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事情要从新买的一根电源线说起,给功放换上以后发现耐听度上升很多,想想也应该,毕竟价格高很多。以前一直觉得EMI对音质的干扰很大,所以用的线都是带屏蔽层的,习惯用电磁波检测仪测试家里什么设备有干扰,索性拿出来对这条线测试,发现根本就没有电磁屏蔽,电磁波赤裸裸的散发四周。但是音质为什么更好呢?除了功放,耳机系统里面就只有界面使用交流电了,索性将这根带屏蔽的线换成普通的不带屏蔽的线,试试!结果不其然,整个系统不但声场扩大很多,而且耐听度进一步提升,各种乐器的真实感大幅增强。
平时音箱听的少,有一套KEF lsx ,电源线也是升级了带屏蔽的,索性换回原线(不带屏蔽)试试,同样的结果发生了。整个音乐的层次感特别好,无论声场、结像都提升很大,来段齐秦的《往事随风》,前奏的几部电吉他同时上来,一点都没有以前难受的感觉,反而是感觉整个呈现3d的效果,声浪感觉面前一层一层展开。(害得我马上下单KEF kc62低音炮,以后多听听音箱了)
说了这么多,我的思考是什么呢?以前在读《黑色魔法》那本书的时候,地线电平的稳定性对于数字电路jitter影响很大。而带屏蔽层的电源线,通常都是将屏蔽层链接到接口的地线处,实现emi的屏蔽效果。但是这样会将交流电emi转化为电能量信号传导到地线中,而这个屏蔽层地线的链接点和用电设备非常近,这样反而导致设备的地线的电平产生波纹导致jitter的产生,设备出现声音生硬,声音密度降低,乐器失去真实感等问题。而且普通家庭都是公用地线,同时地线电阻也不低,所以其他地方使用屏蔽层电线,或者带RC过滤器的电路都会导致地线电平的波动。
以上是个人的一点实践和思考,求同存异,希望给大家一点思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