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MQA编码压缩原理以及MQA公司的历史啥的已经有许多大佬做过深入剖析了,直接贴上两篇不文章的链接,感兴趣的可以去看看。
http://www.headphoneclub.com/thread-717139-1-1.html
http://www.**.com/doc/10100007886.htm
我这里简单提一下:MQA将其压缩原理简称为音频折纸理论(Music Origami),即将24kHz以上的极高频信息(下图B、C部分),以编码的方式藏到0Hz-24kHz的频宽中(下图A部分的阴影区);原始采样率为352.8/384kHz的音频文件经过三次折叠压缩为44.1/48kHz(352.8/384--176.4/192—88.2/96—44.1/48). 其优势主要在于体积,三四百M的352.8/384kHz母带级音源可以压缩为大约五十多兆的大小;另外MQA音源都经过数字签名认证过,杜绝盗版;最后还有索尼精选官网的“MQA还致力于解决模数转换中的拖尾现象,更逼近录音棚原声”的说法。这就属于玄学范畴了。 这里顺便提一句,MQA实际是有损压缩,有人可能不爽了“吹的这么厉害居然还是有损,辣鸡”,但是根据**的说法,损掉的是小部分实际意义不大的极高频信息,即部分烧友经常调侃的金耳朵才听得见的“超声波”,带来的是音频回放过程中的高采样率,利大于弊(详情见**的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