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418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5】  《新的开始,新的感觉》----五周年纪念帖(随身听设备篇)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5-4 01:1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广东
【5】  《新的开始,新的感觉》----五周年纪念帖(随身听设备篇)

前言:
进入论坛已经有5年的光景了,曾经想过离开论坛,也曾想过不再继续写作,经历过论坛烧友们的更新换代。给我的最大感触是,现在物质生活的提升,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的起点也就高了。现在找一个像我们那时候,从MX500开始入手进入耳塞发烧的朋友着实不易。随着定制耳机进入烧友们的眼帘,这一两年已经在中国整个烧友界得到可观的反响。很多刚接触耳塞随身听的朋友,只要手上有点资本。几乎都会留意定制耳塞。这个也是另一个时代的烧友心态的反映。不能说这是不对,只能说,人们现在的追求,比起我们的那个年代的烧友,起点更高。对器材的要求也更高。
籍着这篇文字,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退隐后,平静下来接近3年之后,我对最近入手器材和音乐唱片的一些看法和感受


正文:
在这篇器材分享的文章里,和大家分享我最近接触过或已经入手的器材。
接触过的器材包括:
耳塞:OK1 , MG-LJ1X(已入手)
耳扩:MINIBOX-E++(已入手), STB3-Pro-V3(G) , STB3-Pro-V3(B)
音源:MZ-MZ-RH1(已入手)

听感分享中涉及的设备:
耳塞:ER4B
音源:MZ-R55 , D-NE20




  

器材分享的第一部分,属于耳塞的分享。和大家分享一下国产的经典动圈精品,OK1。而接下来的耳塞分享文字,和此前大家看到的周年纪念帖前奏篇是一致的。如果没有看过前文的朋友,可以接着看以下的第一部分内容。已经看过 周年纪念帖---前奏帖 的朋友,可以直接浏览本文的第二部分---随身听设备。

(1) 耳塞分享---国产经典之作OK1
纳入文章第一部分-器材篇当中,与大家分享的耳塞,是宇音的顶级动圈产品-OK1
如果看过之前那篇关于OK1的听感的朋友,接下来关于耳塞分享的几段文字,大家也许会有点印象,因为下面的几段分享,就是节选自关于OK1的听感分享一文。而未看过那篇文章的,大家可以慢慢细看。谢谢。

OK1基本参数:
频响:20Hz-24KHz
阻抗:150欧 +/-20欧
声压:109dB +/-2dB
最大输入电压:1000mV

试听器材如下
MD随身听:SONY MZ-R55
CD随身听:SONY D-NE20
对比耳塞:ER4B
耳扩:MINIBOX-E++ (81 NE5534)
信号线:蚯蚓LINE(标准版)
选用MD碟:TDK FINE74(日版)

正文听感共选听几首音乐,每首音乐试听后听感段落格式如下:
(1)试听音乐专辑及曲目名称
(2)OK1单独试听(不带导管)
(3)ER4B与OK1对比试听(OK1不带导管)
(4)综述感觉


{一}维瓦尔第 作品4 《异乎寻常》 DECCA 444 821-2 MARRINER 指挥 圣马丁室内乐团

维瓦尔第 小提琴协奏曲作品集 《异乎寻常》


(1)带来的第一首音乐是选自维瓦尔第的一部著名小提琴协奏曲作品 op.4《异乎寻常》 【又名《奇异协奏曲》 】。里面的第一乐章的第一节。

(2)OK1单独试听
在这个环节中,只谈单独试听的感受,耳扩的调节为不打开BASS增益,不设置P-S模式。
下面谈谈我的感觉。这是一首节奏明快的小提琴协奏曲,乐队及指挥都是DECCA唱片里面的常见组合。DECCA是我自己最喜欢的唱片公司,其录音声场的开阔宽广,层次感鲜明,临场感较佳,细节还原真实,对音乐染色少等等特点。都是我喜欢DECCA的原因。这里选听的此曲,虽属于小编制室内乐。但OK1所营造的空间,在宽度,深度及空间的高度都比较理想。听感上有别于一般的小耳塞。某些时候,空间感较大,听感会略觉空洞,但OK1这种空洞的感觉极低。乐器的定位基本上可以较容易地分辨出来。唯一有一点微词的是,在齐奏时略有点乱。在没有对比的情况下,感觉乐器分离度只能算中上。但所幸的是,乐队所表现出来的整体感较佳。接下来谈谈三频给我的感觉。首先是低频,此曲中OK1所表现出来的低频量感其实不算多,但大提琴的线条感一般,有较佳下潜,但齐奏时,低频则显得略有点乱,凝聚一般。中频不算薄,润色适中。高频不算明亮,毛刺感低,唯一美中不足的是略略偏干,这个也可能和录音有一点关系。但这首歌里听感大致是这样了。

(3)对比听感
ER4B:
换上ER4B,感觉有所不同,或许这款由三石先生设计的MINIBOX-E+真的是为ER4系列量身定做,听感很适合ER4系列,当然包括手上的ER4B。ER4B中高频部分细节比OK1好,声场宽且边界感不明显,整个舞台所表达出来的空间感不及OK1大,纵向声场略略逊色。但乐器的结像和定位做得较出色。分离度高,且不乏整体感。这些都是ER4B在两者较量中所凸现出来的。不过,这次的比较,对OK1略有点不公平,因为我的ER4B已经使用3年了,而每天基本平均4个小时的使用时间。所以早就RUN开了。OK1还没完全煲开。声音柔韧性会略为逊色。
三频方面,ER4B低频量感不多,下潜和先前听到的OK1相约。低频听感略偏软。中频在更换运放后,听感较此前温润。高频在上周刚换滤网后,听感虽然有点偏亮,但也得益于使用时间较为长久,故高频毛刺感及刺激感都不算强烈。细节好且线条感明晰。反而声音的厚度在换了运放后有所改变。这个改变是良性的。
OK1:
重新接回OK1,空间感营造得比ER4B规整。虽然横向声场的宽度和声场发散性不及ER4B,但纵深感较明显。空间大而不空,层次感好。室内乐所表达出来的临场感较强。声音分离度不及ER4B,但基本乐器类别是可以分辨出来。通透度略逊于ER4B,但动圈多带出的那种弦乐的韵味却能较佳地反映出来。这个也是我为何现在依然偶尔会把一些动圈耳塞翻出来回味的原因。OK1让我看到高端动圈的影子。再者是乐团所表现出来的淋漓尽致的演出在OK1的演绎中,刻画得生动细致。即使没有ER4B的分离度,但依然拥有较佳的听感。这也许就是我们一直说的,高端动铁听素质,高端动圈听味道。
三频方面,OK1算是比较平衡的一款动圈耳塞,在这次对比中,虽然高频不如ER4B那么明亮,但高频的延伸及高频的细节依然具备高端动圈耳塞的风范。只是碍于煲机时间不长,仍未达到最佳状态。所以高频略偏干。低频质与量的平衡度及下潜都较佳表现。中频较ER4B后润。但密度不及ER4B。高频就略有点干。这个估计在后续使用时间的增加会,慢慢地改善过来。相对而言,线条感较ER4B柔和。听感上各有特色。

(4)综合感觉
整体而言,两款耳塞都各有所长,也各有不足之处。ER4B对弦乐的演绎实在是一绝,密度好,质感佳,细节及高频延伸是它的所长。但泛音及弦乐里常常被人们提起的松香味,在动铁代表产物的演绎下。是不及高端动圈耳塞的。这个也是一些老烧们常说,动圈耳塞在表达音乐韵味方面做得比较出色。而通过真实试听,不得不承认,动圈耳塞的这点优势的存在。ER4B和OK1在这首乐曲中的较量,算是属于不同喇叭单元性质的高阻耳塞里面最具有代表性的两款耳塞之间的对决。姑且不去探究谁更强。但只能说无论是素质或是听感,两者都表现出一单元高端产品的应有实力。只是两者各具所长,至于选择其中的哪位,听者自己才明白。


{二}莫扎特 《圆号协奏曲》 DG 413 792-2 KARL.BOHM指挥 维也纳爱乐

莫扎特 圆号协奏曲


(1)带出的第二首音乐,属于莫扎特的圆号协奏曲里面的其中一首我自己相当喜欢的作品。选自该碟第一段KV412里面的第一首曲。

(2)OK1单独试听
昨天有朋友提到,聚会时要品评一下加导管和不加导管的感觉。我个人感觉,加了导管,声音反而不太习惯。声场不及不加导管那么开阔。单独试听感觉小提琴声音润色稍稍欠缺。回看一下碟盒背面的唱片制作属于ADD的格式。也就是说该碟的录音是模拟录音,应该高频较柔才对,但高频仍有点偏干。或许是未完全煲透所致。这首音乐属于协奏曲,圆号是该曲的主角。弦乐作为协奏的形式出现。这里先说说弦乐,OK1所表达出来的弦乐,听感不像我熟悉的ER4那样淡雅精准,通透明亮。每一个细节都准确地捕捉下来,染色少,乐感平淡。听感上,OK1比较宽松舒服,解析力也不弱,应有的细节基本都能直观准确地表达出来。能较贴切地反映出该碟的模拟味录音特色。而且发出低频的大提琴虽然量感不算多,但仍保持着较好的质感及泛音。弦乐里面除了小提琴略略偏干,其它方面基本理想。主角在45秒左右出现了。声音醇厚沉稳,管乐中所具有的金属感和空气感良好。赞一下这张碟的录音,在圆号和弦乐齐奏时,声音的比例分布控制得比较到位,突出主角的同时也能相对细致地描述出弦乐的起伏变化。录音声场不算很大,也许是为了说明这是小编制吧,但空间感很好。不同乐器在录音空间里的远近距离感比较清晰。纵向声场做得不错。除了高频部分,基本是令我满意的。

(3)对比听感
ER4B
一上耳的感觉,弦乐明亮了,高频速度快且延伸好。声音细致染色少,但厚度较OK1低。声场宽且边界感不明显。ER4B就是那样,声场有种往外延伸的感觉。背景较OK1安静。纵向声场似乎在乐器间的前后距离感没有OK1明显。横向声场则较OK1更平坦宽广。声场中乐器的结像与定位较OK1好,有清晰的线条感。但听感比较严肃,直白;宽松度略逊于OK1。
三频方面,ER4B低频的量感较OK1少,同样拥有较佳的质感,下潜。低频速度较OK1宽,收得更紧些,弹性不及OK1好,大提琴所发出的鸣响及泛音不及OK1多但低频扎实有力。中频略偏薄,但密度足,乐器的质感较佳。高频明亮且延伸性强,细致通透。全频解析力高,声音透明,声底干净,染色低,这是ER4B在此曲中所体现的优点。不足之处在于声音略为单薄,厚度稍不足。乐感偏向直白严肃,未必适合喜欢听味道的聆听者。
OK1
再次接上OK1,上耳的第一感觉是,声音的菱角不及ER4B,音乐味比ER4B好,某些地方像被人为地稍加修葺,柔化了,但又不算柔化得很明显。声音没有之前那种收得紧紧的。OK1声音较ER4B更放得开。听感宽松些。声场的横和纵的比例比较合理。这里再一次让我回味纵向声场上乐器的分布,的确距离感更好。虽然乐器的结像能力稍逊色于ER4B,但所反映出来的空间感比较舒服。令人不自然地有种享受音乐的感觉。
三频方面,高频仍是这里值得提到的问题,OK1的高频其实延伸性不及ER4B好,而且不刺激。只是新塞未煲透,所以高频略偏干,偏硬,柔韧性有待在继续煲机的过程中提高。中频和低频的声音厚度较ER4B好,而且低频量感控制得比较得当。低频沉稳而不肥厚。之前PK1的低频略偏软,虚,凝聚不够,中低频衔接未如理想等问题,在OK1身上,已经得到改善。三频听感算是平衡的。量感不多,有一定的染色,但整体来说算是一款听感舒适的动圈高端产品了。这里附带补充说明,此文是以裸机+胶套为测试基准。

(4)综合感觉
就音乐味来说,OK1比ER4B浓,染色不算大,听感较ER4B宽松。这些都是这款动圈耳塞所能给到聆听者的直观感受。但结像及定位则略逊于小4。而且整体分析力也在小4之下。先撇开三频,从诸如声场宽深,解析力,分离度,定位,结像,细节还原,透明度,密度……等等属于ER4系列传统的特点(优点)去作比较,OK1确实不存在优势。但如果忽略这些人们常常提起但又会不自觉地在融入音乐过程中忽略掉的所谓固有素质。OK1其实绝对有向高端动铁耳塞(这里指一单元动铁非定制耳塞)叫板的能力。而且即使扯上前面提及到的,那些不太让一般人容易接受及理解的名词,所为的ER4优点。OK1也不是绝对劣势。仍有较劲的余地。声场方面,其实OK1已经值得一赞了。这个也是令我感到较满意之处。


{3}
陈百强 <涟漪> MD碟:TDK FINE74(日版) MD播放器:MZ-R55


(1)带给大家的第三首歌,属于陈百强的<涟漪>,录音源自华纳96年出品的超极品系列精选。这里选了自己使用率较高的MZ-R55作为试听机器。

(2)OK1单独试听
单独试听环节里面,我还是头一次这么细味地品尝OK1对流行乐的演绎,已经很久没有这样去重复试听统一首流行乐了。这首<涟漪>是陈百强的一首算是较出名的歌曲了。本来这次听感不打算选择流行乐去进行试听的,但前天晚上翻了一张录了老歌的MD出来,打开音乐,随机播放就听到了许久没有听到的这首<涟漪>。一首充满温情的情歌。令我想起了大学时候的女友。虽然这已经是9年前的事情了,但每每听到这首歌,都不自觉地想起了她,想起唯一一次和她还有一帮同学去K歌。这是她点给我的歌,看着歌词唱着唱着,注意力渐渐集中在她的脸庞上,很温馨,但已经回不去了……
接下来说说OK1给我的感觉,流行歌的演绎。味道不浓,音乐细节的描绘是没有问题的。人声适中,不算薄,也不厚。密度感也OK。动圈嘛,就这样了。低频量不多,所以烘托出来的气氛不算浓厚。速度感不错,不拖沓。高频听感已经没有之前的古典乐稍好些。或许流行录音是修饰过了。所以听感比较讨好。也就是弦乐(这里主要是指小提琴)部分演奏时,仍有一点点发干。钢琴声尤其是腔音效果不太理想,听感有点硬,略带数码味,不知道是否是录音有点问题。但我知道,这个也可能和所录的那种24K金CD有一点关系。声场我是没什么意见了,流行音乐的录音声场由一间录音室做到一个小型的舞台的声场表现效果。已经没什么好说了。金碟的声场普遍都是这样,营造大环境,但听感就略有点空荡了。

(3)对比听感
ER4B
上耳的第一感觉是,声场的宽度拉大了,频响很平直。但深度似乎变浅了,人声距离感很理想,人声基本是可以清晰地定位在一个离听者几米远的位置。配乐能较合理地把人声包围着。而且流行乐有别于先前两首乐曲在于,声场是能够隐约地感觉到边界的。这个大概也和录音环境有一点关系。声场素质而言,基本可以延续上两首歌里面的有点,横向声场宽广,结像和定位准确。
三频方面,ER4B的三频在MINIBOX-E+的驱动下还是有较明显的提升。当然这里是指比起我的MZ-R55直推的情况下了。低频力度好了,下潜有了改善。人声在换了81NE5534后也在质感方面有了进步。密度好,直白,但稍微有一点齿音。高频不毛躁但亦有一点点毛刺感。明显是流行录音,为刺激听感而稍稍提升了高频的增益了。
OK1
再次换上OK1,一耳朵听来,人声的变化相对明显。人声距离感较先前远。但定位不及ER4B准确,似乎有一点重影了。堂音比ER4B明显。人声的密度明显低于ER4B,但就动圈而论,OK1的声音密度是没有问题的。声场的深度不错,从人声和乐器的距离感可以体现出来。而且也可以感受到录音环境有一定的空间高度。立体感较佳。
三频而言,OK1不可以说比ER4B差,只是大家所表现出来的声音特色略有不同,ER4B三频很平直,略带监听的风格。这也能在它的声音直白的特点上反映出来。OK1比起很多以中低频见长的动圈耳塞来说,量感适中,对声音适度地修饰,不过量。故不易造成听觉疲劳。但手上这条由于使用时间不长,高频仍有点儿偏干。其他基本和单独试听时的感觉一致。

(4)综合感觉
和先前听古典的感觉有点儿差别,这里听起流行曲,感觉音乐味其实并不算浓。反而感觉听感较平淡。尤其是对流行乐的那种修饰烘托的程度看,OK1反而有点动铁耳塞的影子。味道不浓,但有较佳的素质和听感。这里也许仅限于我所录音的器材和CD母盘等问题,所以这里的比较似乎对OK1有点儿不公道了。不过。还是那句,在入手PK1时,大家不妨拿一些有一定历史,按ADD录音的唱片去作测试。当谈到OK1的声场,我最大的感觉是它的横向和纵向声场彼此间的分布,算是较合理的了,所以,赋予OK1最大的优点,应该是在于它的声场。而体现这有点的充分依据,除了“大”和“宽”,还有值得留意的就是声场空间感及声场场感高度等问题。
三频在这首歌里,较大的问题是演绎弦乐的时候,高频仍有点儿干和韧性略带不足,我也希望如我所想,这只是由于录音及所灌录MD的母碟所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而已,因为ER4B试听的时候也多少存在着这个问题,整体听感也是较ER4B轻柔温润。当然了,这里暂撇除高频。

{4}
《Music for Relaxation7》 LONDON 443 332-2
《Music for Relaxation7》 LONDON


(1)献上第四首分享的音乐,这首曲选自LONDON公司出品的《Music for Relaxation7》这辑精选系列里面的第二首曲,属于巴洛克时期著名音乐家亨德利《Water Music》里面的一段,名为<Air>。是一首节奏沉缓的音乐。

(2)OK1单独试听
最近重新听回巴洛克时期的作品,觉得感觉很平和恬静。上面这张碟是元旦购入的,属于头版CD。虽然是一张杂锦精选类的作品,但里面所选的音乐基本涵括数种古典音乐类别。这里选来的乐曲,在乐感上略带一点忧郁的感觉。但我十分喜欢。
OK1演绎这类小编制乐曲,场景有点空旷,这首也不例外。这首乐曲的乐器搭配其实不算复杂,属于管弦乐的小编制作品。包括小提琴,单簧管,键琴等。乐器开端属于小提琴和键琴的配搭。这两天接连写听感,听到OK1的高频都是略略偏干,但,这张的录音效果听来,小提琴比先前的要稍稍和润一点。齐奏时依然出现定位略有点虚的感觉。中段管乐出现后,提琴,管乐,键琴紧密地配合在一起。一众乐器所描画出来的乐曲整体感是和谐的。声音配比也合理,基本能分清了乐器的距离。乐器间的分离度尚可。声场方面,宽度和深度都能达到较佳的水准。殿堂的感觉明显。
整体听感良好。个人尤其喜欢它的声场表现,听感宽松平坦,不会有场景狭窄,听感压抑的不良感觉。

(3)对比听感
ER4B
首先试听ER4B,反复试听比较。ER4B给我的感觉是,它真的很适合古典音乐。对于声音的忠实还原做得比较到位。也就是一些老烧们所说的,声音准,干净,修饰少,染色低。开端的弦乐,ER4B听感上较OK1细致,分析力好,分离度高。提琴的声音质感细腻,但松香味及泛音都不多。齐奏时也能做到有紊不乱,键琴和提琴的分离度高。而且声音的层次鲜明。中段单簧管出现后,中频不及OK1厚,但密度较OK1高,乐器结像清晰,虽然空气感不太明显,但管乐所表达出来的那种通透明亮且带有光泽的金属感,在ER4B身上不难发现。在中段过去,数样乐器齐奏,这里考验的是耳塞对声音的分离度。ER4B基本没有难度地通过了。
接下来谈谈ER4B的声场表现,这首曲来说,ER4B所体现出来的声场是比较宽广的。深度也基本令我满意。声场往外伸延的感觉依然存在,能听到一定的堂音。场感开阔不压抑。但空间的高度一般,就空间的高度,这点稍逊于OK1。乐器的定位及结像,这是ER4的传统强项,这里的ER4B当然也保持着这优点,较OK1为佳。
OK1
重新插回OK1,一上耳,声音较ER4B厚,即使是开端的弦乐部分,提琴声音没有小4那么锐利。听感和谐些键琴的声音也没有小4那么具金属感,相比之下通透感没那么高,但个人认为已经足矣。相比之下,OK1的声音密度逊色于小4,乐器的定位也有点虚,结像不如小4清晰。但所幸的是声音大气,底蕴较小4厚。中段单簧管出现后,乐器的分离度不及小4高。但管弦乐在合奏的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整体感比较优秀。
声场方面,OK1依然强势,宽度和深度都很理想。虽然不及ER4B那样声场往外伸延,但场景体现出来的空间感也是足够大的了。殿堂感觉明显。同样具有堂音。而且不比ER4B弱。稍微不足的是由于乐器的结像与定位相对弱于ER4B而导致声场中声音的分离度及层次感略逊于ER4B。但纵向声场的深度却是不俗。

(4)综合感觉
简单地说说综合感觉,OK1在这首曲里面,其实也是只能说和ER4B各有特色。但论听古典乐,从听感和素质综合角度去分析,给我的感觉仍是ER4B略胜一筹。毕竟古典乐需要的高素质真实还原的特性,ER4B基本达到了。除了纵向声场的深度方面稍微逊色之外。其他条件基本符合聆听这类古典乐中的小编制室内乐作品。相反,OK1有动圈的味道,也因为低频不多,所具有平衡型动铁耳塞的影子。在两款耳塞比较中,稍有不足的是声音的分离度和密度均不及ER4B,所以乐器的质感和精准度方面稍微逊色。但所幸的是彼此之间的这个差距其实不算明显。在应付通俗乐时,OK1的听感和综合水准绝对可以向ER4B叫板。OK1对音乐的适应面其实不亚于ER4B,甚至对音乐的适应性要优于ER4B呢。


器材分享的第二部分要和大家分享的是最近入手的一台随身听。

(2)随身听分享---SONY的终极之作MZ-MZ-RH1
这一部分来谈谈我的挚爱之一的MD随身听。


MZ-MZ-RH1:
这台SONY MD随身听史上的终结者,其实比起之前好多SONY MD来说,做工并不算出众,无论打磨,喷砂,电镀等等工艺,都不及之前的MZ-NH1,MZ-EH1。这样也令我怀疑,马来西亚工厂和日本工厂的差别。个人感觉而言,我更喜欢MZ-NH1的那种拉丝感觉。这款机器最特别的地方是液晶显示屏是在机身侧面的。而且带是蓝绿色发光字体的液晶显示,足以体现旗舰机的风范。设计的另一个独特之处是采用了三维按键作为主操作按键。播放键,快进键,倒带键集合在一个按键上,采用了全新三维设计,静止下按为播放功能,上剔为快功能,下拉为倒带功能,一键操控最基本的三种播放功能。这个设计仅次于MZ-NH1当时的四维导向设计。虽然这个设计比较人性化,但是在外观上,这块三维按键却略显粗糙,而且按键与机身曲线不太贴合,而且电镀略现瑕疵。这个也是设计及外观上的一点小小的遗憾。

另外说说电池续航的问题。这款MD采用的3.7V锂电,电池续航时间很短,我自己是玩SP格式的。基本十个多小时多一点就没电了,说明书上看到的最大时间好像就是19小时。我想,这个只存在理论上的数值,对于我们这些街机一族来说,意义不大。而且这么短的播放时间,实在是一个大大的弊端。最惨的是,这款末代MD,连外接电池盒也没有,所以基本上,如果不想在路上搁浅,必须再掏几十块钱多买一块至两块备用电池,以备不时之需。

接下来说说它的配件。我手上的MZ-RH1属于香港版,也就是大家说的欧版。机身黑色,配搭的线控也是黑色的38ELK绿光线控。随机配备一枚LIP-4WM锂电池,充电器一个,电源线,光纤线,光碟,MD保护袋及说明书等。可惜就没有送HIMD碟。最后一提,此款随身听配备泰国产E0931耳塞一条。这和此前的每一代的旗舰配备几乎一样,都是送931耳塞作为配机耳塞。MZ-RH1也不例外。感慨的是,这也许是SONY最后一次在MD上配备0931耳塞了。

现在说说MZ-RH1的听感。这里选用了一些器材去作辅助及比较
以下是选用到的器材
MD随身听:MZ-R55 , MZ-MZ-RH1
耳塞:YUIN OK1
耳扩:STB3-Pro-V3(B)工程测试版
MD碟:SONY ES74(采用天龙广播级录音机DN-M1050R录音)

选来两首歌去分享一下MZ-RH1的对比使用听感。
第一首带给大家的是属于ARGO出版的 Vaughan Williams 曲集里面的一首大家都比较熟悉的作品<Fantasia on Greensleeves>这首略带忧郁的民歌,我个人相当喜欢。
接着简单说说两台MD随身听的听感

MZ-MZ-RH1
入手已经有大半个月了,多半时间是闲置在家里。购入这台机我是很矛盾的,我想作为收藏品珍藏起来,但偶尔又会忍不住拿出来听听。不打算用来作录音用,更没有打算用来录制HIMD PCM格式音乐。但众说纷纭中,听得较多的是人们说HIMD播放传统的SP格式音乐文件时,效果不太理想。但在我听来,MZ-MZ-EH1是不错的。这款MZ-MZ-RH1声音也是能让人感到满意的。比较之下,感觉MZ-MZ-RH1声音的条理性较MZ-R55好。乐器分离度高于后者。而且在乐器齐奏的时候,听感有紊不乱,细节,定位,结像都比较准确,听感及素质均有上佳水准。三频的分布均衡。没有可以突出某个频段,声音较为中性。比较中得出,MZ-MZ-RH1高频以及声音通透感都比MZ-R55好,笛声通透明亮,弦乐齐奏时,线条感更明显。难得的是MZ-MZ-RH1在保持高分析力的同时,数码味并不重。这也是我比较喜欢的地方。

MZ-R55
MZ-R55的声音扎实稳健,虽然声场不及MZ-MZ-RH1宽,但胜在推力足,声音有大气感。三频方面,MZ-R55没有什么突出的亮点,略微偏暖,但整体上,仍算较平衡亦是较平和的一款机器。频段的衔接不及MZ-RH1连贯,细节和声音的细腻程度也略逊于MZ-MZ-RH1。声场的宽度以及空间感均略逊色于MZ-MZ-RH1。但力度感方面MZ-R55却能体现老机的优势。乐器的线条感和通透度,这款廉价老机和末代旗舰MZ-MZ-RH1比较,的确有一点差距。但上了LINE OUT,这个差距已经收窄了。MZ-R55也是我自己使用时间较长的一款随身听,这台已经是我第二台入手的MZ-R55了。虽然网评声望不高,但胜在够使用,耐用。所以,MZ-R55基本是我出街专用的捆绑音源。在这首曲里,笛子的悠扬以及管乐的空气感基本让我满意。弦乐在两台MD比较之下,略显粗糙了点,细节再现和乐器的分离度均略为逊色于MZ-MZ-RH1,但整体听感方面我仍是比较满意。

第二首分享的音乐是属于一首大编制乐曲,动态较上一首音乐大。
带给大家第二首音乐选自门德尔松的著名作品《仲夏夜之梦》里面的其中一段名为<Wedding March>这首曲也就是很多朋友在婚礼上都会听到的,婚礼进行曲。是属于DG唱片出版,由日本著名指挥家小泽征二指挥美国波士顿交响乐团演奏的版本。

MZ-MZ-RH1
这样的大编制乐曲,对于MZ-MZ-RH1来说,同样表现出色。声音细致,细节丰富。声场宽广,动态宏大。长号的金属质感比较强烈,管乐能体现出来较佳的空气感。提琴在齐奏时阵容齐整但不凌乱。乐器的远近距离感清晰不含糊。层次感明朗。然而,MZ-MZ-RH1在低频的力度和音乐的底蕴方面不及MZ-R55厚实,整体声音较MZ-R55略偏薄,但线条感明显。声音质感细腻平衡。口味不重但听感良好。

MZ-R55
换上MZ-R55后,听感大气但高频延伸略逊于MZ-MZ-RH1。整体分析力略有下降。高频的延伸和细节均不及MZ-MZ-RH1。弦乐齐奏是阵脚有点乱。三频的分离度不及MZ-MZ-RH1做得那么出色。长号,铜管等管乐的金属感强烈,但质感不及MZ-MZ-RH1好,金属管乐声音有点偏薄和干。低频量感和残响略较MZ-MZ-RH1多,低频声音厚度略较MZ-MZ-RH1大。主要体现在倍大提琴上。声场较MZ-MZ-RH1窄。听起来就像乐队所处的演奏厅空间缩小了一圈。音乐的层次感略较MZ-MZ-RH1差。胜在推力好,听感大气宏壮,但从声音的细腻角度去考量,则不及末代旗舰MZ-MZ-RH1。

MZ-MZ-RH1算是我购买的第二台全新(一手)MD随身听,此前只买过一台SONY的MZ-E710。作为曾经的SONY家电支持者,对SONY小型家电有着特别的感情。所以每次当SONY有产品搞活动时,我都会报名参加。当然,SONY在耳塞方面,和很多高端的品牌还有着一定差距。但就工业设计方面,SONY的好多本土产品,绝对称得上一流。其中包括我最喜爱的MD---MZ-MZ-EH1。


本文最后的分享内容,属于耳扩的分享。这次所分享的,属于两只我自己蛮喜欢的国产耳扩。
MINIBOX-E+与STB3-Pro-V3。

(3)耳扩分享---国货也精彩 之 MINIBOX-E+与STB3-Pro-V3的光辉
最后这一部分,和大家分享一下最近接触到的耳扩。这里主要指最近入手的MINIBOX-E+和僵尸的两款STB3-Pro-V3工程版。这三款耳扩各有特色。其中黑色的那款STB3-Pro-V3工程版让我印象最深刻。但我的MINIBOX-E+也是一款性价比颇高的产品。
这里再选两首音乐去试听三款耳扩,并进行对比,把所得听感和大家分享一下。

首先选来的这首歌曲,在我的前一篇文章里面已经提及过,接下来的听感部分,这里只是和大家再一次重温,而对于没有阅览前一篇帖子的朋友,这里可以当作新的内容进行阅览。

带出的第一首音乐属于流行女声类作品
此曲使用器材:
CD随身听:D-NE20
耳塞:OK1(宇音)
带来的第一首分享曲目选自《执迷不悔》中的第二首作品<执迷不悔>(国语版)属于王靖雯早期的一首比较经典的国语作品。


耳扩对比听感部分
选用耳扩:MINIBOX-E++,STB3-Pro-V3(B)样机,STB3-Pro-V3(G)样机

MINIBOX-E++
第一只出场的耳扩,属于我自己的MINIBOX-E++,换了运放后,其实都没有很刻意去煲机,因为什么?“忙嘛”。为何忙?我自己也不知道,坦白说,我现在的工作只能用“不知所谓”四个字来形容,点解?这里就不想废话了,因为我发觉在这样不知所谓的工作中,人也渐渐变得不知所谓了。希望接下来写到的文字,不是不知所谓就好。
正如先前说到的,MINIBOX-E++的听感就如上面所述的那样。先说说优点,在三只耳扩中,MINIBOX-E++的优点在于低频,低频下潜良好,弹性好,控制力较佳。有速度,有力度。量感介乎于两只STB3-Pro之间,但就我自己而言,它的量感是足够的了。中频人声的距离是三款耳扩里面最近的,但包围感一般,但齿音控制比较到位。高频不夸张,但有一定的细节和延伸。如果论价格来说,MINIBOX-E++的可玩性还是不错的。当然,我这里是换了NE5534运放的。所以人声质感方面会有一点点改变。
缺点,如果在对比的情况下,只能说,MINIBOX-E++的声场略偏窄,声音的细节度,空间感及层次感不及STB3-Pro-V3(B)样机;信息量的反映不及STB3-Pro-V3(G)样机。不过推ER4S,MINIBOX-E+仍是国产耳扩里面罕有的性价比极具竞争力的产品。

STB3-Pro-V3(B)样机
第二个出场的是属于国产耳扩著名设计者,僵尸先生最近的力作,STB3-Pro-V3(B)样机,和僵尸认识已经有3年的光景了。对于他的产品,我想,不用我多说,只要是泡发烧论坛的朋友,基本都听说过,而且有好多朋友也蹭听过或正在使用着。所以,我看,他的事迹我就不详述了。而这两台最近才到手的样板机,更值得一赞。虽然,和我上次听到的STB3-Pro的声音风格略有不同,但素质上,是有了提升的。
STB3-Pro-V3(B)样机是前一周深圳随身听爱好者聚会前一天收到的。煲机没多久,但这台STB3-Pro-V3(B)样机给我最大的喜悦是,声音很平衡,真的很平衡。而且细节表达相当到位,极致的全频分析力在当时驱动ER4B的时候已经让我汗颜了一把。整体实力高出我自己的MINIBOX-E+。
优点,在于它的全频分析力及声场表现力。三只耳扩里面,STB3-Pro-V3(B)样机是综合能力最强的一只,声场宽且深,有良好的空间感,定位准确结像清晰。信息量的反映也是三只耳扩里面最全面的一只了。基本上,录音空间里面的乐器,都能清晰准确地按照各自的定位反映出来。而且声音相当平衡,没有刻意或过分去突出某个频段。听感自然流畅。是一款素质和听感都能达到到较佳平衡度的耳扩。
缺点,当然了,这里的缺点只是相对的。STB3-Pro-V3(B)样机的低频下潜是不错的,但低频量感当属三款耳扩里最少的,而且对音乐的渲染不多。喜欢重口味的朋友,可能选择下面一款会比较适合了。

STB3-Pro-V3(G)样机
最后登场的STB3-Pro-V3(G)样机是一款声音比较有动感的耳扩,但声音的线条感和条理性不及STB3-Pro-V3(B)样机好,低频和高频都有一定的增益提升,这样比较适合一般的通俗流行乐和一些需要强烈反差对比的音乐,听感上比较刺激,但乐器的结像和定位不及STB3-Pro-V3(G)样机
。人声算是我自己比较喜欢的一个频段,或许是因为中频部分,在这只耳扩里面不算刺激吧。对于人声的把握,这只耳扩还是比较到位的。齿音控制良好,人声有较好的密度感和穿透力。距离感相对于MINIBOX-E+会略为靠后。但听感良好。声场的优势不及STB3-Pro-V3(B)样机那么明显。感觉对于流行乐来说,STB3-Pro-V3(G)样机这款耳扩还是能满足不少的烧友需求。
缺点,突出了低频的表现力,使得听感上有了较明显的趋向性。或者这个不能算是缺点,只能算在音乐选择上,有较明显的指向性罢了。但主观听感,我还是较喜欢STB3-Pro-V3(B)样机更多。STB3-Pro-V3(G)样机的另一个问题是,声音的结像力有待提升。乐器多了,阵脚就有点儿乱的感觉。相比之下,前两款耳扩这样的问题控制得较好。STB3-Pro-V3(B)样机基本不存在“乱”的问题。

综合感觉
最后这个段落,简单谈谈三款耳扩给我的个人感觉。这里先说明一下,这个感觉属于主观感觉。所以阅帖的朋友务必要注意。仅供参考而已。

MINIBOX-E+,在一些朋友听来,感觉声音有点呆板,但我可以这样说,换了的运放是没经过煲机的。不过我自己还是比较满意。记得之前很多朋友问我耳扩的问题,坦白说,我自己听过的耳扩着实不多,MINIBOX-E+是一款性价比很好的耳扩,尤其是用来推ER4S,这个我是相当中意的。因为我第一次,也是最惊喜的其中一次,就是戴着ER4S蹭听一位烧友的MINIBOX-E+。真的很适合很匹配。听感可以简单用四个字形容:舒服自然。

STB3-Pro-V3(B)样机
这款僵尸出品的属于STB系列的最新作品,真的值得一赞。此前,我听到国内耳扩(不经过更换运放)最理想的是STB3-Pro,这只耳扩配合我的ER4B是我听到最满意的一个组合之一。比起MINIBOX-E+,我觉得STB3-Pro更适合搭配ER4B。可惜已经停产了。而这次到手的STB3-Pro-V3(B)样机配合ER4B,素质是相当出色的。声场,细节,高频延伸,声音通透度等,都比前一代产品STB3-Pro有了提升。这里向喜欢ER4B的朋友诚意推荐。但有一点要说明,如果希望高频可以适当地衰减一点,喜欢高频平和而不太刺激,但同时要求细节度足的朋友,依然可以考虑STB3-Pro。

STB3-Pro-V3(G)样机
实话说,这款耳扩,针对通俗乐曲,是不错的选择。毕竟高低频都有了适当的增益,强调声音的冲击性。听感更明快,强烈。但对于一些较为严肃的音乐,大概就不及上两款耳扩适合了。素质是有的,但与STB3-Pro-V3(B)样机比较,还是有一点差距。主要还是声音平衡度的问题。不过,就个性而言,这款耳扩就没什么好挑剔了。任何东西都是这样,喜欢就好。

接下来在分享第二首试听音乐之前,将引入这篇周年纪念帖的新成员,来自我的一名挚友的手工制作品MG-LJ1X。只是一只纯手工耳塞,就如我之前使用的那些手工耳塞那样。不会再市场上看到它们的影子。日后是否会有正式量产的东西,这个我也不清楚,但作为一些纯手工作品,这里谨此向大家简单推介。如果日后有聚会活动,我也会带同我的MG-LJ1X一同出席,让大家感受一下。

使用器材:
CD随身听:D-NE20
手工耳塞:MG-LJ1X

选来的第二首曲目属于张学友《活出生命演唱会》碟中的第三首歌<眼泪>
接下来谈谈三只耳扩的对比听感。

MINIBOX-E+
这是一首演唱会的现场录音的歌曲,演唱会所营造出来的空间感和录音室录制的音乐差别明显,场景的宽度和深度都较一般流行录音更胜一筹。

首先我们可以长声场说起,MINIBOX-E+的声场属于三只耳扩里面相对最弱的一款,宽度和深度都有所不及。定位和结像有不错的能力,但空间感不及STB3-Pro-V3的两只工程版好。

三频方面,MINIBOX-E+在低频的表现中比较理想,下潜好且力度够,两只STB3-Pro-V3工程版在低频表现力方面也各有特色。灰黑色的STB3-Pro-V3(B)样机低频量感不多,下潜良好,力度稍弱于MINIBOX-E+,STB3-Pro-V3(G)样机低频量感会较前两者略多,但低频的凝聚力稍逊。这个可以从乐曲中第二节里面鼓声的表达分辨出来。MINIBOX-E+的鼓声相对而言力度最好,有较佳的下潜,量感适中。STB3-Pro-V3(B)鼓声力度感稍逊,量感属于三者中最少的,但细节最好。STB3-Pro-V3(G)鼓声虽然未到肥的地步,但低频量感算是三者中最多的,听感上较为刺激,但有点散,凝聚力稍逊了。中频方面,僵尸的两款耳扩都有比较出色的表现。STB3-Pro-V3(B)中频距离感是三者中最远的,声音细节度较佳,质感好。STB3-Pro-V3(G)中频量感不算多,但距离感较STB3-Pro-V3(B)近,人声较细腻温润。MINIBOX-E+的人声有点刻板,密度虽然足但结像力不及僵尸的STB3-Pro-V3两款工程样机,高频方面,MINIBOX-E+只能说算是最为朴实的一只。STB3-Pro-V3(B)的高频是三者中最强的一款。整体听感上,MINIBOX-E+算是对得起它的价格。在声场和全频分析力都有所哦不及的情况下。能达到这样的水平,可以说是平民耳扩中的一款不错选择。

STB3-Pro-V3(G)样机
临场感不错的一款耳扩,起码这首歌而言,它是不错的。声场宽,深度较MINIBOX-E+好,对于演唱会现场的空间描画基本到位。但较STB3-Pro-V3(B)的声场延伸性表现还是略逊一筹。

三频的表现力方面。STB3-Pro-V3(G)其实并不是我最喜欢的一只耳扩。虽然它的高,低频更为鲜明。声音刺激性更强烈,给我的感觉,不太适合演绎严肃的古典音乐。低频力度尚可,但结像和凝聚略逊,所以低频在三者中并不算理想。但应付这样的流行乐是足够的了,而且还能较好地迎合热爱听感明快的流行乐一族的朋友。鼓声在三只耳扩中是最强烈的,但量感也是相对最多的。下潜不及MINEBOX-E,通透感和细节度不及STB3-Pro-V3(B)。中频方面做得比较理想,距离感较STB3-Pro-V3(B)近,而且人声包围感较STB3-Pro-V3(B)好,人声较MINIBOX-E+细腻。质感较佳。量感介乎与STB3-Pro-V3(B)和MINIBOX-E+之间,人声厚薄适中。高频较MINIBOX-E+明亮但细节不及STB3-Pro-V3(B)好,应付这首现场版的流行乐,足矣。整体听感算是比较适合这首音乐。

STB3-Pro-V3(B)样机
最后出场的STB3-Pro-V3(B)也是三只耳扩中,我自己最喜欢的一只。但对于这首流行乐,似乎它的优势不能得到很充分地体现。虽然在众多硬性指标上都明显优于其余两款耳扩,但对于流行乐的演绎,优势也就不及古典音乐那么明显。整体听感也是影响个人选择的最大原因了。这里,我依然会选择这款耳扩作为首选。虽然对于流行乐这个环节,它的领先优势不及古典音乐明显。但依然能够在综合是素质上更胜一筹。
声场,这个也是我对此款耳扩比较满意的地方。宽度,深度,高度都比较出色,有较为明显的殿堂感,比起另外两款耳扩,声场足足大了一圈。空间感相当优秀。乐器定位清晰准确。演唱者虽然感觉站位会较其余两者略偏远,但这个距离感,我自己是比较满意的。这里只能说,如果喜欢人声贴耳的,这款耳扩或许就不是最佳选择了。

三频方面,低频不算出彩,鼓声和贝斯量感少,力度感不过不失,下潜稍微逊色于MINIBOX-E+,但细节相当出色,干净不拖沓。中频声音偏于理性,密度高且具有较佳的质感,人声厚度不及其余两者,但距离感相当好。感染力略较STB3-Pro-V3(G)低,人声通透自然,属于中性平和的类型。结像力较MINIBOX-E+好,而且没有MINIEBOX-E那般刻板。中频算是三者中素质最好的一只,但于流行乐的听感而言,只能说和STB3-Pro-V3(G)各有千秋。高频方面,STB3-Pro-V3(B)在延伸性和整体分析力上都优于其余两者。STB3-Pro-V3(B)高频的透明度很好,也因为声音的整体量感不多,细节丰富,所以高频的出色表现是其余两只耳扩有所不及的。弦乐纤细自然。较MINIBOX-E+更有条理性和细节感,较STB3-Pro-V3(G)而言,多了一份平静自如,少了不必要的刺激和毛躁。

综合听感
这首现场的流行乐,对于三只耳扩来说,各有特点也各有所长。
MINIBOX-E+
对于一款针对ER4系列开发的耳扩而言,MINIBOX-E+是成功的,有很好的性价比,很纤巧的外观设计。重量也很适合随身一族。声音而言,虽然综合素质得不到什么优势,但就本身价格定位而言,MINIBOX-E+是成功的了。这首曲目中所表现出来的临场感虽然不及两款STB3-Pro-V3工程版耳扩好,但也是水准之作了。毕竟价格不到700的器材能出到这样的感觉,无憾。正如先前比较中得出的结论,声场表现不及STB3-Pro-V3两款工程版,低频是此款产品做得比较好的一个频段,下潜好力度足,量感适中。流行乐的低频能做到这样是不错了。在三者比较之下,中频略微刻板,不及STB3-Pro-V3两款样机那般活生细腻。这个也就是它中频逊色的地方。高频在细节度方面也不如其余两者,所以三频整体素质方面有所不及。但基于价格而言,MINIBOX-E+是一只相当不错的耳扩。

STB3-Pro-V3(G)
这款STB3-Pro-V3的新工程版本,感觉声音属于明快的类型,高,低频都有一定的增益,听感上比较刺激,对于一些现代音乐比较对味。相对于MINIBOX-E+而言,它的优势在于声音的细节和中频的细腻度等方面。对于这首现场录音的流行乐,用STB3-Pro-V3(G)作耳扩,基本上是比较适合,临场感良好,对乐器定位及应有细节的交代都能做到清晰明细。对于这类音乐,这只耳扩算是比较合适的了。素质上,STB3-Pro-V3(G)整体介乎于STB3-Pro-V3(B)和MINIBOX-E+两款耳扩之间。对现场流行乐而言,它是一款不错的选择。

STB3-Pro-V3(B)
这款耳扩我个人比较喜欢,声音细致纤巧,线条感好,通透度高。对每一件乐器的定位和结像都较前面两款耳扩好。整体素质也是三款产品中最高的。除了低频的下潜和力度稍微逊色之外,其余硬性指标都超出其余两款耳扩。声场和空间感是我对这款耳扩比较满意的地方。无论是宽度深度都比STB3-Pro-V3(G)和MINIBOX-E+强。三个频段的分布很平衡。没有过分突出某个频带的趋势。声音的量感虽然不算多,但质感和细节感都很突出。这款耳扩染色不多,相当适合古典类音乐。


后话:
这篇器材分享文章,其实只是最近接触到的一些设备的分享,为何放在周年纪念帖呢,其实是因为我自己一年来入手的器材实在不多,而在这个值得纪念的日子里正好和大家分享一下最近的喜悦。接下来还有两篇属于周年纪念帖的文章会在耳塞随身听区发表。但内容略有不同。其中一篇是我过去到现在的一些个人经历的分享。另一篇会放在最后发表,这个要等音乐分享篇撰写完毕后才会整合发表。而且最后一篇篇幅较长,所以放在最后。希望能籍着这篇文字,在器材方面与大家有更深一步的交流。最后要说明一个我个人的观点:器材其实只是发烧的一部分,我们无需把它看得太重。烧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你要明白的是,你今天是为了烧器材而发烧。还是综合地把器材应用在自己喜欢的音乐上去发烧呢?如果是前者,你将永远迷失在器材不断升级,不断变更的迷宫中,因为器材的攀比,追逐基本可以说无止境的。如果你是结合自己的听音习惯和音乐,以及个人的经济条件及需求去烧,那么你的升级就能体现出真正的意义。而这些器材更新,升级等动作,是真正贴合自己所需而去执行的。是理性的发烧。这个就是我在这些时间里渐渐体会到的感受。

最后,感谢百忙中抽时间去浏览此文的朋友们,谢谢你们的支持。

附录:
五周年纪念帖系列文章目录:
(1)《新的开始,新的感觉》----五周年纪念帖(随身听设备篇)   
(2)《时光剪影划过岁月的痕迹》---五周年纪念帖(个人经历分享篇)
(3)《走进我的音乐世界》---五周年纪念帖(音乐分享篇)
(4)《伴我前行一路有你》---五周年纪念帖(完结篇/完整版)

注:所有在5周年里发表的文章,都会在文章题目前标注“【5】”作为标识。所有本年度发表标有【5】的文章,均会被编入本年的年刊,以制作成文集供参阅。年刊仅在大家坛发表。

此文仅在耳机大家坛发表,供烧友交流,请勿转载,谢谢!

                              刘嘉明
                             2010.05.04

IMG_3922.jpg (34 KB, 下载次数: 10)

IMG_3922.jpg

IMG_3925.jpg (41 KB, 下载次数: 8)

IMG_3925.jpg

IMG_3926.jpg (38 KB, 下载次数: 11)

IMG_3926.jpg

IMG_3927.jpg (34 KB, 下载次数: 16)

IMG_3927.jpg

IMG_3929.jpg (33 KB, 下载次数: 13)

IMG_3929.jpg

23_47981_5fc5f5ccd2488f4.jpg (109 KB, 下载次数: 13)

23_47981_5fc5f5ccd2488f4.jpg

23_47981_82c09b39c63ebfe.jpg (55 KB, 下载次数: 14)

23_47981_82c09b39c63ebfe.jpg

23_47981_aaf7b65f2c7d372.jpg (64 KB, 下载次数: 15)

23_47981_aaf7b65f2c7d372.jpg

23_47981_e92399ef80ee83f.jpg (40 KB, 下载次数: 5)

23_47981_e92399ef80ee83f.jpg

23_47981_189a24d5a41765b.jpg (46 KB, 下载次数: 8)

23_47981_189a24d5a41765b.jpg

23_47981_701ebc76993f016.jpg (50 KB, 下载次数: 10)

23_47981_701ebc76993f016.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4-11-29 00:18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