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kugongzi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水一发~~~盘点那些让人看了稀里糊涂的声音或器材评价词语

[复制链接]
21
发表于 2020-1-18 18:2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
不要抬杠,看看就好,发烧友已经很少了,再怼网上就没人发言了,论坛就死了。hifi市场现在有多惨,业内从业者应该知道,生意大不如以前,没人玩的话,对于所有人都是一种伤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2020-1-18 18:2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浙江温州
深夏映冬 发表于 2020-1-18 17:10
试以600 650举例说明:

1.XX耳机合适XX歌曲-----什么叫“合适”?你觉得合适他觉得合适吗?

基本同意 发现我们“翻译”得都差不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2020-1-18 19:2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安徽淮南
看到这些词汇没乐,看到楼主的帖子我乐了。按这种理论,以后任何东西都没办法主观评价了,吃菜不能说味道好,坐沙发不能说舒服,评价人的声音不能说磁性,听歌朗诵不能说感情,楼主能确定你自己说的是什么东西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2020-1-18 19:3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美国
此用户名暂空 发表于 2020-1-18 19:26
看到这些词汇没乐,看到楼主的帖子我乐了。按这种理论,以后任何东西都没办法主观评价了,吃菜不能说味道好 ...

首先要分清用这些词汇叙述的是啥。
叙述听感?没毛病。
叙述音质?毛病大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2020-1-18 19:3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安徽淮南
而且真要客观评价,也应该是:频响、失真、信噪比、动态——结象怎么结才是正确的?解析怎么断定?有客观的标准吗?能量化对比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
发表于 2020-1-18 19:4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安徽淮南
脑洞略大 发表于 2020-1-18 19:31
首先要分清用这些词汇叙述的是啥。
叙述听感?没毛病。
叙述音质?毛病大了。

然而我不认为,谈论这些词汇的人,都会在他们讨论之前,直接就明确的告诉别人,他们说的是音质,而不是听感。我认同不同人的主观评价,不能当作断定仪器好坏的标准,但我不认为说些这种词汇,就成了某些人口中的“笑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
发表于 2020-1-18 19:4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美国
此用户名暂空 发表于 2020-1-18 19:43
然而我不认为,谈论这些词汇的人,都会在他们讨论之前,直接就明确的告诉别人,他们说的是音质,而不是听 ...

对。我前几天发了个帖子讲音质和听感的分野,评论者寥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
发表于 2020-1-18 20:0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吉林四平
要是让楼主去威虎山的话,估计一句话就让三爷给插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9
发表于 2020-1-18 20:0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安徽淮南
脑洞略大 发表于 2020-1-18 19:49
对。我前几天发了个帖子讲音质和听感的分野,评论者寥寥。

网上,尤其这种小众论坛,不“打架”的话,帖子少很正常吧,就像谈线材和电源的那位仁兄,他委屈没人谈电源, 但我在电源贴里问他的问题,他也一直没回复啊……其实依我现在的设备,在多数HIFI圈子里,肯定都是异端中的异端,穷鬼中的穷鬼,所以我也有自知之明,根本没准备谈这些。坛子里玄学气氛是浓了点,这点没错,但很多“科学党”,就真的科学了吗?我看也未必吧。都是屁股决定脑袋,四处引战乱喷,我真不觉得谁更正确一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0
发表于 2020-1-18 20:1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湖南
说白了就是阅读理解有障碍呗……

建议去看看《三傻大闹宝莱坞》,其中有一个桥段专门讽刺教条主义,
发烧友来到同一个论坛里,是为了交流的,一个个使劲纠结措辞干嘛?

你是在SCI上发了几篇论文还是怎么回事?
有本事平时说话就一个词都不说错!做好一切防杠的准备,严于律己。


否则就放宽对他人的要求,别人说什么就一旁听着,自行筛选有效信息,不同意的观点就不接纳。
但人家怎么交流、怎么表述、怎么分享听感,不需要你指手画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1
发表于 2020-1-18 20:2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美国
此用户名暂空 发表于 2020-1-18 20:09
网上,尤其这种小众论坛,不“打架”的话,帖子少很正常吧,就像谈线材和电源的那位仁兄,他委屈没人谈电 ...

那位仁兄是半瓶醋,不是真的科学党。

但我不同意你后面的话。

举个例子,如果经严格的科学论证,证明不同的合格电源线能够影响回放的声音,真正的科学党会很乐意很坦然地接受。
科学党的屁股坐的是可证伪的科学本身,而不是某个特定的结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
发表于 2020-1-18 20:3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安徽淮南
脑洞略大 发表于 2020-1-18 20:20
那位仁兄是半瓶醋,不是真的科学党。

但我不同意你后面的话。

所以我这个“科学党”是打引号的啊……所以很多时候我觉得两方都没法交流,一不小心就触到某些霉头了。另外吐个槽,科学,从词源上看,应该是分科而学的意思,而现在科学的常用词意,已经跟真理混淆了,这本身就很不“科学”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3
发表于 2020-1-18 20:4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湖南
此用户名暂空 发表于 2020-1-18 19:26
看到这些词汇没乐,看到楼主的帖子我乐了。按这种理论,以后任何东西都没办法主观评价了,吃菜不能说味道好 ...

楼主就是指望所有人都拿着数据说话,希望所有人都能用一种视角(纯粹理性批判)去看事物。
大体上的逻辑是没错,但矫枉过正就走向极端了。

凡事都要讲道理≠凡事都要有证据
后者放在日常交流中是非常费劲且低效的
——
你说这个耳机的高频特性好,别人反问怎么好?哪里好?为什么好?有证据吗?
拿不出CSD和AP仪器+ID照就别说话,别发言!从别人那里转载的麻烦请拿出对应的实验室证书。
不许讲任何玄学词,形容词和专业词汇必须加上英文注释和由来!


——要是论坛上真这么交流,那还不得累死?
这不是硬核学术研讨会,这就是一个发烧友论坛,
哪里来的那么多要求,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还好意思去议论别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4
发表于 2020-1-18 21:0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安徽淮南
plough_dagge 发表于 2020-1-18 20:43
楼主就是指望所有人都拿着数据说话,希望所有人都能用一种视角(纯粹理性批判)去看事物。
大体上的逻辑 ...

嗯,我同意你的观点,论坛里交流没必要这么严谨,只要别拿这份不严谨去武断地作定论,甚至唯我独尊就行了。这帖子我回复有点多了,但是仁兄给我回复这么多,思来想去,不回复也不礼貌,所以就最后发表下观点,语尽于此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
发表于 2020-1-18 21:1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台湾
本帖最后由 erjinetac 于 2020-1-18 21:20 编辑
此用户名暂空 发表于 2020-1-18 20:30
所以我这个“科学党”是打引号的啊……所以很多时候我觉得两方都没法交流,一不小心就触到某些霉头了。另 ...

不是
科學是外來名詞,從語源來看,是知道的意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6
发表于 2020-1-18 21:4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西来宾
本帖最后由 edbljl 于 2020-1-18 21:52 编辑

楼主确实挺闲的,楼主就是个小丑,小丑就是给人找乐的,所以看看就好认真就输了,那些辞藻看多听多自然理解,当然那些脑子里面凡事都讲绝对的说白了是有点蠢另外听感对听者本来是主观的,有一定量的主观结论之后对看者才可能接近客观,而且仅仅是接近而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7
发表于 2020-1-18 22:1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山东青岛
不烧文学的话,很多产品卖不出去的,厂家赚不到钱,就没办法给KOL打钱。大家都损失惨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8
发表于 2020-1-18 22:1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安徽淮南
erjinetac 发表于 2020-1-18 21:16
不是
科學是外來名詞,從語源來看,是知道的意思

“科学”从近代以来确实是一直作为science译词,但这不是音译,应也有中文的初意,我认为科学的科,明显是从科举的科中延续而来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9
发表于 2020-1-18 22:26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好有道理,本来有点明白的,现在已经懵逼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0
发表于 2020-1-18 23:1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台湾
本帖最后由 erjinetac 于 2020-1-18 23:11 编辑
此用户名暂空 发表于 2020-1-18 22:19
“科学”从近代以来确实是一直作为science译词,但这不是音译,应也有中文的初意,我认为科学的科,明显 ...

科學這個翻譯是日本人創造的
science的語源是拉丁文,意思很接近現代英語的know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5-7-19 10:55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