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1991|回复: 4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邱尝新】试玩+折腾CHORD桌面两件套QUTEST+ANNI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3-7-13 11:28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
本帖最后由 xoqiu 于 2023-7-13 11:32 编辑

说起英国HiFi/Hiend 品牌,大家最为熟悉的无非是那么几家:LINN、dCS、Naim、Meridian、Quad、Cyrus、Rega及CHORD等等,以往的机型基本都是面向音箱系统来设计的,而在一众英国品牌中,和弦/CHORD算是醒悟比较早的,产品线分级也相对清晰,可以很直观的看出其产品是面向不同档次设计的。以现产解码为例,采用开关电源的DAVE主要面向音箱系统使用,定位Hi-End,HOGO TT 2 / QUTEST 这两款采用外接电源的产品隶属中端产品线,也是烧友们接触比较多的型号,既可在桌面、台式系统上使用,又可以兼顾大系统,而MOJO 2 和 HUGO 2 这两款电池供电产品则是以随身为主,同时也可兼顾台式、桌面系统过渡使用。





今天要谈的桌面两件套其实完整形态应为三件套,由(唱放 HUEI +) 解码 QUTEST + 放大器 ANNI 组成,我并未开始折腾黑胶,所以绕开了HUEI,只把解码 + 放大组合。
3件套中,QUTEST在2018年CES展推出,HUEI于2019年慕尼黑展首次亮相,ANNI大致在21年末首次见到,可搭QSS(Qutest Stand System)避震支架系统堆叠成完整形态下,用以散热+避震。有关QUTEST与ANNI的讨论其实已经有很多了,此篇只做简要介绍:
· QUTEST:更新自2QUTE / FPGA芯片(Xilinx Artix 7 )解码 / 3档输出增益 / Micro 口供电,可由ANNI或线性电源5V2A输入 / USB输入 / 光纤输入 / 双BNC输入(连接M-Scaler升频器或转RCA正常输入同轴信号) / RCA单端输出 / 老传统,顶部开窗指示码率;
· ANNI: 15V DC电源输入 / 可输出12V DC电源 / 2组RCA输入 / 前面板可由音量键选择切换输入 / 耳机输出为3.5 mm 和6.35 mm 单端 / 10W@8Ω香蕉头输出。
颜色球只能按压,功能如下:Qutest右侧切换输入源(白-USB, 黄 - 同轴 1, 红 - 同轴 2,绿 – 光纤),左侧为4档滤波,启动时按下双键切换电平;ANNI为高/增益切换及开关。
「灯厂」CHORD的设计与做工不用赘述,FPGA算法也走在前列,两件套长边短于Mac mini,节省宝贵桌面空间,内部紧凑,发热量不小,放在QSS架子上会缓解很多。






声音部分主要由以下器材搭建组成:
周边:古河NCF墙插——寂静AC8电源线(总线)——荷宝插芯4位排插
源:仙籁Z1核机——Pahebel电源线(黑)——文青MFP8 IE网线,Cyrus CDi XR——Pahebel电源线(白)
解码:CHORD QUTEST——DIY 金线DC- micro(供电)——仙籁F1线性电源——HANOWA Signature电源线(更换欧亚德 M1/F1 头/尾)——BMC USB线(DIY)
耳放:CHORD ANNI——贵丰旗舰电源线
信号线:欧亚德 老款NEO D+ Class S RCA信号线,HANOWA同轴线
架:ddHiFi HS400
播放器:ROON播放自抓及TIDAL在线音乐





主要搭配:
铁三角ADX5000
在展会间隙,我向铁三角官方借来ADX听了一个月,大部分时间是由两件套来驱动的,也有些惊讶,这小小的桌面组合蕴含着具有极大的能量。切换两套搭配,CD机做转盘声音最为舒适,圆梦购买的首版谢霖《舒曼、门德列松小提琴协奏曲》本身就十分的温暖、流畅。机线搭配下,其实感觉两件套驱动ADX有些力大声粗,调整完周边后,戴上后就很难取下了,该套搭配下的声音温润饱满且均衡,十分贵气,虽说我对结像和器乐形态不是很满意,并不能将器乐很好的剥离开来,但整体十分流畅,也与我印象中英国器材的风格表达完全一致。流行乐的表达中,前述问题并不是重点,音色迷人,整体丰满通透,不禁让我怀疑自己:这货是ADX?虽说声音依旧比较正经,但是音色温暖自然,不论是黄耀明苦情的《再见二丁目》还是二姐江蕙略带甜意的《甲你揽牢牢》,都可以应付自如。流媒体保留有CD做转盘时大部分的声音特质,但总觉得缺少一些神韵,大场面下会稍有些粘滞,不过我还没摸透到底是转盘间的差异,还是流媒体系统仍旧有升级空间。
两件套的驱动下,我认为ADX已经完全推开,以前一直认为这是一条很不铁三角的耳机,不仅完全捕捉不到妖艳,似乎还带着那么一些「假正经」,搭配定型后,才发现,通过周边变化给ADX带来一些温度与厚度,也是十分不错的思路。





拜亚动力 T1 1代
T1版本诸多,1代是最对我胃口的一版,此前一直使用拜亚A1耳放来驱动,声音精准,但是有些克制、呆板。使用和弦两件套来驱动,声音整体舒展了不少,原本T1纵向是优势,该套稍稍展开了些横向声场,形态趋于完整,不再过分强调纵深。相对于和弦初阶产品,两件套的厚度与能量增加其实是十分均衡的,充沛饱满,几乎没有盈余,让原本线条就十分清晰的T1在还原器乐时柔中带刚,更加具有质感,此时这套搭配下的声音略带一层薄纱,稍显不够通透,但同时也将刺激感化解的干干净净。这样的变化也使其对流行乐的还原更加得心应手,原本T1听流行无论如何都觉得正襟危坐,QUTEST+ANNI下有着不错的包围感与氛围感,我觉得这样的表达是适当的。
那么这个搭配驱动T1是否合适呢?我觉得在保留原有优点,并且足够耐听的前提下,提升厚度与温润感,未尝不是个好思路。





HiFiman 新版 HE1000V2
1000V2我是与小夜曲一体机一起入手的,使用小夜曲时声音十分协调。换至两件套,最大变化在于通透度,该套下,中高频透明,低频速度略显滞后,整体速度中等偏慢,具有前述2只动圈耳机难以比拟的氛围感,但同时,也没有那么的鲜活,场面宏大,动态更广,密度也很扎实,音色较前2只更为严肃和内敛。大编制可以很从容的hold住,但缺少一些爆棚感,回放小编制和室内乐时也具有相当丰富的泛音和微动态。演绎流行乐时会有一些过于紧致,我也尝试了诸如水平板、LCD5等平板耳机,皆有这个特性,那么究竟是好听还是不好听呢?我认为总体是好听的,特别是对于古典乐的还原,即便用苛刻的眼光来审视,问题也只是集中在音色上,或许针对平板优化周边搭配后,会更为适配,毕竟台式系统永远都是系统工程。1000V2是一只比较容易驱动的平板,我认为ANNI已经将其驱动的相当不错了,声音也十分的从容与感性,不过我更加喜爱动圈搭配时更为鲜活的声音表达。





凯声 钛铃 Plus
最难推的开放式耳塞代表之一,此前在耳机展中就见到DITA展台使用DAVE+ANNI驱动PPT C,也是从那时开始对Anni开始感兴趣。小西装下,钛铃Plus有着不错的表现,原本就很优秀的声场和密度可以得到发挥,声音厚度变化不大或略有增厚,优雅灵动的高频十分抓耳,不足之处在于:受限于单元尺寸,动态有些平淡,也因此,场面过大的曲目可能不太适合这套搭配,归功于ANNI极佳的控制力,在演绎独奏与协奏时,声音十分细腻顺滑,器乐形态与质感还原都比较得当。在流行乐的还原上,钛铃Plus的表现优于前面几只大耳,具有充分的感染力的同时,又保有恰当的距离感,好听的同时,也保有清爽的听感,十分搭调。期间还尝试了Fitear Titan等比较熟悉的耳塞,都还比较的适宜。




总体来说,和弦 QUTEST + ANNI 解码耳放是一套非常适宜用来驱动耳机、耳塞的微型桌面系统。并不偏重素质表达,更加注重整体听感,但我认为原线限制了它的发挥,入手后一番折腾是无法避免的,解决完电和周边搭配,这套小家伙才开始真正发力。若是听惯了Delta- Sigma架构的解码,可能会对其声音表达方式有所不习惯,但和弦的风格特点,我觉得从小西装开始才是认真诠释。ANNI自身也是台小功放,受限于空间,新房到手前我应该是不会折腾音箱了,不过从朋友那里听说,ANNI或许更适合在桌面。前述几个搭配中,我认为动圈耳机与两件套更为契合,声音安稳、顺滑、流畅,但试听大乌2时还是觉得稍显力不从心,易推的平板耳机可以驱动的不错,但我这套风格没那么搭配,若想更加贴近喜好,只能之后再做调整了。使用中,2件套的发热量丝毫不含糊,尤其是ANNI,还装配有风扇,条件允许还是建议搭配官架组成(破产)4件套。其声音相比体积,我觉得还是很经得起推敲的,若是桌面空间有限,或是懒得折腾,不想筛选太多器材,那么QUTEST + ANNI 微型系统还是值得一听的。









41
发表于 2023-12-20 10:3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香港
xmant 发表于 2023-11-15 03:25
800跟着我这些年,就一直感觉没把她喂饱过。
试过好些设备伺候着,直到这次感觉800是真威猛。
是撑开了 ...

音源我是配的aurender n100c,搭配qutest+anni 低频完全不会散,非常扎实饱满,下潜也很深,可以说完成度相当之高了。搞个n100就可以了,现在二手也便宜了,usb入qutest,完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0
发表于 2023-12-20 09:5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山东潍坊
wryiadgj 发表于 2023-12-20 09:45
这才是800系列该有的低频水准

说实话不太合我胃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9
发表于 2023-12-20 09:4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香港
su111111 发表于 2023-12-20 09:39
我也收了台ANNI,低频觉得多呢

这才是800系列该有的低频水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8
发表于 2023-12-20 09:3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山东潍坊
wryiadgj 发表于 2023-12-4 19:22
我是n100c+qutest+anni ,功放口推800火力全开,低频也没变少,很强

我也收了台ANNI,低频觉得多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7
发表于 2023-12-4 19:22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广州
xmant 发表于 2023-11-8 06:10
线到了,着实吓一跳,会不会推过把这老800给烧了,可是推10W 8Ω的输出,不过整个声场开阔了,凌厉,低频 ...

我是n100c+qutest+anni ,功放口推800火力全开,低频也没变少,很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6
发表于 2023-12-4 19:21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广州
lixiaoqu 发表于 2023-11-7 12:35
大佬请教一下这样用有烧机的风险吗?不太懂电路

我在用,没有发现有近期风险,远期的要专业人士来解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
发表于 2023-12-2 00:5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美国
nickgx 发表于 2023-11-30 21:06
兄弟,请教您一下,hugo2+2go与qutest对比后区别大吗,您感觉哪个效果搭配anni会更好的点。

这两套音源还不太一样,hugo2+2go通过自身的SD卡或者流作为音源,Qutest我用电脑作为音源,声音底子各自的特色,我个人更喜欢hugo2+2go用qobuz作为音源,解析、细节等是我喜欢的。Qutest范围更大一些,受前端输入信号制约大,我没其他数字转盘,等以后有机会再对比,总之,鉴于目前我的设备,我听hogo2+2go多一些,各有所长,Qutest多用于流行人声、电影。
ANNI用这个输出口推800真是意想不到啊
不知道有没参考到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4
发表于 2023-11-30 21:0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浙江绍兴
xmant 发表于 2023-11-15 03:25
800跟着我这些年,就一直感觉没把她喂饱过。
试过好些设备伺候着,直到这次感觉800是真威猛。
是撑开了 ...

兄弟,请教您一下,hugo2+2go与qutest对比后区别大吗,您感觉哪个效果搭配anni会更好的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3
发表于 2023-11-15 15:0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山东潍坊
xmant 发表于 2023-11-15 03:25
800跟着我这些年,就一直感觉没把她喂饱过。
试过好些设备伺候着,直到这次感觉800是真威猛。
是撑开了 ...

感谢XD认真回复,之前用什么推800s没伺候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
发表于 2023-11-15 08:27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辽宁沈阳
garyvictor 发表于 2023-7-13 13:38
喜欢和弦的不少捏~
我曾经是HUGO和MOJO的忠实用户
家里还有John Franks的签名

这么说现在不是它的忠实用户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1
发表于 2023-11-15 03:2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美国
su111111 发表于 2023-11-13 10:51
这样听HD800感觉如何呀,可以细说下吗?~

800跟着我这些年,就一直感觉没把她喂饱过。
试过好些设备伺候着,直到这次感觉800是真威猛。
是撑开了,信息量足够,耳朵感觉应不暇接。
高频延伸感我很喜欢 ,中频于我来说是规整、丰富的。
低频,也不是说不够,甚至有点多,感觉比较散。
所以听各种器乐很合本人口味。王菲很好听啊。
已下单QUTEST,再试试这套小钢炮。
音源还没想好,准备用电脑看看。我感觉HUGO2+2GO不会输。
信号线和耳机线都是厦门老郭手工银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0
发表于 2023-11-13 10:5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山东潍坊
xmant 发表于 2023-11-8 06:10
线到了,着实吓一跳,会不会推过把这老800给烧了,可是推10W 8Ω的输出,不过整个声场开阔了,凌厉,低频 ...

这样听HD800感觉如何呀,可以细说下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9
发表于 2023-11-8 06:1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美国
wryiadgj 发表于 2023-10-18 09:31
我觉得相当全能,低阻高阻动圈到平板,均可驾驭。我试了大乌,t1 一代 三代,800,he6se,均有不错的表现 ...

线到了,着实吓一跳,会不会推过把这老800给烧了,可是推10W 8Ω的输出,不过整个声场开阔了,凌厉,低频少了。用hugo2+2go输出给anni做音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
发表于 2023-11-7 12:35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
wryiadgj 发表于 2023-10-18 09:31
我觉得相当全能,低阻高阻动圈到平板,均可驾驭。我试了大乌,t1 一代 三代,800,he6se,均有不错的表现 ...

大佬请教一下这样用有烧机的风险吗?不太懂电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
发表于 2023-10-19 04:0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美地区
wryiadgj 发表于 2023-10-18 09:31
我觉得相当全能,低阻高阻动圈到平板,均可驾驭。我试了大乌,t1 一代 三代,800,he6se,均有不错的表现 ...

感谢指导,还真没发现这个隐藏功能,等这个转接线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
发表于 2023-10-18 09:3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香港
xmant 发表于 2023-10-18 06:25
你好,你用anni后面的speaker口,是推哪只耳机,我刚下单一条线,想试试hd800

我觉得相当全能,低阻高阻动圈到平板,均可驾驭。我试了大乌,t1 一代 三代,800,he6se,均有不错的表现。如果前端转盘、数播是台机的话,建议qutest调为1v,anni调为高增益(红色)就比较舒服了。anni的精髓和灵魂就是后面的喇叭口,它高低增益调节仅对后面的喇叭口有用,前面附送的耳放口调增益是不会有变化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2023-10-18 06:2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美国
wryiadgj 发表于 2023-10-16 09:34
楼主需要尝试一下anni屁股后的speaker喇叭口,淘宝上买一根四孔香蕉口转6.35或四芯xlr来驱动耳机。这才是an ...

你好,你用anni后面的speaker口,是推哪只耳机,我刚下单一条线,想试试hd80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2023-10-16 09:3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香港
楼主需要尝试一下anni屁股后的speaker喇叭口,淘宝上买一根四孔香蕉口转6.35或四芯xlr来驱动耳机。这才是anni实力的精髓所在,你会发现前面的耳机孔就是送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
 楼主| 发表于 2023-10-15 20:40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
lixiaoqu 发表于 2023-10-15 20:11
好的,至少可以先凑活用着,谢谢啦

客气,我查了下,紫坛有个ANNI开箱帖,电源转接线在ANNI包装内,后面更新里有拆图中的模块,手工要求不算高,可供参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5-8-18 09:49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