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8214|回复: 3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听感数据老扯皮,不如做道选择题。盲听常常消遣你,那就来道明听题。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1-4-18 20:39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山东
本帖最后由 duron667 于 2021-4-18 20:37 编辑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Ja411w7h6
老韩试听二十一期。
重视听感也好重视理论也罢没准都有用,拼刺刀和堆沙盘都是战争不可缺少的技能,关键还是看听感和理论磨得快不快。盲琴师要是耳朵也不好使, 聋工匠要是脑子也不灵光,那可能真就没啥用处了。
前6个选项请对耳朵自信的人听。你认为比起视频里的原曲,这四个耳机播放的中低频部分是个什么情况。这不是哲学经济学,如果耳朵是灵的,结论应该具有唯一性一致性。

后6个选项希望数据理论有自信的人根据自己经验判断,如果有中低频多了的情况存在,你认为应该是哪种原因?
原因1:相比原曲,录音文件有更多动态压缩,高频部分丢失占比减少,所以显得厚重,中低频偏多。
原因2:人头麦接收质量问题,高频信息接收不足平衡度偏离。
原因3:仿真人头模型与真人头偏差混响过度低频变多。
原因4:录音文件与鄙人播放设备的二次混响染色叠加造成低频变多。
原因5:增加中低频量感或染色是各类器材最常见调音手法,以提高声音亲和力讨好消费者。这堆器材里大部分中低频偏多,或者关键前端中低频偏多,无法发出平衡声音。
原因6:是其他原因,请见我高明分析回复。
多选投票: ( 最多可选 6 项 ), 共有 6 人参与投票
您所在的用户组没有投票权限
2
发表于 2021-4-18 22:5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香港
不能投票, 用膽機聽的懶得換石機
4隻都低頻偏多
800跟800S是中頻被吃掉的感覺, 糊得一逼
ARYA平衡但悶, 少了層次
ADX5000最有趣, 自帶混響

原因我覺得以上全都不是
是因為人頭錄音經過了假耳朵增益
後製EQ沒做好
回放時我們相當聽了2次耳道增益, 聲音當然會怪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21-4-19 05:3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美国
这个云听效果很一般,和直接耳机出来的声音差别很大,基本没什么参考价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21-4-19 06:4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各有翻车,亦各有偏科,显然那歌单对arya最不友好,800和800s的差异倒还算贴切,adx5000居然能被推出这么黯淡的效果,然后下载后换potplayer播放,四机皆有一耳朵提升,这个作弊成本有些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21-4-19 10:10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感觉z reviews的云听效果可以,就是上传码率和选曲不怎么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21-4-19 10:29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老韩的选曲也是一言难尽,不过日本老头也喜欢用acg测试几百万的音响系统,我还能说啥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21-4-19 10:4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试听了,我觉得应该是人头的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21-4-19 21:5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台湾
哈哈哈800是中頻被吃掉的感覺
下圖是影片的部分頻譜圖,X軸是時間,Y軸是頻率,顏色越白代表分貝越高
從頻譜圖很明顯,hd800的中頻比原曲錄音強得多
如果進一步打開頻譜分析,會發現HD800的中頻不管是絕對或相對值,都比原曲高出好幾dB
難怪我從來沒辦法理解"聽感"黨的聽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21-4-19 22:0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台湾
http://harmanhowtolisten.blogspot.com/
把程式下載下來,好好的訓練耳朵
別再鬧笑話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21-4-19 22:0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湖北武汉
erjinetac 发表于 2021-4-19 21:51
哈哈哈800是中頻被吃掉的感覺
下圖是影片的部分頻譜圖,X軸是時間,Y軸是頻率,顏色越白代表分貝越高
從 ...

你这个是B站视频下载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21-4-19 22:0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台湾
魔神Z 发表于 2021-4-19 22:05
你这个是B站视频下载的?

對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21-4-19 22:0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湖北武汉

我先不说上面录的准不准,但是B站5K以上是全部压缩的,你硬要拉个频谱,有那个必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21-4-19 22:1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台湾
魔神Z 发表于 2021-4-19 22:07
我先不说上面录的准不准,但是B站5K以上是全部压缩的,你硬要拉个频谱,有那个必要?


你看Y軸的單位,我本來就沒打算討論高頻如何
要不是他說中頻被吃掉,害我差點以為我的耳朵有問題
我也不會特地來掛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21-4-19 22:3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湖北武汉
本帖最后由 魔神Z 于 2021-4-19 22:41 编辑
erjinetac 发表于 2021-4-19 22:11
你看Y軸的單位,我本來就沒打算討論高頻如何
要不是他說中頻被吃掉,害我差點以為我的耳朵有問題
我 ...

你耳朵问题不大,不过这又跟听感党有啥关系?你就说的,为什么又要扯上XX党,你就这么喜欢党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21-4-19 22:4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湖北武汉
我来讲一下推测,第一个录制的声卡不行,
第二个因为是剪辑的,我不知道他用的什么剪辑软件,部分剪辑软件剪辑以后声音差别很大,还有输出时的格式。
第三个 B站 5K以上都是空的,压缩了。
第四个云视听设备音染叠加  所以我云视听一般都是监听耳机校正后输出
如果不考究,我发现手机加一个不是曲线不是特别翘的耳塞,音染会更低,你们可以试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21-4-19 23:0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湖北武汉

最后最重要的,比如他耳机输出是80分贝 还是90 分贝 还是100分贝 如果都限幅到-1 db 虽然电平都是一样的,但是声音还是有很明显的差别。你的系统也不是他的系统,用自己的的系统拿原曲对比,因为曲线改变太大了,这个没有办法保值一致性的,所以不用对比原曲,比了也意义不太大,原曲是音编系统 单轨 混音 母带的制作的,多的话几十个话筒,人头才两个麦,还是从两个耳机单元里发出来的,很难比拟原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21-4-19 23:0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台湾
魔神Z 发表于 2021-4-19 22:38
你耳朵问题不大,不过这又跟听感党有啥关系?你就说的,为什么又要扯上XX党,你就这么喜欢党争?

他很有代表性
一方面號稱自己器材的經驗有多麼豐富
另一方面卻連基本的聽力都不具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21-4-19 23:0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湖北武汉
本帖最后由 魔神Z 于 2021-4-19 23:24 编辑
erjinetac 发表于 2021-4-19 23:05
他很有代表性
一方面號稱自己器材的經驗有多麼豐富
另一方面卻連基本的聽力都不具備

这都是些客套话,你们耳朵都没有问题,你们能感觉出来什么都不奇怪,因为本来就是随便听,而不是耳机校正曲线后再听,要准,得把整套系统都进行校正再听,那云视听还有啥意义。跟什么党有什么关系,老韩录的挺好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21-4-19 23:5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贵州
录音人头的频响曲线本来也不平直,否则很多耳机评测网站用了价格10多万RMB的录音人头还得把原始曲线作专门修正做什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21-4-20 00:4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香港
erjinetac 发表于 2021-4-19 21:51
哈哈哈800是中頻被吃掉的感覺
下圖是影片的部分頻譜圖,X軸是時間,Y軸是頻率,顏色越白代表分貝越高
從 ...

那啥
看見某用著最好器材又有別人及不上的金耳朵的小丑來挑我毛病了
我還真懷疑了一下是不是自己聽錯了, 畢竟對方是大佬嘛
那就下載來用眼看看我自己究竟聽了什麼吧
畢竟音樂眼看為準

跟小丑大佬同樣的軟件, 我是不知道為什麼動不動就拿幾千美元玩消遺盲聽的大佬會用我這窮光蛋才用的audacity啦, 這不重要


同樣的時間, 沒毛病
39秒到45秒是原曲, 45秒到50秒左右是HD800S
絕對值上800S的中頻的確比原曲高
但做一做頻譜分析呢?
這是原曲:

然後這是800S:


我相信有腦子的都看懂了, 但大佬好像有點缺失, 我就畫清楚一點吧



原曲跟800S低頻峰值相差了整整5dB
中頻差距呢? 相對值?

看來你不止是無法理解聽感黨, 連用眼睛看參數也不太會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5-2-8 07:16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