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7929|回复: 7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电为声之母,那爹呢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22-1-23 13:49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
有妈没爹算啥事儿啊?
众所周知,声音通过空气传播,空气能算爹吧。
怎么只有玩电的,没有玩空气的?
气压,湿度,温度这么重要,而且可衡量。气压可能不好弄,湿度和温度很好调节,而且对电气部分也有影响。怎么没人玩加湿器和加热器呢?
父母双全不好吗?

72
发表于 2022-1-27 09:4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西南宁
爹 是钱啊。。。。没钱  母怎么跟爹,又怎会生出设备。有个好爹,就可以频繁的生儿子换设备,不断换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1
发表于 2022-1-27 09:2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徐州
jimmyxzy 发表于 2022-1-26 16:08
的确,对玩箱子的来听音环境的声学处理和音箱摆位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而耳机论坛里声学相关的主题却如 ...

以下言论仅代表个人,不代表品牌。

其实国内的声学包括发烧相关的科研并不落后,只是太小众了,而且整个hifi相关舆论圈子的主流评价体系下,专业的言论和评测并不见得会获得好评,久而久之,愿意分享这方面知识的人就少了。至于科研成果,其实有一些顶级声学品牌上面的基础科学设计也有国内的科研成果。

我有一个老烧朋友和我说过这么一句话,我花了几十年时间,几乎所有可支配收入得来的经验,无偿在网上分享,结果得来的不是感谢,而是谩骂,我再多说一个字我是狗~~~

我们一个用户也和我自嘲过这么一个事情,很多年前他在一个论坛发了一个帖子说明线材对声音影响的科学依据和双盲测试基于科学前提下应该限制连续测试的次数,然后他封贴的时候大概是这么一句话“在发这个贴子之前,我在这个论坛的口碑是一个热心、善良、乐于助人、有修养的发烧友,发了这个贴子后,我已经变成了一个正在梦游之中的癔症妄想狂,各位,再也不见”。

我个人觉得对于经验的分享首先应该抱有一些善意的感激,然后针对具体结论展开讨论,胡乱扣帽子,甚至人参公鸡除了一时的快感并不会带来实质性的益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0
 楼主| 发表于 2022-1-26 16:0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
auralic 发表于 2022-1-26 14:31
以下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品牌。

我同意您的三个常见变化量的观点。我最先回帖就俩字“震动”,是为 ...

的确,对玩箱子的来听音环境的声学处理和音箱摆位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而耳机论坛里声学相关的主题却如此匮乏。
所有的信号提取,处理,所用到的设备生产全都是基于科学理论的,而讲科学却在这里成为了贬义的,被嘲笑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9
发表于 2022-1-26 15:3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亚太地区
saberlph 发表于 2022-1-23 16:04
研究发现,90%的氮气+5%的氯气+5%的汞蒸气能让低频更扎实凝聚,中频密度倍增,高频一飞冲天。

声音要想毒,必须要加20%的一氧化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8
发表于 2022-1-26 14:3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徐州
jimmyxzy 发表于 2022-1-26 11:32
我在一开始就表达了在三个常见变化量里,气压是很难控制,没必要纠结,何必又拿出来重新说呢?
温度和湿 ...

以下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品牌。

我同意您的三个常见变化量的观点。我最先回帖就俩字“震动”,是为了表达我对楼主的疑问的回复,我个人认为电和震动是最重要的。仅代表我个人主观意见。

温度和湿度对我个人而言是蛮难的,因为我听音乐的声音比较小,所以环境噪音方面接受度不高,大夏天的,我可以赤膊听音乐,都不愿意开空调。
这也引申到了下面的一个问题,就是其实我不听耳机的,几十年玩音响的过程虽然多次接触耳机、耳塞,但是都玩不长,可以说一直就是箱子。所以主观上我经常会忽视耳机/耳塞方面的情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7
发表于 2022-1-26 13:1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南京
家中装了墙暖气片,夏天自然是空调,抽湿机和干燥剂常备,确实是要尽量保证温度和湿度恒定。没毛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6
发表于 2022-1-26 12:5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
最后一句被叉叉了,敏感词,好吧,改:真他电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5
发表于 2022-1-26 12:5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
jimmyxzy 发表于 2022-1-26 11:35
这就很传神,理论上肯定有爹,到底是谁没人在意

走婚为音响玄学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和物质基础,参与走婚的每个男性、每个姓氏、每个家族,都声称自己的最硬(密度高),最持久(耐听),前戏到位(三段平衡),最有活力(音乐性好),花样多(动态大),爆发力强(瞬态好),水润(这个。。。就不用解释了)。。。

实际吗。。。连孩子和孩子他妈都不知道咋回事,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4
 楼主| 发表于 2022-1-26 11:4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
lszyc 发表于 2022-1-26 11:34
母体提供基因和成长发育的能量,这是生物界的基本规律,说电是声之母肯定没问题。
父体只提供基因,声之父 ...

颇有道理!我只是觉得信号也都是电信号,就归为一类了。
现在想来信号与电源的确神似生物界中父和母,信号可以复制分发给多个承载,多个信号叠加那可复杂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3
 楼主| 发表于 2022-1-26 11:3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
laozhishu 发表于 2022-1-26 09:46
走婚风俗的母系社会,了解一下!

这就很传神,理论上肯定有爹,到底是谁没人在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2
发表于 2022-1-26 11:3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浙江丽水
母体提供基因和成长发育的能量,这是生物界的基本规律,说电是声之母肯定没问题。
父体只提供基因,声之父必须是音源了,CD、LP、数字音频文件都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1
 楼主| 发表于 2022-1-26 11:3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
auralic 发表于 2022-1-26 09:29
以下言论仅代表个人意见,不代表品牌:
当然如此,但是相比震动,空气的变化更难以被控制,说着说如果要 ...

我在一开始就表达了在三个常见变化量里,气压是很难控制,没必要纠结,何必又拿出来重新说呢?
温度和湿度很好控制,也很容易测量,需要花费的代价也很有限。一般家里空调是现成的,新买个加湿器不过几十元,再加个温度湿度计,仅此而已。

我举双手赞同你说到吸音板这些声学装置非常重要,那么对应到耳机系统,是不是更接近头梁/耳罩/吸音棉?
为什么讨论这些声学改造的帖子少得可怜,而都集中在电气部分的配件上? 而且都是些很难定性测量的部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0
发表于 2022-1-26 10:5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朝阳
那声的爷爷和奶奶是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9
发表于 2022-1-26 09:4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
走婚风俗的母系社会,了解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8
发表于 2022-1-26 09:2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徐州
jimmyxzy 发表于 2022-1-25 21:27
然而这一切对声波造成的影响,必须通过空气经过你的外耳道到达鼓膜。前面的所有变化都不如空气的变化(湿 ...

以下言论仅代表个人意见,不代表品牌:
当然如此,但是相比震动,空气的变化更难以被控制,说着说如果要控制开销太大。所以只能当作一个“常量”,一个不受控的客观存在对待。
就好像各种声装方案,不管是音乐厅还是录音室或者大会堂,会考虑反射,吸音,混响什么的,但是不会去考虑增减气压~~~~~~

就好像控制鼓皮的震动,是通过增减气压和湿度方便么?还是直接给鼓皮贴一个消振贴方便呢?

隔音也是如此啊,家装隔音窗户真空玻璃不见得比得上双层不同厚度的玻璃。三层相同厚度的玻璃也比不上双层不同厚度的玻璃。因为不同厚度的玻璃声音的穿透频率不同(声音引起的玻璃震动频率相关)。

很多配件也是如此,不管是垫还是压,不是在消除震动,就是在改变震动频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7
 楼主| 发表于 2022-1-25 21:2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auralic 发表于 2022-1-25 18:39
以下言论仅为个人言论,不代表品牌。

私以为既然讨论的是“电为声之母,那爹呢”,肯定应该是对于音响 ...

然而这一切对声波造成的影响,必须通过空气经过你的外耳道到达鼓膜。前面的所有变化都不如空气的变化(湿度/温度)更接近你。
比如在音箱系统里,已经超低音不是靠耳朵来听的了,那么在高温高湿和低温干燥的环境,对超低音的感觉会有区别吗?
而且很少有把器材置于恒温恒湿环境,而这两者的变化对电路,机械,外壳也都会有明显影响,从而也会影响到你所说的那些震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6
发表于 2022-1-25 18:3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徐州
jimmyxzy 发表于 2022-1-25 17:14
如果说所有的话,脉搏,以及人体固有的震动 (平伸手臂,会发现有轻微的抖动),还有震动传播所需要介质 ...

以下言论仅为个人言论,不代表品牌。

私以为既然讨论的是“电为声之母,那爹呢”,肯定应该是对于音响最重要的两个环节。
音响说到底还是电声系统。
既然是电声,电肯定很重要。
然后是声,一切声音都是震动发出的。而且震动确实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声音。最简单的测试就是脚钉。
具体到各个部分也是有很多可以说的地方。
比如音箱的外壳,既有充分利用箱声的设计(利用震动),也有追求完全无箱声的设计(避免震动)。
器材外壳的选择,除了屏蔽,还要考虑化解震动。
器材架也有不同的设计思路,不同思路下也都有不错的产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5
 楼主| 发表于 2022-1-25 17:1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
d0c0b 发表于 2022-1-24 18:42
波为声之父,声波,因为:夫唱妇随,电只是某一位母,没有电也可以有声音,比如大自然的音乐中哪来电,一样 ...

空气只是声波传导的介质之一,但是是最常见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4
 楼主| 发表于 2022-1-25 17:1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美地区
auralic 发表于 2022-1-25 08:53
我说的是所有。
震动发出声音。
震动影响电子元件的工作状态。

如果说所有的话,脉搏,以及人体固有的震动 (平伸手臂,会发现有轻微的抖动),还有震动传播所需要介质的状态(比如空气)是不是也应该考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3
发表于 2022-1-25 16:3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香港
插电的就是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5-2-24 14:23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