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107|回复: 4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发现拜亚动力T1二代正面评价相对较少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5-10-8 23:56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
国内各个平台上,对拜亚动力T1系列3款耳机的评价褒贬不一,T1一代很少差评,也是被奉为拜亚动力这个牌子当家经典。

最近收了个3万多号的T1二代,买之前很多评价它高音刺,整体糊,或者过于严肃规整以及对器材搭配要求高等。拿到手一听第一印象是挺正的音色还有柔和的质感,和qdc动铁以及森海hd700这种比,高音亮刺是感受不明显的甚至T1二代还似乎有意做了柔化处理。

因为之前盲狙过森海的HD700并配了官方平衡线觉得听古典和绝大部分录音不错的民族器乐都挺容易沉浸在乐器发声质感和组合协奏的韵律中,能欣赏出情感表达,但也只是过度的分明而乐器主次感不够强。

T1二代同样听一样的曲目,在比前者的前端更差前提下,声音都很容易出来,尤其低频的下潜和层次我认为是强过森海hd800系列的(800系列佩戴起来怪怪的,也是没有t1二代那么贴合我可能漏音),T1二代给我最大印象除了低频层次和下潜,还有交响及民乐乐器中的主次分明感,曲中无论同奏的乐器多寡,演奏强烈和舒缓这一点永远在。比如春江花月夜中的琵琶主手,梁祝中的小提琴主手,以及各种西方交响乐中,贯穿始终都会有个主心骨。不会被排山倒海的合奏淹没,即便它声音再小。

T1二代的这种处理我认为是很值得推崇的,声场也是很规整完善的,舞台感也是很明显的(功劳在低频处理得好氛围得当)

这些感受在华为p60(用的applemusic)+华为转接线+大菠萝1代(中增益)+6.35原装线下体现出来的。台放还没空用,xlr平衡也没时间搓线。我想这可以代表前端最低线了吧

我的感受是t1二代能够担当起一般耳机烧友对几乎所有的音乐欣赏需求了。推力控制力之类的要求还真不算高,我的小Z1r也需要大菠萝的中增益,听感是明显不如t1二代这种大耳机的。大z1r也在索六万上听过许久,认为不如t1二代这么表达得高妙又极具音律美
44
 楼主| 发表于 2025-10-12 22:54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17171 发表于 2025-10-12 22:49
这个耳机不太好推,在我手里很多时间都是一个小声场暖糊的状态。后来买了个qh1,高增益下推出来一些透明度 ...

说的非常细致,电平衰减配合、电流和增益都得一个个调试,它确实反应够敏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3
发表于 2025-10-12 22:49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
这个耳机不太好推,在我手里很多时间都是一个小声场暖糊的状态。后来买了个qh1,高增益下推出来一些透明度,横向声场也打开一些,才算摸到一点这个耳机的上限。但qh1的高增益有些变态会有些冲,还需要打开解码的前级配合衰减些电平才最佳。玩过来觉得这个t12对于解码耳放是有较高要求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2
发表于 2025-10-11 20:5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确实自己耳朵收货,都说不好的t13我试了也挺喜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1
发表于 2025-10-11 13:07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山东济南
啤酒毛豆小龙虾 发表于 2025-10-9 08:33
二代我听过一段时间,声音密度挺高的,有听音箱的感觉,最后出掉是因为高频有钢丝音,听久了耳鸣,也可能是 ...

我现在就在用这一套  金画眉3+T12  收不?打包优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0
发表于 2025-10-11 11:3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广州
一代也好不到哪去,当时听一耳朵感觉不如880,就素质高一点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9
发表于 2025-10-10 22:5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闸北区
二代一定要换线,原线太差了,换根高端单晶银线,一切问题一切而光,声音完成度非常强,个人觉得强于一代高频金属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8
发表于 2025-10-10 14:43 | 只看该作者
二代比一代更容易出好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7
发表于 2025-10-10 10:4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
T1二代差评 - 我有7个大耳,是唯一被我送人的一个。T1二代除了女声歌剧,完全不知道可以适配哪种音乐而不被那种性冷淡风所压制。家里各种搭配都试过,RKV Luminare升级胆管和运放后配嗓子DP550,二嫂K01-XD加钟或者SPL Mercury加钟,平衡和非平衡都是这个鸟样子。同样的配置下古典被HD800碾压,流行被LCD3碾压(甚至HD650), 细腻度被STAX 550碾压。。。听着始终不痛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6
发表于 2025-10-10 10:3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浙江温州
为啥我看到的好评比差评多得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
发表于 2025-10-10 09:3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浦东新区
T1早期头版是最好的声音

T1后期末期声音开始发薄发刺

T2声音变温暖了些,高频比T1要闷,通透度变差,声场变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4
发表于 2025-10-10 09:24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佛山
t1三代中我最不喜欢二代,声音不够宽松,明明是个偏中高的单元,硬用一个低音耳罩把整体声音往低压,最后就是又暗又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3
 楼主| 发表于 2025-10-10 00:34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海洋Ocean 发表于 2025-10-10 00:30
T1这三代声场都偏小,森海特色就是声场大,这是品牌调性。

确实是这样的,各自有特色各自又都在追求自己的完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
 楼主| 发表于 2025-10-10 00:32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欲望之剑 发表于 2025-10-9 22:05
二代我用了很久,单独听还不错的,后来借了朋友的一代,立马把二代出掉,然后进进出出五个一代,最后留了个 ...

也是留下了自己比较钟爱的一款,我得学习该清掉剩下1-2个偶尔把玩省得经常一些耳机吃灰把玩不到而精神内耗得不偿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1
发表于 2025-10-10 00:30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T1这三代声场都偏小,森海特色就是声场大,这是品牌调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0
 楼主| 发表于 2025-10-10 00:25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一言难尽吧,不过也有独到之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9
 楼主| 发表于 2025-10-9 23:59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grrr 发表于 2025-10-9 22:05
比较模拟味的器材听t1是可以的

我有个东芝古早kt-r1磁带机这都不是模拟味而是模拟播放设备,力大砖飞3.5直插音量开三分之一而且不开增益就足够推得声音完全展开,磁带是用金砖二和金砖一4.4对双3.5平衡对录线双磁头录的本地音乐。模拟味可谓至极了吧。但听起来抛开自带底噪特性不谈,解析分离不谈(磁带机没法有)外,其实不如hd25和舒尔846出来的声音好听的。我推测认为t1二是超当代的(超不了现代)调音和动圈技术,搭配古早所谓模拟类设备或者模拟味强的前端反倒不如淡如水的(如飞傲类)好,而且模拟味?啥叫模拟味哈哈哈哈,不如说暖而解析分离削弱且动态大的设备出来的声音来的更具体,另外题外话,金砖1和2很多人觉得模拟味,我不认为,数码味典型。索六万出来的音更不模拟而是像丹拿那种音箱的声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
发表于 2025-10-9 23:5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山东淄博
T135周年岂不更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
 楼主| 发表于 2025-10-9 23:43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啤酒毛豆小龙虾 发表于 2025-10-9 16:15
可能是我的耳朵对高频比较敏感吧,当时听着齿音里有金属钢丝味儿,声音有些硬冲,换成800s就好多了,不过 ...

可以换换曲目,调试下前端设置,我之前也是一段时间很厌恶某个耳机,后面调试了解决掉了问题,也就是曲目质量(比如魔兽世界的主题曲电音)录音差的听着像钢丝切大脑,还有增益和电流等等,少用高和超高增益,爽是爽但不和谐,其他诸如线材平衡之类的影响还到不了让你听钢丝的地步(世面多为暖声向线材),平衡也比单端略冷些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
 楼主| 发表于 2025-10-9 23:37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海洋Ocean 发表于 2025-10-9 15:28
T1二怎么样都会比Hd700好,毕竟是旗舰,700不是旗舰。
另外T1二代不差,只是跟一代比,确实是不如,所以大 ...

从总体来说是这样的,不过700声音场面更宏大,弦乐高频有更大震动幅度,控制力强的前端下不出坏声,但过于强调高频凸显得厉害,不能久听,容易耳鸣。t1二即便小音量也很饱满听着舒适又细节清晰,但开大音量听久了更难受,因为是全频段的厚实饱满对听力杀伤力更大,还是小音量善待耳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5-10-13 10:13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