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jackey12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各位大佬帮忙看下rew测试频响曲线图

[复制链接]
21
发表于 2025-6-15 22:4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
jackey126 发表于 2025-6-15 17:50
好,回头再测,玩不太明白

用VAR可变平滑,大概看了一下频响。



暂时先以1000Hz的这个93dB SPL看的话,中低频有点突出吧。
620Hz左右,高出约12dB了。
这个频段声音的主要特征是:中低频,250~800Hz,500Hz solo,罐子里面发出的声音。提升2dB后,温暖感变得更多了,清晰度略有下降。


1000Hz以上,就开始衰减?到8000Hz,已经衰减了约10dB。
向下的话,80Hz就已经衰减约-3dB?


刚刚好奇听了一下B站上,坂本龙一这个圣诞劳伦斯视频,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xHM3zjEQc/,发现里面的小提琴、大提琴音色都非常奇怪。

罐子声味儿,的确是有点重了吧?(原版音频里的音色,其实也不太讨喜,也有点那种锯铁丝的味儿了)

再加上,相对又缺了些中频、中高频,结果导致小提琴听起来,多少有点二胡味儿?(比如,1分48秒那声,听起来有点竹筒味儿?特像二胡的运弓,那一下的动静吧。)大提琴听起来有点马头琴味儿了?(胡乱想到瞎说的,请多多包涵吧)


用Audacity截了一段,用分析-绘制频谱,看了一下。原版音频里的音色泛音谐波,大概是这样的:


B站视频里,对应部分,是这样的。感觉可能还是1000Hz以上的衰减问题,影响比较大的吧。


瞎说的,仅供参考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
 楼主| 发表于 2025-6-15 23:09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广州
jimmyheiying 发表于 2025-6-15 21:55
网址看不见,显示***

1Om8Nlks81bV7Om9DnVnQ-w?pwd=8rqx 提取码: 8rq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
 楼主| 发表于 2025-6-15 23:10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广州
交响无际 发表于 2025-6-15 22:49
用VAR可变平滑,大概看了一下频响。

那些视频是内录,没有喇叭参与,等于听耳机信号了。
外录暂时没有立体声的视频,只有单声道麦克风【Hi-End障板炮系统 赵聪 春江花月夜-哔哩哔哩】 https://b23.tv/jDLaP2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2025-6-15 23:2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
jackey126 发表于 2025-6-15 17:50
好,回头再测,玩不太明白

Impulse脉冲图,也建议检查一下吧。

比较奇怪的是,1ms内的响应,显得非常不干净?之前,没见过这种问题了。
是由于同时测两个音箱导致的延时问题吗?(只测一个音箱,没准就好了?)1毫秒x346室温25度声速=0.346米,麦克风居中的话,不至于偏出这么多吧?
还是不同单元之间有延时的问题呢?(扫频的时候,根据分频点,截取一段频率,再扫扫看?)



蓝色这个是我的,应该是这种比较干净的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2025-6-15 23:2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
jackey126 发表于 2025-6-15 23:10
那些视频是内录,没有喇叭参与,等于听耳机信号了。
外录暂时没有立体声的视频,只有单声道麦克风【Hi-En ...

嗯,看到那个是内录的列表了。对比听起来,感觉和原版音频的差别,还是稍微有点大吧。

这个内录,对音频的处理过程,测过输出的频响吗?

播放粉红噪声,用RTA看看?

是不是也可以用REW扫一下看看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
 楼主| 发表于 2025-6-15 23:3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广州
交响无际 发表于 2025-6-15 23:26
嗯,看到那个是内录的列表了。对比听起来,感觉和原版音频的差别,还是稍微有点大吧。

这个内录,对音 ...

通过网盘分享的文件:L 障板 7.mdat
链接: https://***.com/s/1wgEm_j3z5ol5Cq175dPQlw?pwd=utxg 提取码: utx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
 楼主| 发表于 2025-6-15 23:35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广州
交响无际 发表于 2025-6-15 23:26
嗯,看到那个是内录的列表了。对比听起来,感觉和原版音频的差别,还是稍微有点大吧。

这个内录,对音 ...

跑了一遍L,只接通障板全频和障板炮,铝带关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
发表于 2025-6-16 00:1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
jackey126 发表于 2025-6-15 23:35
跑了一遍L,只接通障板全频和障板炮,铝带关闭

这个看起来,正常很多了。(测量前,点一下Start按钮左边的,check levels的按钮吧。通过数字信号Level的dBFS衰减,或功放的音量控制,调整到75dB SPL,就行了)

80Hz以下,超低频的下潜,还是显得有点不太足吧。单测测炮的情况?


Impulse脉冲图0毫秒,-0.5~0.5毫秒附近,还是显得有点不太干净吧?如果以-0.4毫秒为开始时间,峰值出现在了0.4毫秒?


另外,这个Distortion失真,是不是显得有点高了些呢?
比如,这个100Hz,你的THD大约是8.55%。



也翻看了一下,我之前在听音位测的记录,大概是只有0.235%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9
 楼主| 发表于 2025-6-16 00:32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广州
交响无际 发表于 2025-6-16 00:11
这个看起来,正常很多了。(测量前,点一下Start按钮左边的,check levels的按钮吧。通过数字信号Level的 ...

我这个是在喇叭正前方40厘米左右对着录,没有在听音位中间,有点顾此失彼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0
发表于 2025-6-16 00:3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
jackey126 发表于 2025-6-15 23:35
跑了一遍L,只接通障板全频和障板炮,铝带关闭

如果需要、或比较喜欢超低频的话,可以考虑再增加、提高一些,房间对超低频的衰减吸收性能吧。


比如目前,看81.05Hz的这个Decay衰减图,感觉在超低频衰减方面,是没有什么特别的处理了。(100毫秒,大概只自然衰减了-12dB左右吧)



如果未来,再增加超低频下潜的话,听感可能会显得收、发较慢,房间里可能还会有些一直哄哄哄的感觉吧。
(这个分析,需要点一下,左下角的Generate。计算Model T60,需要点一下右上角的Controls,Calculate RT60 model。选1/3 Octave band的话,可以更方便在1/3 Bands的RT60表格里查看。)



这个是我的,100毫秒大概可以衰减-35dB左右吧。超低频的听感,会显得收得非常快、很干净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1
 楼主| 发表于 2025-6-16 00:39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广州
交响无际 发表于 2025-6-16 00:11
这个看起来,正常很多了。(测量前,点一下Start按钮左边的,check levels的按钮吧。通过数字信号Level的 ...

立体声录了一个【HIEND障板系统 一鼓作气 立体声麦外录-哔哩哔哩】 https://b23.tv/6eNFRPC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
发表于 2025-6-16 00:5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
jackey126 发表于 2025-6-16 00:32
我这个是在喇叭正前方40厘米左右对着录,没有在听音位中间,有点顾此失彼吧

嗯,加了一个20毫秒早期声音的IR windows时间窗,可以看出是直达声占比非常高、完全主导稳态频响了。
如果没有460Hz、11kHz这两个峰的话,看起来还挺不错的,基本控制在±3dB以内了吧。






除了声轴上的响应外,比较连续均匀的离轴响应,好像也是非常重要的特性吧。
这方面情况,可以参考Floyd Toole先生,在《声音的重现》和很多文献、文章中的相关内容吧。

不过,针对障板音箱的指向性,就不知道应该是如何,比较好了。Linkwitz lab应该有专门的分析研究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3
 楼主| 发表于 2025-6-16 00:57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广州
交响无际 发表于 2025-6-16 00:52
嗯,加了一个20毫秒早期声音的IR windows时间窗,可以看出是直达声占比非常高、完全主导稳态频响了。
如 ...

我测试了在听音位,只接全频障板,其他关闭,100.4hz的thd 6.8
此时加入一颗超级电容单引脚接在功放输出端正极,thd 来到6.1 同一个频率坐标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4
 楼主| 发表于 2025-6-16 01:01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广州
交响无际 发表于 2025-6-16 00:52
嗯,加了一个20毫秒早期声音的IR windows时间窗,可以看出是直达声占比非常高、完全主导稳态频响了。
如 ...

直达声成分是我一直以来的判断,从录音上越来越接近耳机听感,听不到反射声的成分,喇叭动作在超级电容的引导下越来越清晰,多余动作的减少,结像逼真度是直线上升,非常线性的提升,超级电容拔出,声音就会暗回去,左右声道一边接,一边不接非常明显的区别,没接的那边像听不到的耳背症状,喇叭哑口无言了,如果你的判断没有错误,那我的直达声理解也是对的,只是障板很特别,各种测试数据跟箱体的喇叭完全不一样,我也看不明白嘻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
发表于 2025-6-16 01:1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
jackey126 发表于 2025-6-16 00:39
立体声录了一个【HIEND障板系统 一鼓作气 立体声麦外录-哔哩哔哩】 https://b23.tv/6eNFRPC

这个曲子,没啥80Hz以下的超低频呀,嘻嘻嘻~~~
不过,比较巧的是,2分40秒至42秒,正好有一段,基音是450~460Hz左右的,筒鼓渐强的演奏。

和原声对比下来,感觉音色差别还是挺大的了。你的听起来,貌似更偏木质感了,罐子声好像也稍微多了一点点,相对有点闷吧。



这个是原音频的。听起来,最后好像会敲出来、反弹出来的、一些比较紧致、清脆的声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6
 楼主| 发表于 2025-6-16 01:21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
交响无际 发表于 2025-6-16 01:15
这个曲子,没啥80Hz以下的超低频呀,嘻嘻嘻~~~
不过,比较巧的是,2分40秒至42秒,正好有一段,基音 ...

低通滤波前级截止频率开在50hz了,所以50以上的低频没有增益到,每次录都不一样,尽量不干扰全频的频率,覆盖多了就发闷一些,前级音量就要放低些,都要互相配合。低通前级的供电明天会升级改成15v双组供电,双12v不够喂4块运放,可能到时测试还会有不一样的效果,等再发给你看看单独炮的测试数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7
 楼主| 发表于 2025-6-16 01:27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
交响无际 发表于 2025-6-16 01:15
这个曲子,没啥80Hz以下的超低频呀,嘻嘻嘻~~~
不过,比较巧的是,2分40秒至42秒,正好有一段,基音 ...

听内录外录很多都会说怎么和原曲自己在手机电脑数播听起来的印象不一样,因为短板在各位的供电架构和数字信号隔离有没有做好上。接个usb隔离在电脑手机上再听录音会比较接近实际现场听感,乐器材质听感的变化,和一些发闷的现象其他网友也有相同反应,他们觉得不对味,难听,那就对了,短板都在听众跟我的设备回放素质不对等,无法统一起跑线。环牛滤波供电的设备普遍暗淡无光,手机的供电更是塑料声干冷刺,听录音只能听个高低音饱满与否,要辨别层次就不行了,这个现象一直在发生,这里有鼓有低频的,怎么到我这就没了?因为供电素质和数字隔离没有,回放波形都歪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8
发表于 2025-6-16 01:3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
jackey126 发表于 2025-6-16 01:01
直达声成分是我一直以来的判断,从录音上越来越接近耳机听感,听不到反射声的成分,喇叭动作在超级电容的 ...

从Impulse脉冲图上看,你这反射声控制方面,的确是非常非常棒了。完全没有超过-18dB以上、能量较大的反射声了。



这个蓝色的是我的。对于小房间+普通音箱,已经很尽力的了,哈哈哈~~~



国内玩影音的朋友,好像都比较喜欢“红香肠”的火焰图。
国外好像比较推荐用,更真实、更直观、更自然的Wavelets小波分析。相关情况、资料和操作,之前整理到这里了,https://zhuanlan.zhihu.com/p/616644867
REW也有这页的介绍说明,https://www.roomeqwizard.com/help/help_en-GB/html/graph_spectrogram.html


“绝对理想”的小波分析结果是这样的:



你的这个小波分析,看起来,还是有点略显乱了点吧?



这是我的,好像稍微能好点吧,嘻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9
 楼主| 发表于 2025-6-16 01:49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
交响无际 发表于 2025-6-16 01:38
从Impulse脉冲图上看,你这反射声控制方面,的确是非常非常棒了。完全没有超过-18dB以上、能量较大的反射 ...

我的环境可以说是最最恶劣的情况,不在房间,是在店里的收银台一点空间几平米做到这样,而且不在长方形短边摆放音箱设备,在长边摆放,不对称距离,后墙也不对称距离,落地玻璃门,整个环境没一个对的上标准的,所以我说了按照我的方式改装,根本不用一块扩散板吸音处理,都是哄人的。直达声听完就过了,音源正确,放大正确,根本没有那么多需要消散的能量,能量都集中在眼前给你耳朵听了。洗手间轰头的超低频能量都不见了,都在供电架构的改装上得到进步。没有多余的肥厚低频装腔作势。轻装上阵,什么类型都可以撑起,多乱杂的歌曲acg尴尬曲目都可以播出感情层次,网友听了都觉得跟自己的完全不一样,不紧不刺不赶,塑料声都消失了,不得不信,跟着改装的也验证了根本不用声学装修一大堆,随便找个地方一摆就完事了,享受音乐就这么简单嘻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0
发表于 2025-6-16 08:5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
jackey126 发表于 2025-6-16 01:27
听内录外录很多都会说怎么和原曲自己在手机电脑数播听起来的印象不一样,因为短板在各位的供电架构和数字 ...

哦,看到分享打鼓音乐的名称,还以为是要试试超低频。

结果实际播放下来,发现这首曲子的音频本身,是没有什么超低频内容了。(这个听感,回放系统,没什么关系了吧)

最低音,也就是80Hz了吧?低于70Hz的内容,好像几乎没有了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5-7-25 05:03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