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大佬又来科普 PCIe 的优势了,理论上讲,PCIe 在数据完整性和低延迟方面确实有其独到之处,听起来就像是数字音频的“高速公路”,数据嗖嗖地就过去了,不留一丝痕迹。
不过,作为一名普通的耳朵还算灵光的发烧友,我倒是觉得,在实际听音这件事上,就像炒菜一样,食材(音源)、火候(功放)、厨艺(调音)都很重要,光有一条“高速公路”(PCIe)把菜运过来,如果食材不新鲜,厨师手艺不行,那炒出来的菜味道嘛……你懂的。
说白了,决定我们最终听到啥声音的,恐怕还是 DAC 芯片的素质、模拟电路的设计、电源的干净程度,甚至包括我们家里的电网稳不稳定。 PCIe 就像是给水管加压,理论上水流更猛了,但如果水龙头本身就漏水,或者流出来的水质不好,那水流再猛也没用啊。
我不是说 PCIe 不好,只是觉得在音频领域,过分强调单一的技术指标,有时候就像在相亲时只看对方的学历证书一样,忽略了“眼缘”和“相处感觉”这些更重要的东西。 毕竟,我们最终是要享受音乐,而不是研究数据包是不是完美无缺地到达了目的地。
说句可能得罪人的话,有多少朋友能在一耳朵就听出 PCIe 和顶级 USB 音频设备在声音上的“本质区别”呢? 我承认我的耳朵可能没那么“金贵”,但我觉得,与其纠结于理论上的“完美传输”,不如花更多心思在前端音源的优化、后端系统的搭配上,或者干脆多买几张喜欢的唱片,岂不美哉?
我个人认为,对于大多数普通发烧友来说,选择 PCIe 还是 USB 音频设备,更多的是考虑自己的使用场景、预算和便利性。 如果能拿出更多实际的 AB 对比试听评测,或者提供一些更具性价比的产品,可能比单纯强调 PCIe 的“理论优势”更能打动人心。
欢迎各位理性讨论,也欢迎大佬分享更多干货,最好是能让我们这些“木耳朵”也能听出来的“干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