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4523|回复: 6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浅谈索尼MDR-Z1R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24-12-19 18:59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深夏映冬 于 2024-12-19 19:38 编辑

目录
一、初步印象
二、Z1R声音特点(优缺点/换线差异)
三、Z1R常见问题答疑/怎么解读Z1R
四、怎么驱动Z1R
五、总结




一、初步印象

我多次在线下短暂听过Z1R,同台对比Z7M2。
我下的结论很奇怪:Z1R是高级黑色家电。
三频走向高频暗,兼顾密度和厚度。耳机风格现代中带有传统。

二、Z1R声音特点


(基于换过耳罩和换线)

偏横向声场,声场边界感明显,高频暗,混响较明显且声音流速较快;
根据不同系统搭配,也有声场侧重于纵向的风格。
同样不突出和声,和声要比ADX3000结象好,细节多。
影视原声恰如其分正确(Z7M2同理),电子尚可。
西方古典乐,管乐缺乏高频通透感差点意思,
“由于Mod,减少低频混响。”(机主这么坚称)
听通俗音乐影响不大,听弦乐不对味。钢琴扎实但不通透。
日本雅乐没ADX5000的笙“孤寂”,Z1R“低频震撼”,
琵琶的拨弦质感不错,……这让我怎么说呢,“心有猛虎,轻嗅蔷薇”?


1、优点

(1)纯净、漆黑的背景。
(2)微动态好。
(3)人声乃至整体有“特殊的包围感”。如果说是爵士耳机我是认可的。
(4)把录音室演绎成现场。如果你的驱动偏横向声场,
是类似于分离度更好的劲浪;偏纵向声场,类似于T5p二代/极致银牌的目的。
(5)空气感.

2、缺点

(1)油滑导致声音不自然。
(2)原线声音软,分离度差。限制两端、解析、微动态发挥。
(3)设计问题导致三频衔接不流畅。
“SONY这个头戴系列追求 70MM单元,平面波的低频,
所以和中高频的自然衔接没有处理好,
特别是Z7低频能量感太重,很脱节,Z1R虽然改善,但是一体感还是没做好,
给人的感觉就像在听分频音响,而不是一个单元。”
(4)热情又内敛的矛盾。迎合市场选择融入美系的热情,但骨子里日系耳机的内敛。
(5)人声寡淡。在“特殊的包围感”味道太少了。

3、可能是有争议的地方

(1)3.5mm单端线下潜深,4.4mm平衡线没低频下潜
(2)西方古典乐,钢琴和弦乐,有说好的有说不好的。
“播放大编制时让我有一种山雨欲来,暗流涌动的感觉,”
(3)低频下潜,有说做得好,有说做得不好。
理性和感性,我相信索尼能做好低频下潜,且封闭式天生更容易做低频下潜。
泛音。有说做得好,有说做得不好。

4、第三方耳机线声音差异

厂线卡达斯金参考4芯XLR,金参考人声味道不多,
有动圈的毛茸茸特点,削了高频量感;
另一条是Diy线 凌霄-云图单晶铜4芯XLR。云图削了中频的厚度,高频更突出。





三、Z1R常见问题答疑/怎么解读Z1R


(一)Z1R常见问题答疑


1、声音塑料感

系统搭配和录音问题,可能导致
“Z7M2低频是毛茸茸的圈味,中频和高频听感塑料。”
也就是“录音质量不好的 薄、齿音明显,
录音质量好的 人声难得的柔和且有肉质感。”

2、为什么设计成“赵女士”

我以为为了自然度问题,不得以向外凸出一块,
塑造空间感和氛围感。
“有种幽暗深邃的情境,晚上关灯之后用
Z1R听音乐有时如同站在阴暗广袤的荒原一般,
幽深的氛围感营造非常出色。”

3、索尼堕落了吗?

两层复合的“伪装”乍一听是美系的动次打次,
听的时间久点能咂摸出日本的内敛——外柔内刚。
加低频是业界应对当下通俗音乐一个不巧妙的手段。
加低频比较恰当的HD800S,加不好的T1三代在中低端系统恶评如潮。
同样的,Z1R混响过多、能量感淤积等问题明显。
随着发烧友折腾深入,T1三代口碑有所回暖。Z1R慢慢来吧,

4、人声无聊

烧友改过耳罩,换过线。我到手又换线对比。结论是应需要系统补味。


(二)怎么解读Z1R


1、Z1R是索尼久违的旗舰级耳机,有着不动声色一面
“听着蛮高清,实际上已经将大单元的一些超强能力藏起了一部分”

2、高级黑色家电。不强调自身的。各家电视的色彩各有千秋,
但是我们看电视看的是内容,不是电视本身。

无独有偶,有烧友评价Z1R注重空气感的过程,“没有刺激感的沉浸式”的追求:


”Z1R似乎有意让人忽视它声场、解析等方面的素质,
而将重点放在‘展现声音从发出时开始直至传入耳中这一美妙过程’。
正如官网的宣传材料所说“细腻音乐氛围是指在播放音乐时体验到的空间感”,
z1r这种“重感受、轻素质”的特殊调音策略使得它的声音的确独一份,
这也导致它的评价两极分化比较严重……
Z1R所展现出的理念更加看重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过程,
它把这个过程给人的感受当做营造体验感的关键。”





3、缺乏配套

MDR-R10是R10音响系统的一部分,R10系统包括CD机,
功放,音箱等。Q010/SA5000系列是配合SACD的,
到了Z1R这里,Hi-Res是“流媒体”,一堆小尾巴,
播放器标榜“Hi-Res”标准,你说怎么办。
索尼自己的配套,电磁炉和索6万不足以推Z1R。





四、怎么驱动Z1R


1、高频延伸、能量感

首当其冲要解决的问题——高频的延伸,声音整体厚度打薄。
(不止是低频而是整体设计)导致能量感淤积。

2、耳机系统或应活泼灵动

由于Z1R原线呆板的特点,建议换线。

音源、放大应用流畅性好的。



3、耳机系统的两种搭配思路

耳放选择:

烧友们林林总总觉得,响磬HA-1,力士P750u,SPL Phonitor X,
湖人US5Pro,精音A1000,Mass-Kobo 394;
UD701,拜亚A1,CMA600i等等推得还可以。


第一种思路数播、SACD系统。Hi-Res。
数播搭配密度扎实(切记不好太厚)的现代风格耳放,
三频走向适当往中上盘倾斜。解析是犀利风格;说人话是,Z1R不同与ADX5000,
可以考虑热情洋溢的美系器材。切记音源和耳放厚上加厚或薄上加薄。



若喜欢紧凑硬朗风格,参考耳机是爱产黑盒/罗产HD600/HD650。如往宽松搭配,
参考耳机飞利浦X3。以上两种系统色彩不多,靠耳机本身。

第二种传统CDP,那么风格内敛、中低频少的老派器材。两端浓郁醇厚、
中频清丽——说人话,两端结象糊一点,保人声的清晰度。

4、换线

整个系统的线材至少一样要活泼灵动。不易用高频亮的线材解决。

5、推力适中、控制力好的耳放

推过了结像太近,推力不够声场边界会缩。
根据两位发烧友搭配,纯铜线或者镀银线等混银线,不要纯银线。
有不少于三档增益的耳放。


五、总结

ADX5000的矛盾“欧洲还是日本“,Z1R的矛盾”美国还是日本“。
Z1R目前没有完美或接近完美的搭配方案,所以我折腾过程中饱受困扰,
没有思路。尽一点微薄的梳理过程,交给别人折腾吧。

擅长音乐类型:影视原声,电子,流行,摇滚,爵士





附录一、发烧友评价Z1R


1、牵引感,而非推动感,不费老劲。宽松,微动态极好,
声音如风吹帘动,涟漪般张开。
轻盈、跃动。低频力度保守,似k500 ~ k701时期的AKG。
低频点状出发后迅速化成团状音云,
形成很好地烘托感,很老派的处理,又让人想起HD600。
低频铺陈和量感都极有分寸。



2、恰似印象派的画作,细看都是纷繁的笔触,
但后退几步审视,就会看到整体仍然有序,
对细部的处理更像是分解现实——在莫奈的笔下被分解的是光色,
Z1R这里则是空气的扰动。
再后退几步,Z1R的画面感则更令人信服,框架庞大而包容深厚,
既能填充出小空间的包围感,又能释放排山倒海
最主要的表现手法是印象化的但色彩和气质都并不类似,
核心应该更接近浪漫主义。
印象化部分是因为素质还不够极致,就是细部刻画得偏草率。



3、Z1R下的鋼琴是非常有趣的詮釋
並且對於共鳴好的男歌手,Z1R能帶來討喜的染色



4、找中档推力的耳放, 可以看机器有没有低中高三档增益
(然后Z1R一般用中档增益), 或者32欧下的功率在1w左右.
(电磁炉的参数就很标准, 但电磁炉是真的不行。
完全推不开声场, 调音太糊).
所以说换线煲机的优先级要高于在万元或以下价位找个合适耳放,
因为事实上很难找到. 就算索六万, 推力还更小, 声场也是不能完全打开的.
真正要推开Z1R需要的是高增益下失真仍然极低
(不仅仅是总谐波失真, 瞬态失真更重要) 的耳放, 这种耳放没有便宜的.



附录二、参考资料

1、《从地狱到天堂——SONY MDR-Z1R的聆听感受》
2、《谈谈几个万元级低阻耳机——Tribute 7、Z1R、MASTER1、GS2000e》
3、《开帖谈谈我眼中的MDR-Z1R(兼谈电磁炉)》
4、《四支封闭大耳:Z1R,ap2000ti,t5p和MHP1000 》


5、耳罩调音的重要作用
《借到了z1r,先挖个坑》
《关于800S和和Z1R声场、低频的一点看法》
《聊一下MDR-Z1R折腾换罩换线》


6、 《终有一天会与你相遇——小评SONY MDR-Z1R旗舰级高保真耳机》

7、《20只旗舰耳机的简评(已完结)(更新SONY MDR-Z1R & FOCAL ELEAR)》

8、老烧烧文学
《我觉得z1r你们要剁就剁吧》
《钢琴王,和印象与元素的耳机—— MDR-Z1R 对 SE-Master1 终章,附ZH1ES 零售版听感》

9、《索六万搭配Z1R听感》

我们听的不是一个索六万……

10、索尼设计师谈Z1R
https://www.sony.jp/headphone/special/park/products_m1/tech9.htm




MDR-Z1R 盒子开关.jpg (372.52 KB, 下载次数: 119)

MDR-Z1R 盒子开关.jpg
64
 楼主| 发表于 2024-12-20 16:23 | 只看该作者
爆小炸 发表于 2024-12-20 15:42
用过VC,说来换过耳罩的Z1R和VC感觉还蛮像的,VC更宽松一些人声也更有感染力一些,就是感觉声音撑不起售 ...

楼上几位吵起来确实是没必要。我本来想找机会单独拿出来交流的话题,抛出来吧:

同级别耳机,好折腾的价格高,难折腾的便宜,你们选择哪个?

我试着举几个耳机例子:
直推耳机:
Tago T303/301,一个2K,一个3K,论素质听过的人都说就是老旗舰素质;
奥地利音频X65,闲鱼全新2K出头,DT900ProX系列1500左右能下来。
Verum MK2,一代据说是老旗舰素质,MK2我听感次旗舰,据说二代也是随便推推次旗舰,上台能摸旗舰。

再者就是ZMF的封闭式口碑还不错,但是价格比同级别的高,
要说与Z1R差出的钱,提升不明显,但是明显搭配系统不用那么折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3
发表于 2024-12-20 16:21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2
发表于 2024-12-20 16:19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1
发表于 2024-12-20 16:18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0
发表于 2024-12-20 16:16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9
发表于 2024-12-20 16:03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8
发表于 2024-12-20 16:01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7
发表于 2024-12-20 15:42 | 只看该作者
深夏映冬 发表于 2024-12-20 09:54
高端封闭式动圈,无非是日系为主(丰达,天龙等等),冷门还有WM90;
目前我听到比较好的高端封闭是ZMF  ...

用过VC,说来换过耳罩的Z1R和VC感觉还蛮像的,VC更宽松一些人声也更有感染力一些,就是感觉声音撑不起售价,也是因为这个出掉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6
发表于 2024-12-20 15:11 | 只看该作者
楼上几个评论阴阳怪气的真奇怪,不是粉就是黑么。没有哪个耳机是完美的,就看你对它缺点的接受度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5
发表于 2024-12-20 14:41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13720309713 发表于 2024-12-20 14:34
优缺点楼主评价的很明白了,索粉没必要多嘴,索黑不敢多嘴罢了,毕竟索黑是没有一点思考能力的无脑黑,顺 ...

为什么不是索黑没必要多嘴,索粉不敢多嘴?是不是因为某个没有一点思考能力的无脑粉急眼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4
发表于 2024-12-20 14:40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13720309713 发表于 2024-12-20 14:34
优缺点楼主评价的很明白了,索粉没必要多嘴,索黑不敢多嘴罢了,毕竟索黑是没有一点思考能力的无脑黑,顺 ...

为什么不是索粉没必要多嘴,索黑不敢多嘴?是不是因为某个没有一点思考能力的无脑粉急眼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3
发表于 2024-12-20 14:34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1973年的弹子球 发表于 2024-12-20 14:13
我寻思着索粉也没来啊 比如之前那个吹z1r人声的         @PtXe95

优缺点楼主评价的很明白了,索粉没必要多嘴,索黑不敢多嘴罢了,毕竟索黑是没有一点思考能力的无脑黑,顺便提一句,本人目前不用索尼的任何器材,所以不是索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2
发表于 2024-12-20 14:13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13720309713 发表于 2024-12-20 13:40
类似贴子没有索黑都不习惯,原来是楼主写的太专业,中肯了,索黑来了都不知道怎么黑,只能灰溜溜的走了{:4_ ...

我寻思着索粉也没来啊 比如之前那个吹z1r人声的         @PtXe9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1
发表于 2024-12-20 13:57 | 只看该作者
爆小炸 发表于 2024-12-20 13:14
可以整一个带耳机孔的解码,解码直推Z1R,耳放推800S

这两个本质都是四平八稳的现代耳机,音色不浓不淡 声场不大不小 追求所谓低失真,越深入玩越会发现角色重叠。不如搞只zmf听音乐味,或者歌德 mysphere 感受物理通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0
发表于 2024-12-20 13:45 | 只看该作者
深夏映冬 发表于 2024-12-20 11:53
你认为哪套/哪些系统搭配分别能推开HD800S/Z1R?

直接回答msb dynamic和releaf e1dc算不算犯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9
发表于 2024-12-20 13:40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类似贴子没有索黑都不习惯,原来是楼主写的太专业,中肯了,索黑来了都不知道怎么黑,只能灰溜溜的走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8
发表于 2024-12-20 13:14 | 只看该作者
cdzsz67 发表于 2024-12-20 11:14
哈哈, 那我觉得800s和z1r调音很像应该够叛逆了. 800S如果驱动不合适, 增加的低频会跟推不好z1r一样过于动 ...

可以整一个带耳机孔的解码,解码直推Z1R,耳放推800S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7
发表于 2024-12-20 13:12 | 只看该作者
浮动的声欲 发表于 2024-12-20 08:44
我出掉的第一个耳机,就是Z1R(大熊罩)
解析力很差,唯一听小编制和爵士音乐可能还行。但这价格 声价比偏 ...

解析力差?看和什么比了。我觉得大Z1R最不差的就是解析。用高阻放驱动低频是很容易过量,原线有点糊音染也比较重,原耳罩声场比较小比较闷,单元素质还是很高的,和现在的万元超旗舰有来有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6
发表于 2024-12-20 13:11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非常好的文章,真烧友,点赞。值得收藏后,再反复阅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5
发表于 2024-12-20 12:2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温柔的风 于 2024-12-20 12:24 编辑

日系和德系完全不同的声音风格走向,完全没有可比性,800 T1同时代的经典和翘楚,调音上的厅堂下得厨房,Z1R影音耳机本身定位就不能归纳为传统hifi耳机,实际听起来也是如此,认同楼上有几层还是会听的,习惯了德系中性大气的声音是很难接受日系秀气内敛的声音,当然索粉例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5-7-24 00:21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