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153|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灭】→脑放,一条天路通向美妙音乐体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9-6-2 13:06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广东广州
本帖最后由 完颜阿骨打 于 2019-6-2 15:08 编辑

灵感还是从发烧中来!

因为生活中这个事情,为我所熟悉,让我投入很多精力,是我观察最为细微,也感悟最多,所以觉察,当然从中而来,自然而然~

一直陆续更新的帖子《【自然调音师】木头垫材玩乐体验》,在完成了几十种木头作避震,或者也不能说避震了,就做垫在器材下面的变量,的比较差异听感后,我有几个感触:

①器材的声音只有原味与非原味,再微小的改变,也是非原味,有取舍,所以周边的意义,搭配的方式,以及升级降级,这一系列行为,都非常值得思考,因为听到细致入微处以后,你就渐渐体会出取舍原来这么明显,画蛇添足的朝三暮四是如此残酷;

②在①基础上延伸一下,不论你用乐器,用人声,用插电录音,用不插电录音,用什么都好。不论你关注的是高频、中高频、中频、中低频、低频,或者再细分的具体频段也好。不论你关注素质的哪一方面,解析、结像、空间立体感、声场等等也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现象,你都能感受到,比如一块木头,它改变的是偏下盘相关的要素,其实它早已全盘改变,你只不过优先敏感的发现了它的明显面,但是回过头来,你再听,就发现,上盘的表现形式也变化了较原来,只是你直觉感受到差异,但是思维跟上去辨识,并且把其转化为语言的那个采样点不一样了,但是直觉感受到的变化,只在瞬间,一开声就感受到了,没有速度,不需要时间,思维才需要,需要时间梳理,需要时间提炼,但是这么一来,就顾此失彼,所以才有采样点的概念,采了这个点,错失,注意,这里就是错过了,耽误掉了,失去了对其他点的分析,这也是本帖的核心主题。



③原味和不同的非原味,当然有美丑,美是美,丑是丑,这个也会因人而异,但是总有分别,不过,美的绝非一种,或者应该说,美有次第,但是最美的并非一种,所以顾此失彼,虽然是个笑话,但是常常都在重演,从不停息。

IMG_0460.JPG (342.27 KB, 下载次数: 88)

IMG_0460.JPG
2
 楼主| 发表于 2019-6-2 15:0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广州
先描述一下事件:

这个桃花心木,体积太大,一分米的立方体,不叫垫了,叫做把bitzie摆上面,这个声音明显下盘加强过猛,声音从本来清丽变成好像人闷入水中,只差鼻孔没有没入,然后勉强可以喘气,就那么一点亮光剩下,其余都压缩到下盘的浓厚中去了,显然,这个东西声音不好听,但是这个区别让我想起去做了一个实验


这个实验就是掐秒表,看切换后的识别速度,结果显示不垫到垫,基本五秒钟内,有时候更快一点,反过来要8-13秒左右,来来回回的实验,我发现这个算法并不准,因为我肯定听不垫更多,识别快情有可原,但是这里面,歌词有断续,在断点处有奇迹


也就是说,时间不是唯一解,当切换的时候的一段没有断续,那么切换过去后的识别惯性很强,还以为是原来的那个,不过隐隐有点差异,但是纵使努力去听,也并没有太大改变,这种思维惯性根深蒂固

不过倘若切过去那一段结束了,有了一个断点,接着的下一句,马上就明白切换了,这个几乎就是瞬间,所以秒表卡时间并没有绝对意义,因为歌曲流淌,除非在同一段歌词过程中,但是手持秒表,还要操作,难免分神,所以这可以说明思维惯性的可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5-8-11 14:03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