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thieleman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发现 Qobuz 无损下载的听感有一些差异

[复制链接]
21
发表于 2025-11-13 14:19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广州
再次强调一下,目前qq音乐、网易云对新专辑的发布已经做到国际同步,数字音频质量可以信任。

但存量问题没那么快清理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2025-11-13 14:26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广州
本帖问题,通过实验方式,得到完美解决,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
 楼主| 发表于 2025-11-13 15:2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美国
EnricoCaru 发表于 2025-11-13 14:17
所以,其实这是两个问题。

大部分版权方统一发布的数字音频,流媒体上下载是没有问题的。大部分流媒体平 ...

对,看起来使用 doubledouble 这类工具从 qobuz 这样的流媒体抓下来的数字文件,只要工具抓取流媒体时不出错,和付费购买的数字文件是没有差异的。

但为什么从流媒体抓下来的数字文件和 CD 抓轨有差异,目前还是没有找到一个合理解释。那张 Ottavio Dantone 演奏的 Handel 大键琴组曲就属于这种情况。有可能不是同一个 Master。

La La Land 那张 Hi-Res 比较久远了,是 2016 年下载的,当时是从什么来源下载的也已经不记得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2025-11-13 22:34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佛山
thielemann 发表于 2025-11-13 15:20
对,看起来使用 doubledouble 这类工具从 qobuz 这样的流媒体抓下来的数字文件,只要工具抓取流媒体时不 ...

流媒体和cd抓轨不一样?太正常了啊。cd压制可能会有瑕疵,光盘的保存过程可能有损耗,不同的光驱读碟也可能有不同的质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2025-11-13 22:37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佛山
数字音频时代的新录音,下载官方数字音频文件是最优质量,数据传输有校验,没有任何不可控的中间环节干扰,可以得到和版权方发布的完全一致的数字音频文件。我不是一个守旧的人,其实早在ddd时代就可以完全转向数字音频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
发表于 2025-11-14 05:3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香港
刚巧想到这个 2023 年的专辑,只有高达 DR14 的 In-Side Mix 荣获格莱美奖,因为那是属于沉浸式音频的奖项:

https://magicvinyldigital.net/2023/12/17/peter-gabriel-i-o-review-test-cd-bright-and-dark-mix-tidal-max-flac-24-96-bright-and-dark-mix-amazon-dolby-atmos-and-blu-ray-bright-mix-dark-mix-and-in-side-mix-dolby-atmos-truehd/

然而 Bright-Side 跟 Dark-Side 两者均只有 DR6 那么可怜,可想而知 Dolby Atmos 这种格式有多重要:

https://zhuanlan.zhihu.com/p/690337729
在最好的情况下,Atmos 和 360RA 在多声道扬声器系统上的表现是我们期望的一切,我非常喜欢。我听到声音从房间四周的虚拟扬声器中传出,这种效果我从我的 5.1 SACD 和 DVD-Audio 光盘中从未如此清楚地听到过。这似乎有点违反直觉,因为这两种格式都使用了数字压缩,但它们将动态带回了音乐。这两种格式解决了与所谓的“响度战争”有关的问题,因为它们的母带音量比大多数立体声曲目要低得多。据母带工程师 Ian Shepherd 称,Atmos 规定了在 -18 LUFS 的集成响度下进行母带制作。从我潜水的音频专业社区中了解到,这比今天许多立体声母带要低多达 10dB。你可能需要调高音量,但作为回报,你可能会听到更多动态范围和今天许多双声道录音中缺失的微妙细节。只是要小心,不要将 3D 音乐曲目与常规立体声曲目混在同一个播放列表中,否则你的系统可能会受到冲击。


假如没有 Dolby 把关的话,工程师通常也不会手下留情,最后就导致无论 CD/蓝光/TIDAL 的两声道版本也是那么糟糕,只有 Atmos 版本能够逃过大难。

幸好 DRP 和 MMH 这些软件并不难找,因此可以轻松地生成 DR14 版本的两声道 WAV 文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
发表于 2025-11-15 13:51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佛山
我还是很怀疑消费端atmos能不能真的普及。门槛有点儿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
发表于 2025-11-16 09:2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香港
https://cnlang.org/thread-101659-1-1.html

DRP 和 MMH 同样是免费下载的软件,毕竟用官方的解码器生成两声道 WAV 文件之后就没有什么门槛可言了。

当然也可以试试这些方法:

https://quadraphonicquad.com/threads/surround-virtualization-for-headphones.29677/

而另一方案只是 10 块左右,Win11 同样适用,随便百度一下就找到了

杜比音效Dolby Access Atoms激活码耳机全景声Xboxone/Win10兑换

杜比音效 Xbox One Win 10 耳机Dolby Access Atmos 25位数字兑换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9
发表于 2025-11-16 10:06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佛山
seeteeyou 发表于 2025-11-16 09:27
https://cnlang.org/thread-101659-1-1.html

DRP 和 MMH 同样是免费下载的软件,毕竟用官方的解码器生成 ...

录音师花了很大力气前端录制原生atmos作品,后期咱们转立体声听,这似乎不是atmos的普及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0
发表于 2025-11-16 10:09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佛山
atmos的门槛,音源应该算不上,最简单的,花一点钱开个苹果音乐会员就行。真正的门槛是消费端回放设备的架设,房子,软装,喇叭,等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1
发表于 2025-11-16 10:11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佛山
前几年广州星海音乐厅大堂曾经搭了一个小黑屋子,专门展示全景声效果,确实非常棒,但一般人家里真做不到这么搭设。何况,很多音乐爱好者没房子,只是听大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
 楼主| 发表于 2025-11-16 11:05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
Atmos 对回放端要求太高了,回放端双声道的惯性太大了。DG 在模拟时代的 4 声道录音,消费端现在都还没普及呢。会使用 SACD 多音轨播放的用户也是非常小众的,大部分人从 DAC 到前级都是只支持双声道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3
发表于 2025-11-16 16:5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香港
EnricoCaru 发表于 2025-11-16 10:06
录音师花了很大力气前端录制原生atmos作品,后期咱们转立体声听,这似乎不是atmos的普及吧

80% of songs on the current Global Daily Top 100 are available in Spatial, and the number of unique songs available in Spatial Audio on Apple Music has increased 8x since last summer.
2022年2月,苹果副总裁Oliver Schusser曾在接受Billboard采访时透露,2021年9月至2022年1月,Apple Music上空间音频曲目的播放次数增长了4倍以上,超过一半的订阅用户使用空间音频,现在这一比例已经上升到超过8成订阅用户,可见空间音频很快会实现用户大盘的全覆盖。
Apple Music为鼓励作者创作空间音频音乐,决定对提供空间音频的曲目支付10%的额外版税。
苹果的服务业务涵盖AppleMusic、iCloud、AppStore等,其中AppleMusic在2025年已经拥有9400万付费用户,仅这一项在2023年就贡献了92亿美元营收,占服务业务的6.4%。
获取杜比全景声音乐的途径如下:第一:实体唱片当中的杜比全景声内容。比如说,纯音乐蓝光碟音乐专辑。这些专辑都提供的多声道音乐格式会包含杜比全景声。第二:付费音乐下载的杜比全景声内容。通常有几种形式。1.与静态画面一起封装在MP4,或MKV格式的影音文件里面。2.直接提供Dolby Atmos ADM文件。第三:在线流媒体平台的杜比全景声内容。包括Apple Music、QQ音乐、TIDAL、Amazon Music、网易云音乐、Spotify、喜马拉雅等。


数以千万计的 Apple Music 用户主要是耳机的用家,由此可见那是普及的关键。


不过流媒体平台只是提供阉割版的的有损格式,因此 TrueHD 无损格式的来源应该只有老毛子 RuTracker 那些蓝光碟或者索尼精选了吧?




对小弟来说,实际上 Atmos 是否能够普及也无关痛痒。

反正这种 object-based 格式跟传统(CD/DVD-Audio/SACD)的那些 channel-based 格式截然不同,官方的 DRP 软件凭借 Atmos 声音信息方位的元数据就可以生成 9.1.6/7.1.4/5.1.2(就是任君选择 16/12/8 声道)或者类似的文件,明显就是能够灵活变通的设计。

小弟唯一感兴趣的好处其实是这样的,利用 DRP 生成的两声道 WAV 文件仍然保持双位数字的 DR 值:

https://archimago.blogspot.com/2023/11/musings-multichannel-mixes-are-more.html

Atmos 说穿了就是不折不扣的避难所,没有它的话就会饱受响度战争的攻击。

打个比方就像某些大量生产的超加工食品,往往为了牟取暴利就会加入各种添加剂,目的只是延长保存期限或改善口感罢了,至于好坏之处该是心照不宣吧。

虽然是一个赔了夫人又折兵的选择,可是严格来说,差不多全球的每一个角落也被欧美的速食文化攻陷了:

https://zhuanlan.zhihu.com/p/15954157217
本书将上个世纪30年代末以来食物本质说的非常清楚。书中指出在英国约75%的人摄入的热量有60% 来自于变性的超加工食品(Ultra-Processed Foods, UPFs)。这种饮食习惯不仅在英国普遍,在其它国家也呈现类似趋势。书中通过大量研究表明超加工食品的过量消费与多种健康问题密切相关。它提醒我们尽全力选择天然、全食物,支持多样化的本地产食物,关注食物背后的供应链,理解工业化农业对环境、健康的深远影响。
https://zhuanlan.zhihu.com/p/19333851859
他阐释UPF生产的核心驱动力是利润最大化,而这常以牺牲健康为代价。UPF通过设计诱发渴望、促进暴食;企业使用人工成分欺骗感官系统,制造"有营养"的假象;其柔软质地便于快速食用。许多UPF成分来源异常(如细菌黏液或焦油副产品)。

换而言之,音乐跟农业也被工业化了。

正常的黑胶和 Atmos 好比天然食物,这些都是属于我们真正需要的良币。当然劣币的祸害则全赖那些响度战争和超加工食品,理论上还是避之则吉,但残酷的现实早已证明,消费者=被消费的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4
发表于 2025-11-16 17:24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佛山
seeteeyou 发表于 2025-11-16 16:56
数以千万计的 Apple Music 用户主要是耳机的用家,由此可见那是普及的关键。

这么说,能理解层主的关切点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
发表于 2025-11-17 18:17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广州
学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5-11-18 03:18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