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melonmelo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老生常谈的问题:模拟声和数码声是什么

[复制链接]
21
发表于 2025-2-6 19:1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本帖最后由 haxang 于 2025-2-6 19:19 编辑

模拟味:高解析、动态强、高频润、中频暖、低频沉稳,关键字:清、有力、润、暖、沉;
数码味:解析差、动态弱、高频刺、中频薄、低频硬,关键字:糊、无力、刺、薄、硬。
认为模拟味是糊的,那就大错特错,解码器永远做不到高解析和润泽同时存在,既要润泽又要高解析,就会牺牲动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2025-2-6 19:24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
hifiamor 发表于 2025-2-6 15:13
模拟声本质就是高频缺失或者高频失真大。老式磁带就是典型的模拟声,你看看磁带的频响范围。
也不要迷信什 ...

给我看笑了,这论坛99.99的烧友没听过高级模拟声是什么,但就是敢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2025-2-6 19:4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澳门
       老燒眼中,不喜欢的声音就是数碼声

一根針爬兩声道的黑胶碟, 左右声道分離不超过30db 都可以音质吹上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2025-2-6 23:07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这个概念掠模糊,但是我觉得有需求的任会懂。早期数码是随着cd兴起开始的,声音相对冷硬,不流畅,其实按照这个标准,在acg等文化曲风影响下(抱歉我必得要带上这些),现在那些又硬又亮又冲的塞子,其调教也是数码向的。模拟相对代表声音三频都很流畅不生硬不突兀也不会凹下去一块(其实有凹就有凸么,本质上一回事)这种走向,但是并没有说因为这种流畅连贯然后活生感强棱角少他就一定糊,所以别误会了(但是说句心里话,包括塞子,现在调的相对流畅不突兀甚至找不出明显短板的这种退烧声,好多就是有点糊,也不知道为啥)。其实对于耐听度这件事,每个人的接受程度是个灰度问题不是非黑即白的。因此,模拟和数码除非声音特点特别明显(一般特别明显的这种,声音争议也会少),不然其实也是个灰度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2025-2-6 23:2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楼主看到了吧?好玩吗?原来模拟味还有这么多解释啊

有的说模拟味是高频失真,
有的说模拟味是声音边缘模糊,
有的说模拟味是自然流畅,
有的说模拟味是高解析强动态,
有的说模拟味是………………

哦!!!原来你说的模拟味,和A说的不同啊,B说的模拟味也不同啊…………
每个人对模拟味,都有不同的感受,所以“模拟味”这种感受词,说白了,扯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
 楼主| 发表于 2025-2-7 00:31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kugongzi 发表于 2025-2-6 23:22
楼主看到了吧?好玩吗?原来模拟味还有这么多解释啊

有的说模拟味是高频失真,

看完一圈感觉自己又兜回去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
发表于 2025-2-7 00:39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天津
如果是说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 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概念,数字信号就是0和1的组合,必须被算法转化为可以被画成波形的模拟信号才可以被人耳识别成音乐。不过发烧友们所谓的两种声音恐怕指的是由于解码原理的不同(比如早期的r2r与现在流行的ds,甚至可能像黑胶那样直接由唱针在凹凸不平的唱片表面摩擦引起的震动)造成的差异,而且可能是一种失真差异。在这里就可以看到并不是失真越低越好听,早期设备受限于技术在指标上和现在没得比,但是那种独特的失真反而会给音乐染上一种独特的色彩,比如尖锐的高频被修饰,显得顺滑,中低频的失真反而可能听起来像是一种笼罩的氛围感,人声带上了某种磁性balabala,总而言之模拟声就是很玄学啦,不过也是不再以冰冷的数字而是用耳朵收货听来的声音。毕竟lofi也是一种独立受欢迎的音乐风格对不对?说拿着hifi低失真耳机听高码率的lofi其实就是想要精确地听到它的失真也不为过
最后我不是什么资深烧友只是爱听音乐加上有点计算机背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
发表于 2025-2-7 00:4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纠结字眼是何苦,世上的美和丑岂止千万种,习得分辨好声音的能力才最重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9
发表于 2025-2-7 00:4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本帖最后由 兰迪乌斯2 于 2025-2-7 00:46 编辑

数码声就是失真大,干冷刺薄没质感不耐听

模拟声就是hifi的本质,说模拟声就是暖糊不过是伪科fi们的意淫和骗人买电子垃圾的营销手段而已,模拟声就是耐听,通透,解析好,清晰,结项清楚凝聚,能量感强动态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0
发表于 2025-2-7 00:45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很简单啊,你去当地比较好牌子的音箱店,比如宝华韦健这种专做音箱的,先在店里手机连接蓝牙放一个蓝牙音响听。再用他们的音箱7系8系?随便功放放一段。你就知道蓝牙声音和模拟声音区别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1
发表于 2025-2-7 00:5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
越看越欢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
发表于 2025-2-7 01:0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
本帖最后由 野有蔓草 于 2025-2-7 01:14 编辑

没什么模拟和数吗声
只有是不是更接近真实的声音另外就是真实之外怎么好听 毕竟不存在能完全真实再现

如果声音难听 别pua自己 肯定是设备不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3
发表于 2025-2-7 01:12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美国
不喜欢的就是数码声,要说起源的话应该是cd刚出的时候设备设计还不太完善对比黑胶一耳朵干冷刺,可能把当时的烧友都整无语了才发明的这个词。自己解释的话就是设备周边调整得比较好就能感受到数码声就是那种充满了数字源抖动,设备谐振,线材干扰各种导致的科hi人士因为没有对比过而体会不到的失真,把这些都处理好了声音就会特别顺滑凝聚宽松,密度大声音清晰高频又不会过于刺耳(有些器乐发出的声音本来就是刺耳的,要是一点都感觉不到了那说明系统还原性也有问题了)尤其是数字源的抖动噪音这些这方面有了良好的处理比如dsp,信号重整洗水,搞好数字设备的供电,哪怕不用黑胶也能感受到模拟声而不是那种cd时代以来流传下来的典型的数码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4
发表于 2025-2-7 01:1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山东聊城
hifiamor 发表于 2025-2-6 15:13
模拟声本质就是高频缺失或者高频失真大。老式磁带就是典型的模拟声,你看看磁带的频响范围。
也不要迷信什 ...

同意兄台的观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
发表于 2025-2-7 01:3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本帖最后由 true-blue 于 2025-2-7 15:35 编辑

数码音源也必须要将数字信号转成模拟信号才能出声呀。。模拟音源也有档次优劣,数码的解码器也有档次优劣。单说一个所谓的数码味应该是指数码音源咯,各种档次各自玩,那个好最终还是看你的钱包吧!但不得不说,模拟介质的唱片或磁带等的确是损耗品,历史遗留下来的情怀产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6
发表于 2025-2-7 03:4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加拿大
听起来又真又好听就更接近模拟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7
发表于 2025-2-7 08:26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南通
为什么没人提到奇次、偶次谐波在所谓数码声和模拟声之间所扮演的重要角色?这才是问题的核心 不同时代的回放介质只不过是个载体罢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8
发表于 2025-2-7 11:2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福建厦门

现在的音响,几乎都是数码味

模拟味,1980-1995年的收音机的声音,比较有代表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9
发表于 2025-2-7 12:0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
爱吃莴苣 发表于 2025-2-7 08:26
为什么没人提到奇次、偶次谐波在所谓数码声和模拟声之间所扮演的重要角色?这才是问题的核心 不同时代的回 ...

你提的偶次谐波这种应该对应的是“胆味”,胆管发出的声音比较多偶次谐波。而胆味不是模拟声,这只是种声音偏好而已,尤其是那些很糊的胆机。
模拟声是日常听到的真实人声,乐器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0
发表于 2025-2-7 12:2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亚太地区
hifiamor 发表于 2025-2-6 15:13
模拟声本质就是高频缺失或者高频失真大。老式磁带就是典型的模拟声,你看看磁带的频响范围。
也不要迷信什 ...

没好好玩过黑胶就别发言
好的黑胶照样可以在干净清晰上秒cd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5-8-22 15:49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