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03|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极光来时那夜】Moritz入耳Aura试玩手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5-11-24 14:4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春风不度玉门关,又见才子伴乐谈


在一个需要些暖意的冬日,我们本期的伴乐谈节目,来聊个有意思的玩意儿——Moritz家的入门耳塞“Aura”。大概在几个月钱,我们的节目介绍过这个来自香港的便携设备品牌,和市面上诸多厂牌相比,Moritz的设计团队算是规模不小的,不过他们家因为多品牌运营的关系,单单Moritz品牌下的产品并不算特别多,目前在售的产品有4款,包括单动圈Dragon、7单元圈铁静Gloria(也是旗下第一款耳机作品),旗舰级的9单元耳塞ENZO。而今天的主角Aura,则是定位入门级别的,它的售价是2999,目前来看,品牌旗下四款产品分布在3k至万元这个区间,各自定位也是明晰的。

作为入门款,Aura包装并不含糊,精致收纳盒、多对硅胶套,以及可换插头的耳机线,是比较适配各类前端的,耳机的本体也很好看,花朵的纹路显得硬朗可爱兼备,我对Moritz旗下耳塞的佩戴是很有好感的,外壳是医用级树脂制成,和耳道贴合度很高,适合长期佩戴,大概亚洲品牌更懂亚洲人的耳型吧。我们瞅瞅Aura的账面数据:4动铁单元采用三分频架构,特别的是低频部分用了两颗定制动铁单元并联工作。这种设计在业内不算常见,毕竟多数厂商更喜欢用一圈多铁来实现低频氛围感。阻抗12欧,灵敏度105.1dB,明显是冲着直推友好去的。只是,我唯一想吐槽的是它的型号名字,在这几年的HIFI产品里面,我见过好几款产品型号叫做aura的,有塞子,也有音箱,有解码耳放一体机,甚至还有线材,哎,看多了容易觉得这个名字有点脸盲。


前阵子试玩Moritz旗舰ENZO的时候,我就对他们家产品不算挑剔的驱动门槛留下了比较深的印象,上面咱们也说了Aura的参数,你可以用一根小尾巴线就可以把它推出不错的声压。说两句我对这两年入门和进阶级别的耳塞的感受就是,大多数厂商还在尽其所能地“卷”配置“卷”参数,将前几年还用在4k、5k甚至更高价位的产品的技术、单元纷纷往更低价位的产品身上下放,且保持了入门级产品该有的驱动需求。这么做带来的一个变化是,入门和进阶档次的新耳机,音质潜力会比老产品要更深,侧面也需要这个段位的用户考虑用信息量更充分的设备去做驱动,而Aura就是这种类型。试玩期间,光是搭配手机,从小型的解码线,到乐彼W4这样的中高端小尾巴,我都搭配过,最大的感受是,小尾巴再优秀,也很难触摸到Aura的上限,更直接的选择起步也要是大尾巴类型的前端,这塞子确实易驱,但想要完全释放实力仍需适当压榨。另一个感受是,Aura给玩家提供了4.4和3.5的可换插头耳机线,我个人更喜欢用3.5mm的单端头,不强求推力的单端驱动反而更好听。

先说说第一印象,Aura在我这边开箱开声的时候,是搭配德森瑞DTR1+播放器的(这个播放器只有单端输出),当时没仔细看包装上的产品说明,还以为是个圈铁塞子,心说这个低频做得很是不错啊,量感和下潜都相当给力,后来一看竟然低频部分只是用了两个订制动铁单元,就更觉得意外了。这么说吧,Aura的低频和中低频绝对会打破不少玩家对动铁低频的刻板印象。听博凯里尼的大提琴协奏曲(罗斯特罗波维奇在DG的录音),音量稍稍开大一点,居然能听到大提琴独奏环节里面,低把位时候腔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声音,下潜深度虽不及顶级动圈,但弹性十足,像在听老派英国书架箱,虽然说Aura本身的声场不算特别大,但冲着这个低频表现,一些小编制的室内乐是绝对合格的。

在我看来,Aura的“甜品区间”,便是各类流行、人声和摇滚曲目,得益于在中低频段的扎实,Aura的男声表现甚至还胜过女声一丢丢,我们找一张比较夸张的特效碟,赵鹏的《低音王朝1》,你可以清楚感受到Aura中频结像稍贴脸,密度比较高,歌手在低音区的磁性(有点类似于大提琴的牛筋味),非常抓耳,我把这张唱片称之为特效碟的原因,就是因为类似的国产人声碟本就在录音阶段用动态的降低换取了中频的突出,对Aura来说,它也确实如实还原了人声频段的诸多细节,用足够充沛的能量,把我们的注意力牢牢钉在歌手的嗓子表现上,虽然有些矫情,但这种表达方式确实是来自唱片而不是Aura的本性。切换到一张不那么“发烧”的通俗女声作品,莎拉布莱曼在2000年发行的那张大红大紫的《月光女神》,Aura演绎起来,音色上就通透舒展了很多,在歌剧和流行之间跨界的曲风,很适合Aura这样的多面手去展现,你可以听到凝聚但不显得中频细节乱飞的肉嗓子,也可以听到随着人声起伏而强弱变化的伴奏,这是比《低音王朝》更为自然的录音,也是可以让Aura活力动感的本性可以充分发挥的曲风。本来嘛,Aura的调音明显偏向流行人声,但又不是那种简单粗暴的中频凸起式调教,它本身包含更多的是对于音符的热情,这也是我在ENZO身上能感受到的品牌审美。


顺着这个话题,我想说,Aura和ENZO另一个共同点在于,它们在聆听爵士乐的时候,都有一种举重若轻的瞬态表现。它们的人声听来都是有润泽度的,频段与之接近的低音萨克斯、大提琴也会有类似表现,整体结像会有一种毛茸茸的质感,这种形体感的塑造比例健康不夸张,我很喜欢,用Aura听一些爵士现场录音,偏暗一点的音色会更趋于真实,只是受制于定位,Aura的纵深感远不及旗舰ENZO,显得比较平面,这倒是符合价位表现。

文末我想说,虽然可以有换线的空间,但试玩这阵子,我还是比较推崇原线的,这根原线的味道和信息量都做得不错,尤其是换成3.5mm单端头子的时候,韵味是我喜欢的风格。这根线其实也不是随便配的,它采用的是特定比例的金、银、铜混合线基,在保证基础信息量的同时加入了一些金灿灿的音色修饰,能加强低频质感而不破坏整体平衡。整体来说,原线的风格也是深沉浑厚的,与耳塞本体的契合度比较高,除非玩家要在Aura整体风格上面做较大的修改,否则把系统资源更多倾注于前端,将会是优先级更高的选择。



2
发表于 2025-11-24 15:3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
好看的塞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5-11-27 03:35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