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5406|回复: 11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经常以耳机为师,并以此而对Hi-End音响产生怀疑”(对音质的追寻~最初和纯净)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4-1-8 12:53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
        我怀疑什么?我怀疑从讯源传出来的声音,在经过前级、后级、喇叭、线材以及空间的「污 染」之后,到底产生了多可怕的失真?而大部份音响迷,却仍茫然对着这种已经严重失真的 声音膜拜、讴歌。我还怀疑什么?我怀疑到底有多少音响迷能够真正欣赏到乐器或人所发出来的美好声音。
并非语出惊人,耳机的音质更美更正确
       我说以上那些话恐怕会引起许多音响迷的震惊。但是,为了让音响迷能够有另外的思考方向;为了让音响迷能够真正懂得调声的正确方向,我还是要告诉 您:我经常以耳机为师。为什么?因为长期以来,我一直觉得我从耳机里所听到的声音,除了音场表现、澎湃磅礡、活生生的现场感与用喇叭聆听不同之外,其他「音响二十要」的表 现都胜过喇叭所发出的声音。尤其是弦乐与人声的音质更是正确。
讯号多过一关,声音就更差一些
       您无法相信吗?一副几干元的FM无线耳机,它所发出来的音质正确性竟然可以胜过昂贵的前级、后级加上喇叭的组合。其实,您大可相信它。为什么?您可能忘了,讯号经过越多关卡,声音便越差。它只可能一关比一关差,不可能一关比一关好。我可以这么说:从CD唱盘所传出来的声音本来是最纯最正确的,但是经过前级、后级以及喇叭的污染(暂且排除空间 因素不谈),使得乐器与人声原本的声音都被扭曲了。尤其是弦乐与人声,这二件更是我感受最深的。
       或许看到这里您仍然不太相信,我想,最好的证明就是您可以去借一副无线耳机回家试试看。为什么我说用无线耳机呢?一来静电耳机比较不容易借到,如果要买来试也比较贵。而无线耳机即使要买来试也便宜多了。再者,目前很多综合扩大机或前级都没有耳机输出,买一般耳机恐怕无法使用。因此,如果能够用无线耳机,让CD唱盘的讯号直接传入无线耳机接收器,这样就方便多了。还有,如果您买了无线耳机,即使不想用它来听音乐,也可以用它在深夜看AV (以免吵到邻居,当然此时就没有 5.1声道的效果了)。其实我的无线耳机就是这么用的。
       当您有了无线耳机之后,请找几张「音质」录得比较好的古典音乐CD来试试,别忘了一定要包括弦乐与人声的音乐,尤其是小提琴。此时,您很容易就能够从耳机中听到质感很好、 音质很美的小提琴声。而这种声音可能是您从来没有在喇叭上听到的。

       以上观点并不是我发表的观点,但是我认同的观点,耳机可以完全去除空间干扰,追寻最初的声音



























120
发表于 2024-1-13 06:3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河北沧州
这本来是一个特别容易引发争论的贴子,但后面的照片既炫了富,更让很多人默默地闭上了嘴,楼主高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9
发表于 2024-1-13 06:2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河北沧州
我点进了蜂鸟了吗?摄影技术这么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8
发表于 2024-1-13 01:2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重庆
同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7
 楼主| 发表于 2024-1-13 00:19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dellmen 发表于 2024-1-12 23:37
你豪你有理,但在这发一下就好了,去音响板块发这豪的程度就不够了,瞬间失去话语权

哈哈,那是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6
发表于 2024-1-13 00:0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云南
听的越多越迷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5
发表于 2024-1-12 23:37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
你豪你有理,但在这发一下就好了,去音响板块发这豪的程度就不够了,瞬间失去话语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4
发表于 2024-1-12 22:3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新疆阿勒泰
Xsa 发表于 2024-1-9 10:52
是的,hifi耳机声场小很多,不真实,不过是不是7.1 声道游戏耳机声场会大很多?

HRTF做得好的话(尤其是Airpods Pro那样针对每个人的耳朵个性化的),虚拟7.1或者Atmos的声场和结像一定更好。但是7.1的音源很少,Atmos在苹果力推下开始多了。但兼顾声音绝对素质和声场比较难得,我的做法是用Smyth Realiser A16接耳放(后面是大乌2022或者X9000),当然想随时随地听还是得靠AirPods Pro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3
发表于 2024-1-12 22:2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新疆阿勒泰
好想楼主分享下Viva STX咋样,和Kerry-built T2、BHSE、Mjolnir Carbon和T8000之类有啥差别。外观确实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2
发表于 2024-1-12 20:0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英国
我聽喇叭為主,聽了30年,當初買耳機是因為新家有嚴重駐波
後來調整神經質到很多音樂的低頻都不知道是駐波還是原本的低頻量感

於是就加了耳機系統辨識,中間也換了10多隻耳機,但也不常聽,
因為喇叭還是比較好聽,直到TH900才覺得跟喇叭互有千秋,現在是鎂鳥
主要是兩隻都好推我的管擴可以推好,加上喇叭系統的訊源也不錯LINN KLIMAX DS3

我喇叭是MBL書架喇叭,論音質、細節、高低頻延伸各方面都是耳機勝出
但音場耳機永不可能贏過喇叭,還有輕鬆感(MBL喇叭以輕鬆感又高密度著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1
发表于 2024-1-12 11:5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四川成都
无线耳机多了去了,调音更是各种牛鬼蛇神,拿这种东西听音乐一首曲子能听出两种风格来,而且无线的解析先天比有线差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0
发表于 2024-1-12 11:43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浦东新区

木有。2023耳机数量已经暴增,正在对着“抱朴守拙”做一个reflection.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9
发表于 2024-1-12 10:28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香港
艾舍长 发表于 2024-1-12 10:15
Yin兄说的是哪支耳机?

黑柿木這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8
发表于 2024-1-12 10:16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浦东新区
Yin93035382 发表于 2024-1-12 09:49
舍長這耳機拥有沒有,每天看著,聞著,藝術品不聽也香

M版指代的一支森海经典,我估计大概率是HD600这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7
发表于 2024-1-12 10:15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浦东新区
Yin93035382 发表于 2024-1-12 09:49
舍長這耳機拥有沒有,每天看著,聞著,藝術品不聽也香

Yin兄说的是哪支耳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6
发表于 2024-1-12 09:49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香港
艾舍长 发表于 2024-1-12 09:03
附议。

让我想起了M版的一句经典总结,“听耳机系统最幸福的事情就是守着一支耳机,一套简单的系统,安 ...

舍長這耳機拥有沒有,每天看著,聞著,藝術品不聽也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5
发表于 2024-1-12 09:03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
dal0095 发表于 2024-1-9 12:54
追根溯源,音乐最纯净的时候是刚刚被演奏出来的时候。所谓的录音工程、音响工程,也只是记录和重构演奏时的 ...

附议。

让我想起了M版的一句经典总结,“听耳机系统最幸福的事情就是守着一支耳机,一套简单的系统,安安心心听个五六年,一直到最后。”

抱朴守拙,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是最简单的,也是最难实现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4
发表于 2024-1-12 09:0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美国
关于声学还原这个事基准太难定了,所以把Hi-Fi定义为“高保真”电声重放就是一个非常狭隘的定义。首先,压根定义不了啥是“真”,其次我们也没法将重放确切的解释为一个“工业行为” 还是 "再创作"艺术。

前面有回复说不插电是高保真,这个也非常不准确,因为不插电现场受场地影响太大。我演过拾音不插电加不拾音原声不插电的现场,再加上不同的录音场地怎么也有百场。声学环境好的场地少之又少,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在Nashville的The Tracking Room帮朋友录鼓和顺道参观全美最著名的原声录音室之一the sound kitchen(霉霉御用录音室),那感觉很难用语言形容。声学环境好的场地可以创造出音色饱满,泛音自然的声音,那种声音再顶级的音响设备也重放不出来。我听过最接近的一次是在 axpona听Avantgarde Trio G3。声学环境不好的场地占大多数,国内大部分录音室和ivehouse的通病是低频做的太肥,太浑浊,后期都要削不少,同时可能是因为舍不得用好木头,直接拾取的高频残响多且相对杂乱。即使如此我到现在也找不到一个定义"真"的标准,因为即使在顶级录音室录出来的东西混音后和我现场听的声音也是很不一样的。

我们再说音乐重放,我个人更倾向把他解读成一种“再创作”的艺术行为。整个音乐制作到重放的流程类似烹饪--原声乐器,人声相当于食材;拾音,录音,ADC设备相当于菜刀等工具;录混制作相当于准备配料预制,决定了这个音乐的口味走向;整个“HiFi”重放过程相当于烹调和摆盘,他决定了最终的造型,口感,味道的层次和细节。从这个角度思考,逻辑就通顺很多了。很显然,如果把HiFi定义成“还原食材味道”是非常狭隘的,最多是一种流派。把“HiFi重放”简单的解释成呈现“配料和食材的混合”的工业行为无异于自己在家做预制菜,或者把火锅当作唯一烹饪方式的做法,这显然也说不通。所以把“HiFi重放”当作一种艺术行为我才能实现自洽,往往是厨子好坏决定了最终的菜品价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3
 楼主| 发表于 2024-1-12 07:02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浙江丽水
dal0095 发表于 2024-1-10 01:45
大奥可玩性不高,听了一段时间就没兴趣了。主要是内置的电源设计,导致电的升级没法很好的反映在大奥的声 ...

谢谢朋友分享这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2
发表于 2024-1-10 15:4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隔壁小白很多年.前讲的什么以耳机为师,当时他主要卖耳机

后来箱子也卖,就说家里还是听音箱为主。

玩箱子的人怎么可能按耳机来校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5-8-22 10:04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