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q6_6per 于 2021-3-16 22:28 编辑
刚刚才想到,白光,色散成七色光。
而,把一首歌看成是白光,那么,经过设备后,也会色散。
音频频率,20Hz,到20 000Hz,相差1000倍,跨越3个数量级。
光波波长 405MHz 到 790MHz ,波长380到740纳米,才不到一个数量级。
那么,把每一首歌曲看成一个整体,当重放后,也应该存在内容的色散。
什么,低频淡了,不Q,轰头,高频刺耳,等描述,
都是因为色散后,内容失真,挤压,缺失,产生的听感。
中途经过的设备,哪怕是数学上纯净的,但歌曲白光的入射角不同,也会发生色散,产生抖音标签式的蓝红分色。
而如果,脑放生下来,就只听过抖音蓝红分色回放,没有现场不插电空气音的听音经验,
那么,也就
===
深海很多生物是透明的。
我们人体,对2.4GHz的wifi波,也是透明的。
所以,我们不能简单的以自己感官的透明,来定义客观客体的透明。
===
引出新论,即使设备全程透明,但由于有色散,出来的声音,也是带有色彩畸变的,而脑放可以识别这种畸变。
===
同时,耳机,喇叭,等终端播放器,估计其听感的调教,就是在调色散,
让蓝色肥宽一点儿,把绿色挤压一下降淡一点,红色少些,橙色多一些,好了,品牌耳机的特征色散谱就出来了,无论谁一听,就知道是什么牌子。
话说,歌手录音,也是有自己的特征色谱,便于标新立异,印象深刻,人人可立马识别。
(这是我B站看话筒视频时,得知的。传送门: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PQ4y1K75F?t=975)14:16分起。
==
所以,由于不存在没有色散的回放设备,你想要怎样色散的听感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