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楼

楼主 |
发表于 2024-2-28 09:5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
李赫特对勃二钢协情有独钟,一生录有多版,我手里有三版,一个1960年在RCA与莱因斯多夫和芝加哥交响,一个1969年在EMI与马泽尔&巴黎管弦乐团,两个版拥趸各半,各说各的好。就个性讲,李赫特、马泽尔都相当自负,口味难调,又都不是省油灯,而巴黎管弦乐团除了明希和克路易坦谁都难驾驭住它,这版注定会是一场惊人的竟奏。
EMI这版演奏粗砺喧嚣,开声就是秀“肌肉”的互不示弱的竟赛,看谁强悍,看谁大声,谁也不愿弱处理,需要弱的乐句也暗自加力,对置的双方始终剑拔弩张,就像“鲶鱼效应”一样激发着本能的生存欲望,尽管我本人并不欣赏,但难以否认演奏的精神百倍,艺术表现上,无论乐队还是钢琴都带有浮雕般的凝滞感,甚至带有几分“涩”,这种效果来自演奏家全身心的投入,每一音符都不愿轻易放过,它把每个音符都堆积成增量的凸显效应,它带给听者的不是流畅的美,而是沉滞的累积的力学效应,这就像博击,它的美并非仅是加速,而是每一击打时力量的纠缠,听听第三乐章,即使在需要几个声部都沉下来去展现室内乐层次的地方,也时时的按捺不住,却蕴致深长,总的看,虽对比性超过互补性,相互之间少了柔软的伸缩,但各自襟怀坦荡,是刀是枪合盘托出,李赫特与马泽尔俩人叫起劲来绝对成一景,感觉下第一乐章11.13分李赫特不管不顾急不可耐冲进来的样子甚觉可爱,包括末乐章充满活力的竞奏。
这张唱片另收有1974年与柯岗录制莫扎特G大调第28号小提琴奏鸣曲,作品两乐章,第一乐章分成序奏与没有展开部的奏鸣曲式两个大的部分,占比各半,第二乐章是主题与五段变奏。调式G大调,间以G小调调色对比,结构简单但可爱,喜欢从调性上了解作品的乐迷可感受在G上、大小调不同调式下音乐不同的色彩、情调、蕴意与效果,李赫特与柯岗合作依旧是情调厚重,音符饱满,但典雅气息稍嫌不足。
音源链接:https://pan.baidu.com/s/1zwy26kHnIbgrLafCDpeA8w?pwd=v9ev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