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658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10周年征文】【7】奇妙音乐旅程 之 小不点DP_I个人听感及流行音乐分享篇 &lt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4-14 03:3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广东深圳
【7】 奇妙音乐旅程 之 小不点DP_I个人听感及流行音乐分享篇 完整版

特别献给耳机大家坛十周年志庆

注:本文仅在耳机大家坛发表,请勿转载,谢谢!

前言:
在写这篇文章之前,其实已经完成了小不点DP_I个人听感分享的撰写。但为了分享更多自己喜欢的流行音乐,所以我才把流行音乐分享篇加插在之前小不点DP_I的个人听感篇后面,从而成为今天发表的这篇完整版里面,特别地也把这篇文字,献给喜欢DP_I的朋友,同时,也献给已经满10周岁的论坛。并作为我自己加入论坛7周年纪念帖发表在随身听区。

这里特别要感谢杨老师提供小不点DP_I一些技术方面的支持,这台机器已经在我手上使用逾半年了。在去年国庆之后,基本成为了我在户外的主力机型之一,并作为主打音源使用。我记得之前我自己说过我不会玩MP3,但小不点DP_I让我破戒了。这里也要特别地感谢牛哥,谢谢您提供了很多宝贵的意见及见解,让我认识更多了解更多。接下来的正文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是小不点的个人听感分享原文字部分详见以下链接:

  http://www.erji.net/read.php?tid=1137508

而本文也特别加插了一小节,关于小不点DP_I与IHIFI812第一版的对比听感,文章的第三部分,是属于音乐分享的部分,里面选了自己从儿时到学生时代很喜欢的一些流行类音乐,在这里和各位烧友分享交流,也希望籍着这些音乐,能引起更多知音同好们心中的共鸣。谢谢!

                                 于2012.04.03
正文:




   
这次听感选用了以下器材:
播放器:DP_I / 新耳放卡(by小不点)
    PCM-M10 (SONY)
耳塞:ME10-EX(by WIDING)
   ER4B(Etymotic)
   MG-LJ05ES(by 牙仔)
   MDR-E868(SONY)
   
耳扩:STB3-Pro-V3(by僵尸)
   AMP-10(by WIDING)

首次选用两条耳塞作听感分享,接下来简单介绍一下选用的两款耳塞。

ME10-EX:
这是一条综合素质相当高的耳塞,只要前端驱动力足够,且有一定素质,ME10-EX基本能适合任何音乐类型,对音乐的适应性相当强。特点是,声场宽广,整体分析力优秀,三频平衡,声音的润泽度良好。但因对前端音源有一定要求,所以在音源的选择方面有自身的要求。但推好的ME-10EX,绝对是一款相当优秀的产品。

ER4B:
相信不用我过多介绍了,这是陪伴着我时间最长的耳塞,也是我最喜欢的耳塞之一。ER4B拥有良好的全频解析力,声音通透明亮,所表达出来的背景漆黑干净。在良好的前端下,ER4B三频平衡大气。也是最满意的一单元动铁耳塞之一(另一条是ER4S)。

MG-LJ05ES
这是一条完成度极高的手工耳塞,可以说是ME10-EX的前身。但未被量产。阻抗和ME10-EX一样,声音素质与ME10-EX同级,由于声音染色少,低频量感不多,高频延伸极佳,细节丰富,声场平坦,所以在播放古典音乐有较佳的效果。这也是现在的第一主打耳塞。音乐味较ME10-EX淡,对音乐适应面较ME10-EX窄。

MDR-E868
这条SONY“8”系列的次顶级耳塞,采用蓝宝石振膜,能回放出清晰通透的声音,低频量感少,速度快,中高频信息量高,是一条适合小编制及女声播放的耳塞。因为停产已久,加上不是“8”系列的旗舰,所以没有被很多人所传颂。但也因为声音别树一格,所以这里特别地选用了MDR-E868作为这次试听分享的其中一员。

与PCM-M10对比听感分为LINE OUT比对和直驱比对两个部分。接下来,和大家分享第一部分的听感。

【PART 1】
(一)<绿袖子>

带给大家的第一首音乐是,属于Vaughan Williams的作品<绿袖子>
这是一首英国的民谣改编的。其实喜欢古典音乐的朋友,应该对此曲并不陌生。这是一首旋律略带忧郁清雅的乐曲。由圣马丁室内乐团演奏,Neville Marriner(内维尔-马利拿)指挥。
选用耳塞:ME10-EX
选用耳扩:STB3-PRO-V3

PCM-M10:
经过反复试听后,给我感觉是,当时用MDR-EX1000听,PCM-M10给我的感觉不错,尤其是直推。今天再一次试听,但手上的耳塞改变了,ME10-EX整体素质比MDR-EX1000高,尤其是全频解析力及声场。毕竟是高阻耳塞,所以这次选ME10-EX试听的全曲目,听感分享只能采用耳扩搭配。PCM-M10配搭ME10-EX感觉声音的力度感稍稍不足,声音略偏软,密度感不及DP_I。声场横向宽度不及DP_I广。开端的笛声,PCM-M10的空气感良好,笛声的金属质感很强,弦乐声音略偏薄,密度感再没对比的情况下良好,但当两台播放器AB之后,PCM-M10声音的密度感就比下去了。弦乐和管乐的齐奏时,乐器声音的分离度良好。录音声场在未做比较时属于较宽松的等级,当AB之后,两者声场宽度及深度都达到良好的水准。乐器发声点定位略靠后。三频衔接良好,低频量感不多,力度感一般,有较佳下潜,低频收放速度一般,中频润色不多,但AB之后,感觉密度感一般,高频细致且有较佳的延伸,但中高频衔接处作了一点衰减。

DP_I
两款设备在整体分析力方面都相当出色,DP_I的声音解像和定位较佳,乐器声音的线条感及层次感较PCM-M10更鲜明一点。声音通透且细节丰富。AB后给我感觉DP_I对声音的收放速度控制力较PCM-M10更出色些。尤其是低频方面,DP_I低频更加干脆,下潜深且量感适中。比较之下,PCM-M10的低频偏软了。中频方面,DP_I的中频润色要较PCM-M10多,中频温雅和润,这个估计得益于它的耳放卡,我手上这款新耳扩卡,中频的润色较之前老卡多。高频方面,彼此都能做到高解析且听感疲劳度较低。横向声场及纵向声场两者实力相当。正如上面所说,DP_I的中频会略为突出,所以提琴的声音及长笛的声音都较PCM-M10靠前。声音分离度,两者都有上佳的水平,但乐器齐奏使,PCM-M10声音表现有点飘,相反DP_I却下盘沉稳。两者比较明显的差别在于低频的力度感及中频的声音风格。其他方面这首曲里面彼此差距不算大。

小结:
小编制室内乐而言,两款播放器都有良好的表现。细节感丰富,解析力良好。只是密度方面PCM-M10会稍微逊色。声音润色方面,PCM-M10也稍不及DP_I。但还好,两者都不算重口味的那类型。DP_I三频均衡,声音润泽度较佳。声场方面,由于是室内乐,场感宽深度会比一般流行录音强,两台播放器对场感的反映都很到位。较明显的差别主要体现在声音的低频表现方面。


(二)<Gold und Silber, op.79>

这是一首大编制的音乐,属于圆舞曲一类,选自BMG出版的DAS WALZER-PARAD
选用耳塞:MG-LJ05ES
选用耳扩:STB3-PRO-V3

PCM-M10
这首大编制的乐曲,聆听所带来的感觉和前一首差异较大。而且大编制乐曲,对器材的素质要求也相对更高。记得在聚会时略略比对了一下PMC-D50和PCM-M10,两者中,前者更适合古典音乐的播放。PCM-M10听感更舒适,较适合流行音乐。PCM-M10在演绎大编制乐曲时,声场不算太宽,乐器的细节感良好,但乐器齐奏的时候,感觉场面稍微有拥挤了。比较之下,结像力稍稍不及DP_I准确,高频圆顺且延伸良好。中频密度感尚可,但当两台播放器比较之下,PCM-M10的声音密度不及DP_I。低频方面,PCM-M10有一定下潜,但力度感不算强,在两者比AB较下,PCM-M10低频稍稍偏软。声场宽度及深度与DP_I之间比较,两者实力相差无几,PCM-M10稍稍平坦一点,或许和它的中频相对直白有关。整体解析力两者算是旗鼓相当。听感上差距较明显的,在于低频的力度感方面。

DP_I
大编制乐曲,DP_I在音乐所营造出来的氛围方面同样不逊色,我手上的DP_I是新卡,据DP_I用户们所说,新卡比较适合人声,但后来老卡到手才明白,LINE OUT是与新卡老卡没什么关系的。DP_I在动态方面,感觉仍未能把乐曲所表现出来的那种神韵发挥到最极致。仍有一点点舒展不开的感觉。乐器齐奏时,稍微有点繁乱。条理性和PCM-M10水平相约。恰好地,而PCM-M10感觉更擅长于流行乐一类,对这类大编制古典,PCM-M10稍稍有点力不从心。而DP_I,算是可以应付这种大棚音乐,起码在营造出来的氛围上,是可以让我接受的。在两者比较之后,DP_I在低频烘托方面,会稍优于PCM-M10,高频延伸两者相差不大。两者高频都不属于飚捍型的一类。但高频不乏细节。PCM-M10高频的听感方面,金属感稍稍强些。中频方面,PCM-M10相对直白些,DP_I的中频较为温润。小提琴更为柔润亮泽,听感上AB比较之下,PCM-M10略微偏干而已,两者差距不算太大。低频方面,两者区别在于,PCM-M10低频略微偏软,这点,在倍大提琴奏乐时即能感受到。DP_I低频力度感较佳,量感方面,两者都不算过。声场及空间感,DP_I与PCM-M10都在伯仲之间。PCM-M10横向声场略略平坦一点,但声场宽度两者差距不明显,纵向声场却较DP_I略微逊色。空间感彼此相距不大。音乐整体的细节感,两台播放器都有较佳的表现,而且彼此之间的差距不大。

小结:
两款播放器在这个环节中似乎都变现得不算太理想。或者不能完全归咎于播放器。耳扩,耳塞也要考虑进去。而这里的MG-LJ05ES配STB3-PRO-V3也是第一次出现在听感分享里,算是一个新的配搭。之前听过老朋友的新耳扩,感觉更适合推ME10-EX。尤其是大编制的音乐。不过,一直习惯了STB3-PRO-V3,也只能在这里起用它作为首选。这首歌里,在乐曲群奏的时候,两款产品在声音分离度及条理性方面都稍有不足。尤其是达到最大动态的时候。PCM-M10低频力度感相对较弱,烘托略为不足,从而使得动态变化时,音乐的那份澎湃感觉未能充分体现。声音整体略微偏软。大编制,两台播放器都没有占到什么优势。


(三)<楼上来的声音>

带给大家第三首歌是属于张学友的一首流行曲---<楼上来的声音>。属于2001年的一张广东话专辑《天下第一流》的第一主打歌。歌曲属于节拍轻快的歌词却略带压抑的感觉。

特别地,在老朋友那里拿到最新的耳扩AMP-10的完成版,加上STB3-PRO-V3没有带着身边,所以,接下来的曲目,将采用这款新耳扩作为试听的耳扩。
选用耳塞:ER4B
选用耳扩:AMP-10

PCM-M10
选这首歌作为流行音乐分享,除了因为喜欢张学友的歌之外,这首歌我觉得无论歌词及旋律,都不错。而且张学友的演绎,能让聆听者贴切地体味出歌词及歌曲所表达的神韵。正如先前提到的,PCM-M10声音的金属质感不错,但其实它的数码味并不高。PCM-M10下的吉他很有质感,尤其是开端的一小段。弹弦,钩弦及扫弦,每一个动作的细节,都能清晰准确地让聆听者感受到。第一段基本是人声和吉他的配合。PCM-M10对于声音的定位及分离度都做得不错,人声略靠左前。吉他较人声偏后,在右后方出现,但在第一段高潮处,另一把吉他则出现在左前方,位置基本与人声平行。这里特别留意一下人声。PCM-M10的人声不算染色明显的那种,配合ER4B,感觉还是不错。人声的厚度适中。第二段,加入了bass,PCM-M10下的bass量感不算多,有较佳的下潜,而这首歌所反映出的低频,力度感不像上一首歌那般略偏软了。最后高潮部分的几下bass,在没有AB比较的时候,听感是不错的,AB后,感觉PCM-M10的低频下潜仍有待提升。力度及量感都稍逊于DP_I,收放速度则可圈可点。最后是声场部分。这首流行乐的录音声场不算很宽,听起来就明显感觉到在录音室的感觉。PCM-M10声场虽不算很宽,但没有压抑的不良感觉。整体听感是比较理想的。

DP_I
开端的几下吉他声,DP_I的听感较PCM-M10稍稍温润,而且有点点模拟声的味道。吉他手扫弦,钩弦的动作同样清晰。人声部分较PCM-M10稍稍靠前一点,人声的润色较PCM-M10好,但不及PCM-M10直白。声音密度感稍高于PCM-M10。同样地,和PCM-M10一样,吉他及人声的定位都十分清晰准确。声音的结像力两者实力相当。略为不同的是,DP_I所表达出来的吉他腔鸣音会较PCM-M10稍稍重一点。这里值得细说的是第二段,第二段高潮加入了低音后。DP_I与PCM-M10之间低频的差别开始可以慢慢地反映出来了,DP_I的低频下潜会更加出色,而且低频力度感会较PCM-M10强,量感也较PCM-M10多,两台机器的低频收放速度相当。而最后高潮部分,沙锤的比较,两者在细节上都能很好地反映出沙锤每一下节奏强弱的变化。比较之下,PCM-M10会略偏暗一点。声场部分,两者声场差距在这首歌中,不算太大,DP_I的声场宽度会略微宽了那么一点。而这首流行乐,录音的声场整体上不算太宽。

总结:
还是在于低频部分,DP_I的低频量感及下潜都会略胜PCM-M10,声音较为温润,尤其是人声部分。PCM-M10声音更直白一些。在低频方面,两者的差别还是相对明显的。DP_I低频力度及量感都比PCM-M10更充足些,两者的低频收放的速度都不算慢。速度感都不错。低频下潜方面,DP_I会较为优秀一点,如盲听,PCM-M10的低频也已经不错了。整体上,两者在流行音乐这个环节,都有良好的表现。


(四)<让我想一想>

带出的第四首音乐,属于一首带着魔岩音乐风格的歌曲,属于陈绮贞初出道的作品<让我想一想>选自陈绮贞的国语专辑《让我想一想》。
陈绮贞的声音,属于那种轻柔纯美的类型,有青春女生那种清纯甜雅,但这首音乐的风格却有一点偏向于摇滚风格。是一贯魔岩的风格。配合陈绮贞的这种声线,其实也许有些朋友会觉得别扭,但这里我却觉得是一种挺有创意的组合。
选用耳塞:ME10-EX
选用耳扩:AMP-10

PCM-M10
吉他,电吉他,低音吉他,鼓,贝斯,keybord这些乐器组成了这首歌的音乐伴奏主体。歌曲的前奏就是贝斯,吉他与电吉他三种乐器作为先锋。PCM-M10所反映的乐器声音,虽润色不多,但这首歌中,也不能算干,听感和质感都不错,乐器间的分离度良好,能清晰辨别出三件乐器及其声音比例,距离,定位等分布。这首歌里,不再觉得低频略有不足的感觉。或许是和录音有一定关系。但或许是音乐文件的问题,这首歌低频仍有一点点硬。乐曲第一节末端及过度段的那小节手鼓的声音,虽然分离度是不错,但略微偏干了。贯穿整首歌的电吉他质感很强烈,木吉他的腔体鸣音不算多,但回收的速度也不算很快,能较好地表达出木吉他独有的味道。人声部分,陈绮贞的声音湿润度刚好,声音比较中性。这个应该也得益于ME10-EX,毕竟ME10-EX的中频会比ER4B及MG-LJ05ES稍稍温润些。中高频在这首歌中不是什么亮点。这里也就没什么可谈了,声场上,通俗流行类的录音声场本来就不宽,在这套系统下,也就那样了,声场不算平坦宽广,但亦未至于狭窄细小。乐器的定位及与人声间的分离度基本让我满意。这首歌让我刮目的是,这套组合,播放这首歌,听感不错,除了低频轻微有一点偏干之外,其他部分都感觉良好。

DP_I
DP_I给我的感觉是,声音略较PCM-M10活泼点,跳动感略微强烈些,但以上这些,都不算什么明显区别。差距不算太大。同样地,比较刻意地对比了前奏部分。发觉在吉他扫弦这个动作上,在DP_I的演绎下,扫弦的力度会稍稍轻一点,两台播放器的细节基本是一致的,PCM-M10扫弦的声音相对略略明亮一点,力度感稍稍强一点。DP_I则相对轻柔些。贝斯的强度,DP_I略较PCM-M10大,但低频未至于过量。低频的弹性好,力度足,且有较佳的下潜。人声部分,DP_I会相对湿润一点。在这首曲里,这套器材配搭,PCM-M10的人声会相对中性一点。到了第一段末端,特别再次留意了一下过渡段部分,手鼓干脆利索,但没有PCM-M10那般略偏干。电吉他的质感与PCM-M10相当。但密度感稍稍较PCM-M10高。高频这里同样不作比对,这首曲能达到高频部分的段落基本没有。最后对比了两台播放器的声场。说实在,两者的声场都不错,而且彼此的横向宽度都实力相当。DP_I在声场的纵深方面略略优胜一点。但差距仍不算明显。整体上感觉DP_I在配搭这套耳塞及耳扩,播放这首歌,会比PCM-M10温润,但对于陈绮贞这种风格的人声,其实PCM-M10或许会更合适一点。

总结:
两者又再一次让我审美疲劳了,其实两台播放器都很出色,特别在通俗类乐曲方面,不管男声或女声,都有上佳水准,两者区别仍在与低频和密度方面。但因为PCM-M10的人声相对直白一点,所以在这套组合及聆听这首音乐的前提下,我个人觉得PCM-M10听感会更加适合些自己。人声相对中正平和一点,DP_I的人声密度感虽略为优胜,但人声略偏甜。如喜欢人声略为和润的朋友,或许会选择后者。乐器的演绎方面,两台播放器都带来高水平的演出。DP_I密度好,质感稍强。PCM-M10相对平直,但高频声音略略带金属质感。喜不喜欢,好与不好,真的要看聆听者自己的口味。



【PART 2】
第一部分已经完结,接下来是听感分享的第二部分,这部分主要是比较两台播放器的耳机输出(PHONE OUT)部分。

5.<千载不变>

选出的第一首音乐,相信老一辈的朋友都很熟悉的一首歌,虽然是一首香港流行乐,但我自己很喜欢。也是儿时经常听的一首歌。温拿的经典作品<千载不变>。选自《宝丽金88极品音色系列-温拿》。很特别地,原来这张号称用24bit技术重新处理原录音母带的CD,在1998年出品的CD,居然采用我个人最喜欢的ADD格式制作。这个和其他的同系列CD碟不同。ADD制碟方式,即模拟录音数码混音数码制碟,虽然前期录音母盘仍采用模拟介质(磁带),但制作后期采用数码处理,ADD模式结合了模拟技术和数码技术的优点,使音乐除了保持录音原本的清晰度,也能保证聆听者拥有良好的听感。是模拟与数码结合的平衡。

器材:
耳塞:MDR-E868
音源:DP_I(新耳放卡)
   PCM-M10
   
PCM-M10
咋听真有点以前模拟设备的感觉,PCM-M10听流行曲的感觉实在不错。耳机输出口听感上和LINE OUT接耳扩还是有一定区别,人声不再像先前那般直白,且带一点干涩。但整体上,中频染色不算明显。由于歌曲是1988年推出的,所以无论是乐器或人声,录音方面,数码感都不强。从鼓声,电子琴,到电吉他等等,细节都不错,但声音颗粒感不明显,听感有顺自然。这里还特别地比较了一下CD,感觉EAC抓轨的WAV文件在中高频处有点毛躁。齿音控制略较CD原盘差。盲听时,我个人感觉PCM-M10配搭MDR-E868听男声不算薄,也不算厚,刚好。只是低频下潜一般般,但这和耳塞及录音也有一定关系。高频也是适中,不算过亮。比较之下,PCM-M10的中频密度稍不及DP_I,但人声距离感相对DP_I略近。低频方面,这首歌所反映出来的,两台播放器低频都不过量,且均有较佳的质感及下潜。直推的低频其实不算差。AB之后,PCM-M10低频的下潜稍弱于DP_I。横向声场略较DP_I窄,但声音不算紧绷,听感仍算宽松自然。

DP_I (新耳扩卡)
说实在,其实两台播放器的差距并不算太大,整体听感上,DP_I其实相对较为冷静一点,PCM-M10听流行曲真的不错。有自己的特色。DP_I声音的结像会相对好些,量感不多,人声质感不错,尤其是这只专为聆听人声开发的新耳放卡(DP_ I 耳放卡II)人声密度感,结像力,以及人声的细节度都相当理想。AB对比之下,中频润色不算多,听感较PCM-M10自然一点。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低频。两台播放器的低频差别在于低频的下潜,DP_I下潜稍稍深一点,量感方面两者差距不大。这首歌高频基本可以忽略。而听流行曲大家都很关心的另一个问题---“齿音控制”,两台播放器在这个音乐文件中,用MDR-E868播放,所反映出来的情况大致类似,都有些微齿音问题。在可以齿音均可接受的情况下,PCM-M10齿音相对DP_I略重一点。声场方面,DP_I左右端横向声场略略宽于PCM-M10,声场也相对平坦一点。而在声场比较时,发现两台器材的声场的完整度及自然度都达到良好水平。

总结:
这首歌的录音虽然属于1988年的模拟录音,而当时也就是使用ADD制碟的初期,所以模拟味还是不错,尤其是人声方面。但此曲的低频不算多,所以听感上,不算浓郁。两台播放器所表现出来的,都属于声音细腻,声场完整,细节丰富,颗粒感不强,听感上带有模拟味道的感觉。但细细比较后,在中频的差别还是存在的。齿音上的差别,人声密度的差别,结像清晰度的差别等等。DP_I的中频相对较PCM-M10优秀。感到惊喜的是,两台播放器对中频的染色都不算大。整体上还是比较干净的。而两台播放器在声场方面,都有出色表现,虽然播放的是流行乐,整体宽松自然,没有丝毫局促压抑的感觉。而就流行曲而言,可以所两台播放器都有各自的特点。DP_I声音染色相对少,声音密度较佳,SONY的PCM-M10声音细节丰富,但齿音稍重,声音的润色更明显一点。

今天继续听感分享的撰写,但ME10-EX因需要寄回更换新版线材,故不能继续加入听感分享。所以,接下来的听感分享部分,只能用ER4B作为第一主打耳塞。


6.< Concerto for Oboe and Orchestra in C major K314>

PO直推部分,第二首分享给大家的音乐,是一首古典音乐,属于莫扎特的作品Concerto for Oboe and Orchestra in C major K314 MOZART,双簧管协奏曲K314。选自《Mozart / Complete Wind Concertos》 ( <莫扎特管乐协奏曲集> ),由著名的室内乐演奏团体,奥菲斯室内乐团演奏。

器材:
耳塞:ER4B
音源:DP_I(新耳放卡)
   PCM-M10

PCM-M10
和先前LINE OUT接耳扩类似,PCM-M10的声音细节度相当好,而且高频纤细但不干涩,尤其是在古典音乐的播放。听感比较舒服。这里特别留意了一下双簧管的那部分,PCM-M10对音乐细微部分都反映得很到位。乐手每一下吹气,换气都可以清晰再现。双簧管的声音质感及润泽度良好。声音通透但不刮耳。协奏的弦乐部分,乐器分离度良好。定位清晰准确。乐器低频部分,主要由大提琴演奏。这首曲里,PCM-M10所反映出来的低频量感不算多,有较佳的下潜,密度和质感都不错。高频部分,PCM-M10的高频纤细,但略偏薄,中高频部分稍稍有点压抑,舒展略微欠缺。唯一让我感到略略不足的是,声场的宽度不算十分出众,或者是和室内乐的录音有一点关系。最后说说录音,此碟由于是2002年重新整编出版,所以录音也就按照环球的风格。数码感稍稍重了。弦乐高频部分略略有点冲。虽然双簧管属于木管类,但此曲给我的听感,却是金属质感稍强。木管乐的那种松软温和的质感却不算强烈。这个大概和环球后期推出的作品制作风格有一点关系了。

DP_I
换上DP_I试听,开始的一小段弦乐前奏,DP_I小提琴很纤细,仔细AB对比了一下,发现DP_I中高频部分衔接相对流畅一点。弦乐群奏时,气势十足,低频下潜深且有一定量感。同样特别留意了双簧管部分。DP_I下的双簧管,声音结像清晰,密度高,声音听感与PCM-M10有一点儿差别。DP_I声音相对而言,没有PCM-M10那么尖锐,颗粒感相对较弱。细节方面同样相当出色,乐手吹奏时的细微动作,同样能清晰反映出来。空气感良好,木管乐的那种乐感稍优于PCM-M10。高频部分相对PCM-M10和润,延伸良好但不刺耳。大提琴所再现的低频,同样属于量感也不多,下潜良好的风格。低频速度感良好。不拖沓。声场比较,DP_I的横向略略较PCM-M10宽。但两台不放弃,差距不算大。用唱片的制作模式去做个比拟,如果用DDD来比喻PCM-M10,那么DP_I就彷如ADD了。

总结:
两台播放器都受到环球音乐新一代的数码录音制作风格的影响,一些偏高频的乐器,声音的金属质感都相对强烈。高频略略有点毛躁,但还好,两台设备都算是素质不错的播放器。DP_I频段间衔接会相对留长一点,而PCM-M10高频稍稍明亮一点,听感上感染力会足些,声音的密度方面,DP_I会略为优胜。DP_I的新卡中频相对细腻,结像清晰,PCM-M10则稍微逊色。低频两者都不算量多质厚的类型,两者都有良好的低频下潜。速度感方面,PCM-M10会略为占优。声场的差距两者间不算大。横向声场DP_I稍有优势。综合听感两者各有所长,听感上,PCM-M10感染力会稍好些,DP_I则相对直白,密度感,结像力等这些硬素质方面,DP_I会稍稍占优。


7.< MISSION IMPOSSIBLE >

接下来,用新卡试听的第三首音乐是一首电影原声---<MISSION IMPOSSIBLE>,选自TELARC公司出版的电影原声杂锦《THE BIG PICTURE》。
这是著名电影《碟中谍》(又名:《职业特工队》 )的主题音乐,从乐曲开端点燃火线开始,乐曲就给人一种危机四伏,紧迫刺激的感觉。下面和大家分享一下,两台播放器的听感。

PCM-M10
这首曲子其实并不长,只有1分33秒。而且乐曲是以管乐器及敲击乐器为主。特别留意了乐曲开端的划火柴点燃导火索的一小节。两台播放器细节都不错。火花从左耳端慢慢蔓延到右耳端这个过程,都能清晰交代。紧接着的急速的提琴加三角铁,声音清晰细致。三角铁金属感强,但泛音不算多。进入乐曲中段,动态增大,低频有倍大提琴及大鼓所奏出,PCM-M10的低频力度刚好,量感不多,有良好的下潜。乐曲最后结束的那一小节,也是全曲最后的高潮,连续的数下鼓声,低频细节方面,PCM-M10稍稍逊色于DP_I。另外就是46秒—56秒的连续数下镲的敲打,两台播放器在这小节里都不算明亮。PCM-M10相对明亮一点。另外,此曲出现主要乐器之一,小号,两台播放器也有一点差异,PCM-M10相对嘹亮一点,声音的密度则略微逊色于DP_I。而结像和定位,两台播放器都有很高的水平。高频部分,PCM-M10相对要明亮一点。声场方面及乐器定位方面,两者都发挥得很出色。PCM-M10作为一台录音笔,有这样的回放素质,的确值得期待。

DP_I
这短短的1分33秒,让我听了好多遍,这首曲太让我喜欢了。同样地选择上面提到的几个小节来分析两台播放器。其实我觉得两台播放器的水平应该是属于相差不远的。听感上,略有区别。DP_I在这段火花燃烧的章节里。同样做到了PCM-M10先前的细节丰富,定位清晰。不同的是,DP_I所反映出来的三角铁声音稍不及PCM-M10那般明亮。但泛音稍丰富一点。而倍大提琴所营造出来的低频,会较PCM-M10的量感稍足,力度感也稍强些。留意了一下结尾的高潮部分那段鼓,DP_I会稍比PCM-M10清晰。PCM-M10在最后的连续击鼓时,反映出来的细节有一点含糊了。46-56秒的那一小节,镲的细节比较,两台播放器基本都能分辨出乐手每一下敲打的动作,但DP_I的声音稍偏暗。最后谈谈出现较多的小号,DP_I下演绎得小号,声音稍比PCM-M10厚润些,但声音的亮度却稍逊于PCM-M10。整首乐曲的密度感方面,DP_I会稍稍优胜。这个先前的几个回合已经比对过了。声场比对方面,两者差距不大。整体听感,DP_I有点像胆耳放出来的效果。声音细腻但不刺激。PCM-M10则是细节丰富但声音明亮。

总结:
两台播放器给我的感觉都不错。其实咋听一耳朵的时候,感觉PCM-M10细节仿佛稍丰富一点,但细听一下,其实两者的分析力及细节重现都属于旗鼓相当态势。PCM-M10在小号,三角铁,等乐器演绎时,金属质感稍强一点,声音略偏薄,较DP_I明亮一点。低频方面,我个人感觉DP_I会稍微优胜一点,特别是倍大提琴产生的低频力度,以及结束前的一小段连续击鼓中细节还原。而PCM-M10则在弦乐,敲击乐,以及管乐方面更为明亮。仍是先前的感觉,如果说PCM-M10所播放出来的声音,可比拟DDD格式的录音制作,那么DP_I就类似于素质相当的ADD录音制作的水平。

听感分享第二部分的上半段已经完成了,接下来,为大家分享一下DP_I老耳放卡与PCM-M10的对比听感。


8.<WESTERN MEDLEY>

选来的第一首歌,属于TELARC公司1986年出版的《Round Up》由美国CINCINNATI POPS ORCHESTRA(辛辛那提通俗管弦乐团)演奏,这是一张比较亲民的发烧碟,演绎及音乐风格不像大行出品的古典音乐,那么严肃,那么刻板。所以这张碟录音素质高,且较容易让普罗大众所接受。这首歌名叫< WESTERN MEDLEY >,是一首美国西部牛仔歌曲的MEDLEY.里面包含的曲目有大家都熟悉的<RED RIVER VALLEY> , <HOME ON THE RANGE> , <SHENANDOAH> , <TI YI YIOPPEE AY> , <STREETS OF LAREDO>等。参与男声演唱的,还有men of the may festival chorus.

PCM-M10
好多朋友会说这张CD弦乐部分略显不足,其实,就我个人听来,这张碟的录音可以到达发烧级的水准。只是和前宝丽多唱片的欧洲三大古典唱片行相比,TELARC的规模和级数稍有不足,但TELARC也不乏精品,比如大家都很熟悉的“红衫仔”,“1812”等。当然,还有这张大家俗称“万宝路”的《ROUND UP》这次选来的这首歌里,我自己最喜欢的一段是<HOME ON THE RANGE>(牧场之家)。同样地,先试听PCM-M10,给我的感觉是PCM-M10的细节不错,乐曲里的乐器基本都能忠实再现了。只是声场宽度略显一般。有朋友可能会说,PCM-M10算什么,PCM-D50才是正道。但客观说句,如果不作AB对比,PCM-M10足够应付户外听音了。而且PO输出,PCM-M10的听感比较舒服,素质虽不及一些发烧级的播放器或者高端录音笔,但这个价格的声音,还是容易被理解了。应有的乐器全部能反映出来,不要有明显却是,足矣。三频算是比较平衡的,推ER4B虽然仍有点中频薄,高频干,低频量感偏少,但整体听感不算让人憎恶。这里赞扬一下PCM-M10,乐感不错,尤其是听这首曲。特别留意了一下弦乐,PCM-M10所反映出来的弦乐,声音底蕴有点偏薄了。人声还是比较有感情的,不干,虽然也不算厚。基本我是接受的。低频,力度感稍逊色于DP_I,高频细节良好,留意了一下<HOME ON THE RANGE>高潮部分的那一小段打击乐器,清晰度还是蛮高的,声音也不算暗,起码就我自己的听音习惯,我觉得可以了。而乐手敲击的连贯性及个中细节也基本反映出这个器材的素质。PCM-M10还是有一定水准。但群奏的时候,场面就略略有点拥挤了。声场方面,PCM-M10在宽度方面稍微逊色一点,但两者不算差距太大。声音结像方面,PCM-M10可以算是结像清晰的播放器。但是还是那句,当乐器多了,场面略略就有点乱了。控制力还是尚欠火候。

DP_I
换上老卡的DP_I,好像换了一个面孔一般。声音较之前的新卡变得冷静而严肃。中频细节没有变化,只是变得理性了,低频量感稍稍收了一点。但下潜和力度依然出色。高频更明亮,更具线条感。但听感稍偏冷了。值得一提,DP_I的声音不具有数码味,这是我听了这么多音源,比较满意的MP3播放器。因为,如果蒙着你的眼睛,且不让你接触它,也不告诉你它是什么类别的播放器。你或许听不出它是MP3。记得之前听过杨老师的小不点耳放。那时来深圳之前的事了。在太平洋电脑城和信铺子里听的。对小不点的初印象是胆味十足。人声很舒服。数码味极低。而今天,DP_I已久延续了小不点声音风格的优势。而且,把传统胆放中频偏厚,听感偏腻的一些不足都加以改进。DP_I新卡的中频素质相当出色,人声密度高,质感强。老卡实话说,就基本没有胆放的味道了,理性精细的声音特色。但好在精度高的同时,数码味几乎没有。这个是我自己比较喜欢的。全曲的弦乐部分,DP_I较PCM-M10直白,DP_I的高频密度较佳,PCM-M10高频有点薄,有点飘,润色方面,DP_I相对PCM-M10少。人声,DP_I的人声相对直白,用ER4B搭配,听感略偏干,PCM-M10中频人声的听感相对舒服,但密度感较DP_I。低频方面DP_I同样占据优势,但量感不多,收放速度和PCM-M10相近,比起新卡,老卡的低频下潜深但速度快,细节丰富。同样地特别留意了<HOME ON THE RANGE>这段,乐感比较直白,声音较PCM-M10更干净一点。men of the may festival chorus。的男声略偏薄偏干了,但密度感很好。最让我感动的是倍大提琴及大鼓齐奏出来的低频,量与质的平衡恰到好处。声场方面,DP_I较PCM-M10稍宽。定位和结像同样达到优秀的水平。值得一赞的是DP_I老卡,在播放大编制,当出现乐器齐奏的大场面时,氛围较佳,不会有拥挤或局促的不良感觉。

总结:
两台播放器在播放大编制乐曲时,动态表现都有一定水准,DP_I(老卡)因为驱动力方面占有优势,所以动态表现会相对较佳。三频段的素质方面,两台播放器都不俗。听感上PCM-M10会稍稍容易被接受,DP_I则略微偏干。密度感方面DP_I较PCM-M10好。大编制乐曲所刻画的临场感,DP_I在动态及声场均略胜PCM-M10的情况下。场感表现更佳。而乐器结像与定位,两者都有出色的表现。直推状况下,能达到良好的水平。PCM-M10在动态扩张及乐器齐奏时,有一点点力不从心的感觉,阵脚有一点儿乱。DP_I相对正常。总括,大编制乐曲,对于驱动力略胜一筹的DP_I,所表现出来的效果更为理想。


9.<THE NUTCRACKER ACT I MARCH>柴可夫斯基

这是一首选自柴可夫斯基著名芭蕾舞曲《胡桃夹子》第一节里面的进行曲。节奏轻快灵动。和我自己很爱听的约翰-施特劳斯的进行曲风格很不同。这首曲子不长,只有2分23秒。而且场面不算大。和传统的进行曲那种庄严大气的场面有所区别。

器材:
耳塞:ER4B
音源:DP_I(旧耳放卡)
   PCM-M10

PCM-M10
这是一首以管乐为主的曲子。乐曲开端的铜管乐声音不算明亮,空气感尚可,但声音的亮泽度似乎有点点欠缺。弦乐部分声音线条感尚可,但泛音不算丰富。这个和DP_I比较之下,高频的延伸就相对逊色了。听古典音乐,其实不算是PCM-M10的拿手。三频方面,基本算比较平衡了,没有哪个频段过分偏颇,如果细化,那么PCM-M10属于稍稍偏微暖的感觉。中频相对理想。高频延伸不算很强,但也谈不上弱,这首曲子就是这样的感觉。弦乐,小号的声音光泽度一般。低频下潜是有,但感觉驱动ER4B还是有一点点吃力,力度感不及DP_I强,量感方面,我个人觉得已经可以接受了。倍大提琴的弹奏还是比较细致的,泛音及细节都基本能清晰地反映出来,不含糊。最后是长笛,在过渡段的那一节的笛声,声音的穿透力一般,但那种跳动,明快的感觉基本可以表达出来了。三频方面,中频,低频都能让我基本满意了,毕竟这是直推。高频则略略有点感觉黯淡,不够明亮光泽。声场及空间感的表现力不及DP_I。在乐器群奏时,基本能控制好场面。毕竟乐器也不算多。这个就是PCM-M10给我的简单听感。

DP_I
  从乐曲的开端的那段铜管乐的声音而言,声音的透亮度会较PCM-M10好。声音清晰明亮且光泽度佳,弦乐的线条感较PCM-M10强烈一点。弦乐泛音较PCM-M10稍丰富。高频较PCM-M10延伸更到位。声音的厚度则略较PCM-M10低。三频方面,DP_I平衡,在古典方面,DP_I老卡,没有感觉到中频偏干偏硬的不良,高频的细节及延伸较PCM-M10好。声音整体属于中性的类型,不算冷,也不算暖。声音染色低,配搭ER4B听古典音乐,效果良好。尤其是60-70年代的ADD录音。弦乐部分及管乐部分的声音光泽度均比PCM-M10优秀。低频收放速度快,质感良好但量感不多。倍大提琴所鸣奏的低频清晰,能感受到良好的泛音及下潜。低频力度感良好。这些一定程度上得益于DP_I良好的驱动力。而过渡段的那一节长笛的声音,穿透力较PCM-M10好。强弱起伏的跳跃感相对PCM-M10明显,乐感良好。声场的宽度较PCM-M10优秀,空间感良好。群奏时对声音的控制力强,场面有序,不混乱。整体听感大致如此。

总结:
其实芭蕾舞曲这类作品,在达到某些乐曲的高潮,也有场面宏壮的时候。但这首序曲却属于那种轻快灵动的类型,乐器群不算太大,也没有大场面大动态的章节。这样,相对而言,PCM-M10是可以应付自如的。而在试听两台播放器之后,感觉声音的细节及通透感方面,PCM-M10稍不及DP_I(旧卡)。音乐的平衡感,两台播放器的表现都不俗。PCM-M10稍微偏暖些,但配搭ER4B听感良好。两者比对后,DP_I的听感则稍偏薄,中高频较PCM-M10明亮。声场较PCM-M10略宽。整体上,古典音乐,DP_I(旧卡)会相对更为适合。配合ER4B,PCM-M10的听感相对厚润一点。DP_I配合ER4B在声音量感方面会略微偏薄。


10.送上这篇听感分享的最后一首歌,也是我自己最喜欢的流行曲之一,一首94年的作品,但每次有新器材蹭听或把玩,我都习惯性地选这首歌去试听器材。

为大家分享最后的一首试听歌曲<矜持>---王靖雯

特别地,也是写了这么久听感,首次选择《天空》的SACD作为试听。这张SACD我入手的时候是正价购买的,售价165RMB,是当时的头版。记得比当时《天空》XRCD(售价:160RMB)还要贵。也是我第一张入手的SACD。而这张专辑里面,除了有我自己最喜欢的这首<矜持>,还有好几首作品值得推介给大家,比如主打歌<天空>,第二主打歌<棋子>,以及阿菲式演绎风格的一首作品<影子>,当然还有这张专辑我第二喜欢的一首作品<不变>,最后还有一首唱到家喻户晓的<誓言>……这张SACD,还特别地附送了5首作品,就是CD第11---15首分别是<梦中人>,<DI-DAR>,<知己知彼>,<静夜的单簧管>,<季候风>等。

器材:
耳塞:ER4B
音源:DP_I(旧耳放卡)
   PCM-M10

PCM-M10
乐曲开端的一段人声,依旧是那样动人,王靖雯的那特别的声线,清透却略带点苍白无力。有点儿不吃人间烟火的感觉。这个也是我自己比较喜欢王靖雯的歌曲的原因。人声清唱之后,接下来进入第一段,第一段主要是人声加弦乐和敲击乐的伴奏,到高潮时,加入了贝斯,但低频不算浓厚。整体听感算是比较清淡。SONY的PCM-M10人声演绎实在有一套,人声部分给了适度的润色,使得本来苍白的人声,有了一点点感情。加上ER4B独有的通透感,人声部分可以说听感较DP_I好。第二段加入了低频,音乐感较第一段浓厚。鼓和贝斯的结合,使得听感温厚了许多。PCM-M10的低频也是不错,虽然直推ER4B有一点点吃力,但基本素质仍可以得到适度的发挥。只是下潜方面,因为推力关系,有一点儿妥协了。鼓声的凝聚力,略为不足。而乐器的分离度,我个人是基本满意了。基本上,能够听出来的弦乐和和电子乐器以及贝斯,鼓等等,都可以比较明确地向听众交代清晰。声场方面,PCM-M10的声场表现力不及搭载旧耳放卡的小不点DP_I。尤其是横向声场的宽度。

DP_I
如果你说SACD和头版CD有什么区别,我想,我小不点里面的两首歌,我是特别地抽时间去比对过的。可惜我没有把头版CD的那个版本复制到SONY PCM-M10里面。其实,这张SACD,也是我听过的SACD里面,CD层的声音素质最接近头版CD的一张SACD场唱片了。其他的SACD唱片,我自己听到的,感觉与头版差别还是比较明显。比如《十万个为什么》,SACD版会比头版录音电平明显高了。人声偏干。张学友的《相爱》,SACD比头版数码味重,声音貌似解析力很好,但颗粒感很明显,和头版的AAD录制格式相差甚远。人声单薄且毛刺感明显。谭咏麟的《忘不了您》,SACD版录音电平作了一定增益。低频量感足高频略微显得粗糙,不及原版细腻……这些许许多多于2003年环球公司在德国重新将母带处理制作并推出的SACD,旨在对以往的模拟录音所产生的声场略显狭窄的弊端进行修正,经过DSD技术处理过并重新压片的CD唱片。其实听感还不及昔日的头版CD那么自然纯正。当然,大家或许会仍未,这是因为以前的头版是AAD/ADD的制作产物。现在是DSD SACD,技术的差异,带来听感的异同也是可以理解了。而DP_I下的这首<矜持>,人声就真的有点我个人所理解的SACD里的CD层所播放出来的味道了。人声通透,但略显单薄,齿音控制得比较理想。没有干得感觉,或者大家会以为我对“干”的理解有偏颇。但这张正价购入的SACD,人声真的做得不错。小不点DP_I旧卡直推,人声依然略微带点水润。只是与PCM-M10比较,润色则少了一点。第二段里面的低频及鼓的力度以及凝聚,都比PCM-M10好,这个得益于DP_I耳放卡的驱动力。鼓的每一下打击,都让你感觉到良好的力度感和速度感。低频量感不算多。或者我个人的习惯吧,我觉得这样的低频量感,可以接受了。比起PCM-M10,其实低频量感也不会差得多少,低频的渲染度不算明显,整体听感比较干净。乐器的分离度良好,中高频的细节度优秀,这两个方面,都略胜PCM-M10。声场略较PCM-M10宽。歌曲的听感相对PCM-M10冷静。就这首流行人声,配搭ER4B,估计更多人会喜欢PCM-M10多一点。

总结:
  DP_I旧卡地素质的确值得大家去试听。但听感不一定能适合喜欢通俗流行类或摇滚类爵士类的听众。大概是因为它的低频量感不多,中频润色少,声音相对直白的缘故。这首流行人声就是一个体现。但从声音的素质,DP_I(旧耳放卡)不比PCM-M10差,但听感却没有PCM-M10那么容易入耳。也许这个和耳塞配搭也脱不开关系。有朋友会说,如果我拿一款声音底蕴略偏厚,人声包围感好,润色相对较多的耳机,可能效果又不一样。诚然,我自己的ER4B配搭DP_I(旧耳放卡),声音是偏薄了,低频少,中频薄,高频锐。听小编制室内乐或者弦乐类的协奏曲还可以理解。但听大编制,对于音乐氛围的烘托。则有点点略为不足了。而听流行类乐曲,这个组合以上的弊端就更明显了。这首流行类人声。听感上,的确是用ER4B配搭PCM-M10会更容易讨好耳朵。但喜欢通透干净的听众,依旧可以用后者的配搭。

与PCM-M10的对比终于完结了,历时1个多月的对比,试听,撰写,给我最大的感觉:对比器材远比对比耳塞累,特别是素质相当的两件器材。接下来的第三部分,属于个人音乐分享部分。这里不存在器材比对,纯粹是用小不点DP_I去播放自己喜欢的音乐,在小不点DP_I演绎下,享受那份音乐带来的乐趣。              

于  2011.12.20 撰写


BONUS:
在这篇文字第第三部分编写的过程中,刚好借到一台国产播放器IHIFI812蹭听,只可惜一直都忙,只能利用晚上不用加班的时间去试听,所以也即兴选了一首自己挺喜欢的歌曲简单对比了一下。这里首先要说明,IHIFI812我只是借用了一个月,不能说很熟悉这台机器的声音,但整体的感觉还是能把握到了。接下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器材如下:
播放器:DP_I(BY 杨老师) IHIFI812(BY 学林)
耳扩:AMP-10(BY WIDING)
耳塞:ER4B(ETYMOTIC)




与大家分享的歌曲,属于一首有着一定年历的一首很经典的流行曲,相信喜欢邓丽君的老一辈朋友都很熟悉,带给大家<在水一方>---邓丽君。

(1)直推比较
首先比较了一下两者的三频,低频方面,IHIFI812低频的量感会较DP_I(旧卡)多,下潜方面DP_I(旧卡)稍好一点。IHIFI812配搭ER4B听感不错,有朋友说IHIFI812低频多了,但用来配搭ER4B,直推的低频可以接受。量不算多。相比而言,DP_I(旧卡)的低频量感少一点,但凝聚力较佳。人声方面,邓丽君的那种柔润甜雅的声音。其实两台播放器的表现力都不算甚为出色。IHIFI812人声密度感稍差,人声比较刻板。DP_I(旧卡)人声略偏薄,但密度感良好,声音更通透自然。而高频方面,基于这首乐曲,其实能达到高频范围的乐器基本没有。所以这里也不用比对。声场方面,两台播放器在AB比对后,DP_I的声场横向宽度会较IHIFI812好,深度同样胜于IHIFI812,空间感相对IHIFI812更立体一些。人声的距离感,IHIFI812人声距离相对近一点。整体听感上,我觉得各有特点。如果就配搭而言,ER4B配IHIFI812,对于低频的增益有一定提升。但从声音的素质上比较,DP_I(旧卡)略胜一筹。

(2)LINE OUT输出比较  耳扩:AMP-10
加入了AMP-10之后,声音明显得到提升。AMP-10是一款素质优秀的耳扩,在能保持声音原有清晰度及细节的同时,使得高阻耳机获得足够的驱动力,发挥更佳。最可贵的是,声底干净通透,数码感极低。特别是在播放这样七八十年代的老歌,听感特别良好。同样地,先比对两台播放器的三频。低频方面,这个回合DP_I没有在低频方面失分,低频不仅量感足,质感也相当理想,低频弹性好,下潜深。IHIFI812,低频下潜方面较DP_I逊色,在直推时候,其低频量感丰足的特点没有被延续,低频量感稍有收敛。但质感不及DP_I好。人声方面,DP_I的人声相对和润一点,密度高且咬字清晰。IHIFI812的人声,密度感相对较低,在细节和韵味等方面都略逊一筹。人声的强弱高低起伏没有DP_I那么明显。声音稍欠活力。高频方面,同样这里不作比较,而两台播放器的声音透明度及细节感等方面,DP_I会略胜一筹。声场的比较,同样是DP_I较为宽松平坦,声场更开豁,比较之下,IHIFI812声场则略显局促。

小结:
其实在这一个月里,我听IHIFI812的时间也不少,只不过这台机器实在不太适合随身。我个人感觉主要有两个问题:1.续航时间真的太短,大概就5小时左右。2.体积真的有点大。再说直推声音细腻度一般,加耳扩更不便于携带。所以,我基本是呆在家里才听。总体上,1K多的价格,比较适合初烧的朋友,特别是初烧又买了ER4的朋友,素质算是不过不失。也算是在自己的预料之内。性价比不错,但在软件设计及操控等方面,都有待提高。至于有个别朋友提及到在自主改装(MOD)后,声音提升明显,因为我未听过经过MOD机的样品,不作评价。如正常版本,素质上超越PMC-D50,就我个人听感而言,这个是不太可能的。声场和三频的解析力都明显不及。当然了,有朋友说,听感比PMC-D50好,这个,我仍持有所保留的态度。毕竟每个人听感上总有些差异。至于和小不点DP_I比素质,无论是直推还是加耳扩,都稍为逊色。听感方面,我仍是会选DP_I。为何?比对试听之后,大家就有自己的答案。



【PART 3】
接下来的第三部分,主要是分享自己儿时及学生年代喜欢的一些港台流行乐,以及后期在师父那儿学习期间,渐渐爱上的古典音乐唱片。这部分的文字,不存在器材比对,纯粹是用小不点DP_I作音源,试听自己喜欢的音乐的乐感分享。而接下来分享的几张音乐唱片,每张唱片我会挑两到三首喜欢的音乐,分享自己的感觉。

使用器材:
播放器:DP_I (小不点BY杨老师)
耳扩:AMP-10 (WIDING)
耳塞:ER4B (ETYMOTIC)


歌手:谭咏麟
专辑:《忘不了您》 (粤语)
出版:宝丽金唱片HK

第一张和大家分享的唱片是谭咏麟的《忘不了您》 (1981年PHILIPS HK)
主打歌<忘不了您>,是一首节奏深沉的歌曲,歌词充满着对最爱的那份不能磨灭的真挚。歌曲伴奏主要是以大提琴,小提琴及电子乐器为主。录音制作因为是AAD格式,所以声音的模拟味很浓厚。人声部分,1981年的谭咏麟,声音还是一点点稚嫩。颤音部分仍有一点呆板,感情控制以及声音强弱转换等方面仍有待提升。唱功方面很明显不及鼎盛时期 (<爱的根源>时期) 的他。那个年代的流行曲,通常都是第一段比较清淡,第二段加入贝斯后,听感较为强烈。这首曲也不例外。曲风属于低缓深沉一类,所以算是一首深情的慢歌。这个也是谭咏麟开始走红的代表作之一。

第二主打歌<天边一只雁>,是我儿时很喜欢的一首作品,记得那时我才3岁,叔父移居香港之后,每逢年节回来,就会带一些电器回家,记得就在弟弟出生的那一年,就带了一台三洋录音机回来。那年代,这玩意可是高级货。上次在二手市场居然还看到类似的一台。可惜是尸体,所以就没出手。同样被带回来的,还有一些属于那个年代的原装录音带,而这首<天边一只雁>,就是那时候收录在1982年十大中文金曲龙虎榜的作品。出自1981年出版的专辑《忘不了您》。<天边一只雁>属于节奏轻快的励志歌曲,歌词由著名填词人,音乐人,黎彼得作词,歌曲所表达的意境是既向往那种远离世俗,任意翱翔,忘记社会的争斗烦嚣,任意穿梭天际的感觉,但又不愿孤独地远离缤纷世界的矛盾心情。

这张碟的录音算是飞利浦的经典,虽然是AAD,但细节感良好,小不点搭配AMP-10听感很舒服。清晰度及音乐的细节都不错。乐曲开头的昔士风让我印象最深。其实后来听回现在中国出版的一些谭咏麟精选集,里面的这首歌。感觉就不一样,后期的重新制碟出版,昔士风没有了原录音那种醇厚润泽的感觉,空气感缺失。AAD录音下的昔士风,虽然乐器的结像力不算很强,但那种乐感让人陶醉。而这套设备下,声场基本让我满意了。这首歌值得向喜欢谭咏麟的朋友分享。

第三首分享给大家的是此碟里面最后一首歌,其实是一首外国音乐重新填词的作品。名为<小风波>,相信很多校长的粉丝,对这首歌也不会陌生了。外文的那首作品叫什么名字我好想记不起来了,外语学得很烂。高三的时候,外语是全班倒数,中文却排在全级第二,想起来也真的可笑。而这首<小风波>其实属于一首节奏轻缓的温情作品。歌词描述的是一对感情上闹了别扭的小情侣。而男主角希望平息风波与女伴和好的情景。那个年代的流行乐,录音,即使电子乐器合成,都是用模拟混音技术,所以,声音温润醇厚。人声颗粒感极低。用ER4B听这类录音,听感很舒服。而这首<小风波>我个人认为,也可以算是这张碟的其中一首主打了。

当然了,这张碟还有几首歌值得大家去听,比如第一首<想将来>,第四首<情两牵>,这也是一首外文歌曲重新填词的作品。以及第九首<不必伸手给我>,也是不错的音乐。其他的歌曲,都是一些带有浓厚香港情怀的作品,挺能反映70年代末,80年代初香港的社会景象。所以这个时期的流行曲,基本都是通俗易懂,带有地道文化的作品。生于70年代末的我,就是从这里开始了(我)自己的音乐旅程。


歌手:张学友
专辑:《相爱》 (粤语)
出版:宝丽金唱片HK

第二张和大家分享的专辑,是张学友86年底的粤语大碟《相爱》 (1987年POLYDOR HK)
这是属于我自己最喜欢歌手的作品之一,虽然录音素质及唱片的热度方面,在这位歌手的所有作品里,算不上是顶级的制作或称得上一流的专辑,但这张专辑,也是我唯一用正价去购买的二手碟,记得当时掏了200元,但里面有几首歌,我是相当喜欢的。虽然不是我自己最喜欢的专辑,但不知为何,每次听这张专辑,我心里面就找回小学时代,在舅舅家静静听着磁带机的那种热炽感觉。这张专辑就是张学友的《相爱》。一张AAD格式的作品,虽然录音不算很出众,虽然能够算得上殿堂制作的歌曲只有一首<蓝雨>,虽然这时的学友还只是初生牛犊。但那份回忆对于我自己是那么的特别,那么的宝贵。

手上这张碟是T113头版(透明胶圈版),入手价在我自己收藏的流行乐唱片里,仅次于《爱情陷阱》的T113版。但两者比较我更喜欢这张唱片。

同样地,这里向大家推介自己最喜欢的三首作品,进行试听分享。
第一首,属于此碟的同名主打歌<相爱>,也是这张碟的第二主打歌。热度仅次于<蓝雨>。这首作品由林氏姐弟携手合作包办词曲创作。林敏怡作曲,林敏聪填词。是一首旋律低缓,深情中略带点舒缓风格的作品。DP_I + AMP-10 + ER4B所演绎的AAD格式制碟的音乐,听感很平衡舒服。虽然低频不多,但量感和质感都达到比较合理的平衡点。人声部分,这个组合,密度感良好。人声质感强烈。86年的张学友,在出道仅2年时间,唱功仍有点稚嫩。比起当年已成名的谭咏麟,以及当红的张国荣,陈百强等歌手。很明显,张学友的唱片,在制作上以及录音方面都有一点差距。大概这个就是一线歌手和新秀歌手之间的差别了。旧式的流行曲,多数都是第二段明显听到的乐器会更多些,而且低频会更加多,听感更浓烈。这首也不例外。但总体上,录音方面低频略略有点偏硬。中高频就承袭了传统AAD录音格式的特点。比较注重听感柔和温润,所以刺激性极低。加上这套组合对细节还原还是比较到位。所以中高频方面的听感及素质都是比较出色的。而那个年代的制作,录音声场都算不上宏大,声场有一定的横向宽度,纵深感在这套设备上感受到也不错。就是高度略略不足。这个和器材因素关联不大。整体上,我是满意的。

接下来分享第二首音乐,这是一首很多“友”迷都很熟悉的一首经典作品歌名叫<蓝雨>。是这张碟的第一主打歌,虽然不是香港本土创作的音乐,但经过有“鬼才填词人”之称的已故著名作词家林振强先生为此曲谱写了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蓝雨>已经成为80年代学友的一首赫赫有名的经典。同样地,这首曲的录音模拟味不错,高频部分在AAD录制格式的流行乐里面,基本都是比较柔顺耐听,刺激感极低。这首歌也不例外,电子乐器的配合很得当,录音听感良好,慨叹以前的录音师的功力。正如我师父说的,旧版录音耐听,不是因为以前的器材比现在的器材高档多少,而是少了一些人为的修饰。现在的录音为了营造更强烈的听觉感受,刻意地去提升某部分频段来获得更刺激的音乐感,其实这些人为的声音渲染,反而会降低音乐的耐听度。就好比如后期再版的CD为何除了录音电平较头版CD大之外,似乎找不到任何比头版CD更优秀的地方,当然,录音本身没有谁对谁错,何为优劣,每个发烧友自己才是最清楚……师父的一席话其实也道明了现在的流行音乐的录音风格和以往80年代的差异。受他的影响,我也渐渐找回一些儿时常听但一直没条件购买的旧版CD,这张<相爱>就是其中之一。86年的张学友唱功仍不算成熟,在声音的刚柔把控方面仍欠缺一点火候。但时年25的他可以说是后生可畏。虽然不及当时的张国荣,谭咏麟等一线歌手那般火热,但歌曲作品也迷倒了不少年轻人。而这些年轻人,大概到现在基本已到不惑之年了。回忆当时我虽只有8岁,但除谭咏麟,许冠杰之外,张学友就是我听得较多的男歌手了。整张专辑的录音声场不算很宽,比起手上的SACD版本,旧版的CD更注重诠释音乐的韵味,而SACD在声场及空间感方面的确有了提升,但人声及乐器的那种淡淡的模拟味却不见踪影了。

第三首和大家分享的是一首比较冷门的歌,虽然不是主打歌但我觉得旋律和歌词都写得不错,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下,歌名叫<小男人>。这首歌听来,低频就略略有点偏少了,特别是量感方面,SACD更差,低频偏硬,偏干。歌词其实也挺富幽默感。描述的是一个性格悠游寡断的小男人,在爱情的梦幻世界中徘徊纠缠,抛不下现实,无法接受新的转变的矛盾心情。这首歌有个特别的地方,就是伴唱的歌手居然是当时当红的女歌手陈慧娴。这个对于当时的张学友,实在很不错了。而这个时期的张学友,声音仍是属于和出道时的那般。虽略带稚嫩,但声音的那股张力及演绎歌曲时的那份感情,都值得大家再一次去回味。

连续分享两张80年代的作品,或许有些朋友会问到,是不是我喜欢的唱片,大多数在80年代的?其实也不全是。只是80年代的作品,每次聆听都勾起我童年时的回忆。儿时喜欢的许冠杰,谭咏麟等等歌手,都是80年代红极一时的风云人物。那个时候,我才是一名小学生。受到舅舅的影响,渐渐接触了当时很多流行乐作品。而听过的歌手,包括徐小凤,梅艳芳,叶倩文,雷安娜,陈慧娴,张国荣,陈百强,罗文,关正杰,温拿,林子祥,彭建新,蔡国权,泰迪罗宾等等。当然少不了我自己最喜欢的许冠杰,谭咏麟,张学友。这些歌手,有好一部分,对于现在80后的朋友,或许不太熟悉,但他们的经典作品,却被一直传颂。接下来,要和大家分享的,是在90年代初红极一时的四大天王的一些经典专辑。那个年代,四大天王可谓港台流行音乐里面最闪耀的四颗星星。虽然也为不少资深乐迷以唱功不如80年代乐坛巨星这一理由而批驳着。但不得不承认,90年代,是属于四大天王年代。基本很多颁奖典礼上,四大天王都是最大的赢家。


接下来的四张专辑,我会挑选自己四大天王的作品和大家分享。因为四大天王的时代,可以说即使在我到了人生的晚年,我也不会忘记这个年代音乐赋予我的那份希冀,永远会记得那个年代我是怎么把自己的零花钱省着来买唱片。永远不会忘却音乐带来的那份感动。是他们的音乐陪伴我走过那段学生的岁月。一段让我难以忘怀的记忆,从这里开始……


歌手:黎明
专辑:《I LOVE YOU OK》 (粤语)
出版:宝丽金唱片HK

第三张和大家分享的CD,属于LEON的作品,《I LOVE U OK》。这是一张有宝丽金唱片公司出品的唱片,唱片监制是陈永明。唱片特别的地方是标有万宝路RED HOT HITS的标志,而且是AAD格式的CD。记得宝丽金应用在流行类别音乐的DDD格式CD是由1993年开始推出。而最早的ADD格式CD,是1988年就开始存在了。1988年之后至1993年,除了一些旧录音或经典作品重新推出才会采用AAD格式。其余基本采用ADD。但这张《I LOVE U OK》却是AAD格式的CD唱片。这个也是我比较喜欢它的原因。

这张唱片的录音水平,我觉得流行音乐类,算是不错的水准了。AAD格式的特点基本得到很好的体现。模拟味十足。人声温和细腻,刺激感低。高频顺滑自然,毛刺感基本没有。音乐感强烈。低频量感与质感达到很好的平衡,下潜与弹性都想当出色。声场虽然不算宽,但就流行音乐而言,足矣。电子乐器的乐感也良好,音乐的平衡性好,没有现在流行录音那种过度强调细节及刺激感而丢失乐器质感的不足。

同样地,这里挑了三首音乐和大家分享。
第一首分享的音乐,是这张专辑的第一主打音乐<I LOVE U OK>,作为同名主打歌,<I LOVE U OK>是一首听感不错的音乐。记得那个年代,很多香港流行乐都喜欢采用日本的流行作品,重新填词。或者找日本作曲家作曲,由香港当地的填词家作词。这首<I LOVE U OK>就是一个典范。小不点的演绎下,AAD格式的音乐在细节部分一点也不弱。听感优秀之余,音乐细节得到很好的保证。而这首作品,属于节奏明快的作品。乐曲中的低频听感很棒。虽然这次使用的是ER4B,但配合小不点DP_I + AMP-10,低频一点不会觉得缺失。量感不多,我个人感觉是恰到好处。这首曲的填词都属于带有很地道通俗的香港色彩,让人一听就明白曲意。唯一美中不足的,应该是黎明的声音。唱功一般。1992年的黎明,属于刚出道不久的偶像派。唱功比起同期的张学友,是远有不及。但比起现在的偶像明星,黎明可以当实力派了。

第二首要分享的音乐是<情难自控>,这张CD的第二首主打歌。也是这张专辑里面不多的由华人作曲的作品,写曲的是台湾著名作曲者林隆璇。这首音乐的不同名版本也被同期的另外两位歌手演绎过,记得一首广东话版本<何故.何苦.何必>由彭家丽演绎。另外一首为国语版<难以抗拒你容颜>由台湾歌手张信哲演绎。三个版本中,张信哲的版本最让人喜欢。另外两个版本,我个人更喜欢黎明的这一首。不过感觉录音方面,这首曲的低频有点点偏硬。电子乐器的质感尚可,整体感觉不及第一首<I LOVE U OK>那么理想。其它细节方面。基本可以保持此碟高素质水平。

第三首要分享的曲目并不是此碟的主打歌,但我觉得挺好听的歌。与第二首分享曲目<情难自控>有一点关联,同样属于电视剧《都市的童话》里面的主题音乐。这首是片头曲。歌名有一点逗,叫<傻痴痴>。此曲乐感会比第二首分享的<情难自控>舒服。电子琴和贝斯的配合得恰到好处。低频温厚饱满,ER4B下的低频量感不算多。但仍能感受到AAD格式那种温厚的听感。细致但不刺激。人声的距离感不算远。能感觉到流行录音的声场规模。但声场仍算宽松自然。乐器定位清晰,人声略显薄,这个是ER4B的特点。男声普遍略偏年轻化。但感觉仍是我所接受的。整体乐感和听感都不错的一首歌。歌词能够很直白地描绘出男主角对女主角的倾慕与痴恋之情。词,曲,录音都不错,而演绎者,也让人在此曲中感受到他的用心和努力。所以这里特别推荐此曲给大家。

整张唱片其实可听度很高,有好几首歌都属于乐感明快,节拍跳跃感较强的作品。很适合那个时代的年轻人。同时,也很佩服日本那几个写曲的作曲者。写出了这些优秀作品。加上标有万宝路RED HOT HITS标志的唱片,录音本来就是得到保证。这是这次是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在万宝路RED HOT HITS标志的唱片中看到采用AAD格式制作CD唱片。这也是LEON的唱片里面,我自己最喜欢的一张。特别地在这里与大家分享。


第二个登场的是郭天王,郭天王在歌坛当红时期的正版我基本上是收齐了,只可惜在大学一年级的时候,一次意外,丢失了18张正版唱片,其中就有好些是郭天王的出道时期的作品。比如<对你爱不完>。但要在郭天王唱片里面挑一张分享给大家,我实在头痛,因为除了黎明,其他三个天王的歌,我都挺喜欢的,尤其是90年代的郭天王和张学友。所以这里挑一张出来,有点难。因为有好几张专辑,我都很喜欢。比如国语专辑<对你爱不完>,<我是不是该安静地走开>,<到底有谁能够告诉我>,<把所有的爱都留给你>,<爱你>,<分享爱>,<我的开始在这里>……粤语专辑<跳不完.爱不完.唱不完>,<没有你的爱>,<铁幕诱惑>,<纯真传说>,<听风的歌>,<爱的呼唤>……等等。这些只是一部分。记得初中,高中时代,我自己最喜欢的是郭天王的音乐,从95年以来,基本每推出一张专辑,我都会把每周辛辛苦苦积累下来的零花钱用在购买CD上。而且那时候一张新出的专辑,四大天王级别的基本就要135RMB。那个年代,135RMB可以买不少东西了。想起来,也觉得自己有点浪费了。中学时代,花在买唱片的钱还真的不少了。

歌手:郭富城
专辑:《我是不是该安静地走开》 (国语)
出版:飞碟唱片TW

这么多张专辑,其实让我选出最喜欢的一张,真的很难,有好几张我都很喜欢,所以要挑选其中之一,实在头痛。这里,选出一张我听得较多,但后来大学时候因为一次意外,遗失了的唱片。而保存在我硬盘里面的,只是这张唱片后来重新入手的中国大陆地区原版引进的版本而已。声音较台湾飞碟唱片的头版差。这张唱片,相信喜欢郭天王的歌迷或朋友们都不会陌生,这张唱片的名字叫作《我是不是该安静地走开》,也是郭富城个人推出的第二张专辑。专辑里面收录了好几首经典作品。这里同样选出三首歌和大家分享。

带来第一首分享的歌曲,是这张专辑的同名主打曲<我是不是该安静地走开>。相信这首歌,对于乐迷来说并不陌生。而且也算是郭富城继<对你爱不完>之后,又一首算得上把他推上天王位置的歌曲了。在那个年代,其实香港与台湾都涌现了不少优秀的音乐作品。那个年代的音乐人,写的流行曲风格都不错。而且歌词与曲韵都很容易被接受。那个年代的歌手,即使是偶像派,也有一定的实力。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还是AAD和ADD录音比较盛行的年代。唱片的乐感很好,而那时候,CD在仍不算是很普及。传统音乐介质仍是黑胶和磁带。CD不容易购买。这张唱片,虽然没有打出录音格式。但从乐感判断,很有AAD的味道了。声音宽松自然。郭富城的唱功明显比较稚嫩,但可以感受到他的用心。那个时候的郭天王,只是刚出道不久的新人。对于如何用气,如何控制颤音,如何换气等演唱技巧,不算很娴熟,从他的歌唱中,可以听得出他是一个之前不会唱歌的人。而他的声线也没有什么优势。所以要脱变成实力派,有点困难。这首歌的歌词描绘的故事,同样是略带悲情。词义基本是反映出男主角对爱情的迷惘与无奈,以及迷失方向感的无助。乐器及配乐的录音也是这首歌的一个比较能够反映ADD年代特色之处。乐感相当舒服。虽然郭天王的声音略带稚嫩感,但演绎这首歌的时候,感情却很投入。所以,这里特别推荐给大家。

第二首要分享的歌曲,就是此专辑的第二首歌<我想偷偷对你说我爱你>。这是一首比较轻快且略带年轻人甜蜜爱恋感觉的歌曲。跳动的节奏,温暖和润的电子合成配乐。听感很舒服。不刺激,不生硬。而且歌词与曲韵和第一首歌截然不同。这首歌谱写的是蜜酝在初恋甜蜜之中的青年人兴奋而紧张的矛盾心情。歌曲的低频主要是贝斯及电子合成乐。低频有弹性且量感适中。这套组合在播放AAD或ADD音乐时,低频的乐感相当理想。我自己也是比较喜欢旧录音的音乐爱好者。以前较为优秀的AAD录音的低频,听感相当舒服。扎实且有良好的下潜,量感控制得恰到好处。这首歌的录音,我觉得在配乐方面的制作,还是可以达到较佳水准了。以前台湾的那班音乐人,做音乐都是很用心,很投入的。那时候的唱片,不纯是只从商业角度上去考虑。这首歌,在整张唱片里面,也可以算得上是比较容易让人接受的作品了。这里和大家分享。

紧接着带给大家的第三首作品,是很多精选里面都会出现的歌曲。也是这张唱片的第二主打曲<爱情到底有多危险>。这是一首快歌。和前面几首抒情式的慢歌比较,这首歌明显让人耳目一新。既然郭天王被誉为四大天王里面劲歌热舞最强的一位。这首歌,相信郭天王的粉丝们一定不会错过的了。这首歌的节奏感,比起90年代中期的一些节奏明快的作品,其实,速度感及旋律也不算是特别的快。只是,那个年代,一般都是以抒情作品为主。节奏强烈,乐感明快的作品不多。所以这首<爱情到底有多危险>在那个年代,可以算是快歌了。而这首歌的歌词则描述了一个不怕危险,不受拘束,渴望去尽情去爱的少年那勇敢与坦荡的心态。这首歌从乐感到歌词,都洋溢着一股年轻人不怕危险,勇于挑战的阳刚朝气。是一首相当不错的音乐。这里推荐个喜欢郭天王的各位。

这张专辑,还有好几首歌都值得大家听听,比如第五首<你是我最宝贝的宝贝>,一首带着温情舒心的作品。旋律优雅而轻柔。另外一首也是我自己很喜欢的,就是该专辑第九首歌曲<是不是每一个恋爱的人都像我>,歌词有一点悲情,很贴切地表达出一个痴情男孩的心声。旋律悠扬但略带伤感。这张专辑,承继了《对你爱不完》的热度,不但保持了高水准的作曲,而且歌词也是很贴近曲意的一张专辑。这里推荐给大家。


歌手:张学友
专辑:《忘记你我做不到》 (国语)
出版:宝丽金唱片TW

紧接着要为大家分享的,是属于儿时就一直喜欢的香港一线歌星,有着歌神美誉的张学友张天王。其实前面已经有分享过学友的《相爱》专辑,但由于对张学友的歌特别喜欢,既然能借这个机会怀念四大天王,这里就破例再选一张张学友的专辑分享给大家。而这张专辑是我自己很喜欢的国语专辑,张天王的歌里面,我自己最喜欢的三首国语歌虽不在这张专辑,但我觉得,这张专辑,应该会得到很多张天王铁粉们认同并赞赏的。这里分享给大家《忘记你我做不到》---张学友。一张虽然在销量上仅次于《吻别》,但创作以及录音绝对超越《吻别》的国语专辑。而且这张专辑还推出了两个版本。这里和大家分享的是金漆版,另一个版本是万宝路RED HOT HITS版。

这张专辑真的让我不知道选那三首歌,基本首首歌都是好歌。第一主打歌《忘记你我做不到》,是一首配合弦乐深情演绎的作品。在这张专辑里面,还几首歌都是用弦乐小队去伴奏的。所以录音绝对是上佳之作。让我记忆最深的是<忘记你我做不到>这首歌的乐器伴奏以及乐韵。尤其是乐曲高潮部分的激昂,澎湃的乐感,以及演唱者那张弛有度并极具张力与穿透性的声线。选张学友去演绎这首歌,再适合不过。别的歌手,或许就未能这么淋漓极致地表达出歌曲那激昂高涨的意境。如果还要选一个后备,我会选张宇,因为张宇演绎这类歌曲,也是有着独特的味道和感觉。这首歌,因为采用了大部分真乐器,特别是弦乐部分。所以听感的真实度得到大大提升。和一般用电子音乐合成的流行音乐比较。无论录音及音乐感,都绝对优胜。这里推荐给大家<忘记你我做不到>。

第二首不用我多说,很多朋友都会推荐<情书>这首歌。的确,这首歌是一首好歌。这里也推荐给大家。作曲者戚小恋虽不是顶尖级别的人物,但也属于偶有佳作之类的作曲者。这首情书,也可谓是代表作了。我自己特别喜欢这首歌的乐感。轻快跳跃的感觉,像沐浴在爱情的初期之中,甜蜜且温馨。歌词也写得很贴近生活。很能反映男女之间的情感世界。这首歌的配乐及录音,和很多港台情歌的模式相近。都是第一段前半部分比较轻柔,节奏不算明快,而且配乐比较清淡。低频不算多。乐曲高潮的部分,低频有了加强。增加听觉的刺激感。第二段则低频出现的频率相对较第一段多。<情书>这首歌的录音也是不错,乐器虽然不及第一首歌丰富,但加入了属于管乐类的笛子。乐感更为悠扬。小编制管弦乐的配合得很好。所以也是一首相当值得推荐的曲目。

第三首推荐给大家的曲目,是选自这张专辑的第七首歌,虽然这首歌基本不会在张学友的精选CD出现,也不会在演唱会上演绎。但这首歌我自己很喜欢。歌名是<真心的朋友>。也是这张碟里面,其中一首以小编制弦乐组伴奏的曲目。说起这首歌,记得之前在一些器材的测试中,也曾选听过。和传统流行乐一般的是,第一段都是比较轻缓。以钢琴伴奏人声清唱,直到高潮部分才出现结它。过渡段纯音乐是一小段弦乐配合钢琴合奏。小激昂,但氛围有点悲寂。第二段,加入了鼓和贝斯。人声在乐器声的包围中,但丝毫不含糊。弦乐组略略靠左方,鼓及贝斯则偏于右下方。DP_I + AMP-10 + ER4B这套组合对乐器及人声的定位准确结像清晰。虽然低频不多,但低频凝聚感不错,扎实有力。谈回音乐,这首歌另一个值得我推荐的地方是因为它的歌词及曲意,很对我的口味。这里分享给大家。

与以往张学友的国语专辑不同的是,整张专辑,每一首歌都是新歌,而以往的国语专辑,总有那么一两首歌是从粤语版重新填词后再收录到国语专辑里面。所以这张《忘记你我做不到》才是真真正正的全国语全新大碟。而且《忘记你我做不到》在华人唱片榜的销量也直逼《吻别》。成为张学友最好的国语专辑之一。专辑里面,还有好几首歌,是值得大家一听的。比如<慢慢>,<失眠夜>,<左右为难>等,都是后来很多精选集里面会出现的曲目。


在四大天王音乐分享里面,最后一个出场的是我儿时的偶像。一位我很喜欢的明星。说是明星,因为这位艺人可以说歌影视三栖了。第一次接触到他的作品是一套于1982年在香港TVB播放的电视剧《猎鹰》。里面的警员江大伟(刘德华饰)至今仍是一个经典。而这套电视剧,也是刘德华日渐成名的作品之一。到后来的《神雕侠侣》,《杨家将》等等。在电影作品里面《赌侠》,《新上海滩》,《天若有情》,这些都是我上中学时,让我难忘的作品。以及后来将刘德华推上影帝的《无间道III》,《大只佬》等。在音乐作品中,从<我恨我痴心>,<情感的禁区>,<可不可以>,<再会了>,<真我的风采>,<你是我的梦>,<忘情水>,<真永远>,<相思成灾>,<中国人>,<一个人睡>,<冰雨>,<心只有你>,<木鱼与金鱼>……整个90年代,华叔都为香港乐坛及乐迷贡献了不少好音乐。用卖力的唱功及态度去回报各位乐迷的支持。2000年后,随着四大天王势头的渐渐退却,很多乐坛新势力茁壮起来。而回顾当时,其实这些渐渐在乐坛上走红的歌手,何尝不是在90年代已经打下基础呢。只是90年代的时候,四大天王的势头太过强劲。令到他们只能在颁奖礼上争取十个金曲奖项里余下的六个而已。2000年以后,华叔依然有很多我自己觉得创作很优秀的流行作品,比起李克勤。刘德华的声线更具男人的阳刚本色。比起张学友,刘德华唱歌更加卖力,看看他脖子上的青筋。比起陈奕迅,刘德华的台风更具天王本色。或者是因为带着个人色彩,所以我觉得,刘德华在四大天王里面,是最具才艺,最全面的一个,虽然唱功稍不及张学友。但其它方面一点也不逊色。而2004年获得十大劲歌香港最受欢迎男歌手及亚太区最受欢迎男歌手,更是创下了颁奖典礼的一个记录:历史上首位同时获得香港最受欢迎男歌手和亚太区最受欢迎男歌手的人。这是一位值得尊重的艺人,他用自己的努力,去谱写着自己的演绎人生,用自己的努力,去创作出一首又一首的经典歌词,用自己的努力,一次有一次地站上领奖台的顶端,以最佳的音乐与电影作品回谢支持他的粉丝。他就是刘德华,一个从无线艺员训练班一步一步走来,默默地耕耘,走过数十个春夏秋冬,在多次与影帝擦肩而过之后,最终捧起奖座的人。同时,也是90年代叱咤风云的天王级人物。这就是华叔(刘德华)。


歌手:刘德华
专辑:《刘德华》 (粤语)
出版:宝艺星唱片HK

其实我自己收藏的流行唱片里面,四大天王占了一大部分,而四大天王里面,收藏最多的就是刘德华。华叔的碟子里面,要选一张分享给大家,真的有点难。因为我也不知道哪张我最喜欢,因为好多唱片里面,我都有好几首歌很喜欢。所以选出一张碟,难。既然提到90年代的音乐,这里就在90年代的唱片里面选出一张,我觉得挺喜欢的去分享。这里特别地选来了华叔的同名专辑《刘德华》,这张CD里面有好几首歌都值得大家去听听。这张专辑由宝丽金旗下的宝艺星唱片出品。虽然没有标注唱片的录制格式,但从年份及音乐乐感基本可以判断,是属于AAD的录音格式。而这里同样地选出三首我自己相当喜欢的歌分享给大家。

第一首分享的是这张碟的第一主打歌<再会了>。打开播放文件夹,按下播放键,音乐开始在耳畔响起。熟悉的音乐,这次不同的是采用MP3播放器聆听,平时则用自己钟爱的MD。小不点的音质对得起它的价格。而且在我自己听过的MP3播放器里面,这一台是我最满意的。人声部分真的不错。细节感和密度感都很出色。高频毛刺感极低,这个除了和音乐文件的录音有比较重要的关联之外,还和播放器及耳扩有关。ER4B听模拟味较佳的音乐,效果真的很好。加之小不点几AMP-10的组合也是能让ER4B的优点充分发挥出来。听感自然达到一定水准。乐曲的电子配乐和贝斯因采用模拟录音,听感都很温和饱满。低频结实且厚实。人声方面,这台组合的人声个人感觉略为偏薄。但声音密度感不错。刘德华的声音略微偏干。这个属于正常。因为当时的华叔,声音就是这个样。宝艺星虽然不算大行,但和宝丽金的正牌录音,差距不算太大。乐感方面,这首歌其实不算是快歌,属于略带悲情的情歌,但悲情只限于歌词。曲子的旋律还是比较容易让人接受的。而因为这张是同名专辑,加上这首歌当时的热捧度,顺理成章地,这首<再会了>便成了此专辑的第一主打歌了。

这张同名专辑,其实有好几首都可以算上是经典。第二首推荐给大家的是这张专辑的唯一的一首合唱歌曲,由华叔和吴婉芳合唱。歌名叫作<秋意中等我>。这首歌也在刘德华不少精选CD里面出现过。从歌名就可以感受到,这首歌的歌词会略带一点悲凉的感觉。细琢歌词的确如此。有秋的寒意也带着夜的悲寂。人声录音部分,我依然觉得这张专辑的人声稍微生硬。而当时的吴婉芳其实也不是什么一线歌手,86年港姐选举获亚军后进军歌坛,其时只是一名新秀而已。而当时的华叔也是一名年轻帅气的艺人,所以这对年轻组合演绎这么一首;略带悲情的作品,虽有点唱功欠缺,感情诠释得未够入木三分,但胜在卖力投入,也算得上是一首值得一听的老歌。这里推荐给大家。

接下来推荐这张专辑中,我自己最喜欢的一首歌,虽然不是主打歌,但好像也入选过十大中文金曲的提名。这首歌是收录在本专辑第五首的歌曲<绝望的笑容>。同样是一首带着悲情色彩的歌曲。和上面那首和唱歌不一样的是,这首歌从歌名就可以意会到是一首悲情伤感的作品。这首由周治平作曲,刘德华填词的作品。对我来说,是第一首听到的刘德华的作品了。第一次听到的时候是小学5年级,老爸从中唱音像产品专卖店里面买回来的一盒香港中文金曲精选的磁带里面,收录了这首<绝望的笑容>。这也是第一次知道,原来刘德华还会唱歌的。而一直到了后来上中学之后,在同学家里听他的黑胶唱片,再一次听到这首歌。感觉依旧。再一次细细品尝,在问及这首歌收录的CD唱片。原来早就卖完了。找得到的,也价格不菲。因为以前二手市场不像现在那般发达。所以只能算了。直到后来工作之后,有钱去淘二手唱片,却发现,这张CD原来也不算太贵,几十元的身价而已。于是我便入手了一张T113 03版的。再次听回这首歌,心里仍然可以找到当初的感动。从听音感觉判断,这张CD应该是AAD录音格式的。背景漆黑度控制得不错,特别是乐曲起端的那一段伴奏音乐便可以体现出来。人声部分依旧略有点点而生硬,年轻时期的华叔声线的本色也就这样。但这首作品,可以听得出华叔是很用心,很深情地去演绎。旧的录音,模拟味比较突出,低频沉稳扎实,声音整体饱满温厚,乐感相当好。这套组合下,可以听得出随身系统中相对较高素质的模拟声了。

四大天王专辑介绍到这里告一段落,接下来为大家分享的四张CD,是我自己相当喜爱的四张实力派歌手的大碟。分别带着不同的演唱风格。虽然个别专辑或许不算是经典,但我觉得,这些专辑,只要是喜欢港台流行音乐的朋友,都值得去试听一下。


歌手:古巨基
专辑:《路边摊》 (国语)
出版:BMG (台湾)

第七张和大家分享的CD唱片是属于古巨基1998年推出的一张国语大碟《路边摊》。在1990-2000年间,老的一辈歌手渐渐淡出乐坛。活跃在80年代的谭咏麟,张国荣,陈百强,林子祥,梅艳芳,陈慧娴等等,渐渐寂静下来了。有人说,90年代是属于四大天王的年代,但其实只要我们用心去搜寻,同样可以找到一些属于不同音乐人不同演唱者的音乐。这张古巨基的国语碟,里面收录了几首歌,我想喜欢他的音乐的朋友应该也会熟悉。这里分享一下这张专辑。

第一首分享给大家的歌,相信很多乐迷都会比较熟悉的了,就是这张CD的第一主打歌<路边摊>。由戚小恋作曲,易家扬填词。这是一首属于古巨基音乐里面,比较经典的国语歌了。在后期出版的精选唱片里面都能见到。歌曲描述了男主角在雨夜之际想起了一段感情往事。雨夜勾起了他和女伴相识相恋的经历以及后来女伴离去的一段回忆。歌曲属于节奏感偏慢的抒情作品。而且在歌曲高潮部分,可以感受到香港假声王古巨基的唱功所在。这首歌录音方面我个人感觉尚算可以。乐曲的第一段,属于比较音乐氛围较为清淡的一段,基本是以钢琴为主调去配合人声演奏。古巨基的声线,其实于我个人而言,也是挺喜欢的,尤其是他唱假声的时候。中间音乐过度段则开始感受到鼓和贝斯带来的震撼。第二段,加入了结它,鼓与贝斯。乐感更加强烈明快。不过,个人感觉,其实古巨基的声音风格,用单乐器伴奏或人声清唱,感觉更理想。这首歌是一首旋律很容易入耳的作品,这里推荐给大家。

接下来第二首要和大家分享的曲目,是本专辑中收录的第二首歌,歌名是<中箭>,由徐嘉良作曲,易家扬填词的作品。和第一首歌的旋律相比,这首歌节拍更强烈明快。但同样地,歌曲的旋律比较容易让人接受。歌词描绘的故事情节与第一首歌也有几分相似,相似的地方则是都是带有回忆性的情节,且男女之间都未能在一起。90年代的情歌,很多的爱情故事,都是这样的情节。但能不能吸引听众的,在于歌曲的旋律,歌词内容,还有演唱者是否深情演绎。三者结合,用旋律配合演唱者动人的声线,将一个活生生的故事刻画出来。只有这样,才能深深打动听众的心。让他们记起这首作品。这首<中箭>。在歌曲的神韵方面,已经达到一首不错的作品了。录音方面,只能说流行录音,听的是味道和感觉,不要过多地去苛求录音素质之类的,不然会听得好累。请记住,如果没刻意地追求,往往惊喜就会在你眼前。听音乐也是这样……

第三首要分享的歌曲是这张专辑的最后一首歌,撇开了这张CD的第三主打歌<幸福号列车>,我选了CD中的第十首歌<只友情不变>。因为这首歌是古巨基作品中,我最喜欢的那首歌的国语版,<友共情>的国语版本。另外一个原因是,因为给我感觉,古巨基不适合唱<幸福号列车>这类带着摇滚曲风的音乐。他不是张震岳。所以,我这里选了<只友情不变>这首歌和大家分享。听过<友共情>的朋友,对这首歌应该不回陌生。由陈光荣作曲,周礼茂填词。是一首乐感很好的作品。歌曲要表达的是挚友之间,无论分隔多远,无乱经历多少岁月,彼此间那份真挚的感情,永远不会因时间或地域而改变。歌曲不算长,只有3分16秒。其实只有两段半。第一段依旧是单乐器清唱。虽然这次没有假声表演,但凭着深情直白的演绎,依然能得到不错效果,第二段加入电子乐器及贝斯。听感更强烈。第三段其实就只有半段而已,重复了第二段的高潮部分。唯一让我觉得稍有不满的是,这首歌的人声部分,和先前两首歌有点不同,鼻音有点重,就像刚刚患上感冒仍坚持录音似的,人声略偏干硬。人声听感很一般。但最后依然选了这首歌是因为<友共情>缘故。

这张专辑还有几首不错的歌,这里就不一一分享了。比如第六首<幸福号列车>,第五首<日记>,还有第三首<冬天>。其中<冬天>和<日记>都很能体现古巨基唱功所在的作品。大家可以去细听一下。而记得在那个年代,唱片公司除了宝丽金,还有另外三家都很强,相信喜欢流行音乐,以及关心港台娱乐的朋友们都知道,还有华纳唱片,EMI(百代)唱片,以及刚才介绍的BMG唱片。这四家唱片公司属于当时最红的四家大行。旗下都拥有好几名实力不俗的一线歌手。BMG在当时就是一家规模不小的唱片公司,旗下的刘德华,古巨基,李克勤,郑伊健等四大歌手,都是每年颁奖礼上的常客。这张唱片,也是1998年BMG推出的唱片中,比较卖座的一张了。


其实啊,陪伴着我成长的音乐中,怎能少了这位朋友呢。对了,他的名字叫做“周华健”,一个虽然不断努力,但却在香港发展平平,继而转战台湾,凭着一首<花心>再一次证明自己的实力的中年人。当然了,其实还有一首经典,让我们这些70-或80+都不会忘怀的,那就是<让我欢喜让我忧>。周华健,一个完完全全实力派的歌手,是当时我中学年代不少男生的偶像。而这篇文字写到现在,又怎么能在这里缺少他的歌声呢?带来这次音乐分享的第八张唱片……

歌手:周华健
专辑:《小天堂》 (国语)
出版:滚石唱片HK

《小天堂》一张名字相当悦耳的专辑。其实当我选了这张专辑作为第八张分享的CD后,我有点烦恼了。这张是一张精选唱片啊,唱片里面的每一首歌,都是这些歌所在的专辑里面的主打歌或者第二主打歌。也就是说,除了第二首<小天堂>,这首同名主打歌,以及本唱片最后一首摆渡的岁月(粤语)之外,其它歌曲都是经过重新编曲,重新演奏并录音的。头痛啊,因为每一首都是好歌,每一首都是经典。所以,这里首先选定CD里面的两首新歌分享。然后再余下的12首经典金曲里面选一首自己最喜欢的分享给大家。但我个人觉得,其实这张碟,无论录音,还是选曲,都是一张非常,十分,很经典的唱片。喜欢周华健或者有意听听周华健的作品的朋友,其实真的不妨入手一张《小天堂》收藏。

带给大家的第一首分享曲目<小天堂>。这是本唱片的两首新曲的其中一首。曲风属于轻快跳跃的一类。而为了筹备这张专辑,周华健还特地请了了摆渡人创作组合EASY BAND来为整张唱片进行录音伴奏。最让我喜欢的是这首歌的伴奏音乐,带有神秘感的小提琴。琴声与一般的小提琴有别。悠扬但锋锐,有一种懒洋洋的,无力的,略带朦胧的感觉。结它我就不说了,这队BEND的结他手都是会作曲的音乐人,而且都是一流好手了。另外让我幸福兴奋的,还有手鼓。这种在民间演奏偶尔会看到的乐器。乐感非常吸引。歌词方面。则给人一种逃离烦嚣在随意飘荡,进入梦境般的天堂。歌词带来的意境有一点虚无缥缈,但却能很好地配合音乐的旋律,让人身心放松的感觉。乐曲的低频不多,口味不重。周华健的作品,重口味的基本没有,这个也是我个人较为欣赏的缘由。这里分享给大家<小天堂>。

第二首要分享的曲目,是本唱片的另外一首新歌<摆渡的岁月>。这是本CD中唯一的一首广东话作品。同样地。节奏感也是轻快跳动的一首音乐。以手鼓和结它为主调进行音乐伴奏的作品。我个人很喜欢这首音乐。而歌词则有香港最佳的作词人林夕先生谱写。歌名很有意思。叫摆渡的岁月。其实,最能体现歌曲意思的一句,就是那句:“渡海轮上,万家灯火里,多少个的你或我曾为这光景陶醉”歌词里提到的身处不同环境的不同角色人物,有着不同经历,但最后彼此都会为美好的光景陶醉……歌词大概就是这个意思了。这首音乐,最吸引我的还是那手鼓的伴奏。创作一首好的音乐,真的不容易。而周华健和他的摆渡人创作组合,在多年的合作里面找到了良好的默契。这首摆渡的岁月也是他人生经历的一个映射。这里分享给大家。

第三首要分享的曲目,就是在这么多首以往的经典里面,挑选一首进行分享。有点难度了。在再三思量之后,我还是挑了一首名气相对不算太大的但自己很喜欢的歌。这首歌原版曾经收录在《让我欢喜让我忧》这张专辑里面,是这张专辑的第二主打歌。歌名叫做<你现在还好吗>。为了写这段文字,我特别地翻出旧版的<你现在还好吗>出来听了一下。发现原来这首重新制作的音乐,节奏和乐韵都变了。变得轻松,变得活泼。原版的音乐,有着一份沉重的回忆所带来的悲伤感。而这首重新制作的版本却消磨了原作的那份淡淡的伤悲。配乐方面,还是那几件乐器。那把听起来悠扬亦略带神秘感的小提琴,还是那几把能勾人心弦的结它。以及那只听得让我不自觉轻轻拍打着桌面的手鼓。用另一种方式去演绎歌词里描述的那份对逝去爱恋的怀念。这就是我听完这首歌后最大的感慨。

三首歌一口气地分享完毕,最后想说的是,这张专辑里面收录的歌曲,首首都是经典。只是要挑出三首真的挺难的。《小天堂》是一张从录音到选歌都相当不错的专辑。喜欢周华健作品的朋友,真的不应该错过。而其他的歌,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花心>,<让我欢喜让我忧>,<爱相随>,<风雨无阻>,<孤枕难眠>,<明天我要嫁给你>……这些我想就不用再提了。其实另一首我挺喜欢的歌就是这张碟里面的第11首歌<醉>。喜欢的朋友,可以好好试听一下。


90年代港台流行乐坛除了四大天王,当然,还有好些实力派的歌手在默默地为做好自己的音乐唱片而不懈努力。比起时下的一些讲求包装体面的偶像派,的确是有他们值得回味的作品。比如接下来要推荐给大家的这张唱片,就是一张我觉得从乐感到录音都很不错的唱片。而这个歌手,相信留意香港乐坛的80后的一辈人,都应该听过他的名字,虽然他不是什么一线歌手,但他的声线,他的唱功,绝对有实力向一线歌手叫板。时至今天,重新听回这张唱片,我觉得这位歌手的唱功,绝对可以与今日被捧到高高,且声称可以挑战歌神的陈奕迅争一日之长短。如两人的较量,我觉得这位歌手仍然会在唱功上占优。这位仁兄,就是眼镜先生苏永康。一位红不起来的实力派。让我印象深刻的一次,就是在香港亦轩论坛上面,看到一张歌手唱功实力评分投票帖,苏永康居然拥有比当红的李克勤,过去的前辈级人物谭校长,以及歌神Sam等人更高的分数。拥有A级的唱功。就那张帖子显示,唱功比他强的,就只有寥寥几个。我自己收藏苏永康的唱片其实不算多,数了数就只有七张。这里挑了一张我自己很喜欢很喜欢的唱片和大家分享。希望大家会喜欢。

歌手:苏永康
唱片:《苏情时间》 (国语)
出版:DECCA(台湾 福茂唱片)

这张国语专辑在2000年5月份推出。由台湾的福茂唱片出版。也就是DECCA(台湾)唱片公司。这家公司推出的唱片,都有相当的水准。王靖雯94年的国语大碟《天空》,就是这家唱片公司出版的。另外,在新艺宝期间,王菲的国语碟,全部由DECCA福茂唱片出版。当然了,其实很多宝丽金总公司旗下的歌手,比如正东唱片的苏永康,陈慧琳等人,他们的国语唱片,都是由DECCA福茂唱片出版。而这家唱片公司的唱片水准,也是相当有保证的。其实这张碟里面,我有好几首歌都很喜欢,相比之下,第一主打<相遇太早>,却不是我自己最喜欢的一首歌。这里选了几首相对冷门一点的音乐,当然了,所选的这三首,其实乐感都相当不错。大家不妨一听。

第一首带给大家的音乐,是这张CD的第七首歌<乘虚而入>。其实熟悉苏永康的朋友,应该都听过这首歌的。而且在一些苏永康的精选CD里面,都会出现过。乐曲的填词风格有点像<男人不该让女人流泪>,那种。也就是描绘男人如何去安抚及保护甚至弥补受伤,且处于孤独寂寞的女人。典型的苏式情歌。但旋律很容易让人接受。或许是因为大家已经接受了<男人不该让女人流泪>这种曲风的作品,所以对于一切这些倡导负责人男人保护弱质女子的音乐,大家都比较容易接受。我想,即使一时间不能领悟到音乐的神韵,但至少在心理层面上,男人们是接受的。这是一首好歌,曲写得好,因为音乐的旋律容易被理解。词填得好,因为要表述的内容容易被听众所接纳。录音也不赖,电子乐器,电结他等,都能够清晰明确地被区分开来。结像清晰,唯一挑剔的是声场不算宽。流行乐录音,大家最后还是被和谐了。

第二首分享的音乐,是此张专辑的第八首歌,歌名<她爱了我好久>。这首歌还有广东话版本<其实我很担心>。这首歌的作曲者是日本人桑田佳佑。由香港著名制作人黄尚伟编曲。这首音乐,从乐曲的风格就可以听出是属于日本创作人写的音乐。低缓之中略带一点激情。乐器方面采用了电吉他,低音结他,电子琴,鼓等。而这首歌最体现唱功的是最后的一段,其中一小节需要用到假声去演绎。乐感方面,这首歌绝对不算于清淡的一类,但也味道重口味的那般。但整体感觉不算偏冷调的音乐。歌词这次则如果去一些情歌有点不同。描述的是一个女孩默默地爱着一个男孩,但男孩从未却未曾留意。回思过去,直到最后失去了,才感到惋惜。如果喜欢苏永康的音乐的朋友,这首歌是不能错过的。

接下来和大家分享第三首音乐。想了想,还是分享一下收录在唱片的第十首歌<透彻>。这首歌应该不属于这张专辑的主打歌之列。只是我自己挺喜欢的一首音乐而已。在这张碟,几乎大部分的歌曲都比这首名头大。而挑选这首歌,还有两个原因。一是歌词很质朴,很能体现出男女间对爱的那份真诚与直接。旋律方面,略略带点凄美,就是听着听着容易让人沉默的那种。乐曲的第一段,属于乐感比较清淡的部分,主要由钢琴去伴奏人声。只有在第一段的高潮部分才出现弦乐和贝斯。而且低频不重,所以听感很清新。第二段,低频出现,加入了镲,鼓以及电结他等其它乐器,听感变得相对强烈。人声部分,也是我比较喜欢这首音乐的原因。苏永康在演绎这首歌的时候,让我感觉到他是在很投入以及深情地演唱。旋律,歌词,演唱者,紧密结合,使得这一首歌的所要表达的意思得到很透彻地反映出来,正如这首歌的歌名“透彻”。这里特别地分享给大家。

当然了,在这张唱片里,还有还多写得相当不错的音乐,比如第一主打歌<相遇太早>(作曲:深白色,填词:深白色),这一首带着悲情色彩的第一主打歌。讲述的是一对情侣在不成熟的时机下认识最后还是分开了的故事。我想大家对这首歌并不陌生的。另外还有第二主打歌<原来思念也有生命>(作曲:王一隆,填词:徐培年)也是一首很不错的作品。除了这两首歌。另外还有三首拥有广东话版本的歌,都是很不错的音乐。这里也推荐给大家。第三首<两个人一个世界>(广东话版<我女人>;作曲:黄大炜,填词:林夕)。第六首<不想睡>(广东话版<礼物>;作曲:张佳添,填词:黄敬佩/马小月)。第九首<指纹>(广东话版<今晚祝你做个好梦>;作曲:柯贵民,填词:蔡灯秋)。这几首歌,都是写得相当不错的音乐。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下载试听一下。


一连分享了三张属于1995---2000年的音乐作品。让大家可以感受一下90年代里,很地道很地道的流行音乐,我们先不要去细究什么声场,什么细节,什么分离度,什么空间感,什么定位结像等等。也暂不要去纠结什么真乐器,什么乐队伴奏,什么录音场地等等。我们只关心这首歌好听不好听,是否属于最平民的音乐即可。

连续三张国语唱片的分享,而这第十张唱片,我挑了一张我学生年代很喜欢的一对乐队组合的作品分享给大家,这对乐队,我想,很多和我年纪相约的朋友,都不会忘记。记得还在上中学的时候,好多的同学,尤其是男同学,都很喜欢这对乐队的歌。当然,他们创作的音乐,他们疯狂的舞台表现,他们带着摇滚风格的演唱方式,以及那位铁汉般的主音歌手……这些虽然都成过去,但他们的音乐,却永远留在我们心中。带来最后一位出场的歌手(组合)---BEYOND。

歌手:BEYOND乐队
专辑:《乐与怒》 (粤语)
出版:华纳唱片HK

这是一张很值得收藏的专辑。而且可喜的是,二手售价不算贵。至少在两年前我入手的时候,它的售价才80元,估计现在再买,大概也不到100。所以对于乐迷,无疑是一个不错的选择。BEYOND乐队我想我就不详细介绍了。大家应该都很熟悉。成员包括:黄家驹(主音/节奏结它手),黄家强(贝斯手),黄贯中(主音结它手),叶世荣(鼓手)。而自从黄家驹去世后,BEYOND乐队的势头就渐渐沉寂下来了。

带给大家第一首分享的音乐。是这张CD中最负盛名的一首歌,我想喜欢BEYOND的朋友,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这里和大家分享,这首CD的第六首歌<海阔天空>。由黄家驹作曲并填词。歌曲的旋律与歌词流露出年轻人向往自由,坦荡不羁的性格,不畏困难与冷嘲热讽,怀着理想勇往直前的斗志。与很多BEYOND的励志歌曲有几分相似,但有些微不同。这首歌略略带点悲凉之意。而在这张唱片发表不久,BEYOND的主音歌手,也是他们的队长---黄家驹,在日本的一次演出中不幸受伤,因伤重抢救无效辞世。时年正是BEYOND乐队如日中天的时期。乐迷无不为家驹的离世感到惋惜。这首<海阔天空>,很能代表当时的BEYOND乐队音乐创作及成长路上的精神所在。只可惜,在那次之后,再也听不到黄家驹的声音了。这首音乐的录音,我觉得是属于当时高水准的录音了,而且BEYOND乐队自己担任唱片制作的监制,各成员都是出色的乐手。可以说从伴奏到演唱最后都后期制作,都是自己一手操办。至于唱片公司华纳唱片,也是当时唯一能与宝丽金唱片抗衡的大行。综上所述,这张唱片,绝对是值得收藏的唱片。

第二首分享给大家的音乐,是收录在本唱片中第十首歌,我想听到这个歌名,大家都不会陌生。在KTV的房间里,曾经被多少朋友点唱过。对了,就是这首歌---<情人>。在我的记忆里,BEYOND写的歌,大多数都是勉励青年人奋发向上的励志音乐。关于情爱之类的,其实不多。而这首<情人>。也算是BEYOND音乐里,主题思想较为罕有的一首佳作。该曲由黄家驹作曲,刘卓辉填词。录音方面,我个人比较喜欢第二段。因为第二段加强了低频和鼓,听感更明快,个人一直比较欣赏BEYOND的鼓手叶世荣。乐曲第一段,听感则相对较清新一点,主调在主音黄家驹身上。但家驹的声音,似乎太适合这样凸显出来唱这类略带柔情的情歌。如果对比一下,我想我会觉得,他的声线,更适合唱<海阔天空>,<长城>,<农民>,<光辉岁月>这类励志且带有激情的歌。不过怎么也好,这首<情人>,作为BEYOND鲜有的以爱情为题材撰写的音乐。还是值得大家去怀念的。

而在这张CD里面,想和大家分享的第三首音乐,有点难选了,因为这里剩下的几首歌,有好几首我自己都很喜欢的。包括第一主打歌<我是愤怒>,以及和唱片名称相互呼应的另一首歌<走不开的快乐>。这两首歌都很不错。而且都是呼应着唱片的名称的。既然生活中交织着愤怒与快乐,那么生活中,我们更渴望的是什么呢,我个人觉得应该是“爱”,爱可以是真情,友情,亲情,爱情……种种情感的结合和体现。相信大家都希望,在和谐的社会,理性的生活中,“爱”能无处不在。所以,这第三首歌,我选了自己同样很喜欢的一首音乐,唱片中第五首音乐<全是爱>。乐曲开端的那段电结它,我很喜欢,很有质感,很有共鸣感。DP_I + AMP-10 + ER4B,播放着这次音乐之旅的最后一首分享的曲目。让我感动。三频的平衡感我是比较满意的。今天分享的这套组合,在某些朋友眼里,虽然不太适合播放流行音乐。或许有人会说,这套组合听流行,肯定不行的啦。但我不是这样认为。起码,我在这首<全是爱>当中,找到了自己熟悉的声音,找到了自己习惯的声音了。与BEYOND的音乐风格类似。这首歌的乐感很容易被接受。而且是第一次听就会喜欢的那种。

在这张唱片中,当然还有好几首歌值得分享给大家,但因为时间关系,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这里推荐大家听听<我是愤怒>,<命运是我家>,<狂人山庄>,<走不开的快乐>,<和平与爱>这几首歌。都是写得不错的音乐。BEYOND的音乐,都带着一种鼓舞人心的力量。而这张唱片,写的音乐,更贴近生活中的喜怒哀乐。所以,这里诚意分享给大家。

这么多首歌下来,我也弄不清是自己现在对器材声音素质的那种触觉,是否渐渐钝化了?还是因为心态慢慢地改变了?器材的贵与贱,对于我来说已经不那么重要了。重要的是自己听得舒心即可。这套组合,我觉得可以基本满足自己。过去说过,我很少去听MP3,更不说国内品牌了,因为从不敢相信国内品牌可以在品质上给我保证,而这次也是第一次让自己改变了态度。让我看到,其实国产MP3,也有真正认真去做好声音的品牌。其后还听了七彩虹的两款“C”系列的产品,以及HIFIMAN的HM603。只能说每个品牌都有自己追求的声音,都有忠于自己产品的一群用户。选择适合自己的才是根本。至于品牌知名度,宣传的力度等等其它外在因素,其实根本左右不了真正发烧友理性的选择。


后话:
写到这里,这篇耗时将近3个月的文字终于到了尾声。要感谢的人实在太多了。感谢参阅此文的每一位朋友,谢谢你们花时间去把这篇文字读完。

感谢杨老师,创作出这么一台适合我的播放器。有一件事一定要和杨老师讲的:“其实这段时间AB比对下来,我自己更喜欢老卡播放古典音乐,但很矛盾的是,用新耳放卡直推ER4B播放流行音乐,那种感觉会比老耳放卡的感觉更亲切。”

要感谢论坛的前辈牛哥,谢谢您在之前一篇小不点听感分享文章里一直和我交流心得。分享您的经验,增进我的认识。牛哥,感谢您!

最后要感谢两位老朋友,虽然因为彼此工作忙碌的关系,我们已经很久没有联系了。但这里也得说声谢谢。谢谢你们,牙仔,僵尸。因为有你们制作出来的耳扩,这篇文字才充满了色彩。

不经不觉,我注册成为耳机大家坛会员已经第七个年头,这篇是我自己七周年纪念帖的第一篇章。这里也特别献给论坛,祝论坛十周岁生日快乐。走过第七过年头。感激论坛这些年来对我的信任与支持。衷心祝愿,论坛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够越办越好,创建更多积极的交流平台,保持以往良好和谐的讨论气氛。让每一个烧友都踏足这个虚拟世界的时候,都能有一份家的感觉。谢谢!


                             耳机大家坛  刘嘉明
                                 2012-04-14

_MG_1775.JPG (43 KB, 下载次数: 62)

_MG_1775.JPG

_MG_1888.JPG (47 KB, 下载次数: 70)

_MG_1888.JPG

_MG_1893.JPG (58 KB, 下载次数: 71)

_MG_1893.JPG

_MG_2019.JPG (42 KB, 下载次数: 46)

_MG_2019.JPG

151_47981_09090a1f188e129.jpg (54 KB, 下载次数: 81)

151_47981_09090a1f188e129.jpg

_MG_2038.JPG (50 KB, 下载次数: 59)

_MG_2038.JPG

23_47981_ec5d619fca14b4d.jpg (73 KB, 下载次数: 45)

23_47981_ec5d619fca14b4d.jpg

_MG_1878.JPG (36 KB, 下载次数: 64)

_MG_1878.JPG

20614064-1_e.jpg (30 KB, 下载次数: 67)

20614064-1_e.jpg

_MG_1876.JPG (40 KB, 下载次数: 60)

_MG_1876.JPG

_MG_1877.JPG (62 KB, 下载次数: 66)

_MG_1877.JPG

151_47981_6db6d0b24e1a8ff.jpg (64 KB, 下载次数: 53)

151_47981_6db6d0b24e1a8ff.jpg

151_47981_d8fc97cab853eb6.jpg (68 KB, 下载次数: 56)

151_47981_d8fc97cab853eb6.jpg

151_47981_4908a3c088c2907.jpg (66 KB, 下载次数: 50)

151_47981_4908a3c088c2907.jpg

_MG_2684.JPG (35 KB, 下载次数: 76)

_MG_2684.JPG

_MG_2699.JPG (27 KB, 下载次数: 65)

_MG_2699.JPG

IMG_5935.JPG (85 KB, 下载次数: 83)

IMG_5935.JPG

IMG_5915.JPG (49 KB, 下载次数: 48)

IMG_5915.JPG

20096251221531245903713476.jpg (46 KB, 下载次数: 72)

20096251221531245903713476.jpg

5E47A0406CFC2D58FC5BC26537DCA967.jpg (44 KB, 下载次数: 43)

5E47A0406CFC2D58FC5BC26537DCA967.jpg

IMG_5924.JPG (47 KB, 下载次数: 55)

IMG_5924.JPG

RIMG0067.JPG (54 KB, 下载次数: 47)

RIMG0067.JPG

IMG_5925.JPG (43 KB, 下载次数: 58)

IMG_5925.JPG

IMG_5886.JPG (38 KB, 下载次数: 52)

IMG_5886.JPG

IMG_5887.JPG (45 KB, 下载次数: 53)

IMG_5887.JPG

IMG_5890.JPG (36 KB, 下载次数: 59)

IMG_5890.JPG

IMG_5927.JPG (45 KB, 下载次数: 56)

IMG_5927.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4-12-26 20:33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