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630|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音质主观评价术语和标准节目源(转)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0-3-31 11:1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河南省郑州市
本帖最后由 wxn311 于 2020-3-31 11:26 编辑



音响系统主观评价中的主观评价用语:国家标准规定的统一评价用语有七个:清晰度、丰满度、圆润度、明亮度、柔和度、真实度和平衡度。除七个评定用语外,还需评定总体的音质和立体效果。总体音质是对被评节目源总体音质效果的综合评价;立体效果是在评定立体声节目时增设的项目。一般来说,七个专业主观评价用语的相对反面用语见下面:

1、 清晰——模糊、混浊。

2、 平衡——不平衡。

3、 丰满——单薄、干瘪。

4、 圆润——粗糙。

5、 明亮——灰暗。

6、 柔和——尖硬。

7、 真实——假。

8、 立体效果。

9、 总体音质效果。

    有了上述专业用语,就避免了那些对声音描述极尽渲染,堆砌华丽辞藻,让人难以判断声音本来面目的做法。下面一一介绍上述的专业评价用语。

清晰——指节目的构成方面问题和高音成分是否适度。对独奏独唱这样的形式而言,是指乐音本身给人的印象是否模糊浑浊,当使用具有卡拉OK功能的功放讲话时,如果不关掉混响和延时,其效果就是绝对的不清晰,有时甚至失掉了可懂度,这在现实生活中常常遇到。相对于独奏形式,更全面复杂的演奏形式就是交响乐,贝多芬的第九交响乐融入了合唱,应该是交响乐里声部最多的一类了。在评价复杂的交响乐节目时,清晰度表征了乐队各声部是否被清晰感受到的程度,如果各声部都能清楚的感受到,那就是清晰度好,哪怕平衡度有一定的问题。节目的高音成分也是直接影响清晰度的,清晰本身就包含了具有合适的高音成分这个含义,如果高音衰减过大,声音就不能用清晰这个词语来表示了。

平衡——多用于多声部的节目形式,对交响乐队而言,各个声部都能听到只是保证了足够的清晰度,而各个声部的声音大小比例是否合适,就决定了节目的平衡度是否适当,这是很重要的一个问题,这个度的把握是没有客观标准的,没有谁能规定一个交响乐作品中一个声部的绝对的客观声压级是多少,有的只是指挥对乐队的把握,这个尺度的掌握是建立在大量的经典的基础上的,是艺术家代代相传下来的一种微妙的共识,是相对统一又有一定变化的,一般非专业人士很难把握。举个列子,蓝色的多瑙河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乐曲,当乐曲开始时,圆号的旋律下面铺垫的是弦乐背景,这个弦乐的背景音量相对于圆号的音量,到底要多大才合适?恐怕也只能是一个大概的范畴了,其原则就是不能喧宾夺主,如果一个录音作品搞得弦乐声音相等于甚至大于圆号,那就是典型的不平衡了。

丰满——直接和频响范围挂钩的,但是侧重面是中低频,适度的中频和低频,能让人感到声音的力量和厚度,这个很好理解,当铜管乐中有长号和低音号时,其音色就是丰满的,有力度的。

圆润——直接关系到节目的总谐波失真,失真小,就意味着圆润度高,失真大,就意味着声音给人的感觉粗糙。人耳对谐波失真的起感点,即产生比较明显粗燥感觉的那一点,从统计的角度看是10%,也就是说当节目的总谐波失真达到10%时,绝大部分人能感受到明显的失真,具体说就是声音显得粗燥,如果失真进一步加大,声音就显得破裂,甚至让人以为喇叭破了。训练有素的耳朵,当有5%的失真时,就有明显的感觉了。顺便说一下,现代的器材(话筒和扬声器除外),总谐波失真轻而易举就做到小于0.1%甚至0.01%,而喇叭的失真,能做到小于5%已经是上品了,大家可以关注一下,看看喇叭的生产厂家是不是都老老实实的给出了喇叭的失真指标?整个系统,喇叭在那里一夫当关万夫莫开,音响链里其它和失真有关的些微改动优化,在喇叭面前,都淹没在它失真的汪洋大海中了。

明亮——这是表征节目里中频分量的用语,凡中频分量适度,甚至稍有过分的节目,均给人以明亮的感觉,交响乐队中双簧管就具有典型的明亮音色。发烧友说的堂音,其实就是明亮音色,也就是现场演出场所中频扩散的体现。

柔和——分两个方面,一个是节目的互调失真和瞬态互调失真都控制得很好,让声音具有柔和感,另一个是数字电路带来的失真,如果较大的话也会让声音失去柔和感。特别是后者,低劣的产品常常让人听到尖硬的声音,人们称其为数码声。

真实——这是一个宏观的指标,当声音还原过程中,即便没有大的谐波失真,即便声音柔和动听,但是缺失了某些重要的频率成分,造成频率失真,就让声音变得不真实。同样,如果渲染过度,某些频段声染色严重,结果也是一样的让声音不真实,好的录音师,是不可能将小提琴录成板胡的音色的。当然并非所有的不真实都不好,如电吉他的失真效果,重金属效果,就吉他本身而言,都是极度的不真实,但是在艺术上,这是一种创作的需要,是被人们接收的,就不能归为不真实了。

立体效果——这是对立体声节目的专有评价,是表征节目立体效果与现实场景的相似程度。一般来说,人为制作的特殊音效节目的评价不在此列。

总体音质效果——这是听评人对节目的总体印象,是综合了上述各单项评价后的一个结果。


对于上述评价,国家标准规定采用五级评分制,其相应评价表述为:

5分(优):质量极佳,十分满意。

4分(良):质量好,比较满意。

3分(中):质量一般,尚可接受。

2分(差):质量差,勉强能听。

1分(劣):质量低劣,无法忍受。



国标规定,主观听评人员至少应包括下列人士并保证其人数占听评人员的大多数:

1、录音导演、录音师
2、广播声学工作者
3、乐队指挥、奏员
4、作者、编辑、节目主持人、制作人

从严格的专业角度来要求,参与评测的人员应进行听力检查,在125--8000HZ的频率范围内,听阀级应低于20dBHL(参见国标GB4854--1984)。听评人员双耳听力应该基本一致,具有准确判断声像位置的能力,参与人员应该有高保真及临场听音的经验,对音乐要有一定的理解,要熟悉各种声音的特性,人数以7人到11人单数为好,男女基本各半,年龄控制在18-60岁之间。
2
 楼主| 发表于 2020-3-31 11:1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河南省郑州市
本帖最后由 wxn311 于 2020-3-31 11:30 编辑

作为用于审听的节目,毋庸置疑它本身就应该是一个上乘的录音作品,但在没有国标之前,凡是鉴定某一器材某一系统,都是由有关单位或人员寻找一件主观上认为声音不错的节目源(多为CD、近来也有用数码母带的)进行试听,谁也没有认为有不妥之处,但是千变万化的听音环境和各种不同处理风格的录音制品,使其重放效果也是千差万别,这样的审听没有任何实质上的意义。国标制定后,在对审听室的声学要求作出规定的同时国家权威部门亦制作了符合国家标准GB10240--88的主观评价用CD并面向专业单位少量定向发行,其标准样品号为GSBM61001--89,该节目源的编委和评审委员均为广播、电视、电影、音乐、教育、出版方面的权威人士,所选节目源也是反复筛选、精心制作的,商业CD难以具有这样的制作水平,因为这是举国家之力,毫无商业考量的一个大制作,这个节目源的制作完成为我国音质评价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我本人也在很多评价的场合使用它,的确很好用。

    从内容上说,该节目源分为语言、音乐、音效三大类,下面简单介绍一下。

1、语言部分   语言是传递人类思想意识的重要工具,所以清晰度和可懂度至关重要。汉语言与其它国家的语言相比有很多不同,如音节少,造成同音字多,容易误解,有4声,声调起伏变化大,频率范围宽等特点。所以内容的选取很重要,汉语普通话的上限频率高达10KHZ,英语法语等国际流行语言的上限据资料显示仅达6KHZ。汉语的音节也很少,只有400个左右,有些语言不见到文字就会产生误解,汉语的四声也是特有的,它出现的频率超过1/3,发音属于猝发性质,声波为瞬态波,其包络波上升时间很短且能量很大。上世纪80年代,中科院曾经编制了10张清晰度试验的组字表,表中的语音出现率大致接近生活用语的规律,用于测试语言的语音、音节、单词和词汇的可懂度等,但是在使用上仍然很不方便。而国标的节目源中,编委会精选的一篇由男女声分别朗诵的小文《美谈不美》包含了汉语普通话各音素出现的概率,朗读者吐字真切纯正,语调自然流畅,朗诵声情并茂,为大师之作品,属于广播风格。

2、音乐部分    这是最重要的部分,包括声乐器乐两大类。

声乐:    男女声二重唱《茶花女》选段,歌声柔和、细致,男女声特点分明,且平衡协调,表演环境真实开阔。
    童声合唱《留在教师身边》,童声特点鲜明,平衡感良好,吐字清楚声音嘹亮。
    戏曲为川剧的厅堂演出节目《武家坡》选段,厅堂演出的现场特色和剧种特色都很典型,男女声和打击乐声真实、空间感好。

器乐:    钢琴独奏《月光奏鸣曲》
    德沃夏克弦乐四重奏,较为典型的室内乐。
    木管四重奏 让.弗朗赛作品,属于大厅堂室内乐,录音质量优异,按键声换气声清晰可闻。
    铜管 选自柴可夫斯基第四交响乐,场面宏大,总体气势高亢浑厚。
    管弦乐 选自穆索尔斯基作曲,拉威尔配器的《图画展览会》,大型乐队演奏感十足,气势磅礴,起伏大,各声部发挥极好且自然,定音鼓大军鼓惊天动地。
    管弦乐 选自德沃夏克第九交响乐,各声部特点明显,较为全面的反映了交响乐队的声音状态。
    民族管弦乐 选自《大漠戍边图》,乐器声真实自然,特点鲜明,声像好层次分明。
    打击乐  选自安托里尼的《CRASH》,各乐器的激励特征明显,建立时间短促,瞬态极好。
    电子乐器    选自《致爱丽丝》改变的电子器乐曲,多件电声乐器和打击乐演奏,强烈有力特点鲜明且层次清晰。



3、音效

火车声和钟声。火车声为一列满载列车由远而近的声音变化过程,清晰活跃。通过岔道口是更为强烈有力,细节真切,车轮撞击铁轨接口的铿锵声分外突出。钟声的激励信号特点鲜明,衰减自然悠长。
除了上述主要部分外,节目源还附有参考节目信号和各种调整检查用信号,可对立体声声像、相位、系统通频带特性、声道分离度、声压级等进行检查。


    在节目源问题解决后,审听用的听音室也不能马虎,主要来看有下列的一些重要基本要求应该得到满足。

    首先,听音室的三维尺寸要讲究,尺寸上的讲究可以拉开谐振峰,降低驻波的幅度值,极大的减少声音的染色现象,所谓黄金比例也有不同版本,但大致相近,一般认为作为审听的听音室最好的比例是1.9:1.4:1.0,容积控制在90--150立方米之间,室内温度控制在20--25摄氏度之间且湿度为35%--70%之间,气压最好在86--106Pa之间。房间色彩不宜鲜艳刺激,应该安静柔和,一般来说,大面积的18灰(对光线的反射率为18%的一种灰色)是色彩最佳的选择。

    其次是混响问题,由于审听和欣赏的要求不一样,审听用的房间当属短混响强吸声设计,参考上面推荐的房间容积,混响时间应该控制在0.25--0.4秒之间,这就要求在建筑声学方面下功夫了,最好是由专业人员进行设计。如果是家庭环境,混响时间不至于要求这样严格,适当的延长混响时间有利于提升听觉上的舒适感,但作为发烧友来说,为取得尽量真实的声音印象,还是趋于相对短的混响时间,总体上看是利大于弊的。

    最后是房间的频率特性和噪声控制,这也要求由专业人员进行装修方面的建声设计,原则就是以较为均衡的吸收为主,适度的均衡的扩散为辅,吸收可以采用不同吸收特性的材料如石棉吸声板、穿孔板、吸声腔体等,扩散的话,如果空间够,以数论扩散器为好。这些原则,对于较为宽敞的家庭场所也适用。噪声控制比较难,因为它和基建的关系很大,特别是改建的听音室更是麻烦,家庭环境下也只有不提什么要求了。记得当年为电子报设计审听用的听音室,就是会议室改造的,混响频响什么什么的都好说,就是隔声不好处理,窗户封完,门也改为声闸结构,可是固体传导还是让街道上的振动传了进来,这个就没有办法解决了。


原贴链接
http://www.crystalradio.cn/thread-930115-1-1.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20-3-31 11:2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省深圳市
其实当你试图解释清楚这8项时, 你会发现玄学词汇大部分都回来了. 玄学本质不玄, 玄在使用和理解不规范, 不统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20-3-31 12:3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市
来点非主观可量化可评测可对比的吧,少折腾玄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4-9-29 00:21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