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春季这波播放器新品里,飞傲M23可能是看起来最不显眼的那个——为啥呢,因为M23和之前的M11PLUS和M11S长得基本一样,从定价层面来看也没有什么惊喜,算是M11系列“高低搭配”里高的那个,4400元(不锈钢版5400元)的价格和当年的M11PRO、M11PLUS基本一致,算是延续了该系列一贯的定价且这么些年来没变过。
这样一来有些烧友要说了,你看凯音、山灵同时间差不多级别的新品播放器定价都是3000多,你飞傲还是4400,是不是飘了?
很多烧友问过我N3U、M5U和M23怎么选(没算R4是因为不属同一价位区间),在我看来这样的问题本身有点儿伪命题,首先这三台机器里前两个都是纯音,飞傲是安卓,对安卓功能有需求的自然不会考虑另外两个;另一方面从声音风格上来看,N3U偏暖和韵味,M5U偏冷和素质,反倒是M23这个以前要么冷(M11PRO)要么暖(M11S)的机器这次居然走了中性均衡的路线,飞傲你个浓眉大眼的也叛变了是吧……
M23的包装没太多可说的,典型的飞傲白底新风格包装。除了贴好钢化玻璃膜的机器本体之外,附送了一个清水套和数据线。想要更好更美观的保护的话也可以单独购买飞傲官方皮套,颜值比清水套还是强不少,保护性也更好一些,价格是190多元。
外观上来看虽然还是M11系列第二代机甲风外观,但在细节方面的雕琢,可以说飞傲从来没有躺平过。音量滑块的精度和灵敏度比起M11PLUS有了明显提升;机身边角的做工细节更加精细,不带套的手感也更细腻;电镀覆膜钢化玻璃的背板个人认为是整个系列最漂亮的,即使放着不动也是很通透的蓝色镜面,而稍微晃动机器,背板则会有数条亮线往复移动,有趣的同时也很有科技感。机身电源键周围隐藏的一圈RGB呼吸灯虽然不是首次出现,但亮起来的时候还是带来很棒的视觉观感(尤其是暗光下)。最后,飞傲把耳机孔从底部挪到机身顶部,对我来说是个“史诗级”提升,个人使用习惯特别喜欢耳机孔在上面的设计,方便不少。
因此,飞傲虽然没有改动M11PLUS以来的机身轮廓,但通过对细节的优化和一定的改变,打造了M23这样的“终极M11”;大胆猜测,M23可能是最后一台用这个外观设计的飞傲播放器了(不知道M21是什么样子)。
操控方面上手没什么难度,毕竟几代积累的成熟方案了,飞傲独创的六大工作模式方便用户根据使用习惯和场景切换,能够提升使用效率。像我这种很少用播放器听流媒体的人通常设为纯音模式即可,反之你用APP比较多的话可以设为安卓模式。其他如USB-DAC和Airplay、Roonready、蓝牙接收模式等根据使用场景选择即可。此外在声音输出方面,飞傲继续在M23身上把D·MODE开关贯彻到底。在无外接电源的情况下,M23最大输出功率为475mW@32Ω;而M23底部有一个专用的外部供电接口,接入快充电源并开启机身右侧的专用开关后,“火力全开”的耳放工作状态下输出功率可以来到1W@32Ω;并且此时播放器内置电池不承担供电职责,M23的电源工作模式等同于一个“小台机”,适合仅在桌面工作的环境下使用。这样设计的唯一缺点在于,如果你对M23的使用还没有很熟悉,充电时容易对着底部的两个TYPE-C口挠头,不知道该插哪个……
声音方面M23的亮点主要有以下几个,一是使用了当下中高端播放器主流的AK4191EQ+AK4499EX解码芯片方案,二是飞傲已经用得很熟的THXAAA 78耳放技术升级版THXAAA 78+,实际听下来声音的润度和还原度确实更好(相比之前的产品),三是全局十段PEQ调节,可以细微调节频点、带宽、增益、Q值等参数,用于声音的精细化调节。在EQ在已不再是摆设且对音质的影响已经极低的情况下,对于掌握一定音频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烧友来说,PEQ无疑是帮助他们让播放器更贴近自己喜好的最有效手段之一。
在不开外接电源“外挂”的时候,M23的推力驱动大部分耳塞都没什么问题,但对于圈静铁类型的旗舰塞或头戴大耳机还是有些乏力;而接上快充电源,绕过电池由外部直接供电的“外挂”模式之后,能够把绝大多数旗舰耳塞的声音框架感推开,素质也能得到充分表达(换句话说,这个“大耳模式”并不是徒有纸面功率,实际声音很糙的那种,而是实实在在的大推力和高素质产物)。这对于4000多元价位的中端播放器用户来说属实是一个好消息,也是以不高的预算推动混合单元旗舰塞和头戴大耳机的一种方法。想要开启“大耳模式”也很简单,通过在机身底部右侧的独立供电接口接入快充即可激活,此时输出功率最高可达1000mW+1000mW每声道(32Ω负载),可以更好地驱动头戴大耳和一些难驱动的耳塞产品。而M23内置电池不再工作,机身另一个TYPE-C接口适合连接手机或电脑作为桌面解码耳放来使用。
此外,原本我打算在文末总结评价时写上“M23电池供电时的输出功率相比当前主流播放器略小”,结果前几天飞傲公布了M23的1.01固件,新增HiFi Boost模式,直接把电池供电时高增益的最大输出功率从475mW提升到了760mW,其驱动混合结构耳塞时的提升特别明显,也算是把这块短板正式补上了,整体产品力UP!
回到开头的问题。为什么我要推荐M23,原因很简单,和别人比,在今年的新品中,M23是这个价位难得的“全能型”选手,开放式安卓且使用体验优秀;音质表现出色更有“外挂”模式在推力加成;和自己比,毫无疑问是M11系列产品线中最强的一台但价格没变,甚至一定程度上还能威胁到自家M15S的地位。但是为什么有些烧友试听了M23之后觉得声音很一般呢?大概率是因为M23的调音这次没有追求“一耳朵惊艳”,无论是素质感还是线条感,都不是首要追求的选项。比如当初的M11PRO大受欢迎的原因,就是声音的素质感相当强悍,一耳朵越级的那种;到了M11PLUS的时候虽然声底已经明显趋暖,但掩藏不住的“突出三频素质”的表达欲望仍然很明显,暖味只是加强了机器整体的耐听度和杂食度,M11PLUS还是一台声音有点“秀肌肉”的产品。而到了M23这里,有了根本的改变。
M23的声音内敛、中性,虽然声底还是可闻的偏暖,但在音色、质感、结像的表达上都比以前的机型要更加高级,所谓“素质”与“听感”的融合统一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如果你是一个HiFi发烧友并且已经听过几台友商竞品,会越发觉得M23的声音虽然没什么地方特别吸引人,但总体上对于绝大部分类型的曲目的回放,其耐听度和“越听越好听”的感觉会很明显,这就是M23调音的独到之处。
三频表现方面M23并没有哪个频段特别强调能量,低情商地说会有点“温吞水”,但不是“白开水”,声底有厚度,高频和线条感不突出;低频量感适中,下潜和弹性、质感都很棒,厚度和层次也有,在这个价位是比较好的表现了;中频作为声音的灵魂保有着不错的厚度和密度,人声的韵味和音色质感也是可圈可点,不闷不糊,人声的距离在一个比较让人舒适的点上,结像健康而大小合适,不论听男声还是女声,不会让你一耳朵中毒,但会让你意犹未尽;高频方面比较有涵养,同样是不显山露水的调音,但在解析和延伸上的实力还是摆在那的,听纯乐器、古典曲目时优势比较明显,也和自家低端一些的M11S相比,完全揭开了高频之上蒙的那层纱。
声场方面M23是一个纵横比例较为健康的声场,没有过度强调横向的宽度,纵深和层次表现是同级别上等水平;动态瞬态方面也符合预期,总体是兼顾了氛围与还原的、一台在保证耐听度的前提下做到“中正”的播放器产品。前面虽然没有强调M23的素质,但不代表M23的音质有问题,M23是台标准的“均衡机”,单论音质的话毫无疑问是同价位优秀的,只是“优秀”得有点与众不同。而把“均衡”的理解延伸一下,M23在外观、做工、功能、音质、续航、性价比等方面都是完全符合这个定义的。
所以,用M23来听音乐,尤其是对杂食党来说,是一件简单愉悦的事情。玩了这么多年随身播放器,现在越来越觉得,在耐听面前所谓“素质”真的不值一提,放在明面上的、随手可得的素质远不如蕴含在产品声音灵魂中的“素质”来得可贵。说句不怕马太太打我的话,在M15S和M23出来之前,虽然评测过不少飞傲的便携播放设备,但真正让我有欲望揣兜里带出门使用的,还真没有——不同的是,现在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