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elevate 于 2021-10-24 12:13 编辑
说下我的选择过程吧:
我最多只能算一个音乐爱好者(应该不算发烧友、但肯定不是器材发烧友),手头是爱尔兰产HD650,这段时间想升级解码耳放。经过一段时间的潜水,考虑了自己的实际情况后(如预算、对体积的要求等),锁定了高登GDX2、钰龙DA10这样的一体机,价位低两档的还考虑了ifi的zen dac+zen can+ipower组合。
前两天找了个实体店试听了三千价位的一体机和一款万元出头的一体机(USB连接数播,用店里的HD650),见不少帖子都说650换单端线有明显的提升,所以也比较了单端和平衡线对650的影响。比对后发现,单端和平衡除了音量外,在同一台一体机上没有可闻的区别;三千的机器和万元的机器相比,虽然能听出细微的不同,但也是在AB对比中才能发现,这种区别和差价却不那么匹配。于是对于“对声音有最明显影响的是耳机”这个观点开始认同(当然,我也怀疑自己是不是听过的机器太少而导致的这种结果,但个人因素不允许花费大量的时间在这方面)。后续看了好多评测,在接触那些虚无缥缈的老烧用词中,接触到了一些理性hifi的观点。在家的时候,还试着对比了HD650用手机3.5直推、用乐彼W2小尾巴解码的3.5直推、乐彼小尾巴3.5转RAC连接十年前购入的千元耳放。通过这次比对,不仅发现手机和小尾巴这种输出功率小的东西也能推响阻抗为300欧的650(之前曾经认为小尾巴根本不可能把650推响),也体会到了手机直推与经小尾巴解码后声音的变化,以及与小尾巴加千元单端耳放的细微区别。
后来偶然看到有人推荐看看油管上一个叫“No Theme Reviews”所作的评测,发现这位老外的观点也是属于理性hifi的,所做的解码耳放类评测中,很少推荐某款产品。他的观点主要有:1.现在的厂商在推广时用了一些超过人耳极限甚至机器检测能力的指标来做宣传,比如D90se宣称THD+N达到了0.00005%;2.很多评测中说的词汇过于虚化;3.很多产品(包括很多中国品牌)的升级款,实际上与上一代在声音方面并没有很明显区别;4.好的解码或者耳放,最好是对音乐本身不添加什么染色的,输出正确的声音(或者说是:还原音乐本身的声音)区别应该用音乐本身或者不同耳机来体现。
基于此,他近期评测中推荐的解码或耳放有三款:一是RME ADI-2 FS ,因为这机器除了无音染,能推动绝大多数耳机,还符合他做评测需要的众多功能(在大家坛里见过有人推荐这款,可是价格超过我的预算);二是矩声 Matrix Mini-i Pro3,也是因为基本无音染、能推动绝大多数耳机,小巧还集成了不少功能(后来看矩声官网才发现,这个评测视频已被矩声收录了,而且配了中文字幕,地址:https://www.matrix-digi.com/cn/reviews/20210326541.html);三是ifi zen dac,因为声音不差的同时,价格和价值也相匹配,还有,尽管zen dac在300欧下的输出功率指标很低,但把音量转到12点位置时的音量已经很大了(和我对小尾巴推650的试验结果类似),在对低音要求较高的情况下才适合添加zen can,期间他也提到了ifi的ipower是否需要、是否值得的个人看法。(在评论中看到,有的粉丝表示“这位老外是油管上他最信任的评测者”)
至此,我已经比较倾向选择矩声 Matrix Mini-i Pro3了。然后又通过天眼查看了下,发现于2013年8月成立的西安矩阵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法人居然是杨菁,这让我立刻想到了自己的第一个解码器就是杨菁2006年的产品(通过看官网已经确认,但十年前我买的是二手的),通过这点我感觉这个品牌应该还是有相对较长的技术积淀的;还有一点不得不提——西安矩阵的注册资金为101万,相对国内一些品牌来说,这个注册资金已经高出10倍,而且不仅是注册资金相对较高,实缴资金也是这个数了!!!还有,认缴和实缴出资的日期为2013年!(很建议坛友们在选购产品时,不光看评测、看口碑、看推荐,最好也能看看这些工商类信息用于参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