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935|回复: 2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冒天下之大不韪,就HiFi含义做个讨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5-6-13 02:34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北京
最近几天,恢复IT故障,黑白颠倒的过了几天,昨夜顶不住睡过去。午夜梦回,口渴难耐,习惯性的充了一杯浓咖啡。喝完,才反应过来,强迫性的躺在床上装睡无果,刷知乎,看到个激烈讨论,HiFi究竟在玩什么?里面各种回答,大多集中在什么是HiFi的讨论中,我水了一贴,发现这个问题确实值得拿出来讨论一下。

如果听过不插电音乐现场,或者哪怕近距离聆听民间高手的自娱自乐,那么我想不会很难得出一个结论,HiFi设备失真指标与声音还原真实与否关系不大。随便找个千元解码器耳放耳机失真指标都会吊打二十年前的高端产品。但是如果想要表现二胡中演奏者揉弦的实际情况,听过哪怕是普通二胡十级演奏的,恐怕都会觉得挠头。因为很难。

那么玩HiFi就会出现悖论。高保真的真是什么?那个指标叫高保真?哪个系统放出来的叫真?过去威尔金森录音时代,这个老哥以摆麦和一刀不剪出名,麦克风的数量也很有限,基本上是为了还原结像和声场设计摆位。那个时候可以认为还原现场为真。而现代多麦克风,通过混音完成最后的成品数字音乐时代,真的含义就变了。这个时候的真应该以最后混音师定稿时确认声音的那套声学系统为真,包括当时的声学装修,喇叭,器材甚至供电条件。这个时候真本就成了问题本身,我们无法用一套系统复刻所有混音师的环境,但就一个混音棚的混响时间指标,例如录人声的可能在0.6,而录乐器可能接近0.3这个指标我们就很难在一个环境下都还原。所以现在HiFi是高保真这一定义本身的含义已经基本失去了意义,因为做不到。

所以,数字录音,混音时代,个人认为应该重新定义HiFi的真正含义,把录音师,混音师的基本诉求抽象出来,就应该是现代录音的真。没有明显的错误,三频正确,乐器音色合理,动态合理,单个乐器细节呈现合理,等等。此时,我个人就HiFi的看法是“求同存异”。同指的是基本要素例如声场,结像,解析,动态,微动态等尽可能的在合理的范围内高。异指的是在乐器,人声音色在合理范围内的自我口味调校,声音速度,混响时间在合理单位内的自我喜好调校等等。所以现在谈HiFi是高保真,我认为是错误的,正确的是说法应该是合理范围内的个人口味调校。

一旦引入个人口味调校,那么就没有了标准,同时我个人认为艺术表达本身就不应该有标准。以上为一家之言,希望可以抛砖引玉。
27
发表于 2025-6-16 09:3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四川成都
再换个说法,那几个小提琴名琴本身就有自己音色,斯坦威钢琴也一样。为啥就是顶级乐器呢?就像那个天道里面流浪者之歌里面评价,有机会去听听确实是 这种,顶级的演奏家也是对一个曲子有独特的理解。你不能评价不代表没有评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
发表于 2025-6-16 09:3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四川成都
怎么说呢。你又不能每时每刻想听就请人来演奏,几百块买个碟都是大牌的。就像摄影,每家手机旗舰都很顶,参数都牛逼,实际对比每家颜色都会有区别,那就看调教了,有的喜欢颜色艳一点,有的喜欢偏原色,就像红枫摄影这种类似的。主要还是先看成像质量,再去看每个人喜欢的颜色等等,和hifi就比较类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2025-6-14 19:18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hifi词汇本意就是高保真,但是现在追求的更多确实是加了修饰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2025-6-14 17:2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广州
andygaof 发表于 2025-6-14 15:17
就我研发产品的经验看,回放中国民乐器的难度是最大的,甚于回放大编制交响乐。大编制交响乐缺东少西,只 ...

多数人没有在现场听过器乐,感受不到hifi与现场的区别。我从40元小蓝牙音响,过渡到4000元2.0音箱,在延吉市商场的惠威试音间听到了第一课,也是从那里被引进hifi坑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2025-6-14 15:3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西南宁
高级音乐  我就是这样理解 HIFI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
 楼主| 发表于 2025-6-14 15:1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
本帖最后由 andygaof 于 2025-6-14 15:23 编辑
tianwuhao 发表于 2025-6-13 11:44
曾经在云南一县城的古筝培训班听过一段演奏,感觉秒杀一切音箱。

就我研发产品的经验看,回放中国民乐器的难度是最大的,甚于回放大编制交响乐。大编制交响乐缺东少西,只要声场架构完整,三频合理,音色合理,结像准确还是能听的。但是中国民乐器独奏,乐器的微动态没回放出来,二胡、古琴就剩软塌塌的没高没低,唢呐、古筝就剩刺激了,京剧名角就剩咿咿呀呀。

中国传统艺术不差,但是传播难度登天。随便找个耳机听基本上的结论就是这是神马玩意?如果现场去听宋飞,张维良这些大师们的演奏,,也是很好听的。迟小秋的水平比张火丁的巅峰时期还是有差距,但是听过迟小秋现场的锁麟囊,春秋庭外唱段也是美的没法言表。中国传统音乐是真的美的,老祖宗的审美还是在线的。没听过闵惠芬的江河水,也再也没有机会听到,实在是一大憾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1
发表于 2025-6-14 01:07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
我觉得听起来最重要,从去年618买了大乌2,t+a,达尼,heku,r10p,孔雀2,传6,nbp,帝王仿佛如中毒。
到今年图方便买了4329+4305,就没听过耳机了……
甚至现在觉得投放听就挺爽,怎么便捷怎么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25-6-14 00:25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加拿大
这玩意哪有什么标准 也不应该有标准,你觉得保真就是保真 你觉得不保真就是不保真,凡是不唯心的玩hifi都是像tm玩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25-6-13 22:24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
深度好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25-6-13 13:3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四川
同意,老有人幻想hifi器材就该像玻璃一样透明、现实主义,问题是作为对象的音乐已经不是现实主义的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25-6-13 13:26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崇文
现在称作Audiophile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25-6-13 13:24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崇文
五十年代中期开始发行的唱片开始引入hifi概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25-6-13 13:1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hifi本身指的是高保真,即追求完美的对音频进行回放,所以玩hifi是很容易的,无非就是失真指标和滤波算法,实际上现在的高指标科学设备也确实是如此,低端卖跑分硬件,高端卖定制滤波,问题在于很多玩家玩的不是hifi而是音频,以主观喜好来评价谐波失真带来的听感,这就容易吵起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25-6-13 11:4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广州
曾经在云南一县城的古筝培训班听过一段演奏,感觉秒杀一切音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25-6-13 11:19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深圳
目前整个高保真生态上下游,都是在做电子产品,把这个当作带有审美的事情来对待的不是主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25-6-13 10:44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啥高保真,说到底就是各种环节对声音的加工,加工到你满意为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25-6-13 10:4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
本帖最后由 玫瑰诱惑 于 2025-6-13 10:43 编辑

这有啥想不明白的?玩HIFI就是玩"失真",无论录音怎样只要系统能"失真"地模拟出无电现场的演奏就是好系统,其中包括精确到声部的位置,乐器的质感,落地感。
还有就是录音师之间和录音公司之间也是有很大水平差距的,你永远可以相信并选择飞利浦,DG,Decca,EMI,Telarc等大录音公司,而不要去相信国内任何的录音和录音师,因为水平太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25-6-13 10:2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
HIFI本质就是在求真的基础上追求的审美,如果需要加个修饰词,就是不计代价、无限追求,,当然这个追求过程也是由个人选择,量入而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25-6-13 10:0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湖北
打个不恰当比方,看手机厂商怎么卷拍照旗舰手机就行了。先是硬件,然后AI构图之类的,突出拍照画面层次、高级感。基本上异曲同工,对于用户而言就看你具体需求了。HIFI产品选购就看个人听感上的需求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5-8-16 09:33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