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RCURY Living Presence & RCA Living Stereo 老美这两个品牌早在LP时代就名声大震,3只麦克、3声道、以及水星的35mm胶卷录音,是立体声唱片录音史上的典范。
MERCURY很早归了PHILIPS,1990年起,PHILIPS以MM中价陆续发行Living Presence系列CD,序号最靠前的算是第一张吧,是当年跑到USSR录制的俄罗斯的巴拉莱卡三角琴。MERCURY录音习惯把麦克放得很靠前,当年听帕雷指挥的比才作品那张,感觉乐队从音箱中跳出来似的。
RCA在80年代最早发行的CD大都是RED & GOLD SEAL。90年代起,大致在归BMG后,改头换面,陆续发行(包括之前发行过的)以Living Stereo标识的中价位CD,再次成为市场宠儿。约00年左右BMG归入SONY,开始是SONG&BMG,后来只剩SONY的LOGO了。老美古典唱片几大品牌,MERCURY、CBS、RCA被欧日列强们瓜分了。
SACD唱片是PHILIPS&SONY联合研发的。两个Living在LP时代就争锋相对,本世纪初SACD兴起后,两家SACD的倡导者又以SACD格式陆续发行Living Presence & RCA Living Stereo。
两个Living系列的SACD有个特点,是3.0声道。软硬件检测SACD虽显示是5.0ch,那只是一个设置。真正能发出声音的,最多是左中右3个声道,还原了当年录音时的状态。
MERCURY Living Presence:据收集到的SACD.ISO统计,由PHILIPS/DECCA在全球发行的共有20Sets22SACDs,并不多。这批之后,再没见到有该系列的SACD,甚至MERCURY其它高码格式都极少见到。372楼那由8张碟合成的Janis The Mercury Masters蓝光,是难得见到的一张高码格式。
MLP这22张SACD前不久很不牛同志已上传分享,俺还补充了几张,包括另有两张AP(Analogue Productions)制作的水星SACD。
详见:http://erji.net/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330007
RCA Living Stereo:有54Sets60CDs(含一张Sampler)SONY/BMG发行了SACD,之后也再没见有全球发行的Living Stereo系列SACD。
SONY/BMG时期也有RCA那边DSD新录制的SACD,但数量很少。
SONY香港公司发行过几张SACD,如鲁宾斯坦的肖邦夜曲、费雷德曼的小提琴。不过香港发行的SACD看频谱都是截止在CD规格的20kHz出头,估计是用早期制作CD的PCM音频(最多20/24BIT混音)制作的,绝非从原始母带DSD重新采样。
SONY日本公司、AP等另有一些RCA/Living Stereo的SACD,这比水星的要多些。今从SONY、AP在日本发行的SACD中各选一张俄罗斯音乐上传分享:
太多年没逛实体音像制品店了,不知市场上还在买什么。刚跑京东上转了转,本想找找SONG近些年会有什么新出的SACD,无意中发现了原PHILIPS的这张CD,居然还有,只是改成了DECCA。
见盒底图片,怎么还印着Printed in West Germany?这是犯ZZ错误地。
https://item.jd.com/1305472830.html
Great Conductors (2022) [4xBV24LPCM2.0(ENG&GER)] 69.46 GB
Documentary:
Carlos Kleiber - I am lost to the world - 2011 13.59 GB
Georg Solti - Journey of a lifetime - 2012 17.94 GB
Herbert von Karajan - Maestro for the screen - 2016 18.55 GB
Leonard Bernstein - Larger than life - 2016 19.36 GB
Great Conductors (2022) [4xBV24LPCM2.0(ENG&GER)] .jpeg(34.94 KB, 下载次数: 101)
BDV: magnet:?xt=urn:btih:E9189B36C768A3AB9E5C9D49A97E3B52066130E2 or https://rutracker.org/forum/dl.php?t=6550645
JPEG&PDF: magnet:?xt=urn:btih:889E88303BF9B91AE78515C7E8107A6BF5804371 or https://rutracker.net/forum/dl.php?t=6550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