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无论什么设备平衡一定比单端回放效果好:毫无道理的暴论,不作解释。
2.线材的屏蔽做的越好回放失真就更低:并没有说明是什么线材,如果是数字线那么理论上是的,如果是模拟线则不然,屏蔽结构会大大影响回放声音。
3.机器外壳的材质会影响整体音质:外壳属于避震的一部分,且影响屏蔽性能,理论上改变材质会影响声音表现,姑且认同,但实际上应该没人试过给同一机器换除了材质不同其他完全一致的外壳,没有实践经验加以佐证。
4.同一个解码器接mac的声音一定比windows 要好:暴论,很多数播其实内置了windows.....
5.机器的客观测试指标和音质有绝对的关联:我倒是希望能有绝对的关联,但目前来看人类似乎还没有发现这些关联。
6.美国声,英国声,德国声,日本声是客观存在的文化调音倾向:是各个地区的代表性品牌给大众留下的印象,是客观现象。
7. 胆机回放人声的效果一定好于晶体管机器:毫无道理的暴论,不作解释。
8.黑胶系统的模拟味会好于cd机,cd机会好于文件播放:毫无道理的暴论,不作解释。
9.不同版本的roon会有音质区别,而且核桥分离会带来音质改善:不同版本不清楚,仅认同核桥分离会带来音质改善。
10.线材的材质比如铜银金会有特定的声音特点:荒谬的刻板印象,实际上单是一个无氧铜就可以有无数种声音,而不控制结构、线径完全一致的话,甚至不具备对照不同导体材质区别的先决条件。
11.扬声器单元的尺寸越大回放的声场就越大:不完全正确。
12.dsd的音质一定好于pcm:毫无道理的暴论,不作解释。
13. HQ player 升频倍数越高效果就越好:毫无道理的暴论,不作解释。
14.hifi电源滤波能让显示器的色彩更鲜艳:色彩更鲜艳指的是显示器色域提升吗?那不可能。
15.机箱的螺丝松紧能影响回放的声音:确实能影响。
16.真空管放大器一定要热机才会更好听:一般来说是的。
17.d类放大的音质一定比ab 类的差,ab类比a类差:毫无道理的暴论,不作解释。
18.同一个录音的不同cd会有音质的差异:会有。
19.电源线能显著提升设备的回放效果:如何定义“显著提升”?如果说大幅改变回放效果,那确实可以。
20.数字信号线的材质会影响解码接收到的数据完整性:如何判断解码接收到的数据是否“完整”?只能说从实践上讲,改变数字信号线导体材质(其他不变)确实对回放有可闻影响。
21.时钟的指标越高解码回放的信息越准确:指标和实际运行是两回事。
22.静电耳机的解析要普遍优于其他单元:目前来看静电也并非解析最好的单元。
23.如果耳机超过万元,那么最好要搭配售价至少一半的线材:毫无道理的暴论,不作解释。
24.深夜的时候电干扰最小,因此设备的背景会更黑:确实,不仅如此,结像和声场还会变好。
25.有的耳机和喇叭不煲机根本无法体现出原本的特色:确实存在平面振膜开声一段时间声音才逐渐趋于稳定的现象,但是这仅仅只需要数小时,如果说要成百上千小时的“煲鸡”,那还是算了吧。
26.模拟信号线有固定长度,如果短了会不好听:对个人听感来说有最佳长度,长了或者短了都可能会变难听。
27.功放应该有至少3倍的功率冗余才能驱动好喇叭:标称功率跟实际工况也是两码事,标称功率能做手脚的地方就太多了。
28.电源插座对声音的改善很明显:我觉得最多叫有改变,但很难说是“明显”的“改善”。
29.手工绕制的牛会比机制的要更好:毫无道理的暴论,不作解释。
30.r2r的解码一定比芯片解码要更好:毫无道理的暴论,不作解释。
31.全分立的机器设计会比运放集成的更好:理论上是,实际上只能case by case。
32.保险丝对机器性能的提升是无可争议的:换保险丝大概率听感上是负面影响。
33.usb界面的电器隔离会影响音质:确实会。
34.地盒可以显著改善背景的黑度而且对系统总体有正面作用:没试过不知道。
35.神经线的作用大于过机线大于后级线:毫无道理的暴论,不作解释。
36.交换机和网线会显著影响回放的音质:会有一丝影响,并非缺了这点影响就听不下去了,说“显著”实在言过其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