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万个读者有一万个哈姆雷特”,我不赞同这个说法。我认为人以类聚,而且没有那么多类型。
偏向人声是一大类,男性大多更喜欢听女声,女性大多更喜欢听男声。再细分为嗓音的清亮或深沉,歌曲的类型。随着年龄增长,欣赏水平增加,大方向选择会趋同。
比如爱运动的青年男孩,大都喜欢重低音强的耳机,我当年就是。所以beats会热卖,不仅是外形时尚,在运动时听这种节奏重低音很热血。
偏器乐又是一大类。我主要听班得瑞和一些影视ost,很少听交响乐。至于以后会不会在听交响乐上占比更多,我现在不清楚我这类人的发展路径 。
人们在年少,青年,中年的各个阶段时对兴趣喜好的选择是趋同的。我们是地球的作品,我们不可能靠意想去改变大脑的工作方式。
路过春天茉莉花的一缕飘香我们会觉得愉悦,路过一坨新鲜的大便会让人加快脚步。
当喜鹊鸣啼我愿闭眼倾听,有泼妇骂街时我会戴上入耳式耳塞把音量调大一格。
生命从低级到我们人类,几十亿年的进化,我们的大脑被刻画的妥妥当当,没有自由意志,都是按大自然的安排。 我开心的时候不可能点播《命运》,悲痛的时候也不会听《让我们荡起双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