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a通体以金色为主色调,浅黄+白作为线基的配色呈现出一种淡雅的质感(看到渲染图的时候感觉会是那种织物的手感,就是阻力大一些的感觉实际上就是塑料包覆。),五金也是经过精心设计的样式,以灰色为主体,整体显得色调不会显得轻浮,搭配金色纹饰让氛围不会太过压抑,加以金色镂空的配饰,与线色交相呼应,据官方说是CNC一体成型的黄铜镀金外壳,让人感觉诚意满满。 线的主体采用的6N单晶铜镀银的材质,单股采用49芯的单晶铜镀银线编制,单根线径没有太粗,也不会有太硬的质感,相较于蓝鳍线听诊器效应轻微,表现良好,在手上也是非常柔和的触感,自缠现象不明显。这根线的配件也是相当丰富,插头3.5与4.4可换,插针mmcx、0.78mm可换,均通过螺纹进行连接,十分稳固,这应该是这个价位的升级线非常少见的整体配置了。其丰富的配件也基本上满足了大部分的耳机和播放器需求。
评测设备:本次评测以线材为主,准备了三种价位的耳机,通过与原线、其他高价位线材进行对比。 耳机:铄耳S12edition、S15、EJ09 线材:Kinera MIA、各自耳机的原线、万隆 蓝鳍 评测前端:旷世CMA12、Burson composer+soloist 3xp、墨菊。
听感描述: S15在原线下是一个高频延伸感强,亮度不错的塞子,低频下潜很好,但收的比较快,但其低频动态相对完整,但是低频量感是偏少的。鼓和bass点到为止,不会有多余的泛音延展。人声齿音不会突出,具有不错的颗粒感,同时空间感、素质很强,声场边缘刻画感优秀,细腻度很好的塞子。 换上MIA后,感受到了乐器的纵向空间被打开了,横向声场也有一定提升,声场边界也描述的更为清晰,在简单乐器的演奏下,这有点会进一步放大,能感受到s15带来的非常优秀的分离度和乐器呈现,而原线拨弦等细节的饱满度在这条线上会减弱一些,在一些录音不太优秀的jpop中bass之类的音色会被拉的很开,呈现出不错的伴奏深度,下潜深度相似,但下潜的力度明显上升,吉他拨弦的亮度会下降一些,但其特征会明显的表现出来,低频的量感比前者会高一些,鼓类的提升是可闻的,不会像前者那么柔和,而是实体感强,但不会有氛围感的提升,这对我来说是非常讨喜的。同时动态的感觉进一步的提升了,它给s15带来的变化是绝对可喜的,同时高频的延伸感会得到保留,但亮度不会像原线那么亮,走向是一种顺滑和润度(原线是偏亮的,这里达到了正常亮度)。音色上的变化是可闻的,s15原来素质向的走向,让其中低频有了氛围感,原线下包裹感不是很强的特点,在这条线提升了中低频厚度的加持下,很好弥补了s15的问题,能让其素质有一定补强的同时,做到了乐感上的提升。 在EJ09中,细腻度相比蓝鳍做的更为激进一些,低频的感触更宽,低频的空间更为优异了下潜实感更足,内收速度相对慢一些,为09带来一些宽松感,也让大提琴的动态更为突出,人声会更为贴近,颗粒感较弱增强了其顺滑感,齿音也会突出一些,高频亮度会相对蓝鳍更强烈一些,乐器的动态感觉弱些,但细节更突出。钢琴的弥散感适中,泛音收的较快,小提琴细腻度差了一些,音色稍暗于蓝鳍(但本身亮度也足够),极高频亮度和高频沿伸水平相当,同时感觉高频的有一定弥散感,让小提琴的韵味更足。会显得小提琴整体瘦一些。纵向空间表现更好一些,整体显得大开大合,但感觉收的一下逊于蓝鳍一些。在宇多田光的初恋这首歌中更容易察觉到背景的延伸和细节,整体的弦乐表现更有气势一些。蓝鳍由于更注重空间感,以及上佳的动态表现,让EJ09再不多的低频下撑起了整体框架,高频虽然没有同很强的量感,和亮度,但表现出更强的瞬态,点缀的非常轻盈灵动。 原线下的s12ed在cma12的驱动下,中低频氛围感良好,其低频是点到为止的感觉,但有不错的量感,吉他扫弦的细节细腻度都上佳,整体空间感给人的印象应该是该价位做的非常不错了。 换线后明显感知到低频变得浓郁,但并不会有很大的弥散感,实在下潜和量感综合提升的效果,此外纵向声场也有所增强,同时低频的力度上升。回弹速度适中,动态范围感觉有所提升,瞬态感知更为明显了,高频的亮度变化不大,但沿伸表现的更好。声场感觉相对原线更远,动态会感觉会更突出细节,整体起伏感弱一些,这点加上足够的泛音在古典的直观感受上会更好一些。乐器的泛音更足,听着更有乐感。
总结:这根线我觉得是带有调音指向的线,他适合大部分以中高频为主的耳机(例如我手上的铄耳系列),不只是低频量感,质感也会上升一些。此外他会更多的突出动态细节,相对的起伏感会弱一些,这会让他声场的边界更清晰,细节更容易体现出来。最初看上他是因为其精美的外观,,到手后的精致感确实让人赏心悦目,这副耳机线的听感确实很对的上以上耳机的搭配,至于在重心偏向低频的耳机会有什么增幅,我认为这条线也是有高频增益的,铄耳的原线也是高频走向所以才没能明显的展现出来,可能也有定的适配性吧,因为低频的走向不是发散性的。 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