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入hifi坑主要是为了听古典,于是在短暂年少不懂事直推了会儿HD650后,我便在一位大佬的循循善诱下抢购了一台万号HD800,从此入了800深似海。
第一个音源是大名鼎鼎的Alex Cavali Liquid Gold耳放的平替,Liquid Gold X一体机,自带AK4493。听感反馈大概就是,650比800好听。听650能把马九一次听完,起鸡皮疙瘩,听800刚开始觉得哇真爽真强,一个乐章后就摘了。具体原因:主要还是高频有些刺,低频方面800量的确少一点,但这方面我个人要求不算高。
若有其事地对症下药:折腾音源
英文媒体这边看到不少Gustard R26的好评,headfi论坛500多页的回帖,大吹其性价比逆天,还有各种小升级可以折腾。单件入手之后,还配了线电光隔离入网播口,连了口碑很好的Leo Bodnar GPS时钟,再加上roon+HQ player升频DSD,由此stream到DSD Direct,NOS模式下的R26
一串操作之后,听感的确还是有阶段性的提升的(当然也没有玩过别的,没法横向比较)。
鸡血版R26的提升主要在音乐性、音色和厚度上,当然解析力也有一些。最重要的方面,高频的尖刺感,也有一定改善。鸡皮疙瘩回来了,但悔恨之泪还差了不少,听歌时间更久了,但每次要敲镲咱还是得缩头。另外,lgx推800的声场本身其实很宽了,但是在当时的搭配下有一种空荡而发散的感觉,却又不觉得宽“松”,与乐器的距离也觉得比较紧促。于是我便对耳放下手了
湖人V550: 它真正推出了800著名的厅堂感以及宽松感。声场宽度变化不大,我理解为800的横向框架不太受前端影响,但这个半球形在保持覆盖角度的情况下,半径向外扩张了一圈。乐手不再在你面前演奏了。频响方面,低频提升最大,从解析力到量感都有,而高频也有进一步改善。马勒的镲还会让我缩头吗?
会。还是会。
这时,很多大佬说的玩800需要与耳机本身成本不成比例的hiend音源的理论对我而言慢慢显出道理了。鸡血R26的表现在它的价位已经非常出色,但它距离喂饱800还有不小的差距。
回来继续搞音源。
由于使用R26网播Roon的惯性,我首先在看的是拥有网播功能的一体音源,包括Linn Selekt Organic,Weiss 501这些。前者看到过毒文,另外外观很讨喜,后者footprint小的惊人,且据说素质惊人。
搬着耳机和耳放去当地的一家号称代理了Linn四十多年的老字号。那家店看上去还真是高端,好几个大听音室,每间都是大丹推的大乌或者威信Alexia,解码Linn Klimax,MSB Select,Berkeley Audio Reference。
我连上的是Selekt的顶配dual mono Organik,用的roon qobuz串流。
感受到了解析力上的一些提升,但并没有一耳朵的惊喜,很多区别还是要慢慢地critical listening才能察觉。说来也有意思,Linn解决的最好的正是800高频的sibilance,弦乐也比较出彩,但反而在别的基础项目上没有和R26拉开差距,考虑到它的售价,我面对老板的热情只好且战且退(其实咱心理预算也只能勉强够一下二手…)回想起来,这可能和Linn的风格有一定关系,喜欢听人声/小编制的说不定就会被毒翻呢…
然后约了另一家店听weiss 501,正要去,我跟大佬分享了我的动向,大佬扔下一句话:10w内cd依然是最好的讯源。并建议我二手找一找amr cd77(他自用),TAD1000,或者mps-5。
去了店里,居然正好存了一台demo用的mps-5,便拿了几张cd听了一下。大惊。另一方面Weiss 501正好需要连接的音源设备出了点问题,就根本没听上。
那次之后根本没有再来听Weiss,因为已经在到处蹲MPS-5好价二手。
费尽周折找到一位意大利卖家,从那里先送到加州总部体检和换电压,再送到我这里,已经是半个多月后。
MPS-5播放CD的声音,给我的第一感觉是:这不是一个在先前声音基础上在某一些方面进行改进的声音,而是完全不同的一种声音。它更好么?我觉得是的,而且是先感觉到好,然后为了描述,才有意地去分析它的好,而不是相反—Linn给我的体验是后者。
具体分析,最大最惊人的特点是声场结像定位,每一把乐器位置都清清楚楚,声场深度和高度第一次这么清楚地展现出来,同一个角度前后排的乐器的位置能够清楚分辨。比如说木管和弦乐,其实就是相邻的前后排,但是现在齐奏的时候就能轻松地定位;马六终乐章的大锤,原先听起来就像在胸口敲的一样,而现在却没有这么咄咄逼人,因为它也被清晰定位在了乐团的后排,声音从后往前由凝聚的单点扩散而来。
音色和解析:800标志性的铜管辉煌依旧;木管乐器的音色、“口型”极其生动鲜活;弦乐的层次和线条闪闪发光;钢琴的弹性和动态被完整地在有机的空间内控制住,不同钢琴家在不同触键处理时的音色变化被放大,;原本尖锐的打击乐器也不再让人缩头或者调低音量了——现在我也可以比较随意地选择听音音量,因为更轻并不意味着细节的缺失或者体验的下降,而且这大量的细节都是以一种极其自然的方式呈现出来的。
而这一切的提升,都还是建立在我原厂电源线,零电源处理,零避震处理的“无”基础上,我也还没有尝试任何SACD——据说这台机器的SACD playback无限接近模拟讯源。由于刚开始听不久,还需要一定时间分析这套系统提升的大致方向。另外,“遥控”我的大佬朋友对V550能否撑起这个讯源和耳机持怀疑态度;耳机线我用的原厂xlr,但机缘巧合即将换成DHC complement 4纯银,届时也会更新听感;电源方面还在蹲kripton的排插和线,也在看超时空之类的——在此我也抛砖引玉一下,坛里的大佬们有什么电源线欢迎推荐;机架之类由于客观原因就暂不考虑了。
至于mps-5本身的升级,我准备先这样听一会儿,然后添上SR的purple fuse。创始人Andreas还提到一个比较贵的硬件升级,就是给5换上8的时钟,但这个就先不考虑了,边际效应方面有怀疑,尤其考虑到我是耳机系统。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就是pd自己的光隔离plink usb-x界面。我的cd藏量还不多,这个界面是mps-5作为解码能够直解DSD的唯一方式,也是我能够重新引入高码率streaming(直连usb只能cd码率,内置界面也很局限,不太能接受)的唯一方式。音质究竟能比直连usb提升多少?我不知道,也无从验证,因为它的在产版本的USB-XIV界面已经不支持MPS-5了,我只能找二手的老款。如果有用家前辈对此有经验我将不胜感激。
关于MPS-5“臭名昭著”的二嫂机芯品控问题:读了很多相关的帖子,大概有些心理准备。手头这台在2018年去service过,换过drive,然后到我手上之前在总部做过体检没有问题,希望接下来能健健康康的。我的保养习惯其实就是不要让它standby在disc模式,每次听完切成AUX模式。
关于耳机升级:我对800诠释(尤其大编制)古典非常满意,且每一次前端升级它都有很敏感的反馈。因为听的别的耳机很少,也很难想象比它更强的古典回放会是怎么样的。过几天市里正好有canjam可以开一下眼界听一下几个旗舰平板(1266,Sol P,Sus)以及静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