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jimguo 于 2022-10-26 12:55 编辑
那么研究布鲁克纳的重任就担在你的肩上了,但指挥家在这方面最能深入布神的,一般人就不知道了。纯理工习惯的学者大都容易被布鲁克纳吸引,同学里就有这样早就偏重布神的学霸,因为顶级学科本身都是严谨的细节。工程偏重的人接触的都是社会广度就容易被马勒吸引。这是两种并行存在相得益彰的互补角度。
另外,从那个时代到现在也年了吧。作为业余爱好偶尔为之也是靠机缘巧合,才深入下去的。以前都知道马勒和唐诗的关系,也对此有兴趣但还是无法深入一个曲目求得深度感受。直到读了十大指挥家谈每部马勒交响曲。但还是难以和曲木的听法结合起来。直到最后发现某个曲目需要的写作出发点的概要,并且大量对比不同版本的演绎,才可能深入到细节中去。单独听一个曲目录音还不行,自己强迫自己深入是没有效果的,但是有了对比才知道细节的演绎效果的水平差异,才知道细节到底体现在哪里。
个人模索本身也是一堆偶然因素堆叠到一起才能发现重大效果。因此,必然比高等教育的学习难度大,加上偶然和非专业时间的因素,一辈子能发现一点就算很行的了,积累6年最后两年突飞猛进就是一种莫大缘分了。再从这个台阶向上发展那就更可观了。而如果是在教育领域,接受很多前人发现、并且由后面的高人总结好了的教科书参考书去有目的的吸收,那就相对速度快很多,六年妥妥可拿一两个学位。当然承载的基础也是需要一级一级的积累起来才行。这种高效智慧进步法,是人类文明的一大法宝。当然目前还是主要是有较大社会利益驱动的领域,学到以后能直接变出产品的领域,教育水准就容易发展,相对社会利益驱动小甚至没有的领域教育积累和普及的就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