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gdyy223 于 2024-4-29 17:35 编辑
先介绍几句马一,这部作品热情洋溢,极富个性,包含着所有能一炮而红的因素——奇思妙想与才华横溢、厌世情调与恋世情调、轻逸闲舒与辛辣讽刺等等,标题“泰坦(巨人)”显然来自保罗·理查德的著名小说,首演时的节目单并不叫交响曲,而是称之为有两个部分的交响诗,不知道马勒是真歉虚还是假歉虚,现在谁要认定马一是交响诗肯定得招一堆骂。这两部分标题如下:
第一部分选自青春年华,青年时代的鲜花和荆棘:
一、青春永驻,引子,代表黎明时大自然的苏醒
二、花的篇章
三、张帆起航
第二部分,滑稽人
四、猎人的送葬行列
五、从地狱到天堂
很清楚,这是一首五乐章的交响曲,但不知为何1893年马勒自己校定出版稿时却匪夷所思的拿掉了第二乐章(花的篇章),现在的演奏版多是按四乐章演奏,可见,天才也往往易犯糊涂,从作品顺序看,第一乐章是整部作品的引子,大地“开始”回暖,万物“开始”复苏,灵魂苏醒了,思想苏醒了,人类苏醒了,鬼魅也苏醒了,这是万物生长发育的开端,而真正交响性主题的展开是从第二乐章开始的,为什么拿掉它?我六两酒下肚也找不到原因,好在70年代后渐有指挥家看到第二乐章的价值,开始出现有五乐章的完整版,但唱片我个人能找到的似乎只有西蒙·拉特尔与伯明翰交响乐团的版本。
需要说明,这部作品的音乐动机几乎全部来自他早期创作的声乐套曲《旅游者之歌》,熟悉《旅游者之歌》的听者对马一的音乐不会陌生。
第一乐章:大自然复苏的主旨简明扼要,奏鸣曲式,弦乐声部的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分别在八度A音上奏出持续音,很显然像征着大地复苏,因而,这个持续的A音贯穿乐章始终,然后木管吹奏下行四度的音型5 - - 2 - -|的音乐动机,那么这个乐章的基础调性就确定了,D大调,注意:A音的持续音与下行四度音型是这个乐章的背景与骨架,单簧管疾行的吹奏如远方的生机快步走来,后面的音乐也就形象好懂了,以下行四度为基础音型予以充分展开,这里有各种大自然生机活力的展演,树茂的绿叶、芳草的茵茵,温泉的飞溅,布谷的叫声,虽大提琴远方的下行音隐隐露出不祥气色,但它始终被万物复苏遮盖,两个主题明确,主部主题出现在3.38分,由大提琴主述,明显来自下行四度的音乐动机,副部主题4.10分转向A大调上陈述带有朝气的音乐,记住下行四度的音乐动机和以此为基础的两个主题,这个乐章简明易懂。
第二乐章:张帆起航,A大调,三段体,这是一章有力的谐噱曲,明显是兰德勒舞曲风格,主题仍然来自第一乐章动机的下行四度,什么叫“音乐动机”?为什么有交响曲第一乐章引子部分被称为“音乐动机”?音乐在这里解释的清清楚楚,不言自明。A部旋律强劲又引人入胜,大提琴低音贝司和小提琴声部在低音与高音两条线上错落的线条异常丰满醒目,后面的音乐围绕着A部主题越来越有力度,特别是铜管的加入,使之璨亮,也越来越戏剧化,3.46分的三声中部转入F大调,一曲三拍子美妙闲逸的乐曲,接近华尔兹,与A部的比性甚为鲜明。
第三乐章:猎人的送葬队伍,d小调,三段体,动机音乐是定音鼓敲击的下行四度,A部主题来自法国儿歌“雅克兄弟”,我们这一代人很熟悉的曲调,带有明显的嘲弄味道,它的漫游色彩很荒诞,副题则是双簧管吹奏出怪异有几分冷笑味道的音型,2.32分三声中部出现三段各异的音乐,一个比一个引人入胜,一个轻逸的匈牙利舞曲模样,一个类似于慢速度的带有些许抒情色彩的音乐(3.23分),它自然引出A部主题来间隔,然后是小提琴引领下如云颐霞朵般的美妙旋律(5,55分),后再次回到A部。
第四乐章:从地狱到天堂,这是对比极强烈的乐章,奏鸣曲式,是整部作品的中心乐章,引子看似狂暴杂乱,其实是在慢慢孕育第一主题,英武健壮的第一主题完整呈示在1.03分,音乐动态并未消停,音型却慢慢趋于稳定,之后引子与第一主题交融,使动态更为强烈,马勒的暴风骤雨仿佛将天地翻转,让接下来思幕的第二主题(第3,26分)显的极其温暖抒情,音乐如母亲之手、如恋人之眼神般抚慰,它是那么凝持、那么长久、那么直入心扉~~~~,这显然是一个最终有胜果的乐章,笃定的情绪让音乐再次重现第一乐章的片段,复苏的情怀最终是绿色的复苏、人性的复苏、爱情的复苏、母性的复苏、所有大自然冥冥万物的复苏~~~~,因而,音乐在尾声毫无迟疑的走向辉煌。
文字已够多,版本不再评说,索尔蒂60年代与伦敦交响乐团录的马一获得好评,但我更欣赏与芝加哥交响乐团的这个演奏版,一则芝加哥是与索尔蒂合作多年的老部下,它也正是在索尔蒂统领下再次步入乐团的辉煌期,默契自不待言,一个动作一个眼神便心领神会,二则演奏的刚毅亮丽,斩钉截铁,同时不乏令人心醉的抒情,索尔蒂抒起情来婉若少女,既使它的柔媚也与马一的精神气质很贴。
库贝利克与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1967年的演奏帅性而含蓄,它失之于第一乐章对主题的陈述不那么明确,音乐的召示性不够,但反过来,音乐的层次清晰明辨,演奏自第二乐章渐入佳境,库贝利克与矫柔造作绝对无缘,他的不刻意总能让音乐自如的流动起来,虽在理性分析上不占优势,却能表现出马勒音乐韵律上的美感。
芝加哥版:https://pan.baidu.com/s/1Zcxk1ABV1kVGSmQoha2K7A?pwd=8uv9
伦敦交响版:https://pan.baidu.com/s/1N9DGFcbWRvqJcs8Mq5Y_qg?pwd=ysdu
库贝利克版:https://pan.baidu.com/s/17Tc_IBt7koLvcPctbjkcyQ?pwd=n3uv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