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呵呵的故事 于 2020-10-13 00:37 编辑
好几个月前写了kennerton vali,然后上个月用vali跟另一个烧油换了只极致的ED11。快一个月的时间里试着搞了搞这个有趣的耳机,所以再写写。极致给我的印象一直是喜欢用奇奇怪怪的金属做一些稀奇古怪的限量耳机,然后因为本身易驱动的特性一直是不怎么在论坛被讨论的类型,尤其是在ed15之前自己感觉这个牌子在论坛的出场率也不高orz。总之这次是我第一次较长时间持有一支极致耳机。总的来说,ed11并不是像vali那样个性鲜明的耳机,它的声音很正,像个面面俱到的优等生。
自己系统的倾向是强调干净透明的声音以及结像感、纹理感,大体算中正,然后由于用了再生电源,低频部分一直有一丢丢残。会从接便携设备和接台机两种驱动方式谈ed11的声音。
系统:
数字源:PC(USB:泽丰ZP-U1)+HEXI Spring界面(电源线:Stealth swift)
解码:HEXI venus(电源线:VOVOX excelsus; 同轴:JPS superconductor 3)
信号线:JPS superconductor Q 平衡接入
耳放:Ear903(电源线:Kimber PK10 GOLD)
通通接在小不点500w再生电源上,还有一些小玩意就略了
接享声M1 PRO
因为之前一直说极致适合直推,所以虽然很少用便携,还是测试了下。
具体来说:很好。讲道理这绝对是我在便携设备推大耳出来的声音中数一数二的水平(也可能是我见识浅)。健全的声场(横向很正常,纵深有点扁),均衡的三频。但最具决定性的是力度和透明度。虽然插的是一台过气便携次旗舰,但健康的动态以及其力度感却着实有点让我吃惊(不会让人觉得软)。同时,它的透明度的确会跟台机有差距,但平心而论,差距不算大,足够好了。
经验上,便携设备与台机驱动下的大耳声音的最大区别就是上述两个。从台机换到便携,一般都会伴随着透明度的明显下降(声音变得浑浊)和力度感的缺失(声音变软),这两点我觉得是便携设备驱动大耳时问题最大的两点。也因此,很多大耳从便携换到台机会表现出拨云见日的感觉(声场扩大,透明度改善)以及更结实有力(更清晰凝聚的鼓点)。而ed11正是在这两点的易驱动性上都做得非常不错。
除此之外,M1P下ed11的人声虽然有些前倾,但分离度依然非常好(甚至觉得有些太线条感了些),层次感大概也是之前很少有在便携设备中听到过的。精致、健康、清晰的声音。
上台(原线单端接入,bispa 珑 平衡接入)
刚才说便携设备下的ed11已经非常不错了,但这并不是说上台后提升不大。我觉得上台后的声音变化基本达到了我心中「质变」的标准。透明度?好了一些。力度?更完善了些。似乎改变不大?不是的。
首先是声场和层次,声场还是大了一圈,层次感也随之提升,给人的空间感已经不能和便携设备时同日而语。然后是弥散在整个空间中的密度感(听后摇的童鞋应该能理解空间中密实的吉他音墙所给人的快感),刚才说过插便携设备时的分离度很好,但那时人声的形体感依然不明显,各个声音元素依然是有些虚的,而台机时的分离度没有大变化,但各个声音元素却明显变得圆润饱满了起来,人声的结像也「有形」了起来,这个无疑是质变。第三是声音变得沉稳,插M1P时有时会觉得会不会太线条感、刺激了些,但插台机时会好很多,整体变得安定、沉稳。
上台的ed11声音完成度达到了很好的水平,加上它本身很好的素质,完全堪当一条主力旗舰耳机。具体来说,主要就是声音「正」,三频不偏科,低频的力度下潜以及高频的延展都表现出优秀的水平,同时也没有奇怪的音染,这也意味着各种体裁的演绎也都没什么问题。暖声冷声要选一个的话,应该是冷声。至于强项?emm……硬要说的话我觉得是分离度吧,给人清爽的感觉,每个元素都交代得明明白白。弱项?emm……选不出来。总之它的声音面面俱到,不会像之前的vali那样有感染力或是说威猛,而是有一些精致感,不会有太强的个性。
对ed11很感兴趣,因此后续又买了条线试试平衡接入系统。
升级线是随便买的,因为ed11是0.78的2pin接口(耳塞用的那个),找一条二手原生4pinXLR线实在太难,因此用4.4口加转接头的形式接平衡口。由于我觉得ed11本身声音挺正的,又不想破坏其本身的小资和精致感,于是找升级线的方向基本就是更凝聚、高素质的声音(尤其避免去引入奇奇怪怪的味道),就随手挑了知名倒爷手上的bispa 珑。没了解过bispa的塞线,但之前用过bispa的银插版澄,中正、凝聚的声音。而这根珑也是,和预期类似的中正素质流声音(稍稍还是薄了些,线条化了些)。
换升级线、平衡接入后的变化还是喜闻乐见的那几个词:更大的声场,更清晰凝聚的声音。尤其是横向声场被拉大一大圈,纵向会稍微那么大一点点但不多。当然,对我而言最重要的还是更凝聚的声音,更清晰鲜明的口型感。
这里插一句谈一下原线(短线)跟bispa珑的差别,首先原线在素质上毫无疑问落败,更糊、透明度更低一些。而珑的更凝聚,两端延展更开阔,低频更快速(虽然量会变小,不如原线的低频好听),也更干净。但我得承认原线的风格还是更适合ed11本身,原线的低频速度更慢,更肥厚有力,而整体透明度虽然落败,但声音轮廓呈现出毛茸茸的听感,虽然糊了点,但风格更适合、更好听。同时,素质和两端延展虽然不及珑,但够用,声音更有肉感。另外,平衡下的珑虽然横向声场拉开了一大圈,但纵深没太大改善,声场表现会有点奇怪,太扁了(看来是升级没升级彻底233,相比之下原线的声场虽然小点,但更像球形)。总之,ed11的原线有自己的特点,有点hufi,但好听,很适合。
不过评价ed11的时候还是以升级线下的ed11为准,之前说了,凝聚透明的声音是我的喜好。
所以怎么评价ed11呢?精致、凝聚的声音。它的素质达到了旗舰的水平,至少高出我以前持有的t5p一个档次,应该也要高过ap2000ti一点(凭印象,声场当然毫无疑问秒杀大钛子)。但更重要的是,它呈现给我的是一个精致、健康的声音:有力又不轰头的低频,凝聚的声音结像,以及漂亮的高频,还有整体很好的透明度。它不像一个剑走偏锋的「限量」款,反倒更像一个面面俱到的优等生。
至于遗憾倒也是有些的,它的横向声场够用,但纵深却浅了些,这一点没有在换线的过程中有所改善。同时,它的素质显然达到了旗舰水平(即使是在原线下),清晰的轮廓、分离度和透明度都证明了这点,但跟那堆完全体的新旗舰有差距,比如和手上换线的MHP1000相比,理想状态下换线后的透明度和背景黑度都可以持平MHP1000,但信息量的差距还是很明显的,同时在声音元素变多的情况下也更容易出现场面变乱的情况(不需要大编制,一首钉鞋的复杂音墙就可以到它的极限)。而MHP1000的素质应该大致与9200相当。另外,ed11的高频虽然很不错,但我觉得表现得似乎还是直白了点,同时声音还是带着些线条的凌厉感觉(原线也是如此),跟「软糊」二字搭不上关系,但离「宽松」可能还有点距离,得益于它充沛的信息量,所以我喜欢叫它「精致、凝聚」的声音。
最后。。。它对戴眼镜者相对友好,但它有些夹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