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去年初我就已经蹭听了小弟弟RE800,当时就已经觉得拓扑振膜确实很强大,因此一直都想打劫RE2000来听听。不过这个愿望一直到了年底时才总算实现了。
相比起来,RE2000的耳机腔体要大了不少,因此佩戴体验嘛……对我这种不喜欢入耳式的家伙来说,绝对就是渣!主要问题是腔体实在太大了,早绕耳佩戴时,会粗暴地顶着外耳廓,以至于从戴上那一刻开始就一直痛……
因此如果不是声音确实好听,我是断然会拒绝使用它的。
偏偏RE2000的声音可以说是我听过的入耳动圈耳机中最好的!
尤其是在它跟凯音N8配搭时,那份从容的动态表现以及声音密度,会让人很难相信出自一款单动圈耳塞——同样的声音即便放到多单元动铁耳机里也算是非常出色的,但同时依然保留了动圈耳机那种宽松、温润的声音质感,这才是它最为难得的地方。
RE2000的高频无疑是让人很印象深刻的,向上的延展有种九天任我遨游的感觉,但同时又不像动铁单元那种太过突兀的纤细线条感,始终给人一种从容、宽松、细腻顺滑的感觉。而且RE2000的瞬态表现在前端控制力足够强的情况下表现得快速又不失弹性,没有传统动圈那种拖沓感的同时,又不像动铁那么生硬直白。
不过这是建立在N8在平衡端驱动的情况下,即便只是切换到同一台设备的单端口上,RE2000的高频控制力都会大打折扣,变得尖锐刺激,此时的听感会更加地动铁味。这充分显示了RE2000并不是一款好伺候的主,甚至于不太建议用便携式前端来进行驱动。
恰巧RE2000到手时,之前巡回试听的iFi xCAN耳放还没寄出,因此也测试了一下用凯音N52+xCAN全平衡驱动下的表现。xCAN的推力确实足以使得RE2000有着充分的驱动,但能明显感觉到整体的声音比较虚。这是源于N52作为低端产品,在声音密度上本身就不是它所擅长的,因此在信号放大之后,这种信息量不足的问题就被细节表现能力极强的RE2000给无情揭露了。
反倒是在N52直推时,声音会相对糊一些,加上RE2000在前端控制力不足时,高频和低频会更加刺激,反倒让听感会比上放之后更顺耳一些。
而在配搭新派DAC9H一体式台机时,此时RE2000的声音会明显优于跟N52配搭时,在有足够信息量和驱动控制下,表现出另一种清秀、利索的韵味来。但无论是身边其他朋友的意见,还是我自己的亲身听感来说,还是会觉得RE2000跟N8会更搭一些。尤其是凯音N8本身具有电子管音色和P+高阻模式,虽然控制力会比平衡模式下差一些,但Nutube电子管的加入会使得RE2000的中频更加地温润饱满,这让赏析人声作品时毒性更厉害些。
RE2000在没有驱动好的情况下,低频量感会变多,会让你怀疑跟RE800是不是同一个“妈”生的。不过一旦被推好了,RE2000就会呈现出一种很中正大气、均衡强大的气质,可以说声音这一块确实很迷人。
尤其是跟RE800一样,RE2000虽然是入耳式耳机,但实际上却是开放式结构的,甚至说它那种宽松不闷的声音会比很多大耳还要“大耳”。即便这次到手时全程都是配搭C套的情况下,依然不会让你觉得很堵……好吧,其实我是完全不适用常规的硅胶套,而无论三节套还是男人家的大双节套我都不喜欢,唯有C套和SF套是我最能接受的。
作为旗舰级的耳机,RE2000当然也支持换线,并且接口也采用可靠性比较好的0.78插针,而不是RE800上的MMCX,但这就使得两者的线材不通用。因为我这次借用主要是用于测试几台前端设备的平衡端口音质,所以特意让朋友把他自己配的平衡线也借给我了。跟原线相比,平衡口不仅能够为RE2000提供更加充沛的推力,而且线基本身也相比原线更温润一些,尤其是高频的声音会更加地收敛,因此无论遇到多严酷的瞬态都不会出现高频破音的情况……刻意喷麦那种不算!
这就使得RE2000在听人声时显得特别舒服,如果不是耳廓实在太痛了,估计我可以听一整天王菲或者手嶌葵的歌都没问题。
后来据说RE2000的模具进行过调整,腔体后侧的过渡会变得圆润一些,但我依然不认为这能改变它配搭体验渣的问题。而且一方面我对这种在黄铜腔体上面镀金的做法嗤之以鼻,另一方面男人家的产品一直也很不地道——价格跳水固然是一方面,而更让人心寒的是经常被人爆出国外的售价比国内要低一大截。
再加上RE2000对于前端的要求之苛刻,我想我会入手的可能性近乎为零!
而且作为一款发布有一年的产品,RE2000虽然在入耳纯动圈届依然属于无比的强大,但顶尖的宝座公认已经被JVC新推出的FW10000所取代,所以在标题处我才会冠以“前天花板”的名号。
而HIFIMAN似乎也意识到这一点,因此在18年下半年就推出了降级版本的RE2000silver,跟原版的区别最主要是用铝合金腔体替换了原版黄铜镀金腔体,而价钱也顺理成章地799美金(折合6000多人民币)的水平。但腔体材质的变化,无可避免会对声音多多少少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是否值得购买,这个就得自己衡量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