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81|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音箱] 出 一手自用 piega 品歌711, 箱说齐全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5-8-11 16: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浙江
咸鱼链接  https://m.tb.cn/h.hJyhhfZ?tk=dHxc4iSgi1w

微信 13811869851 有意联系

声音清新自然,92DB灵敏度,整体比较好推,   功放上,金嗓子、T+A等比较饱满的功放都比较适合
2
 楼主| 发表于 2025-8-12 09:3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浙江
贴一段  美国发烧天书总编当年的评测文章


我之所以选择评测 C711,是因为我正在寻找一款中等尺寸的全频落地式扬声器,它需要有足够的透明度和解析力,以便我在临时的听音空间里用它来评估其他产品。同时,我也想亲耳听听几年前拜访 Piega 工厂时(见侧边栏)曾亲眼见过其制造过程的同轴铝带单元。在过去的十个月里,我几乎每天都用 C711 欣赏音乐,期间只中断了几个月去评测 Monitor Audio Silver 300(第 282 期)。

C711 的音色均衡良好,低频有相当不错的延伸,并具备足够的重量感,为声音表现提供了坚实的根基。其中低频略显丰润,呈现出饱满而丰富的效果,其温暖的音色表现优于对质感细节的极致解析。我非常欣赏 C711 在瞬态响应上干净利落、没有拖尾的特点;低音的起止迅速,在底鼓声上毫无臃肿或迟缓之感,而这种感觉会削弱音乐的节奏驱动力。(我们通常错误地用“快”来形容低频表现,好像那种迅捷的冲击感是由低音单元响应瞬态输入信号时快速运动的能力所赋予的。实际上,我们所感知的“快”的低音,更多地是源于没有拖尾——即瞬态结束后低音单元能迅速停止振动。)无论如何,我认为 C711 采用密闭式箱体搭配低音单元和被动辐射器的设计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它成功地将动圈单元与平面中/高音单元融合在一起。

尽管 C711 的低频足够深沉、动态十足且音调准确,但在这个价位上,有其他扬声器能下潜更深,并提供更强的动态和质感解析力。但低频并非 C711 的核心价值所在。那些其他扬声器中无处不在的锥盆中音和球顶高音单元,在速度、解析力、透明度方面,根本无法与 Piega 的同轴铝带单元相提并论,而或许最重要的是,后者完全没有几乎所有球顶高音单元都带有的那种坚硬、发脆的特质。在听重放音乐时,我们已经习惯了高音听起来有些机械和金属味,镲片带有一点额外的“咝咝”声,人声齿音令人不悦,小提琴声则被蒙上了一层光泽,削弱了其流畅感和美感。当我在音乐厅时,最能提醒我重放音乐与现场音乐差距的,就是弦乐那种极致流畅、柔和且毫无刺眼眩光的声音。在现场,它们有一种如蛛丝般细腻的质感,这与许多录音通过许多扬声器播放出来的那种钢铁般的声音相去甚远。一部分责任在于录音技术和技巧,但扬声器是主要原因。Piega C711 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重放音乐的这种人工痕迹。例如,在拉赫玛尼诺夫《交响舞曲》第三乐章中段那段浪漫而宏大的弦乐部分,C711 重放出一种华丽感和和谐的准确性,听起来更接近音乐厅的现场效果。同样,爵士小提琴家 Regina Carter 在其专辑《Rhythms of the Heart》中的演奏,也展现出一种温暖而丰富的质感,更强调乐器的腔体共鸣而非琴弦声。(伟大的母带工程师 Doug Sax 曾向我描述他第一次听到数字录音音乐的印象:“那小提琴听起来就像一把电锯!简直是个笑话!”)

尽管我的描述可能暗示 C711 的音色平衡偏暗,或者说它为了追求流畅感而牺牲了低电平细节,但事实恰恰相反。其中高频到中高频部分活泼、开扬、直接,有一种“由内而外散发光芒”的特质,让人对声场及其中的乐器一览无余。(Jonathan Valin 创造了这个极富感染力的表达来形容 Audio Research 电子产品的声音。)我甚至可以说,C711 在中高频方面比大多数扬声器更靠前、更有活力,但它之所以能这样做而没有负面影响,是因为它没有给音乐叠加锥盆中音和球顶高音单元那种带金属声的人工痕迹。其结果是,声音表现既充满活力与生命力,又细节丰富、解析力高,同时又不会因听起来过亮而刺耳。相反,我听到的是解析力与轻松感的精妙结合——在我看来,这正是 Hi-Fi 的“圣杯”。高解析力通常伴随着冷静(监听味)和听觉疲劳的代价;而轻松感则往往以牺牲精细细节和柔化瞬态为代价。有趣的是,当我们说一条线材“亮”时,我们并非指它提升了高频能量(这是不可能的),而是指一种我们感知为高频过量的失真。两款频率响应曲线完全相同的产品,可能会被感知为具有不同量感的高频。这也是为什么早期的 CD 听起来既亮又缺乏空气感和延伸感。同样,由于 Piega 的同轴铝带单元几乎没有带金属声的人工痕迹,它可以在中高频部分听起来既靠前又轻松。

瞬态速度的感知也存在类似情况。锥盆和球顶扬声器常常使瞬态听起来刻画感过强,导致很快产生听觉疲劳。造成疲劳的不是速度本身,而是伴随瞬态的失真。C711 是我在中高频部分听过的速度最快的扬声器之一(另一款是 MartinLogan Neolith),但它听起来从不冷静或过于解析。相反,C711 非凡的瞬态保真度揭示了乐器发声的机理(从而增强了音色的真实感),以及传达音乐家情感表达的微妙动态起伏。例如,听听伟大的 Count Basie 专辑《88 Basie Street》(原始 Pablo 黑胶唱片)中的曲目“Contractor’s Blues”。无与伦比的 Joe Pass 演奏最后一段独奏,一上来就带出极强的摇摆感。鼓手捕捉到了这一点,并在独奏中途通过在军鼓边上轻柔的鼓边敲击,将摇摆的节奏感推向了新的高度。Piega 毫不费力地揭示了这些看似微小的细节,但正是这些细节,区分了一套好的音响和一台能真正营造音乐感的机器。

然而,C711 精致的细腻度、瞬态速度和解析力也带来了一个小小的代价:其中高频的动态冲击力不如我从最顶级的传统锥盆扬声器上听到的那么强劲。瞬态快如闪电,但在这些冲击背后,重量感、冲击力和形体感稍显不足。这一特性使得 C711 的演绎略显“文雅”(尽管中频活泼),更适合某些类型的音乐。例如,军鼓的爆破声不太具备那种能让你从椅子上弹起来的冲击力。在 Chick Corea 的新专辑《Chinese Butterfly》中,Steve Gadd 那录音精湛的鼓声,也未能完全传达出他标志性的充满力量的演奏风格。同样,钢琴声也不如我从锥盆扬声器上听到的那般充满打击乐般的活力。与此同时,乐器的质感也趋于轻盈飘逸。虽然解析力高、细节优美,但音色倾向于偏冷,而不是那种结实、浓郁和饱满的感觉。

话虽如此,C711 的这种空灵特质也为其惊人的空间感呈现做出了贡献。Piega 似乎能将音像悬浮在三维空间中,与那一对扬声器本身毫无明显的关联。许多扬声器都能做到这一点,但 C711 超越了传统的结像,能够优美(且准确)地为声场注入一种可感知的空气感和乐器间的弥散感。这一品质与 C711 惊人的音色解析力协同作用,精确地传达出单个乐器的空间和质感特征,尤其是在密集的乐段或齐奏乐句中。无论在空间感还是音色上,C711 的表现都与厚重、凝结、混乱或同质化截然相反。我可以毫不费力地将注意力从一个乐器或声部转移到另一个,就像在听现场音乐一样轻松。这种品质在人声和声上表现得尤为明显,例如在 The Manhattan Transfer 的新专辑《The Junction》中。每个声音都呈现出其独特的音色,完整且与其他声音区分开来;但同时,这些人声又融合成一个和谐的整体。这一品质极大地提升了我通过 C711 欣赏音乐的乐趣。

在与 C711 相处的整个过程中,我从未感觉到动圈低音单元与平面中/高音单元之间有任何不连贯之处。考虑到 Piega 的联合创始人 Kurt Scheuch 在过去 32 年里一直致力于解决融合铝带与动圈单元这一挑战,这一点并不令人意外。此外,中音与高音之间的衔接也完全连贯且无缝。这款扬声器从高到低听起来浑然一体。

在高端音响领域,充斥着大量的传统箱体式锥盆扬声器,而 Piega C711 则提供了一个极具吸引力的替代方案。它的同轴铝带中/高音单元独一无二,声音表现亦是如此。这款单元的表现堪称惊艳,它重放的瞬态细节栩栩如生、富有临场感,同时又轻松自如,毫无尖锐毛刺感。声音具有出色的“脱箱感”,能够以极高的真实感和清晰度描绘乐器与人声,这是除最顶级的传统锥盆扬声器外都难以企及的境界。尽管我认为 C711 的低频表现不错,但您购买这款音箱的原因不会是它的低音,其真正的特别之处在于低频之上的魔力。

如果您被这款同轴铝带单元的特质所吸引,但空间或预算不足以购入 C711,请记住,C311 和 C511 也采用了相同的单元。我推测它们也能提供与 C711 同样的速度感、解析力和空灵之美,只是低频输出会少一些。我还应该提到,C711 相对容易驱动。Esoteric F-03A 功放每声道 30 瓦的功率,就足以将这台灵敏度为 92dB 的 C711 推至充满整个房间的音量。

在 25000 美元价位的扬声器中有很多极具吸引力的选择,但 Piega C711 在技术和音乐表现力上都提供了独到之处。您可能会像我一样发现,其独特的魅力令人难以抗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5-8-12 14:36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