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安音收藏lox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番外篇1:关于老耳机与“新不如旧”

 关闭 [复制链接]
21
发表于 2024-7-1 16:3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东莞
不可否认,现在很多耳机其实是有了强壮的肉体,但是失去了灵魂!

这不仅仅是耳机、包括现在的音乐作品都一样的;当然也不乏饱含灵魂的音乐作品,只是在大量的作品中被掩盖,很难找到;耳机则是少的可怜!
近年我最满意的其实是拜雅的斯特拉单元,其它并没有什么觉得有突破的地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2024-7-1 17:0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本帖最后由 sidewind 于 2024-7-1 17:11 编辑
安音收藏lox 发表于 2024-7-1 15:48
“有些人只知道从韵味的角度去欣赏耳机,说白了也只是迷恋某种独特的染色而已”
也赞同,也不赞同,听音乐 ...

个人拙见,其实动圈技术并非没进步,但几大动圈厂采用的技术确实没进步这也是事实。显而易见的是,磁通量到特斯拉级别的时候,德奥三大耳机厂基本上已经日薄西山,不再像上世纪巅峰期那样可以信手拈来的去创造产品,这背后涉及到一些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的事情。

关于时代变迁导致娱乐方式变化、主流客户群体审美变迁,以及二战后古典音乐演奏巅峰期成长起来的那一批设计师、工程师与优秀指挥家、演奏家一同逝去,这是很多人都提到的事情,不再赘述。作为材料从业人员,想补充一下个人看到的产业大环境兴衰:冷战末期西欧的经济、产业尤其是制造业气势如虹,蓬勃发展的经济基础,领先世界的材料、加工制造,才给了德奥耳机厂良好的土壤;然而进入新世纪尤其是金融危机后,欧美实体制造业衰退的厉害,失去了活跃的材料、精密加工甚至计算机辅助设计产业基础,覆巢之下无完卵,耳机厂慢慢衰亡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反观亚洲这边,产业还在发展,材料、加工产业规模庞大活跃度还很高,但有些像少年期并未走到信手拈来举重若轻的大成阶段。对应的耳机厂也是如此,技术算得上先进至少肯定比德奥老家伙们先进,产品开发也很活跃甚至经常让人耳目一新,但很难说算得上经验丰富、调音成熟、理解到位、开发老到。不管是耳机产业,还是更基础的产业,给我的感觉都是青黄不接,旧的老了,新的还不够成熟壮大,整体处于秩序重构的“乱纪元”。

产业和艺术,谁成就了谁,谁又限制了谁,我不懂不乱下结论,希望国内也能诞生出类似上世纪德奥三大厂同台竞技的盛景,而不要像唐诗宋词、古典音乐作曲一样巅峰之后逐步式微。拭目以待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2024-7-1 17:1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
sidewind 发表于 2024-7-1 17:01
个人拙见,其实动圈技术并非没进步,但几大动圈厂采用的技术确实没进步这也是事实。显而易见的是,磁通量 ...

差不多快两个世纪前动圈扬声器的原理就是个通电线圈
兜兜转转多少年基本都还是在通电线圈的效率上做文章了
从原理上来说的确进步意义不是很大
能去做文章的也就是材料本身
比如更高剩磁磁通量的磁钢
刚度更好的振膜
回弹速度更快的悬挂系统(比如悬边、弹波一类)
于是我们得到了性能更好的换能器(不只是动圈哦)

作为从业者近几年也见到了开发从追求极致到精益管理的变化(参见80-90年代音响黄金期到今天)
计算声学到来之际似乎一切都走向了另一个极端——算法在每个角度上都带来了全新的体验
当大家不再追求绝对低失真而是空间音频带来的环绕体验本身似乎又开启了一阵新的风向
且不讨论空间音频从某些角度上而言的确解决了空间感这一难题——前提是音色/响度问题已经被解决到了接近物理/生理极限

现阶段的音频
尤其是以中国为首的音频制造业像极了现如今的电动车行业
一切都是欣欣向荣的“乱糟糟的野蛮生长”
但一切似乎又与内容创作毫无关系
这也许是造成青黄不接的原因之一——还没有能够强大到影响内容本身的创作
工具链本身也暂时够不到那个层面
理想和愿景是美好的
借用我前段时间在某会议上的发言
音响是一个结果,其最终目的是结合技术与艺术
这需要一群热爱声音,技术精湛的设计师和工程师团队通力合作
方可传达出美好的愿景
但对于工程技术团队来说深刻的理解艺术本身尚需一段时间
相信充分理解艺术并能够影响内容生产的一天我们还是会更深层次的去定义内容的表现形式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2024-7-1 17:1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广州
只能说像dt911/hd540g这样在历史中闪闪发光的型号还是有它好听的道理的 老神器神不神 也不必过于吹捧 自己心里知道就行 毕竟好状态机子太少听过的人也太少 属于是老焼的孤芳自赏 抛媚眼给瞎子看
但是耳听为实 有胆子的也可以自己去试一试 虽然也可能运气不好 买到内部毛毡老化/耳罩状态很差/非原装调音棉/单元状态不好/有拆修换件的 然后一听 什么垃圾 还这么贵 于是坚定了继续诋毁老机的信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
 楼主| 发表于 2024-7-1 17:1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sidewind 发表于 2024-7-1 17:01
个人拙见,其实动圈技术并非没进步,但几大动圈厂采用的技术确实没进步这也是事实。显而易见的是,磁通量 ...

“反观亚洲这边,经济还在发展,并且有一批活跃的材料、加工产业,但有些像少年期并未走到信手拈来举重若轻的大成阶段。对应的耳机厂也是如此,技术算得上先进至少肯定比德奥老家伙们先进,产品开发也很活跃甚至经常让人耳目一新,但很难说算得上调音成熟、产品开发老到。不管是耳机产业,还是更基础的产业,给我的感觉都是青黄不接,旧的老了,新的还不够成熟壮大。”


非常赞同,我个人意见也是,我是十分看好ChinaFi的,冠绝全球的产业链和时不时亮眼的新材料,我理解中国人的聪明,都经历过仿制-优化-超越的阶段,谁也不愿意做先行者。这恰恰是要命的,身体强壮而思想被禁锢。

另外令人疑惑的是,大部分国产厂家选择平板而非动圈,声学目前还不像电车可以弯道超车,平板的分割振动,低频冲程,还有非圆形磁路设计带来的音色割裂,低频拟真质感,以及声场高度的劣势其实非常严重,我私下和朋友讨论,包括一些做行业内开发的,大家其实对平板声场和音色的再现吐槽非常严重,上至几万下至几百都是如此,可惜KOL软文是不会说的。。。

作为普通发烧友,我目前最看好的反而是气动,离谱的低频冲程和细腻的延展比铝带要强不上,问题还是在于声场,要做极为复杂的有限元仿真。

未来的路子,我相信动圈会有一席之地的,简单的食材做出好的味道,便宜大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
发表于 2024-7-1 17:1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garyvictor 发表于 2024-7-1 17:13
差不多快两个世纪前动圈扬声器的原理就是个通电线圈
兜兜转转多少年基本都还是在通电线圈的效率上做文章 ...

哈哈这正是我想表达的意思,给我的感觉就是可用的材料、制造能力过剩,但并不大清楚要把声音做成什么样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
发表于 2024-7-1 17:22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天津
器材讨论需要遇知音,追求的东西不一样,说一大堆也往往是鸡同鸭讲,我也没听过很多耳机,没条件玩那些顶级的东西,就是听的年头比较长,现在就一个标准,放轻松去感受音乐本身,不再去竖着耳朵分析声音素质了,觉得音乐好听就是好耳机,不同的好耳机会带来不同的享受,动不动谈素质,没什么意思,素质不够自然就pass了,没有人越听对素质要求越低的,还有一些只是让我觉得耳机牛逼的,对于我来说对这类耳机也欣赏不来,以这个标准来说,新耳机并没有超越老耳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
发表于 2024-7-1 17:36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浙江
楼上几位大佬所言极是,鼓掌鼓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9
发表于 2024-7-1 17:4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广州
安音收藏lox 发表于 2024-7-1 17:16
“反观亚洲这边,经济还在发展,并且有一批活跃的材料、加工产业,但有些像少年期并未走到信手拈来举重若 ...

chinafi方面我比较看好sivga的调音,但是我最近听到的新品平板耳机P2pro中低频和音色还原都有点问题,不知道是个例还是新工艺问题。

气动方面HEDD2确实很厉害,基本把一代的问题(尤其是轻量化)解决干净,但同类产品目前还不多(这也显得金平面那个竞品GL850完成度颇低,而且据说短期内也不会得到更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0
发表于 2024-7-1 17:54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广州
惊动了好多大佬,学习in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1
发表于 2024-7-1 18:36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深圳
我有两副相差 12 年的耳机,听上去就是旧调音和现代调音的区别,虽然素质提高了但还是觉得老的有味道一点,还要看个人歌单的曲风偏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
发表于 2024-7-1 18:37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广州
安音收藏lox 发表于 2024-7-1 15:48
“有些人只知道从韵味的角度去欣赏耳机,说白了也只是迷恋某种独特的染色而已”
也赞同,也不赞同,听音乐 ...

楼主认知正确,给你个赞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3
发表于 2024-7-1 18:49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西南宁
韵味基本等同失真,喜欢韵味只是自己无法提升听力的无奈及自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4
 楼主| 发表于 2024-7-1 19:4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ou85 发表于 2024-7-1 18:49
韵味基本等同失真,喜欢韵味只是自己无法提升听力的无奈及自夸。

这是一个非常简陋的理解,我的回复并不是针对您,而是针对后来看帖的新人。

"韵味"这个东西比较玄学,可以简单理解成"耳机的调音"或者"耳机的味道"

那么“韵味”等于失真吗?这是一个天大的扯淡。。甚至是非常入门的错误。

就拿HD800,T1,K812来说,这三只调音鲜明同时“韵味”又有极大的区分度,但这三者的失真有多低呢:

HD800<0.02%@1khz, 1Vrms,T1<0.05%@800hz, K812(THD) ≤0.02% (1kHz/1Vrms)

这三只THD和Group Delay均好于SUSVARA的0.27%

值得注意的是,susvara高频失真甚至可以达到1%,比较权威的ASR测评很直白的写了:
I don't think I have ever seen such broad messiness across almost the entire audible band above bass.Let's agree that objectively we are not doing well here.
我从未见过低频以上频段如此混乱的(耳机),(HIFIMAN)必须得客观的承认这里(中高频)做的并不好。


这里并非要针对SUSVARA(边总放过我),只是阐述顶级动圈的“味道”和“基础失真”基本无关
多音影响音色,阻尼影响动态,分割振动影响互调,腔体结构影响混响时间,结项远近影响遮蔽效应

在“科学还原”这方面德奥动圈厂商反而是专家,多音,互调,遮蔽,混响,群延,对高保真的研究更加透彻。

拜亚就做过许多调音非常接近,但是结项远近不同的耳机,好像一只是35头,一只是50头,音色高度类似但是结项远近截然不同,都很高保真
森海也做过许多声底接近,但是混响时间截然不同的耳机,好像同样一把提琴在小房间演奏和在大礼堂演奏的区别,音色高度类似但是环境感截然不同,都很高保真
AKG也做过一些三频非常不同,但是对中频都几乎不产生遮蔽的耳机,好像一只是人凑在你面前唱,一只人和乐器并排唱,音色高度类似但是亲近感截然不同,都很高保真

这些可不是“失真”,就比如现实中你不会说同一个朋友在公园唱歌和大礼堂唱歌都是“失真”,只有在家里洗手间唱歌才“高保真”。

而“韵味”=“失真”,反而是部分日系和咱们国产厂商的拿手好戏,具体不展开了。



Reference:
https://www.audiosciencereview.com/forum/index.php?threads/hifiman-susvara-headphone-review.5070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
 楼主| 发表于 2024-7-1 19:4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d电嘤大耳控b 发表于 2024-7-1 17:14
只能说像dt911/hd540g这样在历史中闪闪发光的型号还是有它好听的道理的 老神器神不神 也不必过于吹捧 自己 ...

看头像,有点像当年的“江苏狗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6
 楼主| 发表于 2024-7-1 19:5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jianshoy 发表于 2024-7-1 17:43
chinafi方面我比较看好sivga的调音,但是我最近听到的新品平板耳机P2pro中低频和音色还原都有点问题,不 ...

SIVGA我很欣赏,推荐过,也有朋友说听了他家的耳机觉得很一般。。
我也觉得,确实一般,但我的“点”在于,S家至少玩明白了,不管是代工厂玩明白了还是他们自己的主理人玩明白了。。
起码完成度明显比国产另外几家正常的多的多。。。


我觉得自己还算比较挑的,听一个耳机,固定几首歌,评判顺序


中频(人声压缩感,遮蔽感)
延伸(低频纹理度,高频空气感)
动态(主要是低频和高频动态)
声场(纵深,横向,高度,整体)
结项(大小,远近,浮凸感,浮凹感)
灰阶(细腻度,反差感)
颜色、染色(声音是有颜色的,论文一搜一把)
失真(起码需要半小时,互调容易听,谐波几乎很难听出来)
素质、密度(对我来说最不重要,大部分音乐,尤其是响度战争后的音乐,元素主干十分明显,现代耳机的信息量早就不是问题)
最后一项才是整体的三频调教、悦耳程度或者更为玄学的“主观听感”。


我这十关里国产大耳能撑到过半的没几个,S家基本都过半了,这是我欣赏的
当然,S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取决于他们主理人的“主观审美”或者“音乐理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7
发表于 2024-7-1 19:59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该用户还真的已注销,文章写的很好啊,一些经典老耳机也的确很有意思啊,想说就说,该吵就吵,没啥不能互相发表不同意见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8
 楼主| 发表于 2024-7-1 20:0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云水生 发表于 2024-7-1 19:59
该用户还真的已注销,文章写的很好啊,一些经典老耳机也的确很有意思啊,想说就说,该吵就吵,没啥不能互相 ...

哈哈谢谢,已经不想回复了,估计是移动端显示错误

我还在,这号如果一直在,我估计会一直发帖

我发这贴不是为了吵架,只是简简单单怀个旧,更多来说,是对近15年-20年来动圈发展迟缓的悲叹

如果有新的,好听的,审美多元的耳机,谁想叼根草天天上论坛闲聊呢。。。嘿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9
发表于 2024-7-1 20:09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好文,学习了
如今这个圈子确实是不太健康了
好多贵的机子都不能客观评价了,一说就被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0
发表于 2024-7-1 20:1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jianshoy 发表于 2024-7-1 17:43
chinafi方面我比较看好sivga的调音,但是我最近听到的新品平板耳机P2pro中低频和音色还原都有点问题,不 ...

今天白天我和你们争论老耳机到底好不好的时候,我就戴着鸾。染色不多,可能被单端线拖累了素质,但是有染色总比没染色好。我现在手里有多幅国产耳机,动圈,平板都有,过段时间再详细与诸位分享听感。
我希望国产耳机发力,倒逼整个圈子进步,做出能持续听下去的声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5-11-17 18:21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