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lihongfeng 于 2020-10-3 11:13 编辑
对D3整个听感试验过程比较长,把帖子粗略整理一下方便感兴趣的烧友参考。
发此贴的时候D3已经煲了200小时左右,之后听了(煲机)又有200多小时,听感始终有一种矛盾的感觉,一方面听感暖厚,另一方面中高频又感觉有点硬(冲),试验了各种搭配总觉得D3还有潜力。因为在进行极限听感试验的时候发现D3的动态范围很大,所以一般音量情况下是不可能对D3进行充分煲机的,也许就是这个原因让D3呈现矛盾的听感体验,于是决定进行“暴力”煲机。对D3进行了近50小时的极限音量“暴力”煲机,也就是用接近失真的音量进行煲机,结果D3听感有了新的变化,低频量感增加,中高频柔和了。目前听感明显改善,但是是不是最终的D3还不能下结论,我会继续挖掘D3的潜力。
为什么要对D3进行这种“暴力”煲机?因为听了一段时间,感觉D3的中高频有点“硬”,听感不够温润。根据经验感觉普通音量煲机似乎达不到把D3完全煲开的效果,或者需要更长的时间(有的播放器、耳机可能需要上千小时)。我不想等那么长的时间,所以决定“暴力”煲机。结果证明了我的判断。
“暴力”煲机,在QA361上,增益模式“高”,耳放模式“高电压”,音量55~65;在太子R2R2000上,增益模式“高”,音量22~24。“暴力”煲机和正常音量间断时间,由短到长,开始30分钟为周期6小时,然后1小时为周期6小时,之后就可以在接近“暴力”音量连续煲机10小时,再用“暴力”音量煲机累计时间30小时,基本就可以了。
一定不要操之过急,循序渐进
耳机听感有时一耳朵很惊艳,但是真正准确的听感必须要有时间来品味。我对D3的听感体验现在就是一会觉得很好,一会又发现新问题,看来D3有点特别煲机也是需要一点特殊方法和更长时间。对D3“暴力”煲机累计时间达到100小时(QA361高增益高电压,音量55。),期间还有正常听歌约50小时,加上之前的约400小时,总时间不少于550小时,D3的暖厚味减弱,变得更加通透,听感较煲机400小时有明显提高,但是中频有一个频点(如孙楠的红旗飘飘2分03秒处)过亮,让D3中频听感感觉不协调的问题依然存在。如果D3的这个问题不能得到改善,那么D3无论其他方面如何出色,我都会弃它而去。不过也不能轻易放弃,毕竟对D3的听感试验还没到山穷水尽的地步。我的办法是“暴力”煲机+“热”煲机,就是把D3放到笔记本的排风口处煲机!而且每天连续“暴力”煲机8~10小时。又是50小时,终于让D3中频那个“亮点”有所收敛,如果不是和IE800S进行AB对比,几乎不太感觉到D3的那个“亮点”了。除此之外,D3的整体听感变得不再是暖厚,而是通透大气,纵向声场更加开阔。前面所说的D3不适合QA361,现在已经不是问题,而是通透大气和比较温润宽松了。
“暴力”煲机+“热”煲机,再进行50小时,看看还会有什么样的变化。煲机开始有一个明显的变化过程,到一定时间听感就会达到稳定状态,这时才是耳机的真正听感。
D3这个金属振膜也“太难煲”了点,我这样煲也用了600多小时,才感觉D3听感真正达到了“高级”水平。如果用普通办法估计得上千小时(不通过“暴力”煲机,也许还是达不到我现在的听感水平。因为金属振膜的刚性,对此我很怀疑。)。当然没达到“高级”水平之前,D3听起来也不错,不着急的朋友可以慢慢煲机,感受听感的变化过程。
D3煲好了:在太子R2R2000上听感精致细腻优美大气;在QA361上听感温润宽松通透大气。D3的声场开阔,低频质感量感俱佳,中频人声情感表达准确,高频靓丽,解析力高,分离度好,结像清晰,整体听感有一种开阔的空间感,很大气(不是暖厚)。我煲好的D3,听感不再是暖厚,而是通透大气,不但在太子R2R2000上听感非常好,在QA361上听感同样非常好。
又“暴力煲机”+“热煲机”50+小时,D3听感基本稳定。
D3,三频均衡,低频质感量感俱佳,中频密度好,高频中规中矩,齿音控制一流,风格浓郁而又通透大气,高解析分离度,结像清晰,声场开阔,整体听感有小型头戴耳机的感觉。
未煲好的D3,听感暖厚,中频发冲,纵向声场不够开阔。D3煲机比较考验方法和耐心,我这种方法需要600~700小时。
试验了各种硅胶套和耳棉不同搭配的听感,感觉一层扩孔空心耳棉的听感最好。这样扩孔耳棉的听感,在确保低频质感量感的同时,对中高频的影响最小,既有低频的气势氛围,又有中高频细节和本色的保留,声场通透开阔。
D3一定要通过“暴力”煲机彻底煲开,这时的D3不再暖厚,而是通透大气。D3的通透大气,不是缺少低频质感量感的“通透”,而是在有高质量低频的同时,由高解析分离度,以及结像清晰和开阔声场带来的听感感觉。
D3是一个很有特点的平头,动态范围极大,瞬态好,低频雄壮,中频声线比较厚,但不失明亮,有一种厅堂感的韵味,高频顺滑,在低频氛围浓郁中解析分离度,以及定位结像都有不错的表现,声场规整,整体听感特别大气,又很温润宽松耐听。但是也有弱点,就是在回放一些声线共鸣比较多的歌时会加重这种共鸣,使人声不够清晰。
自本帖开贴以来,对D3的听感描述可以说有许多前后矛盾的时候,有时觉得D3暖厚不够通透,中频粗又在个别频点太亮,有时候又觉得虽然暖厚但又是通透的,中频粗但又很抓耳,这其中有煲机变化的原因,但似乎又不完全如此。
D3为什么让我有一种说不清楚的感觉?尤其是中频,前面说“中频声线比较厚,但不失明亮,有一种厅堂感的韵味”,还有“低频雄壮”,这到底是什么感觉?
最近搞了一些平头、入耳、大耳,反复对比,似乎发现了其中的原因,那就是D3的低频是一种“柔韧的弹性”质感,甚至比IE800S还要好,量感适中,又有大耳的气势;而中频的“粗”,其实是一种类似电子管功放的音染,就像擦亮的铜管乐器在水银灯下发出辉光,柔和的光晕中不失明亮,这种音染是全方位的,但在听一些女声、弦乐时有一种金属质感的音染尤其悦耳迷人。
D3不是以声线清晰,突出解析和分离度为特点的平头(尽管D3的解析和分离度都是一流的)。D3的特点在于韵味和气势,这两点在平头中确实独树一帜。
我煲好的D3与瑞弦试听用的D3听感比较:
D3试听塞到了,马上与我煲好的D3进行了比对。为了客观准确,对D3试听塞也贴双面胶套扩孔耳棉。对比下来是一耳朵的区别。我的D3更通透,低频质感更好。试听D3的低频还没有到“柔韧的弹性“质感,中频也没有到火候。原以为需要仔细对比其中的差别,实际是一耳朵可辩。
D3看来确实需要“暴力”煲机,否则很可能正常煲机1000小时也达不到我的D3听感水平。
真正煲好的D3的低频弹性十足,细节层次丰富,收的比较迅速,不会轰成一团。
再次对比D3试听塞与我的D3,很明显我的D3有更清晰通透的听感,音乐表达细节更丰富也更悦耳。这种提升是全方位的,从高中低频,到解析清晰度,分离度,结像声场,都比D3试听塞有明显的提升。形容一下,D3试听塞的声音就像在雾气中传来,我的D3声音是从晴空中传来。
D3从入手到现在已经三个多月,累计用来听音乐的时间超过1500小时,最近感觉听感仍有进步。声底更干净,低频尤其出色,能够比较忠实地反映鼓皮震动发出的声音,以及其他低频的本来听感。人声更加温润耐听,高频顺滑悦耳,解析更清晰,分离度更高了,结像准确,声场更加开阔,脱塞感非常好。尤其在QA361下D3的韵味宽松温润,就是在大动态下也是从容不迫。这种听感不是现在那些追求解析和听感刺激的耳机耳塞所能比拟的。D3更适合喜欢品味音乐韵味的人。
现在许多所谓的高端耳机耳塞一耳朵的惊艳,什么谢蓝图、RE2000,以及一大众的多动铁,“好听极了”,但是就是不能让你安心欣赏音乐,总是被各种所谓解析三频刺激干扰注意力。其实就技术层面国内的厂家可以说已经可以比肩国外大厂,但是在调音上底蕴差距还是很大的。比如森海为什么始终被认为是耳机的顶级研究生产商,那些经典产品经久不衰,就是调音的老道底蕴基础。余音绕梁的韵味才是音乐的终极体验。
前面说过“D3也不是空间感特别开阔通透的那种,而是有浓郁韵味听感特别大气的平头。”,现在要对这一听感说法进行更改。已经听了近3000小时,D3在QA361下,听感水润(不只是温润),对各种音乐的表达富有韵味。轻柔的乐曲,甜美的女声,D3细腻泛音丰富悦耳。而当大动态量感来临,D3又非常从容大气磅礴。D3在保证声音密度、量感和信息量的同时又十分通透。高质量的解析和分离度,让D3的结像准确,声场开阔。对音乐欣赏有较高要求的烧友,D3是难得的平头。
找到了一种解决D3海绵套听感问题的办法,就是在海绵套里放一个直径13mm线经1mm的胶圈。方法简单,稳定牢靠,效果不错。道理就是让海绵套不要直接贴到出音小孔上,确保高音和中音不受低音的影响,供大家参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