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jackey12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大家好我是新手,来听听我的全频障板炮2.2系统

[复制链接]
21
发表于 2025-5-22 21:5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佛山
障板跟低音共振起来,就是个严重的噪声污染源,除非你真的有技术做得非常完美,不然就是在自欺欺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
 楼主| 发表于 2025-5-22 22:15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广州
旋律猎人 发表于 2025-5-22 21:54
障板跟低音共振起来,就是个严重的噪声污染源,除非你真的有技术做得非常完美,不然就是在自欺欺人。

障板炮的调音手段已经解决你说的种种问题,具体如下听我啰嗦一下吧。
障板炮只利用墙体反射来弥补是不够的,必须依靠障板 箱体 纸卷 后墙 4重缓冲才能得到完整的低频下潜,而又没有箱声,低频能够融入左右声道,让低音炮消失,让烧油都错以为是障板全频在发出这样的低频,完全察觉不到低音炮的存在。利用箱体和纸卷进行主动式调节低频,纸卷的纹理和中间的孔形成无数个倒相孔,障板可以平移远近调节低频分量。自然通透和下潜分量完全可以兼得,如果只是靠墙体反射,是做不到的,这是我的实验项目之一,成功经验。纸卷就是普通打印机纸卷,热敏纸材质。放在后背的空箱体进行调音,纸卷要多要少,障板要距离远近都可以随时调整,音量和箱体炮基本一致,所以不存在震动噪音问题。如果连这一点都做不到,我是不会拿出来献丑的,整套系统表现我一直不打90分,只有用了障板炮和调音手段才算告一段落,及格。下盘完整了,也连带带动中高音全频部分都融合进低频里,再也听不到箱声的违和感。希望能让你理解一二,可以到b站视频留言,我给你发图看看调音手段的照片,容易理解一些。感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2025-5-22 22:18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玩障板都是房间声学处理到位的,这个台面尚如此,那房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
 楼主| 发表于 2025-5-22 22:4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广州
浴皇大帝 发表于 2025-5-22 22:18
玩障板都是房间声学处理到位的,这个台面尚如此,那房间…

还是那句话,我这套系统完全不挑房间,不对称,没有一块扩散板吸音处理,落地玻璃在旁边,各种所谓不利因素。在我这根本毫无关系,只要音源正确,听到的都是直达声的信息,听就完了,根本不用管反射到哪里去。结像在中间定住,聚焦凝聚力,声音的能量不会虚散到周围,举个例子你去洗手间蹲着关上门,音箱开动次打次大声点,音源错误就会听到轰头的低音,分不清现在在播哪首歌的哪一段,音源处理正确了,听不到轰头声,可以听清哪一首。扩散板吸音处理只是在错误音源下缓解尴尬用的而已,都是鸡肋食之无味。【Hi-End障板炮系统 蔡琴 渡口】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xaEszVEuX/?share_source=copy_web&vd_source=c073f733e4c74b39b554d47b28fa402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
 楼主| 发表于 2025-5-22 22:55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广州
浴皇大帝 发表于 2025-5-22 22:18
玩障板都是房间声学处理到位的,这个台面尚如此,那房间…

跟我一样改装供电介质以及障板系统的烧油早就在享受音乐了,再也不看厂货忽悠,脱离苦海。不信的天天跟我辩经,思维僵化,固步自封,止步不前。b站空间里一堆内录外录,听出一二的无不称赞,来问我如何实现。听不出的就骂我业余瞎搞,都被厂商代理带歪路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
发表于 2025-5-22 23:0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佛山
jackey126 发表于 2025-5-22 22:15
障板炮的调音手段已经解决你说的种种问题,具体如下听我啰嗦一下吧。
障板炮只利用墙体反射来弥补是不够 ...

你说的是你的调音手段,我说的是大块障板本身由于刚性不足而产生的震动噪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
 楼主| 发表于 2025-5-22 23:09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广州
旋律猎人 发表于 2025-5-22 23:00
你说的是你的调音手段,我说的是大块障板本身由于刚性不足而产生的震动噪声

这个不用担心,通过在脚架绑定纸卷实心让重心靠后的同时增加重量,抑制障板做功能量振动,音量合适不失真,障板一动不动,稳的,这都不用担心。玩了一年障板,特性都摸清了,才决定上障板炮,取代箱体炮的箱声限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
发表于 2025-5-22 23:1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
jackey126 发表于 2025-5-22 22:49
还是那句话,我这套系统完全不挑房间,不对称,没有一块扩散板吸音处理,落地玻璃在旁边,各种所谓不利因 ...

房间不做声学处理?房间的混响时间,还是会比较长吧?超低频的衰减还是非常慢吧?后墙的一次反射声,能量好像也还会挺大的吧?

前几年,把https://www.linkwitzlab.com/,反复翻看过好几遍。虽然不太懂,但仍看得津津有味,感觉页页都是经典,句句都是精华。不知道和楼主这个方案,是否有什么关系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9
 楼主| 发表于 2025-5-22 23:14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广州
旋律猎人 发表于 2025-5-22 23:00
你说的是你的调音手段,我说的是大块障板本身由于刚性不足而产生的震动噪声

障板自身震动噪音早已不是问题,调音才是我担心的部分,既要实现下潜分量,喇叭尺寸不变,障板尺寸不能过大,维持60×40的不对称造型和不对称开口位置的障板。实验成功,验证了想法。纸卷调音从箱体炮就开始实验,箱体多开了个接线柱面板的口子,让空气流通,又让纸卷形成压缩低频的效果,缓解箱声,最后决定上障板炮,前期的调音实验成功,让我有了信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0
 楼主| 发表于 2025-5-22 23:21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广州
交响无际 发表于 2025-5-22 23:13
房间不做声学处理?房间的混响时间,还是会比较长吧?超低频的衰减还是非常慢吧?后墙的一次反射声,能量 ...

不知道了,没看过这些理论,实践出真知,我的环境完全不符合,没有在长方形的一边摆放设备音箱就被一众烧友嫌弃了哈哈,烧友家声学装修整个影音室邀请我去我没去,来我这听到我的表现都震惊了,左看看右摸摸,结像在中间,人就在中间唱,一块扩散板吸音处理没有,就做到了,这些信息都在普通无损文件里,回放设备才是瓶颈,录音棚录音原始文件早就完美了,所以我一直强调正确音源的回放是一切的起点,跟声装毫无关系,烧友听了愤愤离去哈哈。
下面是我的另一段总结啰嗦。
黑胶和数字殊途同归,一样有结像声场定位在中间,前提是电源介质要改变,包括220v的干扰抽离,而数字音源需要数字信号隔离洗水手段,最后黑胶的动态解析力,分离度都不如数字,只是容易实现黑胶的极限,如何实现,就是供电介质。而数字信号呢?殊途同归,电源介质,电源干扰抽离,数字信号隔离三座大山。请看以下我的所谓说教吧
我早就总结说过用了隔离器+优质电源介质,根本不用扩散板,吸音处理等手段,音源正确自带声场结像定位,听到的都是直达声的波形,食髓知味,隔离器是必备的,220v电源污染是最大瓶颈,隔离器可以解决一部分干扰,形成扇形声场,人声就在中间定住,听感安定,有空间感,反射声近乎消失,听到的都是第一口直达声的信息,信息量越多越保真,都在这普通的16bit 44.1k文件里,无论是cd还是数码文件都可以解析出前所未有的层次。
我敢在这大放厥词自然是有所本的,早就实现结像声场定位在中间了,一块扩散板吸音处理都没有,正确的音源,绝无仅有的供电架构,轰头数码味,衔接,电源干扰问题早已翻篇。
都来看看吧,这才是现如今供电介质的极致方案,全系统没有一只环牛和普通滤波阵,全扔了。转盘前后端设备,隔离器洗水,乃至黑胶机,CD机,没有一只环牛存在。已经和之前的视频差距几个层级了,连音源都没处理好过,谈何放大,搭配,调音这些细枝末节的事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1
发表于 2025-5-23 00:0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
jackey126 发表于 2025-5-22 22:55
跟我一样改装供电介质以及障板系统的烧油早就在享受音乐了,再也不看厂货忽悠,脱离苦海。不信的天天跟我 ...

另外,建议还是再多注意一下音色的问题吧。

最明显的,红色娘子军,双簧管的前两句,都有挺重的单簧管音色味儿了,后面更是有点像英国管。低音提琴拨弦一进来,突然吓了一跳。

钢铁洪流里的小号音色,也很不好听,不太正常了。

María Dueñas的Paganini,声音也很奇怪。罐子声的音色,好像有点过多了?


小提琴音色的“明亮”上限,可以考虑参考一下,马勒第四交响曲的第二乐章吧。
这个乐章,是要求小提琴把四根琴弦,调高一个大二度全音,在琴弦被拉得非常紧绷的情况下演奏。
听起来,应该已经是很夸张,很“冒火”的感觉。会揪着心,生怕某一刻就断掉了。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nm4y1d7mm/,第17分钟开始。
别超过这种感觉,否则就真成“魔鬼的颤音”了~~~


小提琴音色的“明亮”下限,不能像中提琴,不能有“二胡味儿”
有些女声很毒、很甜的系统,好像还挺容易出这种问题的。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GK4y1o7F4/

大提琴,不能有“马头琴”味儿,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s54y187go/

双簧管音色下限,不能有“英国管味儿”,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Gg4y1B7oe/
双簧管音色上限,不能有“唢呐味儿”,第3分20秒开始“百鸟朝凤”,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Cc411h71S/

铜管别有midi味儿,定音鼓别有钢鼓味儿

之前看过一个混音的视频提到,木吉它的好音色,大家还比较用较为统一的共识的。

钢琴、人声的音色,相对可能就太宽泛了点。(随便一个音色库,都有大几十种钢琴音色吧)


想到瞎说的,仅供参考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
 楼主| 发表于 2025-5-23 00:12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广州
交响无际 发表于 2025-5-23 00:00
另外,建议还是再多注意一下音色的问题吧。

最明显的,红色娘子军,双簧管的前两句,都有挺重的单簧管 ...

红色娘子军帕加尼尼那些都是老黄历了,4月份的系统差太多了,箱体炮,220v干扰抽离,供电架构的调整,低通滤波前级的放大倍数调整因为箱声,只能很保守,削减运放数量降低放大倍数,没有满血状态,效果远远达不到5月15之后的视频,后面都会重录发视频,欢迎订阅关注那个新设立的障板炮合集,随时来检查嘻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3
发表于 2025-5-23 00:1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
本帖最后由 交响无际 于 2025-5-23 00:17 编辑
jackey126 发表于 2025-5-22 23:21
不知道了,没看过这些理论,实践出真知,我的环境完全不符合,没有在长方形的一边摆放设备音箱就被一众烧 ...

频域搞得差不多后,时域可能才是更好玩的吧。


累积能量时间,cumulative energy time,直达声到达后,声场上升到稳态水平的时间。
如果在衰减慢的房间,往往超低频、低频的这个累积能量时间,也是比较长的了。https://zhuanlan.zhihu.com/p/615309546



人类耳+脑系统的“Haas哈斯效应”、“优先效应”、“掩蔽效应”、“鸡尾酒会效应”,还是非常神奇的了。
https://zhuanlan.zhihu.com/p/749743827
https://zhuanlan.zhihu.com/p/749728050


Tapio Lokki教授,2022-3-14在巴黎Sorbonne大学,Sensory evaluation of concert hall acoustics演讲视频里,第1小时15分钟谈到了,
如果直达声后,先听到天花板的反射声,再听到水平侧墙反射声,那么听感是“窄的”。
如果,首先听到的是横向反射,然后是天花板反射,那么听感是“更宽敞的”。
-
直达声音乐,总是在前面
然后是,喜欢的横向反射
然后是,听到一点来自上半部的声音
然后是,房顶的反射声
混响实际上是在你的身后并且全身上下
-
从时间上看,总是有新的音乐,但以前的和声围绕着你。
获得新音符时,之前的音符来自不同的方向。
大脑有更好的机会,将音符和乐器分开。不同的时间,来自不同的方向。



最好玩的还是类似这种图吧
给出了不同声压级大小的反射声(与直达声的差值),在不同延时,对人听感的作用影响。从回声(Echo region)、声像变宽(image broadening)、空间感(spaciousness)、无感受(no audible reflection)。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4
 楼主| 发表于 2025-5-23 00:31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广州
交响无际 发表于 2025-5-23 00:15
频域搞得差不多后,时域可能才是更好玩的吧。



不太懂这些,看到那些狄拉克,黑烬echo通过软件算法麦克风来所谓调音拉曲线,出来的声音早就变形了,牺牲动态细节声尾泛音信息来减少驻波轰头,都是哄人的把戏,网友评论通过这些调音后听着很怪异,买回家自己用了之后也说不自然,听听可以,长期持有没办法接受,只能草草出二手。理论大于实践不可取,要打破思维僵化,大刀阔斧推倒重来。你也听到了之前的录音,乃至钢铁洪流是去年5 6月的,那个时候供电架构改装实验还在猜想中慢慢实验着,到了今年2 3月份全面改装供电架构,补齐了音源短板,后面怎么玩都是基于正确音源回放的基础下进行补强短板。跟我一起改装的烧油同样获得成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
 楼主| 发表于 2025-5-23 00:33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广州
交响无际 发表于 2025-5-23 00:15
频域搞得差不多后,时域可能才是更好玩的吧。



高频相位滞后,低频相位抖动,总谐波失真,这些都有数据理论,但如何解决并没有给出通用的方案,苦苦不得真经。我实践了,得真了,众人跟着模仿,也成功得真,享受音乐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6
 楼主| 发表于 2025-5-23 00:42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广州
交响无际 发表于 2025-5-23 00:15
频域搞得差不多后,时域可能才是更好玩的吧。



外录逐渐接近内录听感,近乎没有反射声,听的都是直达声的波形,聚焦都在中间定住,这才是我们要追求的正确听音观。看再多的理论玩法,没有条件去实践,原地踏步不前,这才是烧友最可悲的地方,整天被厂商带歪路。花一大堆钱得不到想要的,一个不玩hifi的圈外人听到现在的录音都不自觉得判断好听,想点歌听听熟悉的会是怎么样,这就是最好的盲测,没有任何心理预期,设备是什么都一概不知,价格也没有预期,听完都觉得对味,是想要的。这就足够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7
 楼主| 发表于 2025-5-23 00:44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广州
交响无际 发表于 2025-5-23 00:15
频域搞得差不多后,时域可能才是更好玩的吧。



紧刺,憋鼻,萝卜声,都是供电瓶颈引起的全系统问题,大部分只能做到不错的安定感,数码味抹除了一部分,剩下的还是尖冷刺,尤其是录音,内录外录,录到的都是变形缺失细节波形,录音是没问题的,回放才是瓶颈,录音麦不会骗人,周围的人或者东西掉落摩擦发出的声音,录音后来听还是很逼真会吓一跳,但对着喇叭录,就是呆滞暗淡,很假,吓不了你记住,电源介质要改变,那些厂货塞俩个牛卖你大几千上万的都是不入流的,看都不看,我这边的烧油已经成功改变系统的供电介质,已经在享受音乐了,不用再到处盲狙瞎买。懂得自然会来讨论一二,不想听就一直跟我辩经,从不实践一次。止步不前,一直幻想着迷信着环牛能带给他什么贵气感生动感,都在脑补。其实是全频段的呆滞暗淡无光,屡屡不得真经。[吃瓜]现实就是这样,别说我说话难听,身边一堆人就是在不停换,出二手,年年换汤不换药。那些一开头就骂我唐完了的,就请继续让厂家喂式。只会一味否定,而不去琢磨实践一番,急着拿参数摆谱,消费者懂什么参数,消费者只要好听,好听吗?好听就够了。我的实验方案让烧油说出好听二字,他们跟我一样做了改装,也好听,验证成功,样本有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8
发表于 2025-5-23 00:4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
本帖最后由 交响无际 于 2025-5-23 00:45 编辑
jackey126 发表于 2025-5-23 00:31
不太懂这些,看到那些狄拉克,黑烬echo通过软件算法麦克风来所谓调音拉曲线,出来的声音早就变形了,牺牲 ...

关于“房间声学校正”,有可能劣化听感的一些学习情况,https://zhuanlan.zhihu.com/p/615386082


这篇AES文献,内容还是挺多的,https://aes2.org/publications/elibrary-page/?id=17839(我也是从这篇paper里了解到,累积能量时间cumulative energy time的了)
其中,第一段最后一句,直接说成了是,“It is an enticing marketing story. 这是一个诱人的营销故事。“
大概内容是,不懂“声学”、“心理声学”的软件、算法人才们,用“不长耳朵”“没有方向感”“没有大脑”的“傻”麦克风,测了一点点房间声学的数据,然后对本来美好平直的音箱直达声,做了一些“美化”或“破坏”吧~~~


哦,对了,这个网站非常棒,强烈推荐一下,https://www.merlijnvanveen.nl/en/study-hall/165-group-delay-101


实际上,大家经常测到的,好像是这个500毫秒的“房间稳态频率响应”。
不断对“听音位”测到的“频响曲线”加深理解,https://zhuanlan.zhihu.com/p/634587290


其实,我还是挺好奇,楼主这套系统,早期声音与晚期声音的大概情况,会是什么样了?https://zhuanlan.zhihu.com/p/623862800
“早期”曲线显示了在直达声之后的前 20 毫秒内,房间内声音的声压级。在此期间,声音在房间内传播了6.8m距离。
“晚期”曲线显示了房间内声音20毫秒后到混响消失的声压级。“晚期”声压级,描述了混响的特性。
所有频率响应均经过1/3倍频程的平滑处理。
-
早期与晚期声音分析,显示了,混响在总音色表现方面的决定性作用。
当晚期声音很低,比全声压级低3分贝以上时,晚期能量不太可能主导您的音色体验。
当晚期能量很高,接近全声压级时,房间混响会控制您在房间中听到的音色。
比较典型的是,低频(低于 500 Hz)的混响时间通常很长,声音衰减时间也更长。
-
在高质量的听音室中,高频的早期声音应高于晚期声音。



类似的还有ASR这篇帖子,提到了用Clarity清晰度C50数值,来观察低频的效果。还挺有意思的。
https://www.audiosciencereview.com/forum/index.php?threads/measure-your-c50-in-rew-and-tell-us-how-your-bass-sounds.22567/
一般经验是,“家中这样的小型聆听环境,在整个低音范围内(大约为 800hz 及以下),至少 10dB 的 C50 值对于良好的低音效果是可取的,15dB 或更高是极好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9
 楼主| 发表于 2025-5-23 00:44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广州
交响无际 发表于 2025-5-23 00:15
频域搞得差不多后,时域可能才是更好玩的吧。



另外一点,换线啥的都是换汤不换药的,记住了。音源都没处理好,错误的音源换啥线都是白搭,[吃瓜]我的系统都是鸡线,电源介质方案才是瓶颈。内录外录都有,听听看跟那些厂商云视听的差距,国内外的厂货一概不碰。供电介质方案不改变,跟正确音源一概不沾边。玩电才是提升的捷径,无论贵贱的设备,只要处理好电,都好听。另外就是光纤隔离器,录音棚都在用的隔离手段,录音也一样重要。消费者也得跟上,不然如何还原录音文件,mutek5万块,不包含时钟。国产千元就可以实现结像声场定位,都不去用,换什么设备都没用,音源都没处理正确,再高码率也是白搭,电源干扰,电源介质,数字信号隔离手段就这三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0
 楼主| 发表于 2025-5-23 00:48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广州
交响无际 发表于 2025-5-23 00:44
关于“房间声学校正”,有可能劣化听感的一些学习情况,https://zhuanlan.zhihu.com/p/615386082



给你几个日期节点,2024 6月 障板全频开始听,2024 9月 11月 12月 /25年2月 3月 4月 5月几个节点,基本同一套前端,24年11月更换了pass功放到现在没换,为了应对推力的需求,增加了铝带高音的原因。一步步让声音没有刮耳声,去年的系统依然存在刮耳的高音,和其他厂商云视听拉不开差距,虽然已经有结像了,但还远远不够,问题的关键就是供电介质,前后级功放,低音炮系统都没有改变供电介质,还是原厂环牛滤波,之后就开始尝试改造电源介质,一步步舍弃环牛滤波阵,到25年3月的录音表现才逐渐成型,后面就是一天一个样,断层式进化,烧友也跟着改装自己的系统验证成功,现在也在转向障板系统的搭建,舍弃原先的箱体和分频器的限制,再也不用去投石问路给厂商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5-5-29 23:07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