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楼
楼主 |
发表于 2024-5-2 23:2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本帖最后由 okmeiyou 于 2024-5-3 06:27 编辑
九、今天不算太差的光纤线到货,连接discman的光纤输出口(3.5和lineout一起的),方口边接佛山解码,反复abc对比多首歌,刷新了一系列认知:
1. 人声凹陷,人声无法结像,人声远小,人声齿音,怪声,老年人,人妖声,人声挤在鼻子后边,都是因为电脑或者数播的失真导致的,软件和硬件都有原因。
其实分析设备的解析力,最简单就是对比人声,因为天天都可以接触到,怪不怪,自己回忆或实时对比就知道了,绝对不是拉拉eq就有的。光纤输出到佛山解码之后,
声场比电脑播sacd都大,人声位置直接再次拉高,之前说discman po口直出人声位置很高很前,不压抑舒服听,现在简直就是舒展,,
三频,全拉开,密度,比disman lineout到耳放,又提升了一大截,可见,科技发展导致佛山解码的威力比discman自带的解码强太多了,而且还隔着光纤信号的两次转换。
可以是说是全方位辗压,而比电脑播同一首歌,甚至是sacd的,都是提升明显,主要是控制力,定位,顺,这个电脑没法比,还有就是高而不刺,润泽,这一点电脑可以丢掉。
原本lineout到耳放,已经很顺耳,不刺,但是现在给佛山解码,直接光泽润。简单一句就是,电脑接佛山解码到耳放的声音,是一块未搞好的玉雕,形态有了,到处是割手,偶尔
还有一块疤痕,这个电脑要解决,基本折腾,首先就是,基本都是那一两种usb芯片,,数播还好一点,但是还是涉及到高级指令去读存储,还是收到cpu的干扰。
而且今天看了论坛和其他地方关于cd碟,原来cd碟根本不是数字的,是半模拟半数字,翻版碟很难完全复制,因为读的时候就有误差,cd碟平是1,凹是0,但是多少个位是与凹的长度有关,如果盘面问题就可能多了零或1了。
切换的地,那么刻录碟基本判死刑,经过抓轨和再刻,误差已经大到飞天,全在听失真,所以网上的抓轨flac文件和正版头版cd碟差距有多大。
现在sacd和pcm文件的机制应该不同于cd半模拟,但是电脑cpu,数播的cpu和指令的等导致的失真,还是存在,搞好不容易。
所以搞来搞去,居然就是cd转盘+山寨解码+山耳放,解决了,根本不用花多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