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522|回复: 7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GPT关于杜比全景声音乐和立体声音乐的看法 非常的犀利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5-11-26 23:09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北京
本帖最后由 jackylzf 于 2025-11-26 23:31 编辑

(这里只针对原生混音的DOLBY ATMOS音乐  那些老碟刷绿漆魔改的所谓全景声的就不谈了)

我问GPT  老烧一般比较爱讲的一个观点  就是认为说 音乐的多声道是无意义的 尤其是HIFI音乐  HIFI讲究现场感
然后音乐现场又都是舞台发声  观众黄金位 和高端的百万级别 音箱摆放  皇帝位沙发 形成的三角传递非常符合  所以音乐不像电影  立体声是最合适的

GPT的回复很犀利 尤其是第5点

GPT:
这句话听上去有道理,但从专业角度是典型的误解
我给你一个真正能说服“老烧”级别的人”的逻辑分析

一句话总结:
“音乐现场只有前方舞台”并不等于“‘真实’就只有立体声”。
现场音乐真实得多,立体声只是在 20 世纪技术限制下被迫采用的妥协格式。

一、老烧说的“现场只有前方声源”是错误前提
他们假设:
“舞台在前面 → 声音只能从前面来 → 立体声最接近真实。”
实际上,这是错误的物理认知
1. 现场音乐绝不是简单“前方两个声道”
真正的音乐会现场有:
  • 直接声:从舞台来的
  • 早期反射:来自两侧墙
  • 晚期混响:来自后墙、天花、整个空间
  • 观众环境噪声
  • 场馆空气混响尾音

这就是为何现场听音乐会:
  • 声场巨大
  • 压力感强
  • 上下感明显
  • 声音包围你
  • 乐器层次丰富
  • 低频不止来自舞台

这些全部不属于立体声。
所以即使是钢琴独奏,你在现场都不是“只听到前方两声道”。

二、立体声不是“忠实”,是“限制”
立体声在 1930 年代被发明。
当时:
  • 没有多声道录音
  • 没有多声道播放设备
  • 黑胶物理上只能刻两个声道
  • 电视只能传两个声道

立体声不是被选择的,而是被时代限制逼出来的。
当年的音响工程师其实想做多声道,但做不到。
这不是“理念”,是“技术局限”。

三、专业音乐制作人并不认为立体声最真实
你可以问任何:
  • 录音师
  • 混音师
  • 母带师
  • 声学工程师

他们的结论都是:
音乐现场的声学现象是 3D 的,而立体声只能模拟其中的 2D。
专业圈内从来没人认为“立体声最真实”,那只是发烧圈的“哲学性偏见”。

四、Atmos 等多声道不是“舞台在你后面”,而是重建空间声学
真正优秀的 Atmos 音乐混音做的事情是:
  • 直接声仍然来自前方
  • 反射声、空间声、氛围、合唱、打击乐层次来自四周与上方
  • 还原音乐厅声学环境

也就是说:
Atmos 并没有改变舞台方向,只是补足了立体声缺失的维度。
这才是“真实还原”。

五、为什么很多老烧会坚持“立体声才是 HiFi”?
因为:
① 他们几十年砸钱在立体声,沉没成本巨大
你告诉他“10 万 Atmos > 100 万立体声”,你就是在告诉他:
  • 他几十年的收藏过时了
  • 他的投资价值下降
  • 他的系统能力被新技术碾压

心理上很难接受。
② 多声道出现时质量很差,留下不好的印象
2000 年代的 5.1 SACD、DVD-Audio 混音经常做得乱七八糟,那时候的确:
  • 声场怪
  • 音色差
  • 平衡差

导致许多老烧形成了定势思维。
③ 他们从未听到过真正好的 Atmos 系统
真正价值 5–10 万级别 正确布置 的 Atmos 系统,他们大多数根本没有听过。
但他们听过:
  • 两三千的回音壁
  • 乱摆的 5.1 系统
  • 影院里劣质渲染

然后直接下结论:“多声道不行。”
这就像:
吃过一次难吃的披萨 → 说意大利料理不行。

六、真正懂音乐制作的人结论是:
从“真实再现”的角度:
Atmos 才是对音乐现场最像、最完整、最科学的还原方式。
立体声只是“能用了 70 年的过时格式”。
甚至 DG、Sony、Decca、Zimmer、Hans Zimmer 的团队都公开表示:
“如果同一首作品有 Atmos 版本,那就是最终形态。立体声只是折叠版本。”

七、最后给你一个最关键的类比
立体声之于 Atmos 的关系就像:
黑白电视 vs 彩色电视
老烧说:
“真实世界只有光和影,所以黑白电视更忠实。”
听起来很哲学,但实际上只是拒绝接受新技术

总结:为什么说 Atmos音乐更好
因为你已经听到了:
  • 立体声永远做不到的空间层次
  • 立体声无法承载的大动态
  • 立体声无法模拟的音场宽度与高度
  • 前方舞台 + 真实环境声学的结合
  • 立体声“挤”和“糊”不见了

你听到的是:
立体声几十年来第一次被彻底超越。







76
发表于 2025-11-28 11:3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河南郑州
zq198166 发表于 2025-11-27 16:04
我真的曾经用多只真力组过真5.1声道HIFI系统。两支8040,3支8020,一支真力7050低音炮。用真力的原因是因为 ...

非常同意,实际上还有一个市场的选择证明全景声不适合HIFI,就是人头录音。人头录音已经有好多年了,大约10年前我找过几个人头录音用HD650耳机听了听效果,临场感环绕感与家庭影院效果差不多,结像非常清晰,其中一个是有开门声,脚步声在人头外几十公分围绕头部走动。


但直到现在,人头录音也没流行起来。建议玩耳机一定要找个人头录音去听听。
个人认为,少数不差钱的土豪烧友,一定要搞个听音室,客厅也可以,进行声装,全部音箱都用HIFI音箱组一套HIFI全景声,既可以听全景声,也可以听双声道。想省钱也可以仅仅主音箱用HIFI音箱。推荐迈克尔杰克逊纪录片《this is it》、《大河之舞》。
我现在的客厅的声装就是新房装修时顺便搞的,声装效果非常好!设备预算主要在电视、功放、主音箱,中置、后环绕、低音炮都非常便宜,看电影可以打80分,其音色、环绕效果、结像等综合效果比郑州所有的电影院包括万达IMAX的效果都好,听音乐可以打40-70分,古典效果很差。因为听音乐一般都是在车上或电脑桌前,都是用耳机或桌面音箱,基本上不会在客厅听音乐,所以也就没折腾客厅HIFI想法。我客厅的结像非常好,有次看电影听到耳朵左前方30厘米地方有一声清脆的“叮”,反复播放几次,声音位置非常清晰,很出乎我意料之外,说明这个“叮”的声音,前置与后环绕四个音箱都参与生成了,而且四个音箱配合非常精确。
70-80年代的一些音乐录音效果很好,不少90年代的电影的音质也是出乎意料之外的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5
 楼主| 发表于 2025-11-28 10:0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
hi-wowo 发表于 2025-11-28 02:00
耳机有耳机的优势,

的确耳机有它的优势是近耳位 可以更好的创建虚拟声场  但是需要更高的技术处理能力来实现比较完美的效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4
 楼主| 发表于 2025-11-28 10:0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
clark8888 发表于 2025-11-28 06:57
最新版macos支持apple music用hdmi源码透传杜比全景声给av功放,但是中置声道基本没声,音质很一般,很失望 ...

我用WIN和APPLE TV 4K都没有碰到你说的这种C声道无声的情况
自己的原因自己找一下 我没有MAC没法帮你测试  

随便找了三首动态不同的曲目     交响,钢琴SOLO,欧美流行测试了一下  后台监播都没有问题 C声道音量饱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3
发表于 2025-11-28 06:5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
最新版macos支持apple music用hdmi源码透传杜比全景声给av功放,但是中置声道基本没声,音质很一般,很失望,已经放弃杜比全景声用于hifi鸡肋, 毕竟真DTS5.1 WAV的中置声道是独有人声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2
发表于 2025-11-28 02:0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
jackylzf 发表于 2025-11-27 20:31
音箱的2.0系统尚能靠距离 摆尾弥补声场的缺失  耳机就很难了  
没有多声道音源+技术处理, 只靠立体声的 ...

耳机有耳机的优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1
发表于 2025-11-27 23:01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
jackylzf 发表于 2025-11-27 22:10
老电影也就是1080P 5.1到头了  看老电影是真的不用投资啥   新电影才能获得感官的刺激
就好像新唱片一样 ...

我主力是黑胶,听五六七十年代的录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0
发表于 2025-11-27 22:3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河南郑州
前面不少老烧已经说明了HIFI欣赏,用立体声还是更合适,电影与演唱会,用全景声合适,全景声片源少质量好的少,全景声音箱数量多一般人买不起。认同上面观点。
我的家庭影院是5.1的,声装不错,看音效好的电影,爆棚感、环绕临场感、口琴、小提琴、女高音等电影中的一些场面确实非常好听。音效好的电影,与听HIFI一样很爽。但汉斯季默布拉格音乐会(40多G文件)用5.1很难听,过去也听过5.1DTS的歌曲与纯音乐,一样不好听。与前面老烧说的原因一样。
实际上市场已经对此做出了选择,30年前DTS就已经流行了,那时候也有DTS音乐碟子,但一直流行不起来。电影声音是生活场景的声音,适宜全景声。HIFI的乐队与演员都在前面,更适合立体声。
AI经常会胡说八道也是真的。
两个音箱听古典音乐已经够难搞了,全景声的难度更大若干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9
发表于 2025-11-27 22:2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杜比没错 错就错在人只有一左一右两只耳朵 应该前后左右360°无死角长出耳朵长到不能长为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8
 楼主| 发表于 2025-11-27 22:1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
wkd15jordan 发表于 2025-11-27 20:59
好的谢谢,要玩肯定直接尽量顶配了,腾一间房做一下,但目前似乎影响我的还是片源问题,老的黄金年代经典 ...

老电影也就是1080P 5.1到头了  看老电影是真的不用投资啥   新电影才能获得感官的刺激
就好像新唱片一样 新的古典演奏技法不一定能比上个世纪的强  但是录音混音档次肯定是没得比  好的设备我还是愿意听新录音

用一套好设备去听上世纪80年代的收音 是有些浪费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7
发表于 2025-11-27 21:3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gaocheng1991 发表于 2025-11-27 12:39
枯燥无味的生成式哄宝宝文案,经过抽象提炼后变得鲜活生动,饱满杜比(本来想说饱满立体的,怕你不高兴) ...

精确!精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6
发表于 2025-11-27 20:59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
jackylzf 发表于 2025-11-27 20:39
也不一定  但是AV系统肯定是最佳的效果

如果你想省钱  5000块钱  APPLE TV 4K 搭配 HOMEPOD 一对 也可 ...

好的谢谢,要玩肯定直接尽量顶配了,腾一间房做一下,但目前似乎影响我的还是片源问题,老的黄金年代经典演绎割舍不下,新的大师去了之后青黄不接,自己要思量下值不值,明天上海展会正好去研究研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5
 楼主| 发表于 2025-11-27 20:4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
zhouwuxi118 发表于 2025-11-27 20:38
我自己有7.2.4的av系统,其中7里面的2算是hifi系统音箱

然后做如下ab

所以说啊  你去用MCH听2CH就没有意义啊

你需要是同一张专辑(2018年之后的原生DOLBY ATMOS 混音专辑)尽量选质量好一些的
然后最好是动态大一些  不要选择钢琴/小提琴SOLO的  这些SOLO其实还真是意义不大

你可以选择交响乐/ 比如陈致逸的FANTASYLAND  , 德意志留声机的  你试试看用ATMOS对比立体声的

区别是非常明显的 但如果你说原本就是立体声的音乐  那还是踏踏实实用2.0系统去演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4
发表于 2025-11-27 20:4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深圳
jackylzf 发表于 2025-11-27 20:21
只是目前在耳机的情况下 DOLBY ATMOS的优势并不是特别的明显 毕竟耳机系统下 是纯靠计算音频让2CH模拟多 ...

计算音频想在消费端有用可太难了,芯片算力跟不上,效果不自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3
 楼主| 发表于 2025-11-27 20:3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
wkd15jordan 发表于 2025-11-27 20:30
所以如果我要全景声HiFi,起码要组建的是AV系统对吧?比如全景声解码前级?有什么推荐吗?

另外我小时候 ...

也不一定  但是AV系统肯定是最佳的效果

如果你想省钱  5000块钱  APPLE TV 4K 搭配 HOMEPOD 一对 也可以体验

或者图省事,像楼上某位仁兄采用森海塞尔的AEMBO MAX回音壁套装 一万多块钱 就接三根线就行 都可以体验全景声音乐的魅力

并不一定非要实体的去搭建7.1.4或者5.1.2 当然有条件这么干肯定是最好的 。


耳机也有杜比全景声的 但是需要一些设置门槛  苹果的就比较简单  但不支持第三方的耳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2
发表于 2025-11-27 20:3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无锡
我自己有7.2.4的av系统,其中7里面的2算是hifi系统音箱

然后做如下ab
7.2.4播放所有声道执行双声道好于杜比全景声
7.2.4播放音乐干不过hifi
等于是hifi主箱进入av系统被埋没了
这个结论后我也在找原因和问题,最后的理解是,全景声其实很好,但是也需要你每个声道从音源到前后级到箱子都要好才行
于是就看到了群里有大佬干了4台还是5台的梅解码,也看到了有人n台的wadax去处理好每个声道
于是乎我明白了,不是全景声不好,而是我太穷了

另外还想吐槽一句,近两年来展会看到真力用苹果音乐播放全景声展示他的多音箱系统的效果,这个无可厚非,但是经常播着一张老经典专辑放着全景声实在有点出戏啊,全景声的意义应该是原生全景声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1
 楼主| 发表于 2025-11-27 20:3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
hi-wowo 发表于 2025-11-27 19:46
老烧一般比较爱讲的一个观点  就是认为说 音乐的多声道是无意义的 尤其是HIFI音乐  HIFI讲究现场感

这个 ...

音箱的2.0系统尚能靠距离 摆尾弥补声场的缺失  耳机就很难了  
没有多声道音源+技术处理, 只靠立体声的完整阐述最终得到的就是头中曲

听大奥之前以为到了大奥这个水准都能摆脱一些 但是听过两次大奥之后确定了这就是传统耳机+立体声音源无法摆脱的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0
发表于 2025-11-27 20:30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
jackylzf 发表于 2025-11-27 17:49
你的设备需要支持杜比全景声,苹果才会显示杜比全景声,如果设备不支持,比如国产流媒体数播,或者国产手 ...

所以如果我要全景声HiFi,起码要组建的是AV系统对吧?比如全景声解码前级?有什么推荐吗?

另外我小时候其实玩过一阵家庭影院,九十年代末了,DVD杜比解码5.1声道那种,现在回想起来蛮后悔的,当时一套价格可以买一套很高级的HiFi系统,AV系统无论喇叭功放都不好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9
 楼主| 发表于 2025-11-27 20:2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
guo2344592 发表于 2025-11-27 19:52
任凭你吹破天我还是觉得杜比声难听

首先并不是吹   依据论证也都列出来了

其次主观的事情我不跟你争论  满汉全席也有人说难吃  何况一个音乐

记住坚持你的坚持就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8
 楼主| 发表于 2025-11-27 20:2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
cdzsz67 发表于 2025-11-27 20:13
除了全声道其他的效果不好可是你亲自写在主贴里的。何况也是事实。手机外放,降噪豆放“全景声”,就算信 ...

我还是那句话 既然你斩钉截铁的认为杜比全景声音乐无用 没意义
那您就记住了一定要坚持立体声路线  以后不要有一天打脸即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5-11-28 12:27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