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iamhongliang 于 2022-7-23 16:08 编辑
目前,大家坛关于德森瑞最新产品,“纯”蓝牙解码放sg1的“讨论”异常激烈,无论是拥有sg1的烧油,有意观望的同学,坐等“吃瓜”的群众,还是一如既往的“大家坛风”的“评论”,此起彼伏。自己作为曾经烧过二十来年,因耳疾被迫“回归到”以音乐为主线的非hifi的自我定位的一个老德森瑞用户,觉得关于sg1的“风言风语”的事件,是时候给它“降降温”,戳穿一下关于它自己的“”迷思‘,以及各种断章取义的表述了。
首先几个关键点: 1,绝大多数人,尤其对于自己掏钱买东西的烧油来说,都不傻,所以根据成年人成熟的一个关键标志来说,辩证的,脱离于自我高高在上的思维,应该是一个本应达到的状态。 2,德森瑞作为一个小品牌,所吸引的用户群体,经过三年多的观察,大多数是有很多年听音经验的人,其中10+以上的烧油占的比重不小,所以想只靠所谓营销手段来忽悠这些人,作为一个小品牌来讲,想都别想,我们大多数都是hifi圈里的老油条,且很挑剔。 3,承接上一点,作为大多数都有着很多年听音经验,且有一定比例的人的自身事业,财务状况很不差,或者说不乏一些土豪,所以想靠一些利益来驱动这些人出来站台,以目前德森瑞的实力,还请不起我们这些人。
关于讨论中的,包括群里的讨论中的关于sg1的“亮点”:
在sg1发售以来,经过自己的深度体验,也包括在群里这段时间观察总结下来,大家对sg1的认可点,集中于以下几点,以先后顺序排列: 控制力,调音(集中于声音层次感,低频,以及味道这三点为主要),设计,最后才是“有争议”的“声音素质”
1,控制力:这一点是群里讨论最多的,也是最意外的,一个2000多块钱的东西居然有这个水准的控制力,很难想象。控制力上去了,对一些所谓难推的,实则是对控制力有要求的塞子,和低阻大耳,在sg1上呈现出难以置信的(相对于价格,体积)表现。 就我自己的东西来说,以低阻大耳为主,不想上台,不想折腾系统,在sg1下的表现不得不说超出我自己的认知:我的歌德gs3000e长久以来不满意的低频,纵深感,氛围感比以前在德森瑞的dtr1/1+,H1,甚至以推力见长的ha2耳放(在这个耳放下,3ke的声音尖刺亮,所以这不是只要求推力的事儿)上都有明显的提升。 作为手上难以伺候的final e5000,更是一耳朵惊艳,因为我一直以为它只需要大推力怼(在我的masskobo404 上确实达到小火力全开的程度),直到我在第一时间入手sony 505的时候,用它推力弱鸡单端上偶尔插了一下e5k,一下子感觉到它不止要求推力这么一个简单粗暴的需求,虽然整体声场,纵深没有拉开,但完全是不糊,且整体声音元素同比例的展现出来,类似于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意思。但在sg1下,e5k 整体的放开:纵深,声场,层次感,空气感,这些原来我只有在cowon pl+masskobo404 上的感觉又回来了。
关于控制力方面异常优秀表现的反馈,在群里也是反馈最多的,对于这一点我跟谢工深入探讨过,谢工的回复是,电源电路的设计的水平体现之一就是控制力方面。sg1的电源电路设计,是进行全新的升级换代的设计,而不是对以前dtr1/1+,h1等以前设计的简单延续,是完全按照A级别设计的水准来设计的,目的不只是为了这个2000来块钱的东西来服务的,而是下一阶段德森瑞新品会统一采用的设计标准为目标来进行的。简单的说,不计“成本”的电源电路全新设计放在蓝牙放上有点“浪费”,但从长远的产品规划来讲,也是“一劳永逸”的努力。
2,调音部分:这次谢工的调音,说实话也着实“暴露”了我们大多数对声音的偏好之一其实就是“芸芸众生”。因为这次谢工的调音是面向市场的,而非谢工自己的个人喜好,用谢工的原话来说,就是打造个声音的“网红脸”吧,毕竟有老婆孩子要养活,搞个声音受众多的产品,能提升一点点销量。谢工自己最喜欢的声音是dtr1那种有“年代感”的声音,无奈,这毕竟是很小部分人的需求。 具体来讲,调音部分的着重点有以下几点: 1,层次感:层次感的提升能极大提升声音的立体感,以及间接提升声场,解析度。 2,低频:这个低频真的是舒服,这一点也是群里大赞特赞的一点,尤其在我3ke上,结合控制力的提升,一贯随身推出来的有点敲铁皮的声音居然有了有定质的改变,低频变得略有弹性,宽松度提升,回弹速度也很到位。 3,味道:一部分延续的德森瑞产品的一贯特色,一部分提升了鲜活度,尤其背景有了一定厚度的增强,这在我随身推3ke的一直想加上的厚重感的味道小小的圆了一次梦,至少不像在1+那样一贯清澈如水的,且没有感情,严肃的声音。
3,设计部分:这地方没啥可说的,如果了解德森瑞以前的产品,相对比,这次sg1的ID设计完全属于那种去韩国进行从头到脚的一次大整形手术,这部分就不多讲了,因为这方面的改变是所见所得。
4,声音素质:这方面在群里,包括自己,都是有一定很清晰的认知:蓝牙传输因为有一些所谓的先天性的不确定性,一定会导致在不同前端(手机)的不同而表现出不一致,或者质量低下的表现。这种不一致包括:不同手机品牌产品的蓝牙传输质量,协议的不同,以及流媒体声音的多样性来产生。 就自己的体验来讲,自己手上有iPhone 13pm,三星note10+,iPad pro,MacBook。经过深度的对比,在这些设备上,以及以不同的方式来“传送”声音都会有明显的不同。比如在我这些设备上,音质表现最好的,就是三星note10+ 用UAPP本地播放,开启LDAC就明显好于用流媒体播放并开启LDAC,同时也好于iphone上的表现,iPhone上表现最好的是用apple music app来播放;而在我的M1 ipad pro 上用AM上 播放就好于iPhone用AM来播放。而在我note10+ 上流媒体表现最好的居然是android 版本的 AM。 群友也发现有一些手机端蓝牙发出来的声音确实不行,比如有位群友用某米某款的平板开启LDAC,跟他自己的sony proi 的LDAC就是一个天地的差别;还有就是某为手机的蓝牙真的明显 的差。 以上的各种横向对比结果表明,不能用一以贯之的认知,既蓝牙的声音不行的,没法hifi的,反而在sg1上的声音表现更取决于前端的受限因素。
但,即使是同一蓝牙的源头,进行来感觉的话,也很难想象一个蓝牙放能出来一个这样的声音,所以针对于这一点我也跟谢工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毕竟作为德森瑞第一代产品大陆地区前十名的用户,还是能“套出”一些话的,总结下来: 德森瑞sg1在设计之初,在前面的谈到的电源电路设计,解码电路设计,以及模拟部分,是全新的,按照A级别水准的设计,而不仅仅是为了一个2000多块钱的东西作为前提目标来设计,在sg1的设计,以及技术上的“理念”会完整的体现到德森瑞下一阶段的产品,看似“奢侈”,但其实也是做了这一次全新,全身心的努力,也是为接下来的森瑞的产品序列“省事儿”了。 那么最终体现在这个产品上“2000”多块钱的点,就是两点,1,受限的蓝牙输出端;2,dac解码芯片并不是顶级料。但除此之外,其他的所有的设计,都是按照一个A级水平来进行设计的。所以对于有一些烧油有种越级感,这毫不意外,因为除了上面提到的这两点,其他在sg1所有的设计都不是瞄准这2000多块钱的售价为目标而来。顶多就是在后续德森瑞产品序列中不在体积受限的情况下用一些好的料,好的辗转腾挪的物理空间,但核心的技术,思路,路线都是在sg1上实际中形成的。
而且感觉这本是一件很简单的事儿,反正有免费白嫖试听,有各种怀疑,和潜在的“批判”心理,直接试听就好了。 毕竟hifi圈有句“行话”:声音是主观的,盲狙需谨慎,耳朵收货。 而我个人还有句话:这年头,在hifi圈,一个产品能做到真的物有所值,即是最大的超值。
简单感慨一下,中间有5,6年彻底告别大家坛,前两年断断续续偶尔来逛逛,发现基本的调调还是“一如既往”。年轻的时候在坛子里各种“挥洒思绪,情绪”,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总觉得人应该会长大,我现在也相信大多人心智还是在线的,所以对很多事儿没必要太“纠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