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有个参照点.
音乐厅的座位不一样,声音不一样,对吧.
简单说,皇帝位的声音清楚,混响小,对声部应答的揭示力较高, 后排,尤其是二楼三楼,混响强,听大编制可能更加带感.
皇帝位一般是保留位置,尤其是名团演出,基本是非卖品. 我座过几次, 不是因为给我保留的,而是, 它空着,真的就是空着,大半排都是空的,所以.....
座不了皇帝位,准皇帝还是不难座的,皇帝位后面一排,效果差不多.
以皇帝位为参照点,就不难明白HD800为什么比HD650贵那么多了.皇帝位的票价么.
然而,用耳机回放和现场比是不公平的,从物理上就不合理.因为结像不好,甚至不结像. HD800也不行.严格来讲,耳机没有皇帝位一说,调音师给你什么位置,就是什么位置,剩下的自己开脑放去.
音箱通过摆位构成结像, 这是声波的物理现象,因此,摆位是可以用公式计算出来的. 但实际声学情况复杂,需要在计算基础上微调. 一般按网上给的图样调整就行了,没那么玄乎. 听结像的时候,皇帝位和箱子都会相对调整, 当然主要还是以皇帝位为参照点来移动箱子. 不过调整过程可能非常耗时,调了半天觉得到位了,可能过了几个月无意又调整了几厘米十几厘米发现这才是最准确的结像.
所以,去烧友家玩,耳机随便听,箱子不能随便动.
说了一大段,是为了强调箱子构成结像后,声音就具有了画面感,真真切切的让听者看到演唱或演奏.这便有了比照现场的基础.
以本人听音室为例,客厅党,无隔断,大约6.2*3.5米,三等分平行摆,音箱离墙1.6米,中心结像点就如投影仪一样准确投在背景墙前方,器材架的位置.所以我觉得声音是从CD机里直接发出来的.
这是单点结像,人就是站在那个位置唱.那乐队怎么办,难道挤在那个点上? 当然不是,木管在那个点上,其他乐器按正常位置排开.单点结像只是为了测试结像的聚焦是否准确.如果单点结像的聚焦准确,那么其他位置的乐器也会非常准确的勾画出来. 听四重奏甚至能让你看到四把琴一字排开的位置.
由于这个空间很长,结像点又深,从而构成了纵深感,也就是听者能感觉到定音鼓是打在木管身后的,决不是和木管平行.
这样是不是就能把现场搬回家了? 当然不是!
首先,录音不能准确反映现场.一是录音不能完全记录一切现场信息,更重要的是,录音是有后期制作,你听到的是后期制作人希望你听到的....其实是他自己希望听到的......声音. 录音像不像现场,取决于后期制作.若小提琴协奏曲, 几乎肯定不完全像现场, 制作人会把小提琴拉出来,省得被人说成在乐器里找人声. 小奏也可能会把小提琴拉出来一点,毕竟钢琴形体太大了.某些制作人还会故意破坏平衡,拉高高频,加厚中频,强化低频等等.人家管这个叫烧.
那么一个非常平衡,不掺个人偏见的完美录音是不是把现场搬回家了? 有这种东西吗,我怀疑. 就当有吧. 然后,现场大厅中的声音,是经过反复的,自然的回荡,形成的一种弥散的、有生气的声音。这个声音的线条没有音箱凝聚,解析没有音箱精准,然,这个声音是活的。老烧不是喜欢说活生感么,什么是鲜活的声音,泛音足够丰富,现场的声音信息保存的完整,就是鲜活的声音。
大部分的录音和回放系统甚至会出现动态压缩,谈何鲜活。又有多少的听音室放对小书架都恨不得挖地频陷阱,否则轰轰轰。
管风琴和钢琴的极低频大动态,先说如何录好,再谈怎么回放好。艺术歌曲的细腻声音表情足以难到大部分器材。我一直觉得声乐碟卖不掉其实是大部分器材回放的不准确,吞细节。现场的声乐非常抓人。
说了这么多,就想表达一个观点,虽然不能武断的认为音箱永远不可能比拟现场,但对于大部分烧友而言,音箱系统只是在形似而神不似地模拟现场,最终音箱系统发展出自己的声音美学,和现场并不是一回事。简单地说,音箱在一个私人空间内给予你的能量感更强,而现场更自然宽松。当然可以刻意调整器械来追求宽松感,但往往结果不好,因为宽松是空间带来的。
以上大部分是定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