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楼
发表于 2024-4-22 07:12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耳放考虑储备功率和功率上限失真值,大概意思就是你耳机足够响的状态所需的功耗*2 大概就是耳放的储备功率,例如一款耳机驱动到 94db 最大响度(已经是震耳欲聋,只考虑古典音乐或者电影音效需求,不建议平时开这么大音量)需要 220mw(小尾巴上限驱动力),那么你可以选择 440mw 功率储备的耳放以保证其失真表现足够低(一些大尾巴平衡口开增益或者便携耳放平均驱动力),另外为什么要提到 120db 下的功率?这是给那些玩 eq 的玩家的,eq 补偿后,耳机动态范围被压缩 5db-20db 不等,因此需要前后级放大来保证 eq 后的动态范围与低失真,这是最科学的做法,至于云视听,还不如可视化直观,毕竟人眼是更敏锐的。耳放的选择需要根据自己耳机的阻抗与灵敏度测量,一般以 94db 作为驱动标准最佳,完整驱动状态下放大器失真最好低于 0.001%(行业默认)
以下是可视化前级耳放测试(关注该 up,以后会有可视化后级耳放测试,你会找到你需要的答案):【【可视化发烧】第三期·硅锗前级之战脑放还是真音染?Hifi不再玄学-哔哩哔哩】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544199120?p=1&unique_k=11451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