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jimguo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古典音乐精选有很多,但听上去风格多彩不一

[复制链接]
2081
 楼主| 发表于 2022-12-16 08:2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
jimguo 发表于 2022-12-15 10:07
对音乐的理解力,不在于自我,而在于客观。最基本的就是作曲家都是和几十年数百年的具体的后人毫无关系的存 ...

《再论客观性原理》

“客观性”是一种高端思维定位,对任何观察对象都适合。对自己的个人现象也存在客观对待的问题,可以剖析剖析自己在很多时候为什么会受到动物性感性感觉判断标准的干扰。这方面的原理和训练在现有急功近利为了温饱而努力奋斗的西方教育体系里基本不存在。但在中华古典文化里,这方面是主要内容。
但客观性标准在西方交响乐界上个世纪已经形成了共识,比如在演奏角度,指挥角度,客观性是最高的高度,也是一种审美的原则。专业古典音乐家门都有共识。

什么是客观性,这是不是就不能有主观不能有个人情感了吗。不是。主要是要划分灵活发挥的阶段,在实际演奏和指挥中,要按照既定方针办事,不能在这个过程中玩即兴。因为古典音乐往往都是按照乐谱进行的,乐队那么多人只能按照既定的路线在排练中加以理解和练到位才行,基本没有即兴发挥的余地。交响乐团全员即兴的时代,是已经被托斯卡尼尼的努力否定了的古代乐队的负面本真风格,大家都即兴发挥个人那就没有交响合奏的必要,效果自然也就是乱成一锅粥。
艺术家都是个体不假,但是要在一个框架之内形成合力才有整体效果。包括音符也要在五线谱的框架内被固定下来才能形成乐谱,不能随便乱写一气不能不精准。
而艺术发挥和指挥家的想法,要事先做好准备并且把这些发挥和微调的地方固定下来,作为现在的版本看待。以后还有更好的改进要等以后再说,现在面对演出排练就要相对固定这个时间段里的演奏效果的细节定义。然后形成排练的短期习惯,最后实现演出效果。在演出中忠实的按照既定方针办。
所以前面的意思对个人演奏家也适合。一切的个性化因素,都要事先作为一个时间段之下的版本存在,并把这些理解固定下来在练习中形成熟练和自由度透明度,才可能在演出中达到最大的审美效果。不能没有计划和细节定义,上台演奏中还要随便即兴发挥的话,那么必然在听者耳朵里造成一个乐曲的前后统一关系,被出离发挥的细节所破坏的问题。

但有个反例,要审视一下看看是不是反例:那就是在爵士乐里面有即兴演奏,发展到流行音乐的即兴合作,其实在中国民间乐班也有这种现象,比如婚丧嫁娶的乡村乐队都是有个戏曲唱段或者民间曲目的主题,然后大家利用特别熟悉的配合度跟着主奏人员去做伴奏,这样的即兴演奏一般人是听不出配合上有问题的,反而会觉得十分新颖不落俗套。但这种合作关系肯定是建立在一个长期合作基础上的一种艺术默契。也要求效果上不能各自为政的随便发挥,必然要跟着主部主题旋律做不着痕迹的配合。爵士乐队和引申出来的即兴音乐领域都是同样同类的整体效果。所以,从这个反例里面也可以看到,效果上不允许参与合作者之间出现出离主题的自由发挥,再有发挥也要实现效果一致和高度合理顺滑。那么在古典音乐演奏上,也是这个道理。古典音乐团也有一种情况的即兴现象,那就是俄罗斯斯拉夫度系的演奏,喜欢采取古代圆圈舞那种从慢到快的效果。吉普赛演奏风格也是一样的,比如吉普赛小提琴钢琴家都有。这也类似于流行领域的即兴演奏,也会发现如果一个乐队全都陷入跟随性即兴,那么必然会出现配合上的节奏配合杂乱。可能有些情况下反而就需要这种杂乱,也是一种民族风格。但正常主流情况下这是不行的。中国民乐团早期也有这类古代欧洲托斯卡尼尼之前交响乐团的杂乱现象。乐队里连乐器的定音都不统一。但越是接近现在越是有所统一。最起码效果上还是整齐统一才有格调。任何产品也一样,一辆汽车能允许每个零件的性能和装配公差都随意吗这不吓死人啊。航空器的要求更高,地勤的检查尤为重要。所以,只要去对现实里的很多领域的实例进行综合要素观察,就会发现一个道理是具有普遍性的。比如客观性原则。

----
加入如果一个欣赏者甚至鉴定者,不知道这些效果原理的话,那就不会去注意。一切发现和审视其实都是一种注意力的瞄准目标,当一个人没有这种目标的时候,那必然就会茫然无知。可以类比上学,可以理解为每个年级的学习内容都是在培育一种对问题的知晓和一种注意力。如果没上过这个程度的学,或者没有培育好这个阶段的注意力,那在驾驭同类问题上就会比注意力好的人差。这是一种逻辑推理的认知过程。没注意就不知道就不懂不关注,这本身就是文明程度的差别问题,古代在一些科技问题上不懂不知道的比现代人多,那么古代在这些方面就比现代人落后。比如健康问题。但现代人也可能会出现退化问题,健康问题里也有,主要是生活观念问题而不是外在医疗条件。在形而下为器的西方化时代,如何把中国人丢掉的形而上为道的关注和丰富的遗产再重新发现起来,绝对是一个人得以进一步提高的自我发展方向。

----
什么是逻辑。逻辑,就是一连串的推理前后之间不能有矛盾。那么这个推理和结论就相对正确。否则就是前提错误,或者推理过程中的一些方法和引用的证据不对。推理之后还要有现实的验证。因为推理的目的是来自现实需要和来自观察现实的前提,最后还是要为现实服务,所以一定要有现实验证,包括找到现实中已有的实例。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为实践服务。

----
中华经典中有论语。其中曾子对孔子说:我每日三省吾身。孔子对曰:再,则可矣。孔子的意思就是说,只要能反思那就是好的。再次,不是几次两次的意思。如果人养成了习惯,那必然会对前面做过的事加以反思,觉得哪里有问题。只要经常保持这种习惯,积少成多。那么人就能在自己的自发动力下成长积累好的一面。这是善的大义,“善于生存”,这是中华文明的一种经典的效果指向要素。
事先经过训练能具备下意识的好的思维和行为习惯的问题,只是生下来的周围环境、家庭和教育等条件的一种外在培育,但往往不能达到很多效果。主要是效果因人而异,人的注意力也不一定都保持对待外界有好的模仿和好的关注,也不一定对外界的环境影响能判断善恶好坏。而教育体系带来的影响力也不一定都是好的一面,至少从积极方面看,前人和教育体系的定义者们没有做好的方面,那再积极努力也不可能从教育体系里得到培育。
所以说,一方面是任自己的注意力问题判断能力问题。另一方面是外界是否对环境建设有善的一面的问题。而且即便有善的一面,还有是否全面的问题。所以人一定要有自己的自我学习意识和习惯。

人一旦掉落到具体量化范围,那格局就小了。这也是中华文化的站位角度。比如爱因斯坦面对他人质疑,说过我记不住光速的数值,想知道的话查查书里就有。这也是一种宏观关注集中注意力之下,必然放弃细节的突出。这是一种思维和品格定位问题,大学问家不会因此感到不适。只有那些蝇营狗苟事业狭窄的人才会斤斤计较细节问题。
这种狭窄的思维方式,往往是儿时有过的。说明人的心态定位和注意力的层次以及范围,反映了一个人的境界大小。可以明知道自己还不够高度,眼下只能限于某种狭隘境地,以后可以随时间提高。但不能认为自己的狭窄就是可以自鸣得意的,不等于更大的天地就比这种井蛙境界差。而这样执迷不悟的人如果还看不到更大的天地,如果还因此对外还带有自鸣得意的自我花岗岩脑袋的评价标准去面对外界,那这种笑只能被评价为不笑不以为道的那种境界连小白都不是的程度。一个人可能在一个狭窄的领域里积累不少,但这种数量和境界高度没关系,搞不好反而会拖累自己心智的提升。所以数量大小不等于境界高低,数量本身就是十分表象的存在。
君子不器,就是说一个人的自我成长高度,不能拘泥和过度关注于斤斤计较的表象和小的地方。肯定是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如果不去关心整座塔的高度,反而停在一个楼层,去下功夫细细的数台阶有几个,屋里的各种细节自己知道多少。还因此自己定义为是一种人生的努力方向。那不就浪费生命了吗。但执迷不悟的意思是说,不幸的人往往自己认识不到自己才那样自定标准。

----
一个结论,世界上不存在不可知论。一切事物都有原理。不知道就不会去结构和把握,一旦知道和把握知识以后那就是认知的力量,那就是认知水平的提升。一切问题都有要素可以被剖析发现。因为人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君子不器。这些都是经典的定律,可以被广泛无限重复的验证。
反之,一切不可知论都是躺平和无知的愚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82
 楼主| 发表于 2022-12-16 08:3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
客观性原理,在中华文化的经典和佛学里都有。无我,无我执,超凡入圣。君子不器,小人长戚戚。太似则媚俗。小人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小人德小于技,技大于德。德就是公共价值上的得,而得是个人利益上的获取,如果侵害了公共利益那就是缺。

如果对人的心智评价,那就必然是越是理性越是接近人的最高价值。反之,越是愚昧表现必然就是自我自私的程度越来越强,损害公众利益也就是必然的效果。推论,就是越是离开客观性,越接近于被下意识的感觉操控,所谓的思维大脑活动的表现,都是被身体感受潜意识操控的。这种假智慧只能算原始人的智慧启蒙的程度,和动物没太大区别。所以,这种深刻我执的人经常会表现为动物的活动和效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83
 楼主| 发表于 2022-12-16 08:5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
画地为牢不是好思路,恐龙化石只有骨骼。古典音乐只是个音乐的领域,但肯定很高级,主要体现在外在结构和内涵载体上的大智慧,因此听起来必然会调动智慧的拔高。尽管可以久听不累,以后再次听的时候不会厌。

但是,不需要拔高和思维欣赏的时候,这种诉求很简单的就是可以去流行音乐和其它音乐形式民乐戏曲中去寻找当时的心理需求。也没规定一定要绑定音乐不行。干点别的也很正常。

最近去年阿黛尔出了一个专辑30,但感觉很久以前她就30多了。谷爱凌19岁。带有欧洲血统的人都比较显大。阿黛尔这个专辑,风格切变到慢速灵魂了。比较舒缓,也是反映的个人情感内容。不像以前的节奏灵魂那样提神。流行音乐就是很直接的表现人的直接外在情感,都有自己的定位站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84
 楼主| 发表于 2022-12-16 09:1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
轻音乐领域的三大乐团都是经典,同时期还有很多欧洲模仿的乐团也大面积兴起。比较之下,三大乐团各有侧重但基本风格类似。其他乐团也是类似格调,但不是太突出经典性的旋律鲜度和完整度,反而显得轻松一点。

轻音乐和新世界音乐有点像,但哪里不同呢:轻音乐,基本都是翻改的流行歌,和经典的流行音乐。而新世纪音乐,都是原始的原创和原作者自己的演奏。

三大轻音乐团的不同点:
- 曼托瓦尼乐队,是意大利指挥家在英国创办的最早的轻音乐团。风格以舞台演出角度的知名流行音乐为主。主要贡献是以小提琴齐奏的旋律为主,称之为银瀑。银泽的瀑布,令人感觉很美很透明。
- 保尔莫里亚乐队,是法国指挥家同名轻音乐乐团。风格主要是海滨阳光的5 6 70年代流行歌旋律改编曲。
- 詹姆斯拉萨斯特乐队,是德国指挥家同名乐团。风格主要是跳跃性的舞会音乐。

其它轻音乐团都可以搜索。

从这里可以听到,二战后经济恢复时期的新的经济发达感觉,时装界的标新立异和科幻奇异色彩,有很多创新性的新时代的美好生活氛围的承载。这是一个创新时代新风气的新的时期!音乐记录时代。
当时有很多电影都采取这种阳光灿烂的新时代生活风格,比如007系列里也有。也能听到很多老的日本流行歌实际上都是模仿的当时的这些欧洲轻音乐。以后再被其他人二次模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85
 楼主| 发表于 2022-12-16 09:2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
本帖最后由 jimguo 于 2022-12-16 11:38 编辑


法国人属于拉丁民族,和西班牙美洲接近。都是农业种植经济为主的习惯,还带有亲近原生态的一些。悠然自得不善宣传。不像英德系那样刻板和广告性的张扬。音乐风格反映了民族特色。

其实中国人的审美也更接近于拉丁系。中国人崇尚和尊敬自然,而且是农业文明的最经典的民族。拉丁系节奏有一种反刻板节奏的审美,这一点在中国人身上也有,闲散是基本共性。拉丁系最典型的闲散,就是中美洲音乐。全都是切分音。只要在流行音乐里有破体的切分节奏,那必然都源自中美洲。比如节奏感强烈的脚打节奏起源的蓝调,遇到切分音就变声重音节奏的变体。直接的切分音源自西班牙流行歌,然后传播到中美洲。以后出现了很多流行风格,最经典的切分音乐就是爵士乐,还有桑巴,曼波,雷鬼,很多很多。

环境因素。拉丁系的民族都集中在地中海气候生活圈之下,偏南方。很自然的就是海洋和阳光休闲氛围。中国人的文化主体其实是热带人,因为直到汉朝中原都有大象,唐朝也比较热和多雨。物产丰度对生活文化追求的时间更宽裕。不像英德和一些岛国,自古贫瘠寒冷,被严酷自然环境生活所所迫,训练成为一种组织严密节奏刻板的匠人民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86
 楼主| 发表于 2022-12-16 19:0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

关于,欣赏古典音乐,各个阶段进阶的问题:

有的人老想不断进阶,这是好事。起码不是那种万年随便,或究其一点,几乎无法广泛交流的情况。但欣赏是个相对长期的积累过程,可以吃的东西很多,但关键是消化吸收角度存在时间积累效果。音乐文化也是有比较丰富的创作背景的,都需要自己去建立积累的框架。短期之内没太大办法为了进阶而进阶。

- 一般规律:都是先有铺垫和涉猎,先知道都有什么。随着发展逐渐接触,然后随时间形成印象基础。以后在这个基础上逐渐提高积累。这是可以看作一种三部曲式的发展结构。

- 最好的框架:就是个人自己习惯上有自己最喜欢的知识积累的框架种子,和基本框架。以后随自己的经历去做个人熟悉框架的积累。现在有互联网,主要发展是靠自己去搜索,一点一滴的积累才有最大的印象。
- 不好的方式:就是一把搞一堆什么书籍那样的求学方式。求学方式都是以他人经验作为基础,生吞活剥。个人经验即便是求学,也要有自己的个人知识框架,随自己动手从零开始建立的书写架构。一点一点的用外界的东西作为原材料,去把它丰富起来。

- 回到上面框架问题。单纯的印象也是各人自己类似于细胞分裂的成长方式,先从最基本的熟悉范围积累起来。有什么问题都随手搜搜网上信息,去这样一点一点的探索和一点一点的积累。笔记也没太大用处。
比如这个长贴,本身就是一个印象的炉鼎。随手的笔记都是当时的经验汇总起来,自己动手把它们整理写出来。效果就是可以加深有效记忆的有效凝聚。以后看不看都行,可以随手在本机上把网页的整页存储下来备忘。关键:还是通过自己的记忆整理,最后在大脑里的东西最重要。越是互联网时代,个人的人的能力才是最重要的。

- 个人的直接经验。以前时代的就不算了。有就有了,没有的话也不可能先花大量时间做铺垫。主要的成长速度,都是在玩耳机玩互联网这十多年里,这样积累出来的。
个人不喜欢把他人的东西,作为一种框架。那样无法形成个人印象的积累。上学的时候就不喜欢以他人框架为基础。都是自己动手书写,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的框架。把书本和老师讲课的内容作为素材。这样对自己的印象最深,对不断的发展最有积累的依托。

1.第一部曲,作品欣赏:
熟悉住经典的作曲家。肯定要从最知名的作曲家和主要作品,去逐步熟悉起来。以后并且有机的外延发展,逐渐去熟悉其他作曲家的作品。这样就是一个发展积累框架的轴心。
2.第二部曲,背景搜索:
以很多关键词的角度,随手去搜索看看。比如作曲家的生平,作品的范围。生活和发展经历。作品本身的任何相关的东西。
3.第三部曲,要素对比:
当你熟悉了很多作曲家作品以后,就会进入演奏家和唱片版本的涉猎阶段。这个阶段可以去对比同一首经点曲目不同指挥家演奏家的录音版本。对比之下高下立现。可以从细节角度去发现版本的丰富性,比如对比马勒第二交响曲最终乐章的指挥演唱水准。也可以从风格各角度去分类各个演奏家的个人风格,比如对比贝多芬钢奏第一号第一乐章,的不同知名钢琴家的录音,去发现钢琴家自己的演奏风格。高下立现,对比强烈。还可以去对比弦乐四重奏组的风格区别,比如对比贝多芬QS第一部第一乐章。

当进入了这三个阶段以后,基本就能丰富经验。再进一步去熟悉各种乐器的风格,进一步丰富对欣赏角度的基本基础。精细的比如去看拉威尔的“波莱罗舞曲”,只是听一般听不出来差别,但一看视频就知道每一段重复的主奏乐器都是不一样的。比如双簧管的风格是什么,单簧管类似但区别在哪里。一般双簧管的风格就是有重chong音感觉比较散比较哑。单簧管是单簧片的有一种收紧的山洞音。对类似的现象,不仔细区发掘要素和对比,就不能形成区别化的深刻认知。只有实践和解剖一条路,才是最佳认知路线。那么圆号和小号大号的音色区别呢。都可以自己去玩玩,发现要素和区别。所以不存在不可知论,一切类似的和未知的东西和现象,都可以进行要素剖析和对比发现。

在以后,可以在这些基础上,发展到对欣赏心里效果方面的归纳总结。看看一些老唱片的价值所在。并非只有音色每,音色丰富一根筋的平i机按标准。

这些都是举例,可以引申出一些线索的发展样貌,还有更多需要大家自己去探索。以为内自然现实是丰富的,作为在其中一个子集的人的认知,只是能够影射到一些需要认知的角度。不可能全部都整理出来,也没那个必要。人都是实践第一,按需求生存的。只有沿着自己的需求走,只要同时不会掉到坑里挖深井无效浪费生命就行。知道,宏观决定微观是个定律和铁律,不能违反。这就行了。凡事从大局出发,姥姥把握住自己的欣赏角度的目标定位即可随心所欲的走效率化的路线。

- 欣赏为王
对于单纯的欣赏来说,本身就是个专一的领域。和一切别的领域无关。需要牢牢把握自己的这个欣赏定位的立场,去做坚定的站位,这一点很重要。

- 要把握关键:那就是欣赏角度就是欣赏角度,一切发展都要把握纯粹的欣赏角度不动摇。不能中途演变成任何其它角度。这个角度几乎无人形成理论。因为大家都在忙为生活奔波,包括一切音乐专业人员,所忙的无非就是为了生存。专注一个角度。但不会包括欣赏角度的。
. 欣赏专家:对欣赏角度有高度有个证据,那就是本帖第一楼的音乐精选集包子,应该是BBC的音乐版本专家编出来的。英国人在文化积累方面有很经久的传统,比如大英博物馆和大英图书馆,都是站在人类文化高度的角度所谓框架。而不是单纯的玩无脑数量一片零散毫无知识结构那种乞丐版的风格。
. 高端的播音编辑作为专家存在。专门对欣赏有大量涉猎对欣赏最熟悉,不管是古典音乐还是流行音乐,最后都能汇总起来编辑出跨风格领域的精选集包子。听上去,从前后关系和基本风格顺序听下来,都能让人感觉是一种有品位和有机的联系,尽管都是从各个角度选出来的不会觉得突兀。而且听完以后感觉很高明。这就是高超欣赏水准的证据。

- 知识无用论。
比如欣赏不能演变成对作曲的细节深挖,因为这样的搞法毫无发展前景的案例。比如世界历史上知名作曲家其实很多,但从总数上看,好的也是凤毛麟角。所以证明,知道音乐创作手法的记谱要素没用,完全不等于能变成作曲家。另外即便是不懂记谱结构的格什温,不懂五线谱的帕瓦罗蒂,一样比那些音乐学院学过点东西的人强一万倍。最简单的例子就是人主要是人,而不是一堆细胞和审理结构。自然是根本。人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自然是一切日人的认识的本源。
另一个反例,以前有个音乐专业的的人,热心来开帖子从五线谱结构上去讲音乐,结果没太多人问津最后不了了之。这是因为问题已经跨界了。因为现实里好的作曲家如凤毛麟角,就说明知道砖块和构成要素没什么毛用。一般人不是吃这碗饭的也没兴趣去学,,每个人都有专业,谁也不会吃饱了出来吹自己的专业。因为结果最重要,中间过程有生产者自己掌握自己麻烦自己就行了。
- 所以看看现在的学习风气,无非都是为了最好的成年工作。其它有不依赖工作就能解决生活难题的人,才能发展科学文化。而不是当工匠。

- 实践第一原则的证据。
从中国汉朝,宋朝到明朝,都有王侯玩科技文化的。汉朝贵族有个阶段玩夏天制冰,用铜球加上热水扔到井水里。也有人玩方术炼丹的,这一点后世的欧洲人十分相似,西方传教士的炼金术是西方后世实验科学的一个来源,而不是什么古希腊理论。伽利略的落球实验方法正是为了破除古希腊的一种理论。明朝朱载堉(1536-1611),明朝郑藩第五代世子。创建了十二平均律、制作了世界上第一架定音乐器。朱载堉越祖规,破故习,注重实践和实验,一生刻苦求真呕心沥血,共完成《乐律全书》、《律吕正论》、《律吕质疑辨惑》、《嘉量算经》、《律吕精义》、《律历融通》、《算学新说》、《瑟谱》等。载堉的成就震撼世界,中外学者尊崇他为“东方文艺复兴式的圣人”。可搜百度知道详细了解。
英国物理学家、化学家罗伯特·波义耳 Robert Boyle (1627-1691),是化学科学的开山祖师,近代化学的奠基人。化学史家把1661年作为近代化学的元年。终年64岁。他终身未娶。波义耳出生在一个贵族家庭,家境优裕为他的学习和日后的科学研究提供了较好的物质条件。他早年从医学生物开始什么都研究。后来研究水的解构,斥巨资从全世界购买河流海洋湖泊的水样,包括原在南非的水样。最后从电解方式发现了谁的解构,是氢二氧一。这是近代科学开始时代。还是实践第一原则,古代的所谓理论一点都没帮上忙。

- 理论无用论。
因为实践第一。形成理论是以后的事,基本属于马后炮和形成社会普遍教育的次生系统。因为文明的体现主要是发现之后的文字记载,然后就不用再去重复发现了。这样不是为了简单知晓前人发现的东西就完事,而是在这个基础上去发现更新的问题。科学家领域永远都是实践第一的。其他人学学成果,用来帮个工谋个生做产品都是可以的,但永远不是科学的主流价值。
但有些人再去用这些理论去熟悉可以提高速度,但生吞活剥一整套外界理论框架,也会破环自己的个人化的有机知识结构。最多把它们拆散了当作自己的有机素材。
还有个证据,就是发现有音乐史发展高度的作曲家都是自己开创了一个新的写法,然后都能形成解释自己新的音乐结构的曲式理论,并形成专著。都能作为音乐学院教材。
- 理论的来源是什么?
回到问题的来源,往往大作曲家都是从熟悉既往作曲家的作品开始,包括有些作曲家自己的作品发展框架,肯定会逐渐发现不足和可以突破的地方,然后结合结构创新形成新的作品。最后都能从里面发展出一套结构解释来。所以,先后顺序不能搞错。

- 实践第一原则,放之四海皆准。
理论都是马后炮。最经典的就是欧洲启蒙运动,其实是先有经济发展的现实,学者们才能从中发现问题,然后第二波从理论上掀起一个新的浪潮。文艺复兴也都是犹太商人搞出来的实践,先从威尼斯商人开始,然后转移到佛罗伦萨药商城邦,再跑到西班牙领地的尼德兰搞了尼德兰商业联盟--外国人称为荷兰。犹太商人在近代都是不断的寻找适合发展的基盘城市,然后逐渐发展出商业史的。莎士比亚的剧本“威尼斯商人”的背景要素,是在标记文艺复兴起源的最原始的起源基地,威尼斯城邦。
实践家忙于寻找实践基地。最伟大的作曲家也是实践家,但拘泥于社会风气,一定要把自己的玩法形成一套理论框架,写出专著才更加有社会地位。

----
以前有个口号:知识就是力量!但那是书籍太贵和涉猎速度都不能保证的非网络时代的东西。现在在新的信息时代,这种落后的口号早过时了。因为现在的时代,任何基本知识在网上随便秒速都可以找到。但如何变现成为力量才是个问题。
现在的口号:应该是智慧就是力量!智慧就是如何面对实践,加上如何运用知识作为协助实践的要素。
另外,在社会之中,心智才是力量。对待人和人组成社会的认识和理解以及习惯,才是驾驭前面要素的基本。

----
问题的来源:
“古典中级班必备-7个著名大包子”
http://www.erji.net/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233360&page=5#lastpos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87
 楼主| 发表于 2022-12-16 19:1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
每次不想多写不想多写,但是发现一搞就一大堆。在线打字搞完了就完了。主要是担心问题阐述的不全面。同时不给出例子也不能说明问题的可靠性。

但是,再全面也不可能具有囊括的效果。也没那个成本必要和精力的成本。主要的要点有了也就行了。

其中必有一些要点,大家可以被启发,自己去参考和掌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88
 楼主| 发表于 2022-12-17 10:2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
偶然间接发现的唱片。

佩尔格莱斯圣 母悼歌,新演绎:
[TR24][OF] Pergolesi - Stabat Mater - Jodie Devos, Adele Charvet, Maitrise de Radio France, Le Concert De La Loge, Julien Chauvin - 2022 (Classical, Vocal)
magnet:?xt=urn:btih:6696ACFA96D762488B17B3B218EAE94B3908DDB6&tr=

比较新颖文艺的爵士乐:
(Vocal Jazz, Jazz Pop) [WEB] Robyn Adele Anderson - Just Play the Right Notes - 2022, FLAC (tracks), lossless
magnet:?xt=urn:btih:3EEB6E5F703CA4E0BA47A31E794E16FB3FA7FF35&tr=

巴萨诺瓦化的 阿黛尔歌曲翻唱:
(Smooth Jazz/Latin Jazz/Bossa Nova) [CD] VA - Bossa N Adele - 2017, FLAC (image+.cue), lossless
magnet:?xt=urn:btih:0DAFD41CF82DF94FCB8362B993E3C00690248C21&tr=

对乐团和歌手感兴趣,可继续顺藤摸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89
 楼主| 发表于 2022-12-17 14:4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
本帖最后由 jimguo 于 2022-12-19 11:29 编辑

前面那实践第一的思想,源自上大学时代的一些知名教材编者的科学家等级的基础课和专业课的老师。讲课的环节基本都从经验公式方式开始引入,实际到了总结出经验公式,其实只是为了方便整齐而典型化了。尤其是在数论里阐述正弦余弦概念的时候都是用的单位圆概念。还强调这样的环节构成最符合现实,因为以后如果时间久了细节全都忘了,还能从头重新推导出来。或者再捡起来的时候知道路线图是如何的。实践第一原则在整个人类历史和现实里的例子比比皆是。
所以理论和现实还是有差距的,能够管用也能够足够精确,但不等于天生就是这个样子。现实还是现实第一。这就和一些高等级哲学相衔接了,以手指月的目的是看月亮,至于什么途径都行,并不绝对为一。人去认识自然的方式和角度,只是对自然的一种认识角度之一,并非唯一和全部方法。

----
对古典音乐的评价标准,当然也不一定都是采用绝对深层次细节更好艺术性更丰富的标准,但这个角度一开始要钻透,以后才能有资格下山搞其它角度的雄厚基础。因为任何文化和文明都是积累出来厚度的,然后可以指数等级速度的迭代发展,这是一个最有道理的路线。器材也是如此,越是高端器材,研发难度和搭建难度就越大,成本也就相对高。这和文明积累发展规律是一致的。

专攻这条线差不多以后,评价一些老唱片或者一些艺术家风格,就可以从另外的一些其它标准作为衡量准则了。或者也可以对音乐大概齐知道一些可听和一般的,不去深挖,就这样随便挑喜欢听也行。但要承认这些道理在任何地方都是通用的,不去做的做不了的也要认可,不能做鸵鸟。挖一挖音乐文化,是可以一辈子都越来越有效果的,而且会越来越丰富。相对于任何其它事情都要更有价值。

----
人的个人知识积累,主要体现在经验积累上。这种远离现实隔一层的模式,那么存在方式就必然降级,从人的动物性降级为植物性。个人经验和组织行为,都会从动物性降级为植物性。或者是自体细胞繁殖模式,外体细胞是不可接纳要终极排异的。就是说,人的经验需要在自己的心灵种子上,随时间和随验证逐渐积累发展。最好是养料方式的吸取营养,最多只可以部分嫁接比如专业深度,但不可拔苗移栽别人模式下的小苗和树桩,把自己的心灵种子撇开。比如,死记硬背大部头书本就是移栽模式。只能在短时期骗过考试,完了就完了自己归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90
 楼主| 发表于 2022-12-18 09:4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


露个头表示没中招,晚上看决赛。

介绍一个唱片大分类目录:
https://boxset.me/
可以按照这个完整路径,寻找需要的类型和唱片标题信息。
有各个大品牌的系列主题。看看包子里都有什么变好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91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0 15:4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

一、入门了解古典音乐三个阶段:

1.初步接触。现了解经典曲目,再了解经典指挥家演奏家。
2.扩大接触面,由点到面。乐团和风格。
3.进行分类,初步归纳。
这是从入门阶段,到中级阶段入门的过程。

二、进入中级入门,必然要接触经典大包子。
中级了解,是在入门基础上提高一层的方式循环。对以前的熟悉体系骨架去做更加丰富的填充,是主要特点。
因为大包子是专业品牌的经典曲目汇集。个人还没那个理解能力,短时间效率高的方式就是直面包子。唱片多了就要分类,否则无法查找。

关键是:包子的曲目比较集中,不用个人忙碌收集整理,个人一时之间也没那个能力。包子里基本有一些分类排序的样子。
而且,接触那么多曲目,第一需要清楚的前景,第二需要在一个范围内活动。不用面对茫然的唱片海洋。
而包子新下来以后还有个新鲜感的自然动力去听。

不集中的话,很多情况下一把搞了几个包子,那新鲜感就会因为听不过来而随时间丧失。不要因为数码唱片不能随便找到就认为有难度,一定要大大的先都贪下来。这样就把自己给毁了。一大堆东西堆在那里没有分类的时间和动力,也没有分类的标准认知。存在那里根本不听。时间都浪费了。

等到经典包子接触的差不多了,就能对分类问题有所了解。途中随手也可以收集一些遇到的东西。

也有大面积收集便利包的,比如韩包。但如何去听,有的人是为了找些目标不一定全都要,有的时候是涉猎没听过的新唱片,接触一些新人。但突然这样大面积的接触不一定有那个接受能力。除非不怕没了新鲜感就不去听了。有硬盘塔存着在说留着以后看看自己有没有动力。

至于高级班就用别人建议了,什么时候发展到有自主能力就算可以升级了。自己从这些阶段逐渐得到了我自学能力,才是中级班需要做好的内容。自己从一些零星的好的方法中借鉴找到丰富自己认识能力和理解结构,那就能继续成长。
中级班相当于从大学阶段到硕士阶段的学习方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92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0 15:5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
本帖最后由 jimguo 于 2022-12-20 16:34 编辑

阶段归纳,先审核着。高级阶段不用别人建议。

人的智慧发展都是仿生原理,进化原理。人,是从从婴儿开始发展起来的,然后需要成长和具备相应的社会平均水平,否则就是思想半残。模式上对外界的注意力是次要的,关键是看个人自己的生存模式的提升程度,比如人平均在各个年龄段的吃饭方式和生活自理方式。这些概念不在教育体系内,但却是个人成长发展和意识等级的最佳衡量标准。不要指望仅仅是眼前为了吃饭的教育体系能解决人的心智水平问题,这个角度基本不被课堂所包含。很多人缺乏观察世界模式的意识和能力,没有对应到横向领域的比较能力,这是人类社会素质传承培育方面存在的缺陷问题。但不是抱怨就能解决个人自己水平的。对比能力,发现要素要点的能力,也是高级阶段的基本素质和基本观念。知道自我,能够主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93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0 23:0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
【继伟老师当年在美国学音乐也是很多趣事啊🤣-哔哩哔哩】
https://b23.tv/NX4tijA

美国布鲁斯音乐家,教他如何弹奏布鲁斯。
你弹的挺好,但这不是布鲁斯。我们都不识谱直接就弹,要靠唱来指导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94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0 23:1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
等待前面的内容审核一下,bilibili 哎呀现代钢琴。为什么学院派必死,混饭吃的工匠而已。距离原创的神韵,能差到天地的距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95
发表于 2022-12-21 08:5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深圳
jimguo 发表于 2022-12-18 09:43
露个头表示没中招,晚上看决赛。

介绍一个唱片大分类目录:

北京不是基本上80%了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96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1 11:1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
本帖最后由 jimguo 于 2022-12-21 14:01 编辑
venhow 发表于 2022-12-21 08:51
北京不是基本上80%了嘛。。。

这就不知道了,反正自己保证自己别招惹上病就行。有什么也别有病。有些人因工作不得不接触同一室内的人,多数都是因为大头自我感觉太好。但是都不知道必要和完备防护之间的差距。现在就不存在一般感冒问题,根本就没那个病毒传播。常识有严重问题的才会招上了新冠死扛不承认,再憋着出去广泛传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97
发表于 2022-12-21 13:1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除了提供海量资源外,还有精彩评论分享和视听体会,辛苦了,谢谢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98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2 09:0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
本帖最后由 jimguo 于 2022-12-23 20:38 编辑

搞了一段时间的极致ed11。在目前的设备条件下,600欧990能听但难推饱,音量要开到最大。但细节比较好,能听出音色差别,主要是990没有过分压制频段。而ed11解析确实比990有所提高,但压制了音色,使环境混响削弱消失。音色方面比990差了点,感觉对音色好像有一种纵向的杜比剪裁。标准杜比是截头,头上高频部分的噪音全被剪掉。
ed11易推,同等设备条件下音量大声音要素浓,可以类比音箱的效果。所以现在对比之下感觉990的音色就像一块薄铁片。而ed11对音乐文件压缩格式的差别变得不敏感了,比如对ape格式和flac格式的对比听上去差别小了,但990就敏感,明显能听出ape格式比较凝聚,flac宽松。
ed11的定位应该是高端解析的流行耳机,可以凑合兼容古典。声音浓重最适合摇滚乐,有接近流行音箱的效果。

现在看来大编制古典音乐耳机还是首推森海HD800s。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99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2 19:1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
圣诞节也有简称为x-Mas的,搜索关键词用这个,经常能搜到流行歌星唱的,流行风格的新的圣诞节歌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100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2 22:0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
本帖最后由 jimguo 于 2022-12-27 13:00 编辑

广泛鉴赏的宽度无限。

古典音乐里有歌剧。交响乐团的演奏员都有广泛的鉴赏练习,对超过本职乐器的任何艺术形式都要经常安排鉴赏,以增加阅历和理解宽度。

窦文涛圆桌派,一位德国教授带冯远征去德国,学了德洛科夫斯基学派的戏剧表演。
每个人都能做表演,有的经过训练一个月就能上台表演全本戏剧。给摄影专业学生讲表演。演员到最后拼的是文化底蕴和宽度,靠抖机灵长不了两三下就没别的了。
https://mi.mbd.baidu.com/r/RY08hWUnbW?f=cp&u=54700e7349f442b4

单纯把音乐当成音乐就事论事,还是有很大浪费的地方。当成蛋糕甜品吃更浪费。多方挖掘价值,帮助自己不断修炼提升,可以使效果最大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4-11-24 12:26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