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835|回复: 4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为什么换数播线会影响声音,哪个大神能解答下原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5-11-7 16:1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北京
也没玩过太好的线,基本都是平价线。稍微贵点的就给解码和功放用,最近换下来的欧亚德小红给了数播用,发现声音变化特别大,然后就用不同的线测试,结果超出了我的认知。
凭以往的经验纯数字阶段对电最不敏感,知道肯定有变化,多少会影响电气,但是能大幅度改变三频完全没想到,甚至超过了给功放换线。因为机架后面的空隙比较窄,只能手伸进去盲换,有时候换错线,盲听也能听出来不对。而且也不是越贵的越好。
顺便分享一些实际听感

高芬85225:这条解析比较强但很干,齿音重,高频刺激。
金嗓子apl1:这条,低频很弱,声音细腻,柔和。
欧亚德小红:比较宽松,空气感稍好。
卡达斯宝石:高频量少,中频密度高,低频糊掉了,量过多。
不知道那个设备的美标16a机线:下潜非常深,声音凝结,密度极高,高频略暗,声音比较燥,目前最喜欢这根垃圾线。

其实不是再讨论线材的好坏,就是以我目前的知识储备想不清楚原理是啥。我感觉不是因为emi的影响,emi最多就是刺耳底噪,影响背景黑度,数字阶段不应该影响三频分布。
根据目前的经验,总线反而影响最小,基本4平方以上的同材质总线我听不大出来变化。功放线影响也小。最大的反而是dac和数播。

所以想请教懂原理的大神,帮忙解答一下,感谢。



46
 楼主| 发表于 2025-11-10 16:5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
死翘翘 发表于 2025-11-10 16:29
专业设备信号电平高而且很多都是平衡传输,所以底噪和抗干扰能力天然要好点。而且人家的混音间有声装,会 ...

近几年民用hifi也都是平衡为主了,现在没有平衡口都不好意出来卖,电平也高了不少大部分解码也都是2v起步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5
发表于 2025-11-10 16:2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
拧发条e鸟 发表于 2025-11-10 14:40
顺便思考了一下,专业监听和民用hifi在电气性上的表现,我觉得还是因为工业产品有更严苛的电器标准或者是产 ...

专业设备信号电平高而且很多都是平衡传输,所以底噪和抗干扰能力天然要好点。而且人家的混音间有声装,会定期做校准。

一般家庭HiFi是单端低电平传输,抗干扰差一些,很多系统根本没有校准的功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4
 楼主| 发表于 2025-11-10 14:4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
死翘翘 发表于 2025-11-10 14:33
有时候我们人耳感觉到的三频变化不一定真的是DAC输出的三频变化。比如系统受共地干扰,会有杂散的中高频 ...

是的,家庭环境地线也是个大问题,环地噪音很容易出现,尤其我还有套黑胶,弱电系统的噩梦。多条电路分开供电也更容易产生地线问题,现在的方案就是单点接地,用两插头的线,或者把地线用绝缘胶布缠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3
 楼主| 发表于 2025-11-10 14:4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
顺便思考了一下,专业监听和民用hifi在电气性上的表现,我觉得还是因为工业产品有更严苛的电器标准或者是产品检测认证才能上市,倒不是说监听设备好,因为这些滤波手段我猜测多少会影响音质,会削减单元本身的性能来换取设备的稳定性。你想想很多录音棚线都是埋在地下的,大部分也就是sommer佳耐美几十年都不换,你要说一根线就改变声音,估计搞录音混音的会疯掉,生产工具稳定性要高于性能。
而民用hifi系统可能相对裸漏,又不用太在意声压级,更开放的系统合理的搭配可以把单元发挥到及至。这就是为三分频大监听有的时候没有无源两分频书架听起来扎实的原因吧。有懂得坛友也可以发表一下不同的看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2
发表于 2025-11-10 14:3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
拧发条e鸟 发表于 2025-11-10 12:14
我也不是金耳朵,要不是改变三频,我现在也懒得折腾。

有时候我们人耳感觉到的三频变化不一定真的是DAC输出的三频变化。比如系统受共地干扰,会有杂散的中高频混在模拟输出里,让人感觉好像中高频变多有点吵。而且这相当于底噪变大,实际动态范围就会变小。

遇到这个情况,可以试试给解码器单独用隔离电源供电,解码器的机壳要和其他设备隔离。或者用光纤传输也是一种办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1
 楼主| 发表于 2025-11-10 14:2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
hiendx 发表于 2025-11-10 14:01
赞折腾精神,光电隔离是比较理想的方案,不过光电隔离本身涉及光电转换,能做好的好像也不多

确实,不过这两年好多厂家陆续开始做光电接受端了,我今年换了老虎鱼fmc,之前用的tplink加线电,感觉有点提升,但也有可能是大幅度缩短了网线长度导致的提升。这些咸菜真不舍得花钱,按照我现在的理解光纤之前乱七八糟的光猫路由roon核全都不管一起丢在一个五级滤波器上,集中搞光电接收端以后的设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0
发表于 2025-11-10 14:01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汕头
拧发条e鸟 发表于 2025-11-10 11:39
电这东西确实非常重要,影响不低一个大件。
但是已知所有数字阶段绝对不会误码,电绝对影响不了数据传输的 ...

赞折腾精神,光电隔离是比较理想的方案,不过光电隔离本身涉及光电转换,能做好的好像也不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9
 楼主| 发表于 2025-11-10 12:14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
死翘翘 发表于 2025-11-10 12:02
支持折腾。

还可以试试在解码器和数播电源线接口处分别各加一个EMI滤波模块,铜缆信号线上加磁环。这样 ...

我也不是金耳朵,要不是改变三频,我现在也懒得折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8
 楼主| 发表于 2025-11-10 12:12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
死翘翘 发表于 2025-11-10 12:02
支持折腾。

还可以试试在解码器和数播电源线接口处分别各加一个EMI滤波模块,铜缆信号线上加磁环。这样 ...

是的,不过滤波还有隔离电源我都试过,建议放在数字阶段或者同一个电网其他电器上,只要有模拟就会影响动态,不管功率余量多大,这些东西都会影响电的内阻。我一个10w左右的解码接1300w的环牛都有压缩。也跟设备有关,我的解码可能电源做的比较简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7
发表于 2025-11-10 12:0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
支持折腾。

还可以试试在解码器和数播电源线接口处分别各加一个EMI滤波模块,铜缆信号线上加磁环。这样没准干扰影响更低,更难听出区别。

另外,做对比要把信号线、电源线用扎带分开扎在固定位置。数播单独拉出来,避免因为线的位置、应力变化引起声音变化。

最后分析一下变化的到底是啥?是三频分布、声像定位、底噪还是其他的。是不是可以忽略,是不是有其他更简单受控的方式补偿调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6
 楼主| 发表于 2025-11-10 11:54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
还有就是成熟的工业品,绝对不应该这样,比如之前用过的kh310就没有这么大的问题,电源线也有影响,4方左右合格的线变化就不算大,而且有浮地开关。桌面用的d3v就更没有这个问题,换了好几个地方都一个样。
但是无源主系统就异常敏感,其实就是整个系统缺少电气保护。
你可以说系统低端听不出来线的变化,商家也不想你听到变化。也可以说所谓的高端系统是半完成品,属于开放的状态,方便调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
 楼主| 发表于 2025-11-10 11:39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
电这东西确实非常重要,影响不低一个大件。
但是已知所有数字阶段绝对不会误码,电绝对影响不了数据传输的正确性,所以就是电气的问题。
归根结底所有电气问题还是汇总到了数模转换的第一步就是解码。
至于数字阶段传输时钟问题,我理解的最终呈现也是电气问题,时钟不稳定,会导致传输数据不均匀,接受端的功率就不稳定影响电源,最终还是电器性。因为不管是usb传输还是用桥串流最终主时钟决定权都在解码器,比如roon或者upnp协议都是抛弃前端时钟的。
搞贵的交换机,路由器,高价网线,数字阶段的电源线,还是不如彻底隔离好,比如光电隔离,把电路分开。
以上是我的片面理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4
发表于 2025-11-10 11:0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谁知道呢,我觉得以电流为载体进行信号传输的设备,电源线都能改变声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3
发表于 2025-11-10 10:5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
拧发条e鸟 发表于 2025-11-8 12:41
折腾了一天,做了些测试。
目前的结论是因为数播和解码器共用一个插排导致的。

有点意思。楼主的钻研精神配得上发烧友称号。有机会我也去这么折腾一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
发表于 2025-11-10 10:15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浙江
线材是个天坑,需要不断试错,至今没有勇气踏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1
发表于 2025-11-10 09:43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更离谱的是光猫到主路由的网线换了声音都有变化,我串流这边还是无线中继的主路由信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0
 楼主| 发表于 2025-11-8 12:41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
折腾了一天,做了些测试。
目前的结论是因为数播和解码器共用一个插排导致的。

第一从另外一个屋子拉了一个插排分开了数播和解码器,发现数播的电源线对声音的影响小了非常多。对声音剩下的些许影响,应该是通过i2s传导到解码的。

第二就是拿之前给数播测试的电源线,分别接在解码器上,发现声音走向与之前的测试结果基本统一。数播上暖糊的线在解码上也一样。

以上两个测试证明最终电影响的还是dac,作为模拟的第一道出口,前端所有电气影响还是汇总到它身上,隔离电气环境,孤立dac可以减少数字阶段对模拟声音的改变。

虽然尽量客观测试,但很难排除自身的主观感受。所以有机会各位坛友也可以亲自测试一下。
希望对大家有帮助,提供一个思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9
发表于 2025-11-8 09:3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浦东新区
线材,机架,避震这些都是有影响,越是好的设备影响越大,可以自己更换了试验看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
 楼主| 发表于 2025-11-8 08:17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
yhmyhm 发表于 2025-11-8 02:47
可能是空气温度和气压导致的 导致耳内压力和耳内环境改变
或是身体或休息原因导致耳内压力改变 或神经敏感 ...

虽然讨论的不是解码器,但我也觉得成熟的产品不应该受周边影响这么大。
但现实是越是hiend的产品受这些影响越大,甚至是故意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5-11-11 00:51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