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88|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年轻的力量】FOSI动圈入耳IM4试玩手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5-10-26 13:5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流氓才子 于 2025-10-26 13:56 编辑

春风不度玉门关,又见才子伴乐谈



本期的伴乐谈节目,我们的主角来自Fosi(弗西音频),一个近两年在轻量化桌面设备发布上爆发式增长的品牌。从一个行业媒体人的角度来看,如今HIFI圈内的各路品牌,其实已经非常丰富,甚至很多小众需求的赛道都有对应的产品去填充,品牌内卷的同时,也需要更多的新玩家融入,才能支撑起这个行业的血液循环,而Fosi这样的品牌,其实就是在数码爱好者和HIFI初烧的群体上做切入,在人群覆盖的广度上做文章,吸引更多的新玩家入场,这是在我的角度对Fosi最认可的地方。当下可以“玩”的圈子太多了,而年轻玩家总量却有企稳回落的趋势,因此,得初烧者得天下,很多像山灵海贝飞傲这样的老炮儿也是这么布局的。





顺着这个思路,我们不难理解,在推出许多小型桌面设备,逐渐声名鹊起之后,Fosi终于将扩张的爪牙伸向了耳机产品,在2025年的上半年推出了第一款头戴耳机产品,平板耳机i5,然后在前不久便发布了旗下耳塞式产品的开山之作:入耳单动圈IM4。才子前阵子也申请到了首批在售产品,玩了一阵子。大家从IM4的价位(699元)不难看出,这是一款入门级的作品,所以本期节目我们也主打一个短平快,简单说说这条塞子的硬件、配置和适用面。






作为入门级产品,IM4给人的第一印象还是不错的,包装采用抽拉式封套与天地盖的组合,除了耳机本体,配件是皮质包装盒和两套不同调音的大中小的胶套,如果是标配购入还包含一条type c的小尾巴线,此外,还有两组可更换调音导管。可以看得出,Fosi在IM4这个产品上的定位是很明晰的:小尾巴线照顾了手机直推用户,这类玩家不需要怎么折腾就可以开箱即用,而调音导管和不同声音重心的胶套,照顾了初烧玩家,让他们可以结合手边不同的前端,在可控范围内做一些针对性的调声尝试。对于要求更高的一些玩家,也可以自行更换手边线材,或者选购品牌官方的4.4升级线。IM4耳塞本体采用的是铝合金腔体,面板是Fosi的F形开孔,也算是开放式设计的塞子,内核方面,IM4采用了一颗定制的10mm单动圈单元,这个尺寸的单元也是当下最成熟的设计之一了,振膜采用复合高分子材料,表面镀铍处理,磁路方面采用的是N52双腔体双磁路,算是当下这个档次规格动圈的常规操作,不得不说,这个曾经在千元以上级别才有的配置,都已经卷到不到700了,Fosi也算是肯堆料的。IM4是低阻高敏设计,21欧阻抗搭配109dB的灵敏度,从纸面上看属于易于驱动的范畴,用官方的小尾巴线就能伺候,其实对这个塞子来说,功率不是问题,问题是前端的细腻度。在我这阵子的试玩过程中,基本是用各个DAP或者便携解码耳放一体机去驱动的。









谈谈声音,IM4首先给听者的整体印象,是一款比较“热情”的塞子,不是那种用冷冰冰的高频和富有距离感的中频去彰显个性的线。整个音色是偏暖的,在听一些老爵士乐的时候,很有那种沧桑的腔调。切换到90年代以后的流行音乐,发现IM4在人声表现上是相当到位的,虽然各种歌曲都有点“偏热情”,但是还是很有分寸的,不会随随便便给人一张血盆大口。这种“热情”,其实是一种讨喜的音染,有点点歌德SR325的意思。顺便说一句,IM4的声场表现还可以,听爵士乐现场,贝斯的表现真是美极了,又有厚度,又显得乐手轻松自然不做作。我本人对流行人声的理解是氛围第一,人声不要妖娆即可,所以对IM4的人声,可以说表示满意,在古典音乐的试听上,IM4则不像流行音乐那么通吃。我对古典回放的要求首先是音色,然后是层次感和细节,最后是动态。IM4的音色其实是可以用导管和胶套组合去解决的,我用的就是均衡套和黄铜导管组合。这样的IM4在乐器上显得比较四平八稳,但穿透力也相对保守。中频方面,毕竟得益于大口径动圈的优势,管乐部分醇厚甜美,在低频的取舍上,大动态时也能虎虎生威,但是细听下来,受制于价位和档次,极低频的下潜是不够的,到了某一个点就截止了,然后很多低频能量就在这个点附近忽然释放开来,量感是满足了,但质感还有提升的空间,好在,IM4的低频收得足够够干净利索,丝毫不影响其他频段的表现。整体来说,这是一根调音偏向流行的塞子,声底明亮而热情,强调两端的氛围感,音色也比较自然、无负担。这种声音,对于绝大多数以聆听华语流行、欧美流行、R&B为主的用户来说,具有一耳朵的爽感。可以说,Fosi将IM4的基础调音定位于一个非常讨喜且成功的坐标上。









文末想说,在佩戴上,Fosi是下了功夫的,全金属外壳也经过了极致的轻量化优化,单边重量7克,是午休时候可以戴着睡着的那种。得益于开放式后腔设计(也就是前文所说的金属镂空),IM4的声场相比同级产品还是有不少优势的,能够呈现出一个比较自然的宽边声场。就像对于不同驱动能力前端的适应一样,IM4其实在音乐类型的适应面上,也是“开了小灶”的,无论面对的是主听通俗音乐的数码产品玩家,还是具备一定古典音乐欣赏能力的耳机音响玩家。





4
发表于 2025-10-27 11:1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
哦对fosi这个玩意听说是直接买的方案  你要说研发能力 只能说呵呵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25-10-27 11:1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
这家水军和广子太多了  尤其是b站某些kol嘴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25-10-26 20:57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原道99明天开始背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5-10-28 04:46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