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752|回复: 4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Hi-Fi 是“还原”,那为什么高端设备都有“味道”?是否高端器材都是变相失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5-9-17 16:5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
问题1:Hi-Fi 应该是高保真、忠实还原原音吧?那为什么很多高端设备(胆机、耳机、DAC)都有明显的“调音”或“味道”?这是不是违背 Hi-Fi 的理念?有哪位能简单解释下原因?
问题2:器材味道耳机的调音是不是变相失真?和 EQ 有啥不同?为啥发烧友接受器材调音但反感 EQ?
46
发表于 2025-9-19 18:1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玫瑰诱惑 发表于 2025-9-19 14:02
所以我没明白他说的失真是什么意思?说的他好像听过现场录制,然后和回放设备对比过一样。。。

小单元动圈这个问题尤其大,你拔高了一个频段后另一个频段的声音细节必然会受到单元面积和分离度限制,导致变相损失细节
这也就是换套如换塞的原因,那我们能认为耳机套是一种高度“失真”吗,这也就是和eq问的同一个问题,因为非官方的耳机套并不会给你做实验室调音,也就代表它所带来的声音传播方式的改变是及其“粗暴”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5
发表于 2025-9-19 17:5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本帖最后由 flashligh 于 2025-9-19 18:02 编辑
玫瑰诱惑 发表于 2025-9-19 14:02
所以我没明白他说的失真是什么意思?说的他好像听过现场录制,然后和回放设备对比过一样。。。

现在烧友一般说的都是还原录音棚(eq后)的声音效果吧,因为原轨不可能让你听到真正的原声,最高只能做到录音棚后期处理后的原始声音
只是这样的声音并不一定是播放设备厂商希望我们听到的,不然无法解释哈曼曲线为什么会如此风靡大行其道
我的看法也差不多,只要保证信号传输过程中不出现损失,声音哪怕像b侧一样糊都不算错误,它并不失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4
发表于 2025-9-19 14:0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闸北区
flashligh 发表于 2025-9-19 11:52
失真说的是信号源,理论上只要传输正确,就连B侧那种声音都不能叫信号失真吧

所以我没明白他说的失真是什么意思?说的他好像听过现场录制,然后和回放设备对比过一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3
发表于 2025-9-19 11:5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玫瑰诱惑 发表于 2025-9-19 11:27
有味道也不代表他失真啊,失真率还是在hifi范畴的,为什么你会觉得有味道就是失真。

失真说的是信号源,理论上只要传输正确,就连B侧那种声音都不能叫信号失真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2
发表于 2025-9-19 11:27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
有味道也不代表他失真啊,失真率还是在hifi范畴的,为什么你会觉得有味道就是失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1
发表于 2025-9-19 10:2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
Hi-Fi 是高保真、忠实还原原音,没错,但这只是初心,长期的实践证明,这是不可能的,什么音响能让你感觉跟音乐厅听音乐一样?于是路就走偏了,HiFi变成了调味,不管被录原音如何,只要重放让某些人群(注意做不到全部,审美观不同)感觉好听就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0
发表于 2025-9-19 00:1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钻牛角尖了吧?正如玩摄影的,每个品牌不也是色彩各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9
发表于 2025-9-18 21:0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本帖最后由 kentron2011 于 2025-9-18 21:10 编辑

同样一碗汤,有人觉得甘甜,有人觉得要加盐才行。器材设计可以将频响调成近乎直线,也可以特意弱化或强化某个频段,所以无论拿到了什么一堆什么器材,将它们堆到一起了,再搞上一串又一串的线材,鬼也不知道出来是什么声音,反正就是一顿换了又换了叫搭配。用了相同的原始录音,混出了不同的片子,谁又知道哪个是才原始的?原始的录音也不见得好听,我觉得大概率是很难听,不然还需要什么后期呢?

Hi啥Fi,自嗨最紧要啦 谁都不要去纠正谁的听音观就错还是对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8
发表于 2025-9-18 15:4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
本帖最后由 jimguo 于 2025-9-18 23:10 编辑

再如何,档次之间都有明显的声音美感差距,有各个角度的量化测试数据支持。那就不要老说虚无缥缈的还原现实问题了,现实并不是器材范围,无论如何最好的器材,都会比一般的器材明显更接近现实。
失真是一种负面评价角度,一般统计规律都看正面进取角度。负面问题的数量超多花样百出,没有太大评价成本价值。

类似于餐饮,有单纯凭食材本身原味加工的。比如高级日料掌门都说这说本身是食材进货渠道好。也有适当配合调味料的各国烹调常态,但佐料加的有头脑食材档次也高那就是高级茶,和乱加调料食材档次低的不能相比。臭鳜鱼本身就是民间随意的菜品,肯定不能在国宴上席。

原材料高档这个概念,在音响领域,现在最典型的就是录音清晰度的最高等级,比如dsd,超高码pcm。重放需要晶振频率加持到位。但是再具体器材角度厂家也要考虑定位顾客群体,多数群体都有喜欢偏刺激的地方,所以有些受到大众信息传播瞩目的器材厂家,喜欢把器材音效调的揭示度高点刺激一点。比较小众的纯高端产品,喜欢在高解析的情况下保持一定雍容效果的均衡性偏暖的程度,不欣赏偏冷色调的下里巴人倾向。
所以口味调整,也分受众群体的自身审美层次。

失真不失真这种粗放的思维角度,很显然不适合深入理解高端程度的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7
发表于 2025-9-18 11:13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亚太地区
我的理解是广义上的hifi是指失真在一定允许范围内就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6
发表于 2025-9-18 11:0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深圳
目前的技术远无法做到高保真。
hifi的真正追求是好听的失真,而不是0失真,现在的技术距离0失真相去甚远。
eq首先他不是调整某个频率那么简单,没有eq能调整某个频率,eq都是带Q值的,只是Q值大小的区别,所以他只能调整频率段,而不是某一个频率。
同时eq只能调整数量有限的频率段,而不是无限的。所以通过EQ去拉直频响曲线作用是有的,但是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
另外EQ大幅度调整会产生相位失真。
简单来说EQ其实不是那么简单的东西,而且要和minidsp这种测频响的话筒和软件一起用才行,大多非专业人士去操作可能并不能取得完全正向的效果。我以前用的前级(1万欧元级别)就是带DSP EQ调整了,和minidsp一起玩了3年。

另外一个话题是以现在的技术,声音效果是无法做到可视化的。可测得的一些静态失真数据,对于评价音乐回放的失真几乎没啥用处。更不用说像声场、音色、解析力等重要听感目前来说根本无法测得,自然根本无法用数据去表示。

所以回到第一句话,其实hifi玩的就是好听的失真,现在的技术离字面概念上的高保真还差很远很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
发表于 2025-9-18 10:5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广州
edbljl 发表于 2025-9-17 23:09
中国没有做出太多像样的器材就是因为楼主这种抠字眼的呆子太多了,艺术用文字本来就不能准确描述,回放效果 ...

正确。发烧油太转牛角尖,一定要把具体音和现场一致,往往忽略音乐表达。在音乐制作时候,譬如指挥、主演也就听个hd650,几万多的母带监听,主要是对着五线谱节奏,各声部有没有按五线谱节奏去演绎,对作品频段时机要准,其实在音乐录音混音,哪怕回放,只要频段时机准也就好,重点是原作音乐表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4
发表于 2025-9-18 10:4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云南昆明
我们本来只是一名食客,到饭店里买了饭菜(录音)吃就行了。但现实却是,取同一份饭菜却有很多不同的橱窗(器材),每个橱窗都会再无法避免地额外加添加一些佐料(音染、失真)。这时,你可以选择添加佐料分量比较少的通道(hifi),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佐料通道(各种fi),各取所需就好了。

我们本来只是不会做菜的食客,但一定程度上却被逼成了厨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3
发表于 2025-9-18 10:3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广州
本帖最后由 xiaotan02 于 2025-9-18 10:36 编辑

首先分两大类,hifi和监听,还原不是说具体声音和现场一致,这也是没办法达到。录音时候麦就在乐器前,混音时候也会软件加点混响,所以没必要太在意去想具体音和现场一致。
其实更重要是音轨比例,乐器比例,频段比例,就是监听箱子,就像你用监视器看梵高色彩,红中有红,两个红色的比例能还原出来,虽然红色绝对数值和真的区别,而如果用hifi音箱,就类似用电视看梵高,那么红色就会渲染更饱和,那么红色层次就会损失,但如果欣赏电影,这种渲染又不错。

这就是监听和hifi本质区别,也涉及个人听音观和听的题材。

监听和hifi都有high end,类似显示器分辨率和对比度更强。

hifi器材,都有偏向性,也不会有偏向平直的hifi声音,马克和宝达会有。监听耳机也会偏向平直一些。
hifi有各自品牌偏向,例如sus这个耳机,米饭味就符合国人口味,但它不属于监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
发表于 2025-9-18 10:0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常州
HIFI就是个传销的词,对于不玩的人来说是真实还原现场,高大上,对于烧友来说就随便自己理解都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1
发表于 2025-9-18 09:4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广州
本帖最后由 xiaotan02 于 2025-9-18 09:50 编辑
棋士 发表于 2025-9-17 20:13
你这么说,监听牌子也是一个牌子一个味道,那么为什么监听不做成一样的呢?

因为大部分人想法是出来的具体声音和现场一致,监听箱子按理应该都一致。这个不是的,录音混音时候,其实更重要是音轨比例准,虽然接近现场更好,但首要还是音轨比例,频段比例,不加修饰,频响平直。譬如小提琴高频和相应陪衬的鼓声低频,这两个乐器配合出来音色是准的就好。hifi箱子,譬如柏林之声,鼓声低频形体收小,金嗓子低频力度放软,就不是原作理念,但他们就偏向某些题材。马克在hifi里相对就准点,交响很好,但人声就不一定有其他那么有吸引力,当然也不至于太差,就是个题材均衡,监听箱子也是类似的,搞好了,各题材都是均衡的。
hifi箱子有自己偏向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0
发表于 2025-9-18 05:53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美国
hifi是还原,hi end是好听;玩到最后都是hi end不是还原;我的理解就是 和画一样,大师的话不是最像照片,而是最引起观众共鸣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9
发表于 2025-9-18 00:58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
我在玩高级参量均衡器,30段调音,效果不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
发表于 2025-9-17 23:24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浙江
没必要纠结这个吧,好听就行呗。人们演奏乐器建造音乐厅学音乐是为了什么?为了好听啊,为了还原木头的声音敲木头就行了呗,还做啥小提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5-9-19 19:02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