、电脑、数播、网播,你觉得哪种音源最好?

[复制链接]
41
发表于 2021-2-2 17:2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

错!哈哈。如果真只有AUX我肯定就不拿出来说了。AUX也可以,里面有自带解码芯片,用处是可以把任意音箱无线化。
当然也有光纤输出,支持到96k/24bit。音质明显比dlna,airplay等累赘技术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2
发表于 2021-2-2 20:2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懒得折腾了,一个thinkpad加大容量SSD,准备FOOBAR一条道走到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3
发表于 2021-2-2 23:1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西南宁
xiaotan02 发表于 2021-2-1 22:35
譬如我要听古墓丽影9游戏背景音乐呢?哪里有碟?

直接打开游戏就可以听了,这玩意需要hifi吗?电脑主板自带声卡加个惠威估计就解决了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4
 楼主| 发表于 2021-2-3 09:5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广州
karajanforever 发表于 2021-2-1 20:28
其实更多的玩到后面是多修 ,  电脑/串流/甚至是蓝牙的便捷 , CD的不折腾 , 稳定和参考性 , 黑胶的韵味 临场 ...

我也是多修,串流加蓝牙加cd的组合也比较大众化,可以覆盖到网播本地数播pc看电影和cd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5
发表于 2021-2-3 12:2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佛山
本帖最后由 xiaotan02 于 2021-2-3 12:28 编辑
guaiguai 发表于 2021-2-2 23:17
直接打开游戏就可以听了,这玩意需要hifi吗?电脑主板自带声卡加个惠威估计就解决了吧。

不是哦
我非常喜欢里面的音乐,磅礴大气啊
每天听一次,用好的系统听实在太爽
而且游戏这些录音质量很好
cd机就体现不了这种好处用pc的话 网络太丰富了
虽然pc优化要折腾,但听音乐也是需要新鲜度 和探索性的
找到新的好的音乐比天天听那几张cd还要兴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6
发表于 2021-2-3 13:10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
四个我都默认数字输出。
首先电脑枪毙。随便听听可以,是挺方便的。但是声音,作为主系统肯定是不行的。不管是你自己搞还是买专机,只要是消费类主板,搞个好点的界面也就凑合,好声绝无可能。源头出现的问题在源头不被解决,后面怎么搞也没用。我这里的消费类主板涵盖树莓派。只要你用现成板子的,一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7
发表于 2021-2-3 13:25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
CD机的问题。
笼统地说,CD机由于在历史上长期作为数字音源,有资本投入和技术积累。相对于尚处于作坊阶段的数播网播类产品,声音要成熟的多。
但是CD机的黄金时代已经结束了(以Sony CDP R10为代表),资本撤离,大佬退场。今天的CD机你看它卖得很贵,请问,你会做机芯吗?你连机芯都做不了,你做个毛线CD机啊?
从原理上讲CD机的机械结构是不利于信号读取的。这就是为什么高档CD机多为上开盖结构。数播相对于CD机没有机械结构,少了激光识取步骤,降低了耗电,从原理上讲对于信号保真是大大有利的。只是欠缺资本投入和技术积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8
发表于 2021-2-3 14:44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
CD,最大的问题,碟买不到。贵不去说了,买不到。别说头版了,二手你都买不到。不是少数,现有录音80%,你是买不到碟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9
发表于 2021-2-4 00:4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朝阳
专业,学习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0
发表于 2021-2-4 04:2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美国
有只野猫 发表于 2021-2-1 21:06
我已经随便玩玩了,一玩就上瘾了,确实很好听,现在继续升级。也听过五十万的黑胶,灰常好。

黑胶升级设备带来的变化是巨大的。不像玩数字音频常常投入很多也感受不到进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1
发表于 2021-2-4 05:0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法国
一枚粘豆包 发表于 2021-2-4 04:28
黑胶升级设备带来的变化是巨大的。不像玩数字音频常常投入很多也感受不到进步

所以正在升级唱头和唱放,期待下一步的提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2
发表于 2021-2-4 17:3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山东青岛
我现在采用M1芯片的MBA,没有风扇干扰,接大船的数字输出。
数字输出方面至今未遇敌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3
发表于 2021-2-4 17:4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加拿大
kugongzi 发表于 2021-2-1 20:30
光买桥出不了声?听本地要加个NAS?什么乱七八糟的玩意…………
我建议楼主好好弄清楚网播先再评价这种模 ...

我看是你不懂。你来讲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4
发表于 2021-2-4 18:08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
有只野猫 发表于 2021-2-4 05:05
所以正在升级唱头和唱放,期待下一步的提升

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5
发表于 2021-2-4 18:2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linktaotao 发表于 2021-2-4 17:48
我看是你不懂。你来讲讲


我是nBridge+网桥的用家,你跟我说我不懂?既然你都判定我不懂了,我还跟你讲什么?你这明显不是提问者该有的态度,是想找事的态度,我无可奉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6
发表于 2021-2-4 18:5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
玩了几年的数字音源,现在转回头买CD了

在网上下的数字音源质量真的很一般, 大概是有些是假的
CD如果是正版, 如果录音质量不错, 音质就有保障

另外CD的封面设计 盘的印刷也是一门艺术,令人赏心悦目,有收藏价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7
发表于 2021-2-4 19:2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香港
本地數播不安定不耐聽不鮮活沒分折力
換網播就沒這些問題了? 這什麼邏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8
发表于 2021-2-4 19:4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可可爱鱼腩 发表于 2021-2-4 17:39
我现在采用M1芯片的MBA,没有风扇干扰,接大船的数字输出。
数字输出方面至今未遇敌手。

同款电脑,使用歌诗徳u16 数字界面 插在pc 上 竟然识别都不识别,无奈更换了 解码器自带的usb输入依然不识别,我甚至怀疑我买了一台假电脑,还有就是 您是否可以推荐一款 雷电3借口转usb 方口的数据线,难道是线的问题么,这根传输数据的usb线是否也需要内置芯片,不然电脑就无法识别,非常期待您的恢复,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9
发表于 2021-2-4 20:3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
lilongduzhi 发表于 2021-2-4 18:51
玩了几年的数字音源,现在转回头买CD了

在网上下的数字音源质量真的很一般, 大概是有些是假的

玩明白了,我也是玩了十几年pchifi,去年开始玩cd,发现之前收藏了那么多数字母带(很多是朋友付费官网下载的)sacd镜像在经典cd原盘面前就是浮云而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0
发表于 2021-2-4 21:3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
gusijia 发表于 2021-2-4 20:31
玩明白了,我也是玩了十几年pchifi,去年开始玩cd,发现之前收藏了那么多数字母带(很多是朋友付费官网下 ...

嗯 是的, 论坛上很多 dsd 是假的,转成wav,然后用软件可以看频谱,可以看出来有些dsd是假的。

包括其他flac都不是真的,我曾经花钱从 sony hires网站下载文件,跟论坛上对比
发现文件对不上

自己买了CD盘跟 网上下载下来flac对比,CD更耐听,细腻。
当然有些人真的好心,把自己的CD抓下来分享,应该还是少数。

以前有个烧油转卖他的解码器,我发现不支持dsd
他就说 dsd没那么重要,音源太难找了
现在我感觉是这样, sacd非常难买, 音源很少,cd要好找。而且cd只要录音好,一样很厉害。
我sacd大概只买了2张,一张西部大赶集 和 一个老虎鱼试音碟 和 一张展会赠送的 说实话确实很棒,但是太少了


sony 提出dsd这个格式主要目的是有2个:
1)提升采样率
2)  降低数模转换电路的设计的复杂度(dsd解码比pcm解码方便多了,理论上貌似少量的元器件和一个电容做滤波就可以了)

现在主流的delta-sigma解码器基本都是 在dac里边对 CD的pcm信号 进行超采样,数字滤波,转成1bit (也就是dsd),然后通过很少的电阻 电容等 转换成模拟量

dsd帮助解码器厂商省去了 大量的数字处理设计,这是最大的优势,甚至超过了采样率的提升,因为只要音乐后期制作必然要以pcm为格式,dsd是无法做直接编辑的(我至少没有听说过),dsd无非也就是pcm的另外一种形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5-2-23 04:35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